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之安  杨琼华 《声学学报》1985,10(4):216-222
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听皮层对纯音调频的诱发电位振幅增大,对多数载波频率及在多数情况下调频诱发反应阈(△Fm)则明显地降低。以反应阈降低的全部数据计算,暴露后△Fm平均约降至暴露前的一半,在少数例子中降至暴露前的1/5,甚至更低。噪声暴露后诱发电位振幅的增大可以认为是由噪声引起的皮层活动某种易化的表现。△Fm的降低则倾向于提示,此种皮层易化反映暂时的功能变化,它使听觉分辨暂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本文叙述了声压级为165—173dB的宽频带噪声场对豚鼠的生理效应。求得了在不同声压级下豚鼠致死的时间。实验表明,若声级增加3dB,豚鼠致死时间减半,并且它的噪声的致死剂量是一个常数,约为33J/mm~2。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在150-172dB的噪声场中对豚鼠作用不同时间后,就其中耳及圆窗膜的伤情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当噪声剂量小于1.2J/mm~2时,对豚鼠中耳无影响. 噪声剂量在2.0-30J/mm~2范围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伤情。噪声剂量超过30J/mm~2,则实验中常引起豚鼠死亡。  相似文献   

4.
豚鼠暴露在两个绝对压下呼吸高压氧,比较了暴露前后短声诱发的听神经动作电位(AP)、脑干电位(BSEP)及听皮层电位(ACEP)的潜伏期和振幅。主要结果是:在呼吸高压氧期间AP和BSEP的振幅明显增高,但ACEP的振幅并不完全与AP和BSEP呈同步性改变;在高压氧下约半数动物的ACEP振幅增高,但其余动物的却呈现减低或无明显改变。这可能反映皮层对高压氧较为敏感,而且个体间敏感程度又不相同。实验结果提示,在两个绝对压下呼吸高压氧1小时对改善听觉系统的功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脉冲噪声与空气冲击波暴露后豚鼠中耳声阻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豚鼠研究了脉冲噪声和空气冲击波暴露后中耳声阻抗的变化和听阈偏移。空气冲击波为100炮实弹射击,其峰值声压级范围为172.9至190.3分贝,每次暴露计7—10个脉冲。脉冲噪声为100炮脉冲的录音磁带重放(通过扬声器系统),每次暴露计400个脉冲,峰值声压级为160分贝。空气冲击波暴露后,大多数动物鼓膜声顺图的变化提示其听阈偏移可能是由于中耳损伤所引起的。至于脉冲噪声,虽然动物的听阈偏移是明显的,但中耳损伤并不十分严重。很可能脉冲噪声所产生的听阈偏移与内耳损伤有关,本实验还讨论了正常和异常的鼓膜声顺图。  相似文献   

6.
窄带噪声的调频也和纯音调频一样,能诱发豚鼠的皮层慢反应。反应的阈值(最小调频深度)即可作为对窄带噪声的音调辨别阈(△f)。豚鼠的△f与噪声通带的宽度B及中心频率f有关,△fB的关系可表达为△f=ABn。式中AB=1Hz时的△f值,它与纯音的△f相近并随f而变;在f为1kHz及4kHz时n近似地为1/3。当f在125—8000Hz范围内、B/f比值不变时,△f/f基本上为一常数。这是在频率辨别研究领域内Weber定律的很好示例。△f-f-B三者的总关系在豚鼠可简单地用经验式△f=0.1f2/3B1/3表达。用此式算得的△f值与实验结果相当接近。  相似文献   

7.
孙伟  李兴启  姜泗长 《声学学报》1997,22(4):309-313
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的方法记录了白噪声暴露前后,在单音和两音刺激声作用下豚鼠耳蜗第三回中阶交流感受器电位的变化,并用园窗电极引导的CAP阈值监测声损伤程度.比较单音和两音诱发的CM幅度发现:两音抑制与耳蜗的非线性特性密切相关,均依赖于耳蜗的正常生理环境;外毛细胞的双向换能作用是耳蜗非线性机械特性和两音抑制存在的前题。本实验还对中耳和刺激声谐波产生两音抑制的可能性给予排除,并介绍了实验中所用的计算机程控刺激、记录分析系统和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测量不同频率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清醒豚鼠记录了声音调幅诱发的皮层慢反应(SCR),并测定了反应阈(△I,以加幅的dB数表示)。调制波是时程200ms的准矩形波,每秒一次。调幅诱发的典型SCR呈正负正三相波,出现在调制开始或结束后40—200ms内。用白噪声、重复短声和纯音作载波,在基幅强度30—90dBSPL的范围内△I仅0.5dB左右,和人的心理物理测试结果相近,表明用SCR测得的△I能代表动物的强度辨别阈。本实验所得的豚鼠△II的函数曲线,可算是动物第一条较完整的△I曲线。  相似文献   

9.
桑海波  贺凯芬 《物理学报》2008,57(11):6830-6836
研究了噪声在控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较小强度的偏噪声信号能够使系统失去层流态,重新进入无序态,此时模式之间的广义相同步也失去了;而噪声强度较大时,系统则能够维持准周期的层流态,模式相位之间依然能够达到广义相同步. 关键词: 相同步 时空混沌 湍流 非线性漂移波  相似文献   

