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强噪声暴露后豚鼠听皮层对纯音调频的诱发电位振幅增大,对多数载波频率及在多数情况下调频诱发反应阈(△F_m)则明显地降低。以反应阈降低的全部数据计算,暴露后△F_m平均约降至暴露前的一半,在少数例子中降至暴露前的1/5,甚至更低。噪声暴露后诱发电位振幅的增大可以认为是由噪声引起的皮层活动某种易化的表现△F_m的降低则倾向于提示,此种皮层易化反映暂时的功能变化,它使听觉分辨暂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在清醒豚鼠记录了声音调幅诱发的皮层慢反应(SCR),并测定了反应阈(△I,以加幅的dB数表示)。调制波是时程200ms的准矩形波,每秒一次。调幅诱发的典型SCR呈正负正三相波,出现在调制开始或结束后40—200ms内。用白噪声、重复短声和纯音作载波,在基幅强度30—90dBSPL的范围内△I仅0.5dB左右,和人的心理物理测试结果相近,表明用SCR测得的△I能代表动物的强度辨别阈。本实验所得的豚鼠△I与I的函数曲线,可算是动物第一条较完整的△I曲线。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豚鼠在噪声暴露前后吸2atm或latm纯氧对噪声性听觉损伤的影响。暴露噪声是1/3oct窄带噪声,中心频率1000Hz,强度136dB作用1h。在噪声暴露前或暴露后吸2atm纯氧可以减小噪声引起的永久性听阈偏移(对短声)。吸2atm纯氧所起的作用(预防吸氧一次或治疗吸氧六次,每次1h),相当于把噪声强度降低1OdB(从136dB降至126dB。预防吸氧(暴露前吸氧)比治疗吸氧(暴露后吸氧)效果好。吸2atm纯氧比latm有效。文中讨论了吸高压氧或高浓度氧在预防和治疗噪声性听觉损伤中的某些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声压级为165—173dB的宽频带噪声场对豚鼠的生理效应。求得了在不同声压级下豚鼠致死的时间。实验表明,若声级增加3dB,豚鼠致死时间减半,并且它的噪声的致死剂量是一个常数,约为33J/mm~2。  相似文献   

5.
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噪声暴露对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探讨引起损伤的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噪声;实验组暴露于 120 dB Lp及 1/3倍频程的 4 kHz窄带噪声中 4小时。测试噪声暴露前、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幅度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形态学及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暴露后,豚鼠CM非线性特性减弱,CAP阈值升高;外毛细胞胞浆和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有空泡形成。随着噪声暴露后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逐渐减轻,但当CM非线性特性与外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基本恢复时,CAP仍有显著阈移,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空泡仍存在。(2)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在噪声暴露后8小时降低,在噪声暴露后1天、3天和7天恢复。从而说明:(1)噪声暴露不仅损伤外毛细胞,而且损伤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3)噪声暴露后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释放引起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兴奋毒性损伤。  相似文献   

6.
屈苗  颜莎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2,34(12):126002-1-126002-8
为了研究钨在瞬态热流下达到熔融状态后,不同脉冲参数对其熔融重凝行为的影响,实验观察了钨在脉宽5 ms与0.1 ms的脉冲辐照下熔融重凝行为的特征,并考虑熔融层流动驱动力、冷却速率、温度梯度等多项因素,分析了分层结构与柱状晶对热源参数的依赖性。通过计算两种热源参数下的热作用特性分析了钨在脉宽0.1 ms的脉冲辐照下出现柱状晶而在脉宽5 ms的脉冲辐照下未出现的原因。研究发现,高流强和短脉宽的脉冲束流易于促进形成分层结构,其原因是较高流强能引起材料表层熔化层流动,同时较短脉宽能使熔化层流痕来不及恢复平整,而被快速冷却固化;当样品在瞬态热流下发生熔化时,较短的脉宽有利于形成柱状晶,较长的脉宽有利于形成等轴晶粒和出现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7.
纯音段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纯音信号的强度差阈与强度的关系,采用计算机控制D/A合成在开始、结束处没有在传统测试中普遍存在的倾斜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测听信号,对持续时间为1ms、10ms、100ms、1000ms、5000ms、10000ms的1kHz纯音在声压为20dB、30dB、40dB、50dB、60dB、70dB、80dB、90dB、100dB时的强度差阈进行了测量,测试方式为2AFC。所得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有很大差别。所得不同持续时间信号的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趋势相似,只是Weber比随信号持续时间增加而减小,随着信号持续时间的增加Weber比随强度的变化曲线趋于相同。这表明脉冲段比较法所得结果与Riesz的纯音调制测试结果及饱和内部泊松噪声理论的预期之间存在差别并不是因为脉冲段比较法采用长度有限的测听信号,并可能为听觉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高压直喷(HPDI)模式下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射流特性,在高压定容燃烧弹中利用高速纹影法开展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缸内直喷试验,探究了双燃料模式下天然气喷射压力、喷射脉宽及环境压力对天然气射流贯穿距和射流锥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喷射压力的增大,天然气射流贯穿距增大,射流锥角减小;随着喷射脉宽的增大,天然气射流贯穿距和锥角增大;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天然气射流贯穿距减小,射流锥角增大。在较小的喷射压力或较大的环境压力条件下,柴油射流阻碍天然气射流向前发展。当喷射压力为2 MPa时,5 ms时刻的双燃料天然气射流贯穿距比单燃料减小2.3 mm,降幅约为7.5%。当环境压力为0.9 MPa时,5 ms时刻的双燃料天然气射流贯穿距比单燃料减小1.8 mm,降幅约为4.4%。  相似文献   

