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彭亮  黄丹  张雷 《广东科技》2013,(12):173-174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野外地质环境勘察、室内外岩土物理力学实验,采用数理统计、地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龙洞湾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各分区空间形态和相互关系、滑坡结构特征、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综合分析,得出关于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的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2.
殷石勇  陈练武 《科技信息》2009,(6):58-58,56
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滑坡灾害十分发育,按滑体岩土组成和滑面发育位置,黄土地区的滑坡可划分为黄土层内滑坡、黄土接触面滑坡、黄土-泥岩顺层滑坡、黄土-泥岩切层滑坡四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四类黄土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滑移-拉裂型、滑移-压致-拉裂型、滑移—拉裂-剪断型三类,归纳总结了不同黄土滑坡对应的变形破坏机制。这些基本规律对黄土滑坡研究和防治、滑坡灾害预测有-定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丁恒  李阳春  李海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5):10903-10908
为对尖山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合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综合分析,运用构造地质学、数值模拟、无人机等手段方法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尖山营滑坡纵长480 m,横宽250 m,面积约1.1×10~5 m~2,滑坡体量约5.5×10~5 m~3,属中型浅层滑坡;滑坡体在多年煤层采动影响下,坡体较破碎且出现大量裂缝,持续强降雨渗入降低了滑带的抗剪强度,增加了坡体内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从而促进滑坡体向前缘临空面发生滑动,其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到其在天然和暴雨两种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及剪应变增量云图。  相似文献   

4.
大型堆积体滑坡持续降雨条件下破坏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积体滑坡是一种典型的、多发的滑坡类型,大多数土质滑坡均属此类,其中80%以上的土质滑坡都是由持续性降雨或者暴雨引发。介于上述原因,采用Geo-studio软件中的SEEP/W模块和SIGMA/W模块,以贵州省沿河县院子岩滑坡为例,对持续降雨条件下,滑坡体内二维渗流场及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耦合分析,分析在持续降雨条件下大型堆积体滑坡变形破坏机制。模拟结果显示,持续降雨条件下雨水渗入滑坡中后沿岩土接触面流动,对滑带土进行浸润、软化、冲刷;滑坡体内的孔隙水压力以及动水压力不断增大,在坡脚处有效应力减小,在此过程中坡体应力不断调整,局部出现应力集中和位移增大,进而造成坡体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5.
低缓松散体滑坡是西南地区一种典型的缓倾斜土质滑坡,此类滑坡滑动机理较为复杂。通过分析缓倾斜土质滑坡地质力学模型,反映该滑坡发育与动力分布情况。并以工程地质分析法定性分析滑坡破坏机理,阐述其破坏模式和主要的致滑原因,得出该滑坡滑动机理主要是地下水渗流作用和不合理的工程地质活动综合影响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五家坟"8.8"滑坡是长历时、强降雨诱发复活的中型滑坡,滑坡直接威胁到下方丹景镇张家沟村安置小区45户195人。分析表明:该滑坡为缓倾角-中厚层-岩质-顺层滑坡。滑坡从上至下划分为三个区域:后缘拉裂沉陷变形区、中部拉裂破坏变形区、前缘滑动解体及滑覆变形区。该滑坡是在龙泉山背斜地层构造、地形地貌、人类活动和降雨激发等多因素条件共同作用下古滑坡复活。前期降雨是本次滑坡复活的主要诱发原因,本次滑坡的发生与最大降雨出现时间在时序上具有明显滞后性。复活模式为古滑坡后缘拉陷槽内充水后形成静水压力,并在底面扬压力、滑坡自重及滑带土泥岩泥化软弱夹层膨胀力共同作用下,剪应力超过其抗剪强度,整个滑坡体复活发生失稳滑动,产生平推式滑移-弯曲破坏模式。此类滑坡在四川红层地区具有代表性,通过对该类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和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治理此类滑坡灾害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于对贵州省遵义市官井边坡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基本特征及边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可知官井边坡是在自身不利的条件下,由于斜坡Ⅳ段坡脚开挖到878 m,4#楼内侧边坡坡脚处揭露泥岩夹层导致边坡沿泥化夹层发生滑移变形。据此建立了官井边坡变形演化机制的概念模型,结合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将边坡变形演化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岩层顺层滑移、坡脚应力相对集中阶段;边坡开挖过程中卸荷回弹变形阶段;边坡深切,坡体中顺层"压力拱"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翁坪古滑坡特征的研究分析,探讨了该古滑坡岩体变形破坏的基本模式和运移机制,确立了古滑坡基本稳定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黄河上游某电站库首段滑坡的形成机制,通过恢复滑坡发生前的原始地形地貌形态,采用离散单元法进行了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面调查获得的该类斜坡的变形破坏现象完全一致,从而揭示了该滑坡形成过程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四川汶川等地获得的地震滑坡记录为例,研究了地震滑坡因素和一些破坏特征以及滑坡造成的危害,并且提出了减少滑坡危害的一些措施,以减少滑坡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结合某实际案例的基础上,对滑坡地段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梅子坪滑坡的变形机制与其稳定性,通过现场地质调查,对梅子坪滑坡进行了分区,并对滑坡影响因素、变形机制、破坏模式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梅子坪滑坡下伏反倾岩体在构造作用下,产生弯曲—拉裂变形破坏,使得上部土体浅表层发生蠕滑—拉裂破坏,在A区表现较为明显;在暴雨作用下,梅子坪滑坡A区后缘裂缝扩大,A区坡体最终将沿着粉质黏土夹碎石浅层滑面发生失稳破坏;梅子坪滑坡目前整体基本稳定,A区存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穿越山区的管道工程其运行安全会受到滑坡的威胁,近年来发生的几次事故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本文以中缅天然气管道贵州晴隆段2017年和2018年两次滑坡断管事故为例,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现场事故调查资料,基于有限元实体接触模型,反演两次事故发生过程。分析管道在滑坡作用下的受力与变形特征,以确定事故发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作用下管道挠度变形呈现近正态式分布,且管道跨中和滑坡边界处Mises应力较大,易于发生破坏;管道所在斜坡上方的大量积土,致使管道产生较大轴向拉应力,易于在管道管体或环焊缝缺陷处产生脆性拉裂破坏,进而引起燃气泄漏爆炸。因此在管线后期维护过程中应避免受到工程扰动,尤其在管道上方的斜坡体上进行大量堆土,防止对管道的运行安全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4.
