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稻粉虱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不同恒温下稻粉虱生长发育情况,确定其各个虫态的发育历期,计算稻粉虱发育起点和有效积温,建立历期预测式.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云 《菏泽学院学报》2001,23(4):23-25,31
在自然变温条件下,测定了甜菜夜蛾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15~31℃范围内,该虫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反之则延长.经测定,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23±1.82)℃,有效积温为94.44日度;卵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4.96±0.58)℃,有效积温为112.8日度;幼虫的发育起点为(16.61±0.98)℃,有效积温为34.13日度;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6.32±0.75)℃,有效积温为70.58日度.  相似文献   

3.
甘草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4个恒温(21,25,27,30℃)和1个室内变温(平均温度23℃)对甘草萤叶甲各虫态(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1~30℃范围内,甘草萤叶甲发育历期总体上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一龄幼虫、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幼虫期、蛹期、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1.25,13.56,11.04,9.69,11.77,13.98,14.78℃,有效积温分别为136.77,53.70,57.66,66.22,176.11,63.67,108.82日度;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12.65℃,有效积温为492.75日度.  相似文献   

4.
双斑长跗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5个恒温的条件下,利用有效积温法则和"最小二乘法"统计分析计算出新疆北疆棉区双斑萤叶甲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双斑萤叶甲卵期长,卵发育历期受温度影响显著.在19、22、25、28和31℃时,卵期分别为131.2、100.1、73.0、64.1和58.2d.卵孵化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8℃,有效积温为1182.2日度,有效积温预测式为N=(1182.2±100.30)/[T-(9.8±1.34)].  相似文献   

5.
短额负蝗卵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 年8 月中旬从野外采回短额负蝗( Atractomorpha sinensis I·Bol·) 成虫,于室内罩笼饲养,卵产于花盆土中。在太原地区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短额负蝗的卵发育起点温度为4 .47 ℃,有效发育积温为641 .1 日度,发育速率(V) 与温度(T) 的关系为:V= T- (4 .47 ±0 .33)641 .1  相似文献   

6.
7.
为进一步了解沟眶象生物生态学特性,在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对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并得出相应各虫态的历期预测式。结果表明:沟眶象卵(egg)、幼虫(larval)、蛹(pupae)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84、15.37、5.95 ℃,各发育期有效积温分别为190.50、667.06、322.50 ℃·d。沟眶象各虫态历期预测式分别为:Negg=(190.50±27.81)/T-(8.84±0.66),Nlarval=(667.06±92.29)/T-(15.37±1.4),Npupae=(322.50±32.37)/T-(5.95±1.63)。经林间验证,各预测式在沟眶象卵期、蛹期较为可行,幼虫期虽有一定偏差,但可以为预测预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褐背小萤叶甲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蓼科杂草是东南烟区烟田的重要为害杂草 ,对烟叶的产质量造成重大影响。田间调查表明 ,褐背小萤叶甲是蓼科杂草的重要天敌 ,对蓼科杂草具有良好的自然控制作用。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17- 33℃下 ,褐背小萤叶甲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10 .70、12 .6 6、11.76、11.92℃ ,有效积温分别为 72 .91、14 3.80、5 3.94、5 7.4 5日度 ;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1.35℃ ,有效积温为 370 .80日度  相似文献   

9.
报告了在实验室恒温条件下测定的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利用积温法预测了若虫的发生高峰期.结果表明:卵期、若虫期、产卵前期及伞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4.74±0.46)、(9.95±0.92)、(20.67 ±2.03)和(11.26±0.72)℃;有效积温分别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恒温培养与林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松突圆蚧发育的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松突圆蚧各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龄若虫(6.99±0.23)℃,2龄若虫(8.74±1.06)℃,蛹期(13.08±1.56)℃,雌成虫期(9.44±1.22)℃,整个生活史(10.47±1.03)℃;有效积温分别为1龄若虫208.30℃.d,2龄若虫200.23℃.d,蛹期77.61℃.d,雌成虫期477.80℃.d,整个生活史810.87℃.d。用有效积温法估测松突圆蚧在福建省各县(市、区)和广东部分地区可能发生的世代数,估测值与实际年发生世代数基本相符,可作为松突圆蚧监测预警和防治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空心莲子草叶甲卵、幼虫、蛹期(包括预蛹期)的发育历期(Y)与温度(X)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温度越高,发育历期越短,其方程式是:卵:Y=3330.777X~(-09864);幼虫:Y=1/(0.2669-3.971/X);蛹:Y=1/(0.3262-5.6273/X)。各虫期的发育速率(Y′)与温度(X)呈对数函数关系,即温度越高,发育速率越快,其方程式是:卵:Y′=0.37251nX-1.0146;幼虫:Y′=0.13811nX-0.3355;蛹:Y′=0.20671nX-0.5664.成虫期与温度和性别有关,雌虫寿命比雄虫长,成虫产卵前期在1.5-5.0天之间,产卵期11.5-116.0天之间。  相似文献   

