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制备出一种新型弱酸性非抑制电导检测阳离子色谱固定相,并通过对色谱条件的摸索选择,成功实现了常见一价、二价阳离子的分离检测,以及过渡金属离子Ni^2+,Mn^2+的分离检测.选用甲基磺酸溶液(2mmol·L^-1)和草酸(0.5mmol·L^-1)的混合液作为流动相,一步分离并测得了Li^+、Na^+、NH4^+、K^+、Mg^2+、Ca^2+ 6种阳离子的检测限和线性范围.选用酒石酸(2mmol·L^-1)和草酸(1mmol·L^-1)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成功分离并测得了过渡金属离子Ni^2+,Mn^2+的检测限和线性范围.用于雨水分析,实验结果良好,应用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杨雪玲      丁小双              莫春阳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21,(3):60-65
污泥中累积了高浓度的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 FQs)有机微污染物, 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潜在危害巨大. 本文对污泥中氧氟沙星(Ofloxacin, OFL)、诺氟沙星(Norfloxacin, 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CIP) 3种FQs的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优化研究. 结果表明, 污泥经EDTA-Na2、磷酸盐溶液-乙腈混合液(11, pH=3)超声提取两次, 提取液经HLB固相萃取柱富集纯化, 甲醇和碱性甲醇洗脱, 洗脱液经氮吹浓缩后, 污泥中FQs的回收率较高. 液相色谱测定流程经优化后为C18色谱柱为分离柱、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 荧光检测器检测. 色谱图中OFL、NOR、CIP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 污泥中OFL、NOR、CIP回收率为48.1%~ 53.4%.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液相连续反应,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分别制备了二硝基苯甲酰胺基(DNB)、喹啉醚基(QBS)和联萘酚醚基(DNP)三种芳基键合硅胶固定相。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分析表征了固定相的结构,并用于磺胺类药物的分离,较系统地研究了磺胺类药物在三种芳基键合固定相上的色谱行为,探讨了色谱分离机理。研究表明,三种新固定相与上述溶质间存在弱的疏水、百一竹、氢键和络合作用,与ODS柱相比,多分离机制改变了芳基固定相的色谱分离选择性,其中大的芳基配体存分离磺胺类药物时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PP)的表面非极性,限制了在一些重要领域中的应用.为了提高PP的亲水性,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固相光接枝反应装置为反应器,采用固相紫外光接枝法在PP粒料表面接枝丙烯酸(AA),研究了PP接枝前后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接枝PP的拉伸强度降了1.37MPa,但断裂伸长率从358.3%增加到396.3%,说明丙烯酸适度接枝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可以提高PP的断裂韧性.  相似文献   

5.
室温常压下,Co(OAc)·4H2O与水杨醛肟发生固-固相化学反应,生成顺式-水杨醛肟合钴(Ⅱ)配合物,在5h内完成,产率98%.用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表征了固相产物,用电导法研究了等温固相反应,计算了该固相反应的活化能.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对水吸收法难于处理非(弱)水溶性有机废气的问题,以煤油为油相,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Span 85)为乳化剂,制得水相/油相(W/O)乳化液膜,进行了吸收模拟乙酸乙酯废气的研究.结果表明:乳化液膜体系对乙酸乙酯废气吸收效率最高可达89%,1 h内吸收效率大于50%以上;低温、低表面活性剂体积分数和高废气质量浓度有利于提高吸收速率,在实验条件下存在最佳油水比1∶1.  相似文献   

7.
固相萃取技术(SPE)作为一种分析物提取和样品前处理方法,相比于传统的液液萃取更利于目标分析物的分离,提高痕量分析物的检出能力和被测物的回收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二次污染,且操作过程简单方便,耗时较短.碳纳米管(CNTs)的独特性能使其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SPE吸附材料.介绍了碳纳米管在农残、药品、有机化合物、无机金属离子等检测中的应用,并对碳纳米管在分析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莽草酸为模板分子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表面包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制备了一种对莽草酸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核壳型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表征,制备的MIL-101为八面体结构,表面均匀地包覆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MIP的吸附性能测试结果显示,MIP在30 min达到吸附平衡,饱和吸附量为93.16 mg/g。MIP用作固相萃取吸附剂,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富集能力,能选择性分离和纯化八角中的莽草酸。  相似文献   

