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3种海产蟹类血淋巴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PI ZYM试剂盒和酶活力测试盒检测了拟穴青蟹、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好3种海产蟹血淋巴中的19种酶及血清中6种免疫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有5种酶在3种蟹血淋巴中含量较高,有3种酶在3种蟹血淋巴中含量较少或没有.血清中酚氧化酶(PO)和溶花菌酶(LZM)活力日本(虫寻)最高,拟穴青蟹最低,拟穴青蟹与其他 2种蟹差异显著(P<0.01),三疣梭子蟹和日本(虫寻)之间无明显差异;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力拟穴青蟹最高,三疣梭子蟹最低,拟穴青蟹与三疣梭子蟹差异显著(P<0.05),日本(虫寻)与其他2种蟹无明显差异;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在3种海蟹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梭子蟹乳化病的病原菌-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为抗原制备兔抗血清,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羊抗兔血清建立了梭子蟹乳化病的间接荧光抗体快速诊断技术,并应用该技术对人工感染梭子蟹、养殖现场梭子蟹及养殖水体进行溶藻弧菌检测.结果表明:该技术检测溶藻弧菌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量为105cfu·mL-1.人工感染24 h后,就能在梭子蟹鳃和血淋巴中检测到溶藻孤菌.现场检测显示表观有病蟹的阳性检出率为90%,表观健康蟹的阳性检出率为20%,说明间接荧光抗体技术不仅可以用于诊断已感染发病的梭子蟹,而且也可检测出带菌但病症不明显的梭子蟹.  相似文献   

3.
三疣梭子蟹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蟹类, 野生梭子蟹的暂养是一种高效利用梭子蟹自然资源的经济手段. 为探究适合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方法, 研究了野生三疣梭子蟹捕捞后不绑螯堆积式暂存(M1)、绑螯单个体式暂存(M2)两种暂存方式以及橡皮筋绑螯堆叠盛放于塑料筐中运输(T1)、不绑螯单个盛放于单体盒中运输(T2)两种运输方式分别对其暂养存活的影响, 并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血糖、皮质醇、热休克蛋白(HSP70)几种生理指标了解其生理响应特征. 结果显示: (1)不同暂存方式对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影响中, M2方式暂存的蟹暂养累积存活率为91.4%, 显著高于M1 (P<0.05), M1组蟹累积存活率为70.0%; 根据对M1、M2组蟹血淋巴中几种生理指标的检测, 引起两组蟹存活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M1暂存方式对蟹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胁迫, 抗氧化及应激能力显著降低, 生理机能和免疫防御能力受损. (2)不同运输方式对野生三疣梭子蟹暂养的影响中, T2方式运输的蟹暂养累积存活率为41.5%, 略高于T1 (P>0.05), T1组蟹累积存活率为30.8%; 根据对T1、T2组的蟹血淋巴中几种生理指标的检测, 引起两组蟹存活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以T1方式运输的蟹受到挤压胁迫, 抗氧化及应激能力略低于T2. 综上分析, 以绑螯单个体式的暂存方式和不绑螯单个盛放于单体盒中的运输方式获取的野生三疣梭子蟹更适合暂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日本(Charybdis japonica)进行免疫多糖、免疫多糖+溶藻弧菌、溶藻弧菌、生理盐水4种方法的处理,测定日本肝胰腺及肌肉中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探讨免疫多糖对日本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日本肝胰腺中LZM 和 SOD 的酶活均高于肌肉中的酶活,且免疫多糖对肝胰腺的免疫增强效应显著高于肌肉;免疫多糖组肝胰腺和肌肉中LZM酶活,在注射后24 h时显著升高至峰值(P<0.05),分别为(11.2±2.78) U·mg-1和(3.75±1.05) U·mg-1; SOD酶活也在24 h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组的2.2倍和1.4倍;免疫多糖+溶藻弧菌组在72 h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LZM酶活分别高出溶藻弧菌组62.8%和75.2%,2个组织中SOD酶活同样显著高于溶藻弧菌组(P<0.05),是溶藻弧菌组的3.5倍和4.2倍.