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HL—1M中性束注入系统研制及中性束加热初步实验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HL-1M 中性束注入系统是在国家“八六三计划”的支持下,由中俄合作研制的。介绍了中性束注入系统及其各个子系统的性能参数及调试结果,给出了中性束加热的初步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3.
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系统及初步实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新建成的HL-1M装置离于回旋共振加热(ICRH)射频系统,经工程联调,已达到输出功率500kW、脉宽100ms、频率26~36MHz。在环向场B  相似文献   

4.
5.
HL—1M装置的真空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总结了1994 至1998 年度HL-1M 装置的真空进展,包括真空壁条件、真空运行参数、放电进展、影响壁条件的主要因素及其控制指标等  相似文献   

6.
HL—1准光学ECRH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大功率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HL-1托卡马克准光学电子回旋共振加热传输系统包括φ80波导,椭球反-射镜,Ta-per,准光学弯光,托卡马克顶部注入和水平注入的微波通道,窗口等,利用这套系统,可以作从水平方向注入的O模加热实验,也可以作从顶部注入的O模或X模加热实验,这套系统可传输的能量超过1MW,大功率测量表明,这磋系统可以将回旋管输出的线偏振高斯束保持其线偏振特性不变地注入托卡马克等离子体,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7.
受控聚变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是与中性束技术的发和大功率快粒子中性束注入密切相关的。中性束注入是等离子体辅助加热、非感应电流驱动、加料和控制等离子体电流分布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HL-1M装置离子回旋共振频率加热实验中RF波对MHD的影响,软X射经观测结果表明,注入RF波会诱发锯齿。在有些放电中,也观察到RF波有抑制锯齿振荡和蛇形扰动的现象。RF波注入期间,观察到边缘等离子体密度和Dα辐射下降,中心密度增加,马赫探针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表明,RF波对等离子体的径向电场的增加和极向流速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HL-1M装置的ICRH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HL-1M装置的ICRH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调试获得了频率28-36MHz、脉宽40-60ms、0.8MW的输出功率。测试了RF天线的频率特征。ICRH系统已在HL-1M装置上运动,并获取了初步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HL—1M装置多发弹丸加料实验观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首次在HL-1M装置上投放使用的多发弹丸加料系统,能一次注入多达4粒Φ1.0mm的氢弹丸,弹丸速度在500-800m.s^-1之间。弹丸注入后,得到离子体密度峰化系数nc(0)/〈nc〉=1.8能量约束时间与喷气加料放电的相比提高30%以上的实验结果。观察到了弹丸注入等离子体引起弹丸消融物沿磁力线流动的图像变化,电子温度分布和MHD行为的演变过程以及新的边缘等离子体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总体联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中国环流器新一号装置工程总体联合调试的内容和主要结果。该装置总体联调是非常成功的,获得了重复性很好,环电流平顶宽的稳定平稳的放电波形,这对物理实验的开展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3.
HL—1M装置的真空抽气系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叙述了HL-1M装置真空轴气系统的设计、调试、同时结合装置运行说明抽气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GaN薄膜低温生长提供更多的活性氮,在一个腔耦合电子回旋共振(ECR)半导体加工装置上,用朗谬探针和二次微分理论,研究了氮ECR等离子体的实际电子能量分布。发现它们都是非麦克斯韦分布,含有高能电子,而且随着放电气压的下降和微波功率的增加,高能电子成分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利用HCN激光多道干涉仪,首次在HL-1M装置上在低混杂电流驱动期间观测到密度锯齿现象。分析表明,密度锯齿不是通常的q=1锯齿,而是低混杂波与杂质共同作用下的产生的q〉1的锯齿。  相似文献   

16.
HL—1M装置等离子体电子温度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HL-1M装置上用红宝石激光90o汤姆逊散射对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进行了测量,建立了激光测量等离子体电子温度的数学模型。开发了用于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程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初步讨论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17.
邓希文 《物理》1999,28(6):333-336
描述了用于受控热核聚变实验研究的中国环流新一号装置和初步物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HT-6M装置上离子回旋波的传播和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波与粒子相互作用的线性理论出发,结合HT-6M托卡马克少数离子为氢,基本离子为氘[H(D)]的等离子体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为例,讨论了离子回旋波在这特定的等离子体中传播、吸收与少数离子氢的浓度RH(定义为nH/ne,nH为氢离子密度,ne是等离子体总密度)和平行波数k‖的关系。文中最后还给出了HT-6M托卡马克离子回旋共振加热的优化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9.
HL—1M多发弹丸加料等离子体的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HL-1M装置在一次放电中注入3-8粒氢弹丸的欧姆加热等离子体密度分布和扰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器壁再循环对高密度的获得有重要的影响。在再循环较高的条件下连续注入3粒1.0mm弹丸,获得了加料实验的最好参数:等离子体中心密度ne(0)=5.3×1013cm-3,总体储能Wp=6.0kJ,τe=26ms。用CCD相机拍摄了弹丸消融云的照片,并对消融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结果证实,消融的不对称和弹丸轨迹的偏转是电子侧消融强于离子侧的结果,弹丸发射间隙及完整性对密度扰动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