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杉木幼林磷肥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肥力中等、其它条件正常的酸性红黄壤上,对2年生杉木幼林进行不同磷肥品种(磷酸氢二铵、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不同施肥方式(沟施和穴施)的施肥试验。试验进行7个处理、3次重复的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施肥后两年内各处理林木胸径、树高、当年抽高等生长指标差异不显著,但总的生物量及叶生物量差异明显,尤其是沟施磷酸氢二铵能明显增加叶和林木总的生物量;施肥后两年内磷肥的利用率以沟施磷酸氢二铵最高(12.45  相似文献   

3.
杉木,檫木,柏木等林分下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分析了皖南等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檫木,柏木不同林分下12个样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钼)状况,分析了其有效含量,并调查了各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通过生态系列比较法。初步探明了不同林分下各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混交方式下的差异。指出在林地土壤富含有机质的情况下,某些林分下土壤中个别微量元素的有效量仍较低,甚至处于临界水平之下,可能存在铜、锌、钼不足的问题和铁、锰富集现象,同时认为混交可改善  相似文献   

4.
林下植被对杉林土壤微量元素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分析了赣中低山区不同林下植被类型(芒萁型,蕨类型和灌木-芒萁型)对杉森林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硼、钼、铜、锌、铁和锰)状况的影响。指出该地区森林土壤为硼,钼,铜和锰缺乏区,锌潜在缺乏区,铁富集区。  相似文献   

5.
6.
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中等立地上15年生杉木、马尾松、木荷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全钠、水解氮、速效钾、有效铜、有效锌、交换性锰含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土壤速效磷、全钙、全镁、有效铁含量为马尾松>杉木>木荷;而各林分土壤的pH值则无明显差异。合适的混交林可调节土壤大量营养元素及有效微量元素状况,改良土壤理化特性,促进林木丰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绿肥替代不同比例化肥对后茬作物春小麦体内养分累积和迁移转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以青春38号小麦和土库曼毛苕为供试材料,在绿肥定量翻压情况下减施不同比例的化肥,分析小麦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养分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施氮素1575 kg/hm2、磷素7875 kg/hm2,配合翻压绿肥处理能显著提高各生育期小麦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养分累积量,并促进养分向生殖器官转移和积累,氮磷钾的转运效率分别可达91%、92%、71%;同时,可提高小麦植株体内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氮和磷的吸收利用效率分别达48%和11%。因此,绿肥毛叶苕子翻压量为30 000 kg/hm2,施氮素1575 kg/hm2、磷素7875 kg/hm2时有利于提高青海高原地区春小麦干物质及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粉煤灰污染严重生态治理难但仍含有大量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磷的特点,将其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来改良利用是一条很好的途径。采用高粱为供试植物,通过盆栽试验比较接种解磷细菌与施加磷肥对粉煤灰的综合改良作用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细菌比施加磷肥更有助于植物的生长,促进了植物对粉煤灰中难溶性P的吸收利用,提高了基质中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改善了粉煤灰的pH和电导率。接种解磷细菌对粉煤灰基质有显著的改良作用,效应较相当量的磷肥更好。  相似文献   

9.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豫西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配施及其产量和经济效应进行了研究,以确定该地区旱地丹参氮磷钾肥的最优用量及配比关系.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施丹参平均增产率为32%,氮肥肥效优于磷肥和钾肥.立黄土丹参适宜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0 kg/hm2、 75 kg/hm2、 90 kg/hm2,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36:0.43,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6.27 kg丹参,产投比为4.15,每公顷净利润为33 604元.红黄土丹参施肥量分别为199 kg /hm2、 116 kg /hm2、 92 kg /hm2,产量为5 257 kg/hm2,净利润为20 696元,投产比2.9,每千克化肥平均增产5 kg产品,其氮磷钾用量之比为1:0.58:0.46.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近年来生物体内微量元素的检测现状,并对不同生物材料样本中微量元素检测的特点,以及样品前处理中出现的新技术和手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和施用不同比例N、P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方法】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9年生立地指数22的杉木人工林中设置9块标准地,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间伐和施肥的配套试验,间伐保留密度为1 200、1 500和2 250株/hm2,N肥施用量为0、100、200 g/株,P肥施用量为0、250、500 g/株,连续观测4 a。【结果】不同间伐密度和N、P肥施用量对杉木树高生长影响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有较大影响,最小密度与最大密度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N肥施用量和P肥施用量对杉木林平均胸径增长影响较小,不同N、P肥施用量间差异不显著。不同间伐保留密度间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存在显著差异,N、P肥施用量对平均单株材积增量影响较小。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量增量并不显著,但较高水平N、P肥施用量能促进林分蓄积量增量显著提高。低间伐保留密度显著影响杉木大径材出材量,而1 200株/hm2保留密度下大径材出材量最高,1 500和2 250株/hm2保留密度下能够获得较高的中径材出材量。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杉木连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福建省南平市花岗岩母 林地上,应用生态系列法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待人接物不同林分年龄的系列杉林样地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的影响主要在林分的中龄林时期。随着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趋于增加;对于幼林和成林,由于受整地、抚育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及枯枝落叶的分解,不同栽植代数对土壤孔隙状况的影响不甚明显;不同载植代数对土壤水分性能的影响主 表现在中龄林和成熟林时期。表层土壤的持水能力一般随栽植代数增加而下降,土壤的渗透性能超于降低,地位指数愈高,这种下降趋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机械损伤对不同繁殖方式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的影响,并从内源激素代谢角度阐述其萌蘖机理.[方法]以具有不同萌蘖能力的杉木020扦插苗和020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分析基部损伤和去顶处理对杉木无性系萌蘖能力影响的基础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一步测定了杉木无性系萌蘖高峰期枝叶、基部韧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广西柳州地区杉木种子园母树的雌球花量与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树冠表面积等生长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用生长性状对雌球花量进行间接选择效率不高;雌球花量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变异小,性状比较稳定.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树冠表面积对雌球花量的直接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5.
对广西杉木无性系的总花量与树高、胸径、冠幅、冠高、树冠表面积进行了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分析表明:总花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均为负值;用生长性状对总花量进行间接选择效率不高;总花量的相关变异小,性状比较稳定;相关遗传力通径分析表明,生长性状对总花量的直接作用与相关遗传力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留杉栽阔模式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代杉木萌芽林强度间伐补栽细柄阿丁枫(留杉栽阔)和保留杉木多代萌芽林(对照)处理的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模式中杉木平均树高、胸径及单株生物量分别是对照杉木的1.20倍、1.24倍和1.26倍。模式的生态系统营养元素贮量比对照的增加4.17%,其中氮、磷、钾增加尤为明显。细柄阿丁枫平均木枝条、根系(特别是细根)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均比杉木的高,且细柄阿丁枫早期稍耐荫。细柄阿丁枫是杉木低产林分改造或与杉木混交优良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杉木二代家系区域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第一批杉木二代家系区域试验黄山试点39个家系幼林阶段的调查分析表明,二代家系具较高生产力水平,但家系间差异显著,在二代家系中再选择、推广,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16个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期望值分别达6.22%~11.43%、8.86%~25.36%和21.43%~53.76%,家系间生长量与抗雪压倒伏能力极显著相关,为杉木生长性状与抗雪压能力开展联合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研究了杉木积成材(OLSL)及其构成单元——杉木木束条的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杉木木束条和杉木积成材的储能模量(E′)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而损耗模量(E″)和损耗角正切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杉木木束条制成杉木积成材后其储能模量下降;杉木木束条和杉木积成材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95、80℃。动态热机械分析可为优化杉木积成材的制造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