由此可见,免疫多糖对日本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可以提高日本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pH突变对拟穴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拟穴青蟹为材料,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pH 6.5、pH 7.0、pH 7.5、pH 8.0、pH 8.5各梯度胁迫0h、24h、48h、72h、96h时青蟹的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及溶血素等相关免疫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长时间胁迫使各免疫指标值下降,显示可抑制免疫因子的活性,其中THC、LZM和溶血素活力下降明显.小幅度(pH 7.05、pH 8.02)突变下短时间内各项指标值有所上升,而后下降;大幅度(pH 6.45、pH 8.44)突变各项指标值显著降低.pH胁迫24h后对照组的THC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H 7.05、pH 6.45、pH 8.02组的溶血素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H 8.44、pH 6.45组的血细胞吞噬作用和ACP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见THC、溶血素、血细胞吞噬能力、PO和POD可作为pH胁迫对拟穴青蟹抗病力影响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呋喃唑酮在凡纳滨对虾组织中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呋喃唑酮药饵多次给药后在凡纳滨对虾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血淋巴、肝胰脏、肌肉组织中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动力学方程分别为C血液=414.107×e^-0.092t+124.451×e^-0.005t,C肝胰腺=1625.563×e^-0.019t+125.700,C肌肉=120.434×e^-0.019t+71.579×e^-0.001t.凡纳滨对虾血淋巴和肝胰腺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在4h达到高峰,肌肉中药物浓度在2h达到最大值;最高峰时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中药物浓度平均为570.6μg·L^-1、1948.6μg·kg-1和210.0μg·kg-1.在血淋巴、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呋喃唑酮代谢物浓度的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7.497h、36.206h和36.484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32.525 h、1 000 479.217 h和505.637 h,总表观分布容积(V1/F)分别为55.775 L·kg^-1、17.16 L·kg^-1和161.574L·kg^-1.说明给药后呋喃唑酮代谢物在凡纳滨对虾体内消除缓慢,残留严重,尤其以肝胰脏残留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人工养殖银鲳(Pampus argenteus)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相关磷酸酶的变化规律, 采用组织切片的方法系统描述了各期卵巢的形态特征及其组织学结构变化, 并分析了其卵巢、肝脏和肌肉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的活性. 结果表明 (1)银鲳卵巢在Ⅱ期末出现嗜碱性的卵黄核, 第3时相卵母细胞出现卵黄颗粒沉积现象; 至第4时相卵黄颗粒明显增多, 脂滴出现, 直至充满整个卵母细胞, 核开始偏位; 第5时相卵子内卵黄颗粒已融合成块状. (2)随性腺发育, 卵巢、肝脏和肌肉中ACP和AKP活性均表现出显著变化(P<0.05); ACP和AKP酶活性表现为 卵巢>肌肉>肝脏, 在卵巢中ACP活性变化幅度为18.742~73.381U; AKP为41.272~ 63.370U. (3)肌肉中的ACP和AKP以及肝脏中的AKP活性从Ⅰ期至Ⅵ期均呈现下降趋势, 而卵巢中的ACP与AKP酶活性则先升后降. 