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器件及转换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梅霆  夏孟华 《光学学报》1994,14(3):23-326
本文介绍已建立的一套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系统,采用CdS-CdSe光导薄膜型液晶光阀作为关键转换器件,实现了由可见图象到红外(8~12μm)图象的视频转换,其对比度达9:1,响应时间为40ms,极限分辨率为10lp/mm。  相似文献   

2.
二维并行取阈液晶光阀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制了一种透射式二维并行取阈液晶光阀,它能克服光学神经网络、光学信息处理系统中串行取阈的速度瓶颈,充分发挥光学处理系统空间带宽积大的优点。其分辨率可达45l/mm以上,响应时间10ms左右,等效串行取阈处理速度达4×107time/s。它具有一种新型控制电极,制作简单,以透射方式工作。该器件灵敏度高,能在弱光下工作,使用简单,可以直接插在光路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宝军  李国正 《光学学报》1997,17(12):718-1723
对1。55μm波长的Si1-xGex光波导和Si1-xGex/Si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集成器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为:1)对Si1-xGex光波导,Ge含量x=0.05,脊宽,高和腐蚀深度分别为8,3和2.6μm,2)对SI1-xGex/Si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Ge含量x=0.5,探测器由厚度为550nm,23个周期的6nmSi0.5GE0.5+18nmSi组成,长度约2mm。  相似文献   

4.
李宝军  李国正  刘恩科 《光学学报》1997,17(12):1718-1723
对1.55μm波长的Si1-xGex光波导和Si1-xGex/Si多量子阱(MQW)红外探测器的集成器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为:1)对Si1-xGex光波导,Ge含量x=0.05,脊宽、高和腐蚀深度分别为8、3和2.6μm;2)对Si1-xGex/Si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Ge含量x=0.5,探测器由厚度为550nm、23个周期的6nmSi0.5Ge0.5+17nmSi组成,长度约2mm。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器件的内量子效率可达88%。  相似文献   

5.
栗红玉  申德振 《光学学报》1997,17(12):630-1633
研制了室温CdxZn1-xTe/ZNTe多量子阱法布里-珀罗腔光双稳器件,并在该器件上观察到皮秒一级的室温激子光双稳。研究结果表明,CdZn1-xTe/ZnTe多量子阱光双稳器件的光双稳值和对比度分别为363kW/cm^2和4:1。根据CfxZn1-xTe/ZnTe多量子阱的吸收谱和激子非线性理论,归结了CdxZn1-xTe/ZnTe多量子阱光双稳的主要非线性机理为激子的饱和和吸收。  相似文献   

6.
衍射光学器件光线追迹公式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衍射光学器件光线追迹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公式。作为验证,在实验室里制作了具有连续相位的体全息器件,将其实际再现光斑与计算点列图进行比较。构造透射体全息片的物光为离轴的球面波,始于轴外点A(0,132sin8°,-132cos8°),参考光为平面光束,其与Z轴夹角为17°。激光器采用氩离子激光器(Spectra-physicsModel2020),波长488nm;干板感光胶为重铬酸明胶(DCG),胶层厚为15μm;通光口径30nm。测试时把全息片放在干板的位置。挡住物光,让再现光以和参考光路相同的路径平行入射到全息片上,在全息片后垂直光轴放置毛玻璃片,平行光轴移动毛玻璃片,可观察到-1级衍射光的变化。在距离原点的距离分别为(a)40mm,(b)70mm,(c)87mm,(d)95mm的地方用CCD拍摄了衍射光的形状,与程序计算的点列图在形状和大小上都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已建立的一套动态可见-红外图象转换系统,采用CdS-CdSe光导薄膜型液晶光阀作为关键转换器件,实现了由可见图象到红外(8~12μm)图象的视频转换,其对比度达∶1,响应时间为40ms,极限分辨率为10lp/mm.  相似文献   