10.
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噪声暴露对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探讨引起损伤的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噪声;实验组暴露于 120 dB Lp及 1/3倍频程的 4 kHz窄带噪声中 4小时。测试噪声暴露前、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幅度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形态学及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暴露后,豚鼠CM非线性特性减弱,CAP阈值升高;外毛细胞胞浆和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有空泡形成。随着噪声暴露后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逐渐减轻,但当CM非线性特性与外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基本恢复时,CAP仍有显著阈移,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空泡仍存在。(2)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在噪声暴露后8小时降低,在噪声暴露后1天、3天和7天恢复。从而说明:(1)噪声暴露不仅损伤外毛细胞,而且损伤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3)噪声暴露后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释放引起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兴奋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潘涛  李鲠颖 《波谱学杂志》1997,14(3):223-228
以计算机模拟为基础研究了用模糊神经网络方法对被噪声严重污染的已知信号进行识别的问题,研究表明,将模糊隶属函数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对信噪比极低的信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本文还从实用性角度讨论了这一识别方法的可行性,这为强噪声下的磁共振信号识别问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声压级为168dB的宽频带噪声对家兔内脏器官损伤的特征。实验表明,家兔内脏的损伤部位与动物所处的体位有关。自由体位和俯卧位动物,主要损伤部位是向外环境开放的肺,其次是空腔脏器胃和肠管。仰卧位动物除肺脏受损外,心脏的损伤非常严重,靠近腹壁的肠管,胃体部及肝脏也受损明显。这些关系表明,高声强噪声对内脏的致伤主要是由于声波的机械效应。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NAE空气动力装备、结构和材料实验室设置了总声压级为157dB的航天飞行器混响室,总声压级为167dB的行波管和总声压级为150—155dB的高声强小型混响室,它们的噪声谱可以用不同截止频率喇叭和噪声发声器组合来进行控制,这是根据1980年要求对加拿大航天飞行器的质量鉴定需具有低频分量的高声强噪声环境而改建的。气源为300Psig,50001~3。  相似文献   

14.
虚拟传声器在有源抗噪声护听器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椽生  徐健  李晓东 《声学学报》2010,35(2):140-145
考察了虚拟传声器应用于有源抗噪声护听器的稳定性和降噪性能。理论上分析了虚拟传声器算法的稳定性,并通过引入反馈控制器和设计次级通道模型使得算法在不同护听器佩戴方式下都保持稳定,获得高噪声衰减和高稳定性。实验结果证实了虚拟传声器的应用可以在耳道口获得更高的窄带噪声衰减,而且所采取的措施可以保证护听器在不同佩戴状态下都能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一种可用于强噪声环境的有源听诊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籍顺心 《声学学报》2007,32(4):382-384
介绍了一种不仅可作为传统型无源听诊器使用,更可用于强噪声环境的抗噪声有源听诊器。该听诊器通过切换开关在传统的听诊器和有源听诊器之间切换。在有源模式时收发合置的超声探头向人体内发射2.3 MHz的超声波,并被人体组织反射,人体组织的运动,比如心脏的搏动、肺部的舒张、血管的脉动等引起反射超声的多普勒效应,这些频率变化经计算转换为可听声,则可用于后续的诊断等。经实验室验证,该听诊器在120 dB声压级的强噪声环境下在有源模式时仍可清晰地诊断心音,而传统听诊器可适用的最高环境噪声不超过80~85 dB声压级,电子听诊器则为90~95 dB声压级。  相似文献   

16.
强泵浦条件下光纤放大器相位噪声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多抖动法对强泵浦条件下光纤放大器引入的相位噪声进行了测量。利用功率谱、积分谱对具体泵浦条件下的相位噪声特性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泵浦功率越大,高频成分占的比例越大。利用结构函数定量分析相位噪声的变化特性,得出相位噪声控制系统的带宽需求指标。实验测得在71,181和230 W泵浦条件下,所需相位控制系统带宽最小值分别为830 Hz,3.1 kHz和10 kHz。  相似文献   

17.
本工作研究了在一次持续百余天的模拟试验中强噪声(95—110分贝,每天8小时)、高室温(35℃)等环境因素对人听觉功能的影响。9名受试者在进入模拟环境后,听力在30多天时下降最多达25—35分贝,以后即趋于稳定。音调辨别阈△F在60天后才开始增大,并有随时间而继续增大的趋势。响度辨别阈、声源定位误差、短期记忆正确率等在整个试验中均无明显的规律性变化。在离开模拟环境后,听力和△F在数天至一月内完全恢复正常。试验结果表明,所给的环境条件对人听觉功能的影响是暂时性的。文中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神经系统总功能状态的影响及其评定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建科  张海宁  马毅 《物理学报》2000,49(1):106-109
就“BHJ 400”型便携式电脑红外测温仪的研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介绍了以下内容:①提高 红外光学系统信噪比的方法和途径;②提高红外探测器输出信号的方法和途径;③在探测器 输出信号处理电路中滤除广白噪声、有效提取并放大深埋在强噪声中微弱目标信号的方法和 途径.从而使该红外测温仪性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值相符,达到 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9.
20.
尾管中强脉动排气噪声辐射的特征线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特征线法,对尾管中的强脉动流的传播问题进行了理论计算.尾管的强脉动排气,在流压超过临界值的情况下,在开口端处的流动将会阻塞,此时应取马赫数等于1代替流压等于大气压作为该处的边界条件.对于强脉动气流,流动的诸参数的起伏量可大于它们各自的时均值,本文将开口端向外的排气气流比作简源,令简源强度与排气气体的体积速度成正比,同时计及湍流噪声的贡献,这样得到的结果与实验可相比较.最后还计算了管长为一定时的噪声辐射与气室压力的关系,气压为一定时的噪声辐射和质量流通量与尾管长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气压下噪声辐射与尾管长度的关系,为指导气动声源和往复式发动机尾管的设计提供了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