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创新顾客参与企业价值共创的视角出发,将利他偏好理论引入创新顾客最优激励模型的构建,分析和求解可观察创新顾客类型和不可观察创新顾客类型时的激励契约设置问题,并探索对创新顾客进行筛选和放弃筛选时的最优激励契约特征.研究发现:当企业不对创新顾客进行筛选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具有较弱的激励强度,但相对较高的基本报酬的激励契约彰显自身的利他主义精神;当企业不对创新顾客进行筛选时,只有当创新顾客报以超过平均水平的努力程度时,利他型企业才会比利己型企业支付更高的预期总报酬;当企业对有条件利他型创新顾客进行筛选时,所提供的激励契约具备以下特征:较强的激励强度、较低的基本报酬和较高的预期总报酬.是否对创新顾客进行筛选主要取决于有条件利他型创新顾客对企业的利他程度的高低.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人力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的比较方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湖北省中小企业初步探讨了经营者的人力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经营者的知识、能力、经验和私有信息决定着企业成长的速度和路径。经营者的知识和能力在发现成长机遇和风险、选择最优成长路径和提高成长速度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小企业持续快速成长不仅取决于经营者的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也取决于经营者的对物质产权和人力资本产权的长期激励。从经营者人力资本的角度认识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由于企业系统可靠性这一内部因素对企业绩效以及激励机制建立均会产生影响,考虑这一因素,运用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方法,在以往的长短期激励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企业系统可靠性指标,对经营者长期和短期激励组合进行了探讨,同时讨论了模型的最优解以及相关参数对最优解的影响,从而得到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委托-代理理论讨论了政府规制下逆向供应链的激励问题,在补贴、惩罚为独选择的激励方案有三种:(1)奖励、惩罚同步实施的方案;(2)仅实施惩罚的方案;(3)仅实施奖励的方案,通过对三种不同方案的分析比较,得出:奖励、惩罚同步实施的方案是政府最优的激励方案.同时文章还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代理成本问题.所得结论,对政府环境部门在制定环境补贴政策和决策环境监督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进一步研究更加复杂的政府和企业的合约与监督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数字经济下网络社区创新顾客参与企业创新活动的角度出发,从创新顾客的生产率、信任度、激励契约类型与激励效果的关系入手,构建创新顾客参与创新的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和分析,探讨生产率和信任度对于最优激励契约设置的影响,此外,通过数值模拟,验证模型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当生产率较低时,如果信任度很高,具有同伴监督优势的团队报酬契约是最优激励契约。当生产率较高时,如果信任度较高,企业选择提供团队报酬契约;随着信任度的降低,具有承诺优势的相对绩效契约是最优激励契约。随着低生产率向高生产率转变,相对绩效契约的使用频率变高。  相似文献   

6.
目前,经营者薪酬契约设计大都以会计盈余为业绩标准、以当期业绩(短期业绩)为计量依据,容易诱发经营者的短期博弈行为。本文以价值创造为业绩标准,并将长短期业绩相结合设计经营者薪酬契约,得出如下几点结论:(1)垄断行业经营者的努力水平低于竞争性行业,并且垄断盈余比例越大,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越低。为调动经营者积极性,需要在垄断行业内部引入竞争机制。(2)剩余分享比例越大,经营者的努力程度越高;单位努力成本越大,经营者越趋向于选择较低的努力水平;能力较强的经营者通常选择较高的努力水平。因此,企业应择优选择经营者,为其创造最佳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灵活设计经营者剩余分享比例,以提高经营者的工作努力程度。(3)竞争性行业经营者短期博弈行为远远高于垄断行业,以价值创造为基础并将长短期业绩相结合设计经营者薪酬契约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合考虑横、纵向公平偏好,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激励顾客参与创新的数学模型,不仅将模型从2个代理人扩展至多个,还完善了单边维度公平偏好下顾客参与创新激励模型.通过模型求得顾客参与创新的有效时间、最优激励契约以及企业期望净收入.研究表明,企业雇佣高公平偏好顾客可增加顾客参与创新的有效时间.当企业可以观测到顾客参与创新的有效时间时,企业设置的绩效报酬系数应随顾客纵向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大而提高;当企业不能观测到顾客参与创新的有效时间时,若顾客整体的创新能力较高,企业设置的绩效报酬系数应随顾客横、纵向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大而降低,否则,企业设置的绩效报酬系数应随横、纵向公平偏好程度的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构建并测度了2015-2018年A股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创新效率,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截尾回归模型(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地区税收征管强度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医药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虽逐年递增,但整体水平偏低,纯技术效率是主要成因。地区税收征管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存在“激励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征管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效率,且这种激励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及内部控制质量较差、股权集中度较低、独立董事占比较低的企业中。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税收征管与企业创新领域的文献,为政府税收的微观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于提高税收征管效能,提升医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构建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考察单纯市场机制、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和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下,竞争市场中制药企业的最优创新决策,探究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药品价格、制药企业利润和药品市场配置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无论是否存在政府创新激励,两家制药企业的最优选择均为进行研发创新,尽管在某些条件下,研发创新可能导致两家制药企业陷入囚徒困境的局面;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能够引导制药企业的创新投资实现社会最优配置,而单纯市场机制和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在多数情形下将导致制药企业创新投资的扭曲;政府创新成本分摊机制总是有助于提高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而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能否提高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取决于医保支付水平。特别地,当医保支付水平较高时,政府战略性创新补贴将损害制药企业的创新报酬;政府创新成本分摊和战略性创新补贴均能够提高药品市场的配置效率,但前者会推高创新药的价格,而后者可降低创新药价格。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创新激励政策的选择以及如何匹配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平抑创新药价格、提高创新药供给的可持续性和增进药品市场配置效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企业筹资决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建立了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企业筹资决策的数学模型 .模型分析表明 ,股东在设立经理激励合同时 ,将经理报酬与权益资本利润率联系起来 ,能够激励经理选择负债经营 ,但经理选择的最优资本结构可能会偏离股东效用最大化的资本结构 .  相似文献   