8.
采用非对称X结耦合器设计并研制了GaAs1×4Mach-Zehnder型光开关列阵。简述了非对称X结和相应的光开关列阵的工作原理及器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在波长为1.15μm的光波下测量单元器件,得到了小于-20dB的串音和小于12V的开关电压,器件的光波导传输损耗约为7dB/cm。文中最后分析了导致器件中串音和损耗的各因素,并提出了可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激光束形成光幕为压力机械提供一种光电安全保护装置。这种以He-Ne激光束形成的光幕配以相应的电子电气元件构成的安全保护装置,简单可靠。。实现了保护高度400mm,长度6m,光轴间距30mm的灵敏区,及稳定的安全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生长含有大周期数的GaAs/GaAlAs多量子阶(MQW)及分布布喇格反射器(DBR)的PIN结构器件。研究了量子限制斯塔克效应(QCSE),分布布喇格反射及非对称腔模(ASFP)效应对光的反射调制作用及这三种效应的兼容性对光调制及逻辑器件的重要影响。给出我们研制的反射型光调制器及自电光效应器件的实验结果。对于常通型及常闭型调制器,其两态衬比度可达10dB。所研制的SEED器件,其导通光能耗低于10fJ/(μm) ̄2,实现其光学双稳态及R-S光触发器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学物理光学实验中常用光源做简单介绍,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光源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12.
蒙特卡罗模拟光通过大气后的时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了光通过光学特性参数不同的大气后透射光时间分布.分析了大气的散射系数、吸收系数、不对称因子及折射率对透射光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射光时间分布曲线存在两个峰,分别对应子弹光与漫射光.各光学参数界定了子弹光、蛇形光、漫射光的大小和时间范围,并从统计模拟的角度解释了折射率大的大气中难以成像的因为.  相似文献   

13.
尘埃粒子计数器中光源对传感器光通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Mie散射理论基础上,由单分散射的光强表达式导出在偏振光的入射条件下一定立体角内的散射光通量的表达式,并与自然光入射作比较。计算了在相同强度不同光源入射下,尘埃粒子计数器的两种常用散射光收集系统收集的散射光通量。结果表明:采用近前向散射光收集系统得到的光通量相等;而采用直角方向散射光收集系统时两者并不相等,且在平面偏振光入射时,收集的散射光通量还跟探测器中心与入射光偏振方向夹角有关。用MATLAB编程计算,得出了在探测器中心与偏振方向的夹角成90°或270°位置时,收集的散射光通量有极值的结论,为激光尘埃计数器传感器光学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给出用线偏振光产生椭圆(或圆)偏振光的另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苏成仁 《应用光学》2011,32(2):287-290
 目前反射式抛物面的检测主要是利用光的干涉法测量抛物面的光程来实现,虽然精度比较高,但却只能检测抛物面的光滑程度,而对抛物面的聚光效果无能力。该文从基本原理出发,重申反射式抛物面的聚焦成像本质,进而指出确定其聚光精度的关键是反射面各点的面积元方向与入射光的夹角关系,而不是光程关系。同时给出了应用特大口径平行光源或特大口径平行光源组合直接对反射抛物面进行检测的方法,它可以定性地检测出抛物面宏观的聚光效果和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We experimentally study the generation and storage of double slow light pulses in a Pr3+:Y2SiO5 crystal. Under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a single signal pulse is stored in the spin coherence of the crystal. By simultaneously switching on two control fields to recall the stored information, the spin coherence is converted into two slow light pulses with distinct frequencies. Furthermore, the storage and controlled retrieval of double slow light pulses are obtained by manipulating the control fields. This study of double slow light pulses may hav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ll-optical networks. vspace2mm  相似文献   

18.
回顾了产生压缩光场和纠缠光场的实验的发展过程,包括倍频过程产生压缩光的实验进展。设计了双共振半整块驻波倍频腔,通过谐振倍频过程获得波长为540nm的绿光,完成了同时产生多种压缩光场和纠缠光场的实验。  相似文献   

19.
杨震辉 《大学物理》1996,15(7):17-18
对角度的正负号作了规定,进而建立了一个普适而简明的偏振光干涉的光强公式。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折射率为N_2的基片上,镀制一层折射率为N_1=(N_0·N_2)~(12),厚度为d_1=λ/4(N_1~2-N_0~2Sin~2φ_0)~(-1/2)的透明介质薄膜,当一束波长为λ的线偏振光以特定的方位角α,在合适的入射角φ_0下,倾斜辐射到薄膜表面上时,可得到的反射光线为圆偏振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