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实录了1堂"氧化物的复习"的课堂教学过程。以氧化物知识复习为主线,将游戏的元素和方法融入教学情境,从元素观、转化观和分类观的视角去认识和剖析氧化物及其转化规律,体现了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呈现了1堂学科观念教学的具体课例,凸显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复习的基本流程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将对比教学法巧妙地运用于史料知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中,有助于实现学生宏观表征从质到量的突破,微观表征从静到变的转化,符号表征从孤立到联系的完善,从而建立宏观-微观-符号表征之间的联系,学生对定律的认识在从模糊到清晰并臻于科学的过程中,构建物质变化观。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中学化学的学习和学生未来发展,引导初三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建构微粒观已成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微粒观”基本理解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具体认知水平,以“分子”教学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研究,在反思和总结中提出了促进初中化学微粒观建构的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化学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新课程必修教材关注“化学进化”观念的建构,“化学进化”观念可以从化学与生命的共同进化、化学与认识的协同进步、化学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3个方面来建构,体现化学中人文精神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学内容上求实,联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求变,从原理的迁移、装置的改进和仪器的选择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理解,以求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阐述了通过呈现观念的逻辑价值、体现概念的应用价值、呈现实验的认知价值、凸显史料的科学价值,促进学生建构化学核心观念,使知识产生持久性影响和迁移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物质及其转化是化学科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化学学科教学的回归性问题。化学科学认识活动对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的认识有2大基本任务:一是探寻“物质及其转化”的基本规律,一是建构“物质及其转化”的科学理论。元素视角是化学科学认识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视角。微观认识是化学科学理解或解释其基本问题“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性的独特思维方式。元素观、能量观、科学本质观是化学科学的核心观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以苏教版选修《有机化学基础》“芳香烃的来源与应用”为例,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阐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过程,让课堂呈现师生生命成长气息的设计思想。结合教学流程和课后反思,具体论述了以观念建构为目的,关注情境,回归教学本真;关注问题,架构知识纽带;关注活动,提升学习能力;关注反思,丰富认知结构的策略,从而实现由“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14.
就“概念教学”对学生的重要意义及现状,指出化学概念教学的惯有误区和常用方法。以“离子反应”教学设计为案例,论基于培养学生学科观念的概念教学之要义、注意事项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是教师教育的有效手段。按照内容来分,化学教学案例包括有关教学内容、有关化学实验教学、有关化学教与学的方法、有关化学课程资源等;按照来源来分,化学教学案例包括来自化学教学一线案例、来自文字材料和影像材料、来自化学教师教育的教与学活动等。化学教学案例选择与案例库建设的基本途径有:选择成熟的课例、编制案例和利用生成性案例。 相似文献
16.
17.
物质的性质取决于其组成和结构。“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的组成、溶液中的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等所决定的。有关“溶液的酸碱性”内容分布于不同学段和不同主题之中,承担着对物质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学科基本问题的渗透、落实和具体化。以常见酸、碱、盐水溶液的酸碱性为例,梳理了相关知识的层级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从建构有联系的知识、建立微观分析思路与方法等角度,探讨了化学观念统领下的知识学习和思维发展的主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