9.
张家志 《应用声学》1982,1(3):22-26,21
本次所调查的我国九个省市九个行业、1034个工厂的噪声分布状况表明,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噪声污染超过85dB(A)以上的占40%;有50%以上的工人在该环境中从事生产劳动.噪声暴露者的高频听力损伤达71.1%;语言听力损伤者达15.47%.噪声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长脉冲激光辐照下环氧树脂的热烧蚀规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常用的E-51环氧树脂在ms级脉冲激光辐照下热烧蚀率及质量烧蚀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脉冲激光的辐照时间、峰值功率密度、重复频率以及脉宽对烧蚀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辐照时间的增加热烧蚀率逐渐增大,但辐照一定时间后,热烧蚀率趋于稳定;峰值功率密度的增加能明显提高热烧蚀率,但随峰值功率密度的增加,热烧蚀率的增幅减小直至趋于一定值;热烧蚀率不随脉冲激光重复频率和脉宽的变化而改变,当峰值功率密度一定时,热烧蚀率一定,质量烧蚀率与频率和脉宽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豚鼠暴露在两个绝对压下呼吸高压氧,比较了暴露前后短声诱发的听神经动作电位(AP)、脑干电位(BSEP)及听皮层电位(ACEP)的潜伏期和振幅。主要结果是:在呼吸高压氧期间AP和BSEP的振幅明显增高,但ACEP的振幅并不完全与AP和BSEP呈同步性改变;在高压氧下约半数动物的ACEP振幅增高,但其余动物的却呈现减低或无明显改变。这可能反映皮层对高压氧较为敏感,而且个体间敏感程度又不相同。实验结果提示,在两个绝对压下呼吸高压氧1小时对改善听觉系统的功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豚鼠耳蜗电位幅度“重振”现象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胞内记录方法通过对豚鼠耳蜗第三圈记录白噪声暴露前后外毛细胞(OHC)胞内交流感受器电位,中阶记录胞外交流感受器电位(CM),以及圆窗龛处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AP)及其各自输入-输出函数曲线(I/O)结果提示,噪声暴露前OHC的交流感受器电位和CM的I/O曲线为一具有饱和状态的典型非线性特点,CAP的I/O则为具有低段“平台”和高段的非线性特点,噪声暴露后,CAP阈移10dB),OHC交流感受器电位、CM的I/O非线性特点减弱,线性化增强,CAP的I/O曲线“平台”基本消失,幅度增长率提高.讨论了此现象发生机理可能是OHC的主动反馈(Activefeedback-AF)受损,除增益减小(即听力下降),其交流感受器电位非线性增长功能线性化,使之决定强度编码的基底膜运动也线性化,导致输入的反应(CAP)也线性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在150-172dB的噪声场中对豚鼠作用不同时间后,就其中耳及圆窗膜的伤情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当噪声剂量小于1.2J/mm~2时,对豚鼠中耳无影响. 噪声剂量在2.0-30J/mm~2范围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伤情。噪声剂量超过30J/mm~2,则实验中常引起豚鼠死亡。  相似文献   