12.
小黑瓢虫的引种繁殖及温度对其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建炜  黄建  刘冰妍 《武夷科学》2002,18(1):138-142
小黑瓢虫是粉虱害虫的重要天敌 ,于 1996年底从英国引进。以替代猎物高氏瘤粉虱在室内进行饲养和大量繁殖 ,摸索出一套室内繁殖小黑瓢虫的技术和方法。本文还研究温度对小黑瓢虫各虫态及全世代的平均发育历期的影响 ,以及小黑瓢虫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历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用激素(2,4-D,NAA,GA3和激动素)、低温和低温加激素分别处理大蒜气生鳞茎,大田栽培.对其三种发育途径(抽苔、分瓣,不抽苔、分瓣和结独瓣蒜)的百分比及鳞茎的单个重量,进行聚类分析.发现NAA、低温处理能明显提高独瓣率,激动素十低温能显著地促进分瓣,GA3十低温对抽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分析了各种处理对气生鳞茎发育的影响.探讨了利用外界条件调控大蒜气生鳞茎植株发育途径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采用二因素五水平回归设计研究了温度和光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产量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温光水平与黑木耳产量之间的回归效应函数模型,经过电子计算机仿真选出了袋栽黑木耳的最适温光条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阶段的温光条件能间接影响黑木耳的产量,温度表现为负效应,弱光表现为正效应,强光为负效应;在子实体发育阶段,较低的温度、弱光对产量表现为正效应,较高的温度、强光表现为负效应;菌丝生长阶段的最适温光条件为18—24℃和263—333Lux,子实体发育阶段的最适温光条件为15.4—18℃和966—1000Lux。  相似文献   

15.
温度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 persa发育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是茶树主要害虫之一,福建各茶区时有暴发成灾,对茶叶产量影响极大。在福建年发生代数3—5代,发生代数因各地气候条件而异(华南农学院1981)。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是测定各地茶毛虫年发生代数的有效途径。前人对茶毛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曾有过初步研究(卜可华1988;陈文瑞等1989;张汉鹄等1987),但温度设置方面不全面,并且处理数偏少。为了弄清茶毛虫各虫态及全世代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确定茶毛虫在福州地区的年发生代数,从而为生产上准确预报和安全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6—1997年开展了此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把长波辐射平均项透射率的不同计算方法应用于全球范围的p-σ混合坐标系五层模式,分别对夏季气候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面透射率τ的计算可采用插值方法以节省机时,长波辐射的温度效应对模拟结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对于温度场和降水量的模拟。模拟和观测结果的对比和统计检验表明,从与实际相符和节省机时这两方面权衡,进行温度证正的插值计算法可满足模拟要求。  相似文献   

17.
该文较详细地研究了混合重原子微扰剂KI—NaAc对茶碱和咖啡因产生室温燐光的影响,以及温度、干燥时间、重原子浓度等适宜条件的选择。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KI—NaAc混合重原子体系时,茶碱和咖啡因产生较强的室温燐光。在适宜的条件下,茶碱和咖啡因的绝对检出限分别为7.2ng和3.1ng;线性范围为1×10~(-3)~5×10~(-4)mol/L和7×10~(16)~9×10~(-4)mol/L。将本法用于茶汤和撒痛风注射液中咖啡因的测定,方法简单、选择性较好,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