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健 《世界知识》2021,(4):75-75
今年1月21日是好莱坞制片人迈克·麦德沃肅80岁生日。他是好莱坞名副其实的大老,一生制作电影逾320部,18次获得奥斯卡奖提名,7部作品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迈克现住在洛杉矶,却自认为是“上海市民”。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早年随家人为躲避战乱从乌克兰逃至上海;母亲出生于哈尔滨,家人从苏联逃到中国东北后移居上海。迈克七岁离开中国前,父母已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迈克说他从小是在犹太和中国两种文化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伊朗又成为国际大热点。先是奥斯卡最佳影片《逃离德黑兰》引起伊朗官方的强烈不满;接着伊核阿拉木图会谈高调开场,又低调收场,结果依然是大家熟知的“未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3.
, 《世界博览》2012,(22):59-59
在过去几年里,好莱坞影片公司一直在开拓进入中国市场的新途径。“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外国影片票房收入市场,”北京一家国际律师事务所Harris&Moure的合伙人马修·艾尔德森(Mathew Alderson)说道,“很明显,好莱坞影片公司想要从票房收入中分得一杯羹。但是,中国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辅助收入来源,例如来自互联网下载和家庭租用影片的收入。”  相似文献   

4.
经历过万众瞩目的奥斯卡红毯、颁奖礼和庆功宴之后,好莱坞的电影人总是集体陷入头疼之中——又要面对资金紧缺问题了。但是2011年,他们正在缓慢接受一个不愿承认的事实:中国才是他们急需开发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张荣美 《世界知识》2012,(13):56-57
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郊外的好莱坞,是全球最著名的影视娱乐中心,汇集了米高梅电影公司、哥伦比亚公司、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梦工厂、索尼公司、环球公司、华纳兄弟等电影  相似文献   

6.
唐永胜 《世界知识》2011,(10):67-67
近来中东发生的一系列动乱和危机,已构成国际政治的重大事变,极大改变了中东地缘政治版图。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局,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主要根源在于发生动荡的国家诸多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长期积累起来,抗议民众对统治者失去信心之后,提出了改变现状的政治要求。结论令人信服,但深入分析不难看出,仅仅把动荡根源归结为上述因素,还是显得过于简单和直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08,(15):70-70
7月9日,全球热映的《功夫熊猫》与中国观众见面了。虽是美国影片,但讲述的却是中国熊猫和中国功夫的故事。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吧—— 在宁静祥和的和平谷里,生活着一群悠闲可爱的动物。其中,胖胖的熊猫阿波作为面馆里的服务生,一向以好吃懒做而闻名。不过,善良诚实的他倒也常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8.
在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美国发动了旨在巩固意识形态霸权的攻势.严格的电影审查制度,使得美国电影成为美国至上价值观的绝佳载体.为了履行意识形态战争使命,好莱坞一马当先,成为输出美国价值观的主渠道.美国精心打造的好莱坞模式,在艺术交流的幌子下,将美国至上价值观植入目标国受众的心灵深处,成功实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9.
唐吉 《世界博览》2011,(6):47-47
屡败屡战,意欲何为?虽然从未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结缘,但索尼电影公司却获得了好莱坞与美国的认可。"虽然已经是第14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提名,但是索尼电影公司的影片还是没能拿到小金人。"《华尔街日报》2月28日的一则报道表达了对《社交网络》错失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遗憾。  相似文献   

10.
凌乐祥  张静  王玲 《科技信息》2009,(14):231-232
在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化帝国主义批评话语仍有重要价值。当代好莱坞电影着力表达着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中的普世主义、“天定命运”、白人至上和个人主义。本文将在探讨文化帝国主义内涵和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基础上来剖析当代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1.
陶涛 《世界博览》2009,(17):56-59
50年前的夏天,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为了解决日益紧张的柏林危机,决定邀请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前往美国的戴维营进行首脑会晤。其实,艾森豪威尔心中也没底,这里可是他誓死效忠的国土,请赫鲁晓夫这个美国人的大对手来,合适吗?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危机起于2013年11月,经历三个阶段的深入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问题。乌克兰危机发端前的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表现出阿拉伯共和制国家地缘政治影响力下降、美国战略收缩、海湾君主国及非阿拉伯国家实力凸显的现象。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阿拉伯共和制国家社会经济更加困顿,美国抽身中东速度加快,中东地缘政治格局进入了重建期。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故事片里的日本人形象多是负面的。对此,应将一些故事片放在二战期间美国社会政治大背景中考察,把于史有据的对日本战争罪行的揭露和针对日本民族的种族主义区分开来:前者是正确的,后者则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4.
赵萌 《世界知识》2020,(24):46-47
11月27日,伊朗核计划负责人,顶级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遭暗杀身亡,据伊朗法尔斯通讯社披露,法赫里扎德乘坐南汽车27日下午在德黑兰东北60公里处的阿布沙德村一条街道上行驶时遭遇袭击,随后其所乘汽车停驶后,一架远程操控的机枪从一辆停在150米外的汽车里开始向法赫里扎德射击,其最终不治身亡。  相似文献   

15.
王鸿刚 《世界知识》2011,(14):27-29
美国的中东战略与亚太战略之间并没有形成相互牵扯的关系,美国的战略重心东移进程并没有因为美国忙于中东而受到扰乱。2011年已然过半、中东乱局持续胶着。在此情况下,美国在西亚北非的战略处境是否发生变化,各界已有很多讨论。有观点认为,  相似文献   

16.
<正>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崛起,引发人们对中东局势的忧思。追根溯源的话,中东一切的乱似乎都能从100年前找到缘由和答案。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许多地方的政治格局,但没有一个地区可以和中东受到的影响相提并论。其他地区的大部分国家都接受了历史和战后条约强加的边界线,但是一战前后西方在中东划分的边界线,至今仍被许多当地人认为是非法的。这不仅仅是因为西方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瓜分中东,无视这一地区的民族、宗教现状  相似文献   

17.
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国家的地理位置即使不是最终决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它们的政治行为。巴基斯坦由于地理、种族、文化的因素,其地缘政治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重属性。中东属性是巴基斯坦地缘政治的重要部分。出于经济、战略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考虑,巴基斯坦的安全与中东国家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伊朗在近代以前就已发展出高度的传统东方城市文明,同时由于长期的历史动乱,在进入近代以后伊朗在重建传统城市的同时又很快接受了西方的城市建设成果,开启了伊朗近代城市化历程,并最终形成今天伊朗独具特色的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多彩城市格局。伊朗的城市化也伴随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有些甚至左右了伊朗现代的历史,因此,有必要对伊朗的城市化历程进行探究以发现其特点并为伊朗未来的城市发展找到出路,也可为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后冷战时代,长期受强力压抑的民族问题,在部分民族国家受到一定抑制的宗教问题,随着压力的减轻,民族国家政府的倒台,这种看似无形但又确实存在的群体意识对中东地区局势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改造中东企图的国家暴力在中东引发的伊斯兰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不断向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20.
胡欣 《世界知识》2020,(3):74-74
中东是从欧洲中心主义视角诞生的地域名词,这个地区在孕育了辉煌文明的同时,始终难以摆脱动乱"魔咒"。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刚开启,就接连发生了美国击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伊朗发射导弹袭击美军驻伊拉克基地、乌克兰民航班机在德黑兰被误击坠毁等事件,地区局势骤然紧张。对于遍布"火药桶"的中东,人们很难抱乐观预期,这个地区要跨越历史和现实铸就的"四重门"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