14.
参量荧光是基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技术的光参量放大器的本征量子噪声。它不具备与主激光相同的时域啁啾特性,在压缩器中形成不可压缩的脉冲底座,降低了激光脉冲的信噪比。在小信号增益情况下,基于解析公式给出了不同抽运波形、不同增益、不同系统带宽和啁啾率情况下参量荧光脉宽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级放大器输出荧光脉宽正比于抽运光脉宽;荧光脉宽随着增益的增大而变小;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荧光脉宽随着超高斯波形阶数的增大而变大。对OPCPA系统而言,展宽-压缩系统对荧光存在色散展宽的作用,其最终输出荧光脉宽与系统带宽、啁啾率紧密相关。基于拍瓦OPCPA(PW-OPCPA)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参量荧光是基于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OPCPA)技术的光参量放大器的本征量子噪声。它不具备与主激光相同的时域啁啾特性,在压缩器中形成不可压缩的脉冲底座,降低了激光脉冲的信噪比。在小信号增益情况下,基于解析公式给出了不同抽运波形、不同增益、不同系统带宽和啁啾率情况下参量荧光脉宽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级放大器输出荧光脉宽正比于抽运光脉宽;荧光脉宽随着增益的增大而变小;增益一定的情况下,荧光脉宽随着超高斯波形阶数的增大而变大。对OPCPA系统而言,展宽-压缩系统对荧光存在色散展宽的作用,其最终输出荧光脉宽与系统带宽、啁啾率紧密相关。基于拍瓦OPCPA(PW-OPCPA)实验平台进行了相关的验证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六路亚毫微秒钕玻璃激光系统近年研究进展概况。该系统经改进、提高后其输出脉宽分四档可调;~100ps、~250ps、~400ps及~1ns;输出波形基本可控制为光滑波形或调制波形;输出光谱宽度可调区为≤1或20~30;在输出脉宽~250ps时,单路输出能量控制在5~10J;在输出脉宽~1ns时,能量控制在10~15J。最后给出该系统总体运转稳定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强流短脉冲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无箔空心石墨阴极和0.65T的脉冲引导磁场,从Sinus加速器二极管引出了电压约750kV、电流约8.6kA、脉宽40ns的环形电子束,经过输入腔和中间腔间隙调制后,得到了7kA/43ns的基波调制电流,经过输出腔间隙后,得到了2.1GW/15ns的最大微波输出功率,束波转换效率33%,最高增益为40dB,并发现脉冲缩短现象。  相似文献   

18.
声光相关器在雷达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实验角度研究了声光相关器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的实际效果。对于厘米波段(3GHz)单载频矩形脉冲雷达信号和无调制随机杂波干扰,测定了不同脉宽、不同信噪比时相关峰的高度以及不同脉宽时相关增益的大小。当脉宽为2.5μs时,相关增益为30dB;当脉宽为0.5μs时,相关增益为23dB。从声光相关器输出的相关峰,都在几十毫伏以上。不需经任何放大,即可用示波器直接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听神经埋藏电极和扫描电镜技术,分别记录和观察了在舰艇主机噪声(105±2dBA,持续30min),γ射线(80Gy,一次照射)及γ射线与噪声联合(先照射后噪声暴露)暴露条件下,豚鼠的听力损失和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变化.结果表明,联合暴露组的听力损失明显大于照射组与噪声组听力损失的总和;其耳蜗毛细胞损伤也比照射与噪声组严重.表明γ射线与噪声对豚鼠耳蜗损伤产生了协同作用,其γ射线可能决定了损伤的性质,噪声促进了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设计的三反相器模数(A/D)转换电路,开展了P波段微波注入实验。采用眼图观测法对电路的线性响应进行了有效测量,推导了实验线路中微波注入效率公式,利用一种实时温度检测电路来验证芯片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芯片及电路板等对实验数据获取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重点研究了注入微波的幅值、频率、脉宽及重复频率等参数对反相器正常工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大于70 ns时,电路信号在微波脉冲结束后,相邻脉冲脉宽变化10%的非线性干扰功率阈值,比使电路信号噪声容限降低50%的功率阈值大4~6 dB,电路信号脉宽变化30%的功率阈值比脉宽变化10%的大2~3 dB,在功率小于32 dBm的实验中得到的最大非线性干扰为脉宽变化约40%。非线性干扰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 ns。注入微波的重复频率对微波干扰阈值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