11.
李苗  扈文秀  张建锋 《运筹与管理》2019,28(11):169-177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问题一直受社会各界关注。本文利用2006年到2017年期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高管个人特征如何对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产生影响。结果表明,被激励高管的个人特征如高管年龄、任期、学历与社会资本显著影响公司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年龄越大、任期越久、学历越高、社会资本越丰富的高管,公司更倾向选择限制性股票激励模式;男性高管越多的公司,越倾向选择股票期权激励模式,然而性别对其影响并不显著。本文在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研究结果丰富了股权激励相关理论,并为上市公司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企业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股权激励模式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不仅考虑到以往研究中的企业特征因素,同时也考虑了激励对象特征因素和外部实施环境因素,建立股权激励模式选择指标体系,并分析各指标间的依存关系,基于此构建了ANP网络结构模型,并选取两个代表性样本企业进行算例验证和应用,最终使得不同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股权激励模式,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声誉效应与经理报酬契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探讨了声誉对经理报酬契约的影响 .首先 ,分析了经理效用函数的组成 ,将声誉这个隐性激励约束因素引入经理的效用函数 .随后 ,建立了信息不对称下经理的报酬激励模型 .分析了声誉系数对契约中各要素的影响 ,说明了所有者可以利用经理的声誉效应来设计更加有利的报酬契约 .文章最后给出了主要结论 .  相似文献   

14.
We examine referral reward programs (RRP) that are intended for a service firm to encourage its current customers (inductors) to entice their friends (inductees) to purchase the firm’s service. By considering the interplay among the firm, the inductor, and the inductee, we solve a “nested” Stackelberg game so as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RRP in equilibrium. We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t is optimal for the firm to reward the inductor only, reward the inductee only, or reward both. Also,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RRP dominates direct marketing when the firm’s current market penetration or the inductor’s referral effectiveness is sufficiently high. We then extend our model to incorporate certain key impression management factors: the inductor’s intrinsic reward of making a positive impression by being seen as helping a friend, the inductor’s concerns about creating a negative impression when making an incentivized referral, and the inductee’s impression of the inductor’s credibility when an incentive is involved. In the presence of these impression management factors, we show that the firm should reward the inductee more and the inductor les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is optimal for the firm to reward neither the inductor nor the inductee so that the optimal RRP relies purely on unincentivized word of mouth.  相似文献   

15.
采用演化博弈模型和系统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治理措施情景下的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决策问题,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决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当制造商和零售商有一方具有较高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另一方具有较低的履行意识时,具有较高意识的一方无论有无激励措施,最终都会趋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而较低一方选择不履行决策,除非有力度较大的激励措施出现;当二者以中性态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进行决策时,激励措施的实施对制造商更有效;制造商相对于零售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消费者偏好所带来的市场效应更加依赖;政府补贴在短期内是较为有效的激励方式;惩罚力度越强,激励作用越好,持续时间越久;若两种激励措施搭配使用,可以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6.
In this paper, total reward stochastic games are surveyed. Total reward games are motivated as a refinement of average reward games. The total reward is defined as the limiting average of the partial sums of the stream of payoffs. It is shown that total reward games with finite state space are strategically equivalent to a class of average reward games with an infinite countable state space. The role of stationary strategies in total reward games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Further, it is outlined that, for total reward games with average reward value 0 and where additionally both players possess average reward optimal stationary strategies, it holds that the total reward value exists.  相似文献   

17.
An asymptotic exponential convergence rate of ordinal comparison from large deviations theory is well known for selecting the true best solution from the candidate solutions sample means. This note supplements the theories developed by Dai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ergodic Markov reward processes for -ordinal comparison of policies, establishing an asymptotic exponential convergence rate for the infinite-horizon average criterion.  相似文献   

18.
We present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ithin which we can analyze simple reward schemes for classifier systems. The framework consists of a set of classifiers, a learning mechanism, and a finite automaton environment that outputs payoff. We find that many reward schemes have negative biases that degrade system performance. We analyze bucket brigade schemes, which are subgoal reward schemes, and profit sharing schemes, which aren't. By contrasting these schemes, we hop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place of subgoal reward in learning and evolution. © 1998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9.
薪酬激励是现代高校激励制度的核心内容,如何有效地发挥高校薪酬激励效果,最大限度激发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热情,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薪酬(包括货币性和非货币性)折损程度普遍较严重,折损率最高的达到60%,最低的也近20%。总体来看,高校教师薪酬的折损与教师的行政级别、所属高校类别显著相关,行政级别越低、高校发展平台越低的教师薪酬折损程度越高;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所在学科、月薪区间、教龄等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王健  庄新田  姜硕 《运筹与管理》2013,22(2):222-228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传统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将组织承诺纳入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首先,在员工的组织承诺类型可被观测的信息对称情形下,讨论最优的显性与隐性激励机制。进而,在员工的组织承诺类型无法被观测的信息非对称情形下,探讨依据企业员工的不同外在特征,如风险厌恶程度、工作成本和工作能力等,选择最优的激励机制。最后,进一步考察了企业生产中依赖于人力劳动程度的高低,对员工激励机制设计产生的影响。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完善和拓展了传统委托代理理论,也从组织行为学视角为切实解决企业员工激励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