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报道寄生于南海条尾Hong(Taeniura sp.)鱼背体表的枝单杯虫(Dendromonocotyle sp.)的扫描电镜观察情况。该虫体前端具有一特征性凹槽,球形乳突;边缘两侧各有6个分泌腺孔,孔内含颗粒状分泌物;后端圆盘状后吸器由1个中央室、8个辐射小室、56个边缘乳突及三叉形指状突组成。  相似文献   

2.
一种六沟盘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观察六沟盘虫(Hexabothriidae gen.sp.)发现,该虫个体较小,口吸盘外周由肌细胞包围,可见生殖孔及两个阴道孔,后吸器有6个吸铗,吸铗大小相等且对称排列.每个吸铗有一弯曲、末端带钩的铗片.尾突由后吸器的边缘伸出,尾突端部有两个大小相等的端吸盘.  相似文献   

3.
报告作者在扫描间下详细观察新本尼登虫Neobenedenia sp.和本尼登虫Benedenia sp.之超微结构,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松科植物气孔器形态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东松科(Pinaceae)3个属5种植物叶片气孔器亚显微形态结构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从形状上看,赤松气孔器呈近圆形;雪松呈椭圆形;白皮松,华山松和白扦呈长椭圆形.从排列方式上看,雪松和华山松呈单列型;赤松,白皮松和白扦呈双列型.从保卫细胞与副卫细胞之间的关系看,均为平列型.结果表明,松科植物叶片的气孔器差异显著,可为植物形态研究及植物分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三种猫蛛跗节器、听毛窝及纺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锡金哈猫蛛、爪哇猫蛛和拉蒂松猫蛛成熟雌性和雄性标本的跗节器、听毛窝以及纺器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种间以及同种雌、雄性个体之间,跗节器和听毛窝的位置和形态均相似,而纺器纺管的数量和类型则有一定区别;猫蛛科蜘蛛纺器纺管的类型和数量与近缘的盗蛛科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种腹柱虫Gastrostyla sp.包囊形成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astrostyla sp.包囊形成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存在着三种形式:1.)从细胞前端开始进行;2.)从细胞后端开始进行;3)从细胞两端朝中央进行。其中纤毛器的去分化与伪尖毛虫不同之处在于;G.sp.是口围带先瓦解,其次是口侧膜;口围带瓦解的顺序是从其前端向后进行,而伪尖毛早恰好都相反。Gastrotyla sp。成包囊过程中纤毛器的去分化和冠突伪尾柱虫相似之处在于:口围带瓦解的方向均是从其前  相似文献   

7.
寄生在鳖体内五种吸虫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五种寄生于湖北及湖南鳖体内的复殖吸虫——东方簇盾吸虫、杯盾吸虫、细口吸虫、武汉后睾吸虫、高麻吸虫的体表形态.较详细地论及它们的体棘及体棘变化、口吸盘、腹吸盘、排泄孔、交接囊及感觉乳突的亚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在6种温度(19℃,22℃,25℃,28℃,30℃,32℃)下Aphytis sp。各虫态的发育。用直线回归法,最小变易系数法,直接最优法分别计算了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提出了新的发育起点温度计算公式,建立了发育模型。  相似文献   

9.
10.
用扫描电镜对几种绣线菊叶片的表皮结构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所观察的几种绣线菊叶片上表皮均呈波纹网状结构,而下表皮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别,其细胞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不甚相同,此外气孔的大小,形态及密度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龙洞山溪鲵胃体、十二指肠及皮肤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胃粘膜表面分布有许多胃小凹;粘膜上皮细胞大小不等,呈圆形、椭圆形和梭形等形状;细胞表面具短小的微绒毛.(2)十二指肠粘膜上皮向腔端突起,呈半球状;细胞表面具微绒毛结构.(3)皮肤表层下陷,形成近似平行的“埂”和“槽”相间结构;皮肤表层有丰富的粘液腺孔,细胞表面具丰富的微绒毛.  相似文献   

12.
对内蒙古4种土猎蝽摩擦发声器微细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比较,分析认为:1)在土猎蝽的摩擦发声器中决定声音信息特征的主要部分是前胸腹板喙沟;2)同种及同种雌雄个体的摩擦发声器结构相同,保证了其相互联系的准确性;3)不同种间摩擦发声器的前胸腹板喙沟结构具有一定差异,对种类鉴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石蜡切片和酶消化的育珠河蚌外套膜的外表皮细胞,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有4类表面结构不同的细胞。细胞间有细丝相连结。研究表明,外表皮细胞除了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外,还有物质吸收、保护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贻贝棘尾虫腹皮层纤毛器形态发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扫描电镜术观察到,贻贝棘尾虫无性分裂过程中,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表膜产生孔洞,于小孔内伸出纤毛芽,组成新纤毛器的原基区;老口围带后1/3部分发生更新,前2/3部分的小膜无明显变化,此后两者共同形成前仔虫的口围带;左、右缘棘毛原基分别在老缘棘毛前端和中部的棘毛瓦解位置产生,此后新的左、右缘棘毛列分别在老缘棘毛的右侧形成.结果表明,贻贝棘尾虫形态发生中,纤毛器基体是在表膜下发生的,前仔虫口围带结构建成与部分老口围带的更新有关,并且处于形态发生区的老纤毛结构对新结构的形成不但具有物质贡献,并可能具有定位或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蕨(Pteridium aquilinum (L)var,latiusculum(Desv.)Underw.)的游动精子为长带状,呈螺旋状弯曲。刚从精子器释放出来的每个游动精子的外面均有一极薄的透明膜包裹,游动精子的鞭毛有40 ̄50余条,仅生于游动精子细胞前段约3/5的长度上,精子后部无鞭毛,而所有的鞭毛均生于游动精子螺旋的外侧面,内侧面均不产生鞭毛,扫描电镜下观察,鞭毛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