研究认为3种组织中ACP和AKP活性变化与银鲳卵巢发育中卵黄积累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内和室外养殖试验,探讨饲料中添加复合芽孢杆菌(纳豆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Miers)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养殖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T1)和21‰(T2)的复合芽孢杆菌饲料组幼蟹的蜕壳率、成活率和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T0);摄食率随着芽孢杆菌浓度上升而呈现下降趋势;T1和T2组分别降低幼蟹饲料系数为15.38%和18.80%.芽孢杆菌添加显著影响胃、胰蛋白酶以及肝胰腺脂肪酶活性,但淀粉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室外池塘养殖结果表明:商品饲料中添加2‰复合芽孢杆菌的饲料组(D2)平均产量最高,比只投喂商品饲料组(D1)增产14.4%;D2组起捕时蟹平均壳宽比D1组大3.4%.饲料系数方面,D1组和D2组差异不大.认为三疣梭子蟹养殖饲料中添加2‰的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低盐胁迫下γ-氨基丁酸(GABA)及其A型受体相关蛋白(GABARAP)在三疣梭子蟹渗透压调节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实验检测了低盐度10条件下,三疣梭子蟹在0, 3, 6, 9, 12, 24, 36,48 h的血清渗透压、血清氯离子(Cl-)浓度等指标,同时对鳃组织的GABA量以及GABARAP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血清渗透压和血清Cl-浓度在12 h内显著下降(P0.05), 12 h后趋于稳定;相对0 h,血清Cl-浓度降低17.93%,血清渗透压降低24.46%,与外界海水渗透压的差值维持在(183.21±9.51)mOsm·kg~(-1). GABA量及GABARAP基因表达量波动上升, 12 h后基本维持稳定.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对低盐度条件的适应性调节在12 h内进行,之后基本维持稳定,GABA量以及GABARAP基因表达量在此过程中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血清Cl-浓度的调节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12 h后血清渗透压与外界海水渗透压维持在(183.21±9.51)mOsm·kg~(-1),保证各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以血细胞分析和酶学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患“黄水病”拟穴青蟹和正常拟穴青蟹的细胞免疫及血清免疫酶指标.结果表明: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不同性别之间血细胞密度、3种血细胞比例和LZM、ACP、AKP、SOD、PO酶活性差异皆不显著(P〉0.05),而同性别之间变化明显,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的血细胞吞噬百分比(PP)和血清LZM活力没有明显差别(P〉0.05),而雌性患病拟穴青蟹PP和LZM均显著低于正常拟穴青蟹(P〈0.05);同性别的患病青蟹PI极显著低于正常青蟹(P〈0.01);患病拟穴青蟹与正常拟穴青蟹不同性别之间P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同性别之间POD活性显著高于正常拟穴青蟹(P〈0.05).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盐度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中的作用, 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盐度(10、15、20、27、35)来检验对梭子蟹幼蟹存活及蜕壳的影响. 结果显示: 盐度显著影响三疣梭子蟹幼蟹的蜕壳存活率以及其蜕壳周期的长短和蜕壳率. 盐度10、15组具有较高蜕壳存活率, 分别为(89±0.10)%和(72±0.10)%; 具有较短的蜕壳周期, 分别为(18.15±0.52)d和(17.51±0.73)d, 且蜕壳率也较高. 因此, 在三疣梭子蟹幼蟹养殖过程中, 可采取10~15的较低盐度获得较稳定的存活率及较短的蜕壳周期  相似文献   

12.