15.
降雨型滑坡现场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现场模拟人工降雨条件下诱发滑坡,在整个过程中,对坡面裂隙、土体深部位移、孔隙水压力、地表径流等进行实时监测,探求在降雨情况下的滑坡成灾特征及机理.试验得出了土体抗剪强度指标、滑动面形态特征等物理力学参数.降雨使土体吸水饱和,渗透性降低,抗剪强度降低,进而产生边坡失稳.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降雨入渗过程中边坡稳定性、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趋势.流一固耦合情况下边坡稳定系数比非耦合时降低5%,说明动水力对降雨型滑坡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库水位动态变化时陡倾软弱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机制,为库岸滑坡防治及库水调度提供帮助。以四川省大渡河某水电站开顶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调查资料、库水位及地面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研究滑坡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建立二维地质模型,利用离散元模拟蓄水前后陡倾顺层岩质滑坡变形响应过程,结合有限元进一步分析库水作用下岸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岸坡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岩性是控制滑坡产生的主要因素,水库蓄水诱发了滑坡的变形,库水位变化进一步加速了变形进程。当库水位以4.8 m/d、3.84 m/d、1.92 m/d的速率上升时,坡体稳定性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以小于0.5 m/d的速率下降时,岸坡变形不明显,但稳定性急剧降低,极有可能增加变形速率,加剧变形,导致大范围失稳破坏。在水库调度过程中,为避免渗流作用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库水位变化应保持在较小的速率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7.
受三峡水库蓄水影响,二道河滑坡出现了变形加剧现象。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蓄水过程中滑坡渗流及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了滑坡的变形演化过程及变形机制。结果表明:二道河滑坡从开始变形到三峡水库不同阶段蓄水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推移式转化为牵引式、由悬浮减重型转化为动水压力滞后型的过程,滑坡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对滑坡变形机制转化的分析可供类似滑坡的分析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解超  丁坚平 《贵州科学》2015,33(2):48-51
危岩体(崩塌)是贵州红层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地质灾害。本文以元厚镇危岩带为例,深入分析元厚镇危岩带的破坏特征及形成机制。将红层地区危岩带的变形破坏机制概括为3个阶段,总结贵州红层地区危岩带破坏特点,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滑坡冲击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以勉县金泉寺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结合对滑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双轴试验标定,构建了滑坡数值模型,对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选用冲击距离、冲击速度、冲击力3个指标对滑坡的冲击强度大小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金泉寺滑坡坡脚和滑坡后缘首先发生变形,然后滑坡坡体中部的锁固段发生贯通,并最终表现为前拉后推的复合式破坏特征;滑坡最大冲击距离为23. 52 m,最大冲击速度为4. 10 m/s,单位宽度最大冲击力为205 kN。相关结论与利用已有研究方法分析所得结论较为一致,认为滑坡运动过程中滑体内部颗粒碰撞及摩擦耗能对滑坡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方法及成果对堆积层滑坡动力学过程分析及其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贵州省福泉市小坝滑坡工程地质条件、滑坡基本特征及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小坝滑坡是在自身不利的斜坡地质条件下,由斜坡坡脚部位的磷矿开采及较长时间降雨共同作用下导致形成的。据此建立了小坝滑坡形成机制的概念模型,定性分析了滑坡形成机制。将滑坡的形成过程分为斜坡顺层滑移—后缘拉裂、斜坡前缘坡脚部位锁固段形成、锁固段剪断—滑体启动—滑移3个阶段,得出滑坡形成机制为滑移—拉裂—剪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