9.
过渡金属醋酸盐与邻菲咯啉的室温固相配位化学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C0(Ac)2·4H2O,Ni(Ac)24H2O,Cu(Ac)2·H2O,Zn(Ac)2·2H2O与邻菲咯啉在室温(20土2℃)条件下的固相配位化学反应,讨论了反应物分子结构对固相反应的影响,通过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相应的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测定,确定了固相合成产物的组成。  相似文献   

10.
通过click反应合成对硝基异氰酸苯酯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SBA-15硅胶手性固定相(NPCSP),在极性有机溶剂模式下对阿替洛尔、美托洛尔、艾司洛尔3种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进行手性分离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获得了较好的分离,所制备的手性固定相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针对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的结构特点,对相关手性分离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方法具有简便、快捷、高效及重复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疆十五个地州市2000~2011年的能源消费数据,首先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的碳排放量进行了计算,其次运用谢泼德能源距离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地州市2000~2011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2011年的数据显示,新疆十五个地州市碳排放效率排在前三位分别是塔城(0.833)、克拉玛依(0.810)、博州(0.733),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克州(0.481)、石河子(0.459)、和田(0.428),新疆碳排放效率平均水平为0.614.针对新疆高低碳排放区特点提出高碳稳速、低碳增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条石鲷幼鱼为饲喂对象,以人工颗粒饲料为基础饲料,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水平的木聚糖酶(0.5‰、1.0‰、1.5‰),30d后统计条石鲷幼鱼的生长及能量收支.结果表明:木聚糖酶添加对条石鲷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转化效率及能量收支分配率均有显著影响.当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条石鲷幼鱼以湿重、干重及能量指标的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96、3.09和3.76%·d-1;干重指标的转化效率在此水平也达到最大值,为25.68%;能量指标的转化效率和吸收率也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32.64%和90.58%;而摄食率(干重及能量指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11.29%和10.55%,即在木聚糖酶添加比例为1.0‰时饲料的饵料系数较低.此时,条石鲷幼鱼得到最佳的能量分配模式,其收支方程为:100.00C=9.42F+7.21U+32.64G+50.73R.  相似文献   