利用柱状黄杆菌为刺激物,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在注射后3、6、12、24、48h后分别取血清、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柱状黄杆菌感染后,实验组血清中的SOD活性在6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GPX的活力在3h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GSH的含量在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肝胰腺中GPX的活力在24和48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MDA和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褶纹冠蚌注射柱状黄杆菌感染后,血清中各抗氧化指标比肝胰腺中的变化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人工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淋巴和肌肉中甲基法尼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法。向淋巴或冷冻干燥后的肌肉样品中加入十九烷酸甲酯作为定量内标物,淋巴中加入0.9%NaCl和乙腈后用正己烷提取;肌肉冷冻干燥后用正己烷提取,浓缩定容后用EI源在SIM检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甲基法尼酯与内标物十九烷酸甲酯在SPB—1柱上得到良好的分离,方法在5.00~200.00n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5,方法的最低检测限3.27pg.淋巴和肌肉中甲基法尼酯平均回收率分别达到95.32%和88.37%,标准相对偏差分别为5.71%和7.94%.对采自浙江宁波象山港养殖三疣梭子蟹进行分析测定,甲基法尼酯在血清中含量在15.11~145.23ng·mL^-1。范围内,而肌肉中则在3.23~10.32ng·g^-1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养殖大黄鱼溃疡病的病原菌及其防治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浙江省沿海网箱养殖大黄鱼溃疡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对化学药物和中草药的敏感性及其胞外产物活性等.从症状典型的网箱养殖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到1株可疑细菌824-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为是引起该病的病原菌.经鉴定,菌株824-1为溶藻弧茵(Vibrio alginolyticus).利用杯碟法研究了其胞外产物的性质,结果表明:其胞外产物具有淀粉酶、明胶酶、酪蛋白酶、卵磷脂酶、脂酶和几丁质酶活性以及溶血活性,其中以淀粉酶、明胶酶和酪蛋白酶的活性最强,但没有脲酶活性.检测了18种化学药物和15种中草药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复方新诺明和庆大霉素等2种化学药物和石榴皮、地榆、五味子、大黄等4种中草药的抑菌能力最强,可作为防治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5.
两株汉坦病毒(HV 76/118株和H-114株)分别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PF)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6,24,96h)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的相关受体(TRAIL-R1~TRAIL-R4)在汉坦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明确TRAIL受体在汉坦病毒感染细胞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正常细胞内TRAIL-R4表达最高,其次为TRAIL-R2.汉坦病毒(HV 76/118株和H-114株)感染HEPF 6h时仅TRAIL-R1表达显著上升,TRAIL-R2、TRAIL-R4表达先下降后上升并在96h达到高峰.HV 76/118株感染HEPF细胞6h时TRAIL-R3表达减低并维持在低表达水平,而HV H-114感染后仅24h出现短暂下降.结果表明,TRAIL受体表达在汉坦病毒感染过程中呈动态变化,且不同毒株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对浙江省发病凡纳对虾进行了弧菌分离、鉴定, 对分离菌株进行了API-20E生化鉴定, 不耐热毒素基因tlh、致病基因tdh、trh和毒力基因pir的PCR检测, 以及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对小鼠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 150个分离菌株中共检出tlh基因菌株61株(40.67%), ap阳性菌株21株(14.00%); 189个固定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阳性样品108个(57.14%), ap阳性样品24个(12.70%); 所有tlh阳性样品中均未检出tdh、trh毒力基因; ap阳性副溶血弧菌灌胃小鼠死亡率为20%, 且其培养上清液有弱溶血效价. 表明副溶血弧菌在浙江省凡纳对虾弧菌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在副溶血弧菌中占较高比例, ap阳性副溶血弧菌对小鼠具有一定毒力和溶血性.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影响及敏感性, 本文以海水模式鱼—–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为对象, 分析4种代表性海水重金属污染物铜、镉、铅、汞对其胚胎发育和仔鱼生长期的24h急性毒性. 结果显示: 海水青鳉发育阶段对4种重金属离子都很敏感, 且都产生明显毒性影响. Hg2+、Cu2+、Pb2+、Cd2+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期24h LC50最低值分别为2.34μg?L-1 (I期)、0.72mg?L-1 (IV期)、22.65μg?L-1 (I期)、27.32μg?L-1 (I期), 对青鳉胚胎发育毒性大小的排序为Hg2+>Pb2+>Cd2+>Cu2+. Hg2+、Cu2+、Pb2+、Cd2+对海水青鳉仔鱼期24h LC50最低值分别为0.018 mg?L-1 (7日龄)、0.48mg?L-1 (8日龄)、1.87mg?L-1 (6日龄)、1.86mg?L-1 (5日龄), 对青鳉仔鱼毒性大小的排序为Hg2+>Cu2+>Cd2+>Pb2+. 由此得出重金属对海水模式鱼的胚胎和仔鱼发育的敏感期, 并经实验得到其最低敏感浓度, 也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重金属的生物监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