13.
MBBR处理低C/N生活污水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低C/N生活污水,重点考察了填充率(PR)、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溶解氧(DO)等对MBBR脱氮除磷及COD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填充率为30%,控制HRT=6 h,DO=3.0±0.25 mg·L-1的条件下,经驯化的MBBR系统处理此类低C/N生活污水,COD、氨氮、TN及TP的平均去除率〖JP2〗分别为92.4%、85.8%、70.4%和40.1%,脱氮削碳效果较为理想,对于提高除磷需考虑联合其他工艺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在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基础上,设计并完成了3种向人tRNA^Trp的突变,体外转录并用枯草杆菌和人这两种不同种属来源的色氨酰-tRNA合成酶(TrpRS)测定了这些tRNA^Trp分子的氨酰化活力(Kcat/KM).结果表明,与野生型水稻线粒体tRNA^Trp相比,3个突变体被人TrpRS氨酰化的活力分别提高了354、407和803倍,其中以PMPH3(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C2-G71和G3-C70都突变为人tRNA^Trp的氨基酸接受茎的相应部位)的氨酰化活力改变最大.而3个突变体对B.subtilis TrpRS氨酰化活力有进一步负影响,氨酰化活力微弱.说明水稻线粒体tRNA^Trp氨基酸接受茎上的第2个碱基对C2-G71和第3个碱基对G3-C70在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水稻线粒体tRNA^Trp的种属特异性元件.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两种曼尼希碱4-(1H-四唑-5-氨基)-V-2-酮(TB)和3-(1H-四唑-5-氨基)-1-苯基丙-1-酮(TP),并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对铜在5%(w)NaHCO3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5%NaHCO3水溶液中,这两种化合物对铜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效率顺序为TB〈TP;TB和TP均为阳极型缓蚀剂.两种化合物在铜表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其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对照组饲料和分别添加0.1%的5’-尿苷一磷酸二钠(UMP)、5’-腺苷一磷酸二钠(AMP)、5’-胞苷一磷酸二钠(CMP)、5’-鸟苷一磷酸二钠(GMP)、5’-肌苷一磷酸二钠(IMP)和以上5种核苷酸(1:1:1:1:1)混合物(Mix)的实验饲料(粗蛋白:45.0%;粗脂肪:10.0%)喂养大黄鱼(平均初始质量为(5.57±0.01)g)64d,研究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性能、血液常规指标和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体成分及血液常规指标基本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肌苷酸组和核苷酸混合物组血清中葡萄糖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鸟苷酸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酶活性数据表明,腺苷酸和鸟苷酸组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组的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在各处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体而言,饲料中不同核苷酸的添加对大黄鱼生长和血液常规基本无显著性影响,而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的添加能够提高血清中葡萄糖含量,促进饲料中糖源的吸收;腺苷酸、鸟苷酸、肌苷酸和核苷酸混合物对大黄鱼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回溯方法的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二进制搜索算法在搜索N个电子标签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由于算法在同时对大量标签操作时效率较低.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叉树中序遍历的回溯算法,在标签识别过程中,阅读器不回复到顶级初始状态处理,而是按下行处理集合构成的1棵二叉树进行逐级上行回溯处理.这样,搜索N个电子标签的时间复杂度为o(N).与前者相比,可以大大提高RFID防碰撞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三聚氰胺减水剂对α半水石膏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磺化度三聚氰胺(Sulfonated melamine formaldehyde,SM)改良α半水石膏使用性能,研究了减水剂对石膏水化硬化过程的影响.首先测定了SM对α半水石膏的减水效率,然后通过强度测试、热重分析和电镜扫描,揭示了SM对α半水石膏强度发展过程、水化速度及硬化体亚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M对α半水石膏的最大减水率为15.6%,对应最佳掺量为0.5%.经SM改性的α半水石膏其强度发展过程发生了变化,且2h湿抗折和湿抗压强度、绝干抗折和抗压强度分别提高38%、29%、20%和27%.此外,SM能加速α半水石膏的水化,经其改性后的石膏硬化体结构中二水石膏晶体数量增多,长径比明显减小,硬化体结构更为密实.因此,SM可用于改良α半水石膏,特别有利于提高石膏硬化体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铜锈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及其毒素积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2组室内实验研究铜锈环棱螺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摄食与毒素积累,其中摄食试验分别以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饵投喂不同密度铜锈环棱螺,对其清滤率CR(mL·ind^-1·h^-1)和滤食率FR(cells·ind^-1·h^-1)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和实验动物密度对铜锈环棱螺的清滤率和滤食率均有显著影响.毒素积累试验分别以单一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nda)、50%铜绿微囊藻+50%四尾栅藻的混合藻液和单一铜绿微囊藻3种处理投喂铜锈环棱螺达15d,用ELISA法检测,得到了微囊藻毒素(MCs)在螺体内的动态变化曲线.试验同时表明,藻毒素在铜锈环棱螺各组织中的分布有显著差异,藻毒素积累量依次为肝脏〉鳃〉消化道〉头足部.  相似文献   

20.
利用伯塔函数的性质,得到了二类积分W(m,k)=integral ((logmtlogk(1-t))/(1-t))dt from n=0 to 1和U(2m,k)=integral θ2mlogk(2cos(θ/2))dθ from n=0 to 1的递推公式,其值涉及Riemann zeta函数,结果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其中m和k为正整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