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壬基酚聚氧化乙烯醚(OP)复合乳化剂与K2S2O8-Na2SO3氧化还原引发剂,进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测得单体的竞聚率为γDADMAC=0.14±0.11,γAM=5.05±0.66;在单体浓度为25─45%,引发剂浓度0.06—0.1%,乳化剂浓度为5—9%,聚合温度303K条件下,得到了共聚反应动力学方程:Rp=k[M]0.68[I]1.31[E]0.73,文中对上述结果做了解释.  相似文献   

2.
反相乳液聚合制备壳聚糖接枝共聚物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壳聚糖阳离子接枝共聚物。分析讨论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浓度、油水体积比、单体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共聚物接枝率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Cd2 、Zn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u2 、Cd2 、Zn2 的混合离子体系中,该共聚物对Cu2 、Zn2 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3.
以煤油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Span-80/Tween-80为复配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丙烯酰胺、丙烯酸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丙烯酸铵共聚物絮凝剂.考察了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EDTA用量、聚合温度等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利用FTIR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增稠剂的反相乳液聚合及增稠性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反相浮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印花增稠剂,并对它的应用性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增稠剂有比较强的增稠性能,而且耐电解质性能明显优于同类产品KG-202。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在不同pH值时乳胶粒子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UV光引发的丙烯酰胺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不透明丙烯酰胺反相乳液体系的UV光引发聚合新方法 .使用普通中压汞灯并辅以适当搅拌 ,UV光引发丙烯酰胺 水 煤油 Span80 +OP 10反相乳液聚合可在 2 0min左右完成 ,所得聚合物分子量达千万 ;聚合过程中不存在恒速期 ,扫描电镜未观察到聚合前后乳胶粒径有数量级的变化 ,表明聚合反应以单体液滴成核为主 .此外 ,考察了光引发剂类型及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不同光引发剂的引发活性为Irgacure 2 95 9>(ITX +EDAB) >BDK ,引发剂浓度增加 ,反应速度先增加而后降低 ,存在一最大值 ;单体浓度增加 ,反应速度加快 ,聚合物分子量提高 ;乳化剂用量增加 ,反应速度加快而分子量变化不明显 ;聚合表观活化能为 13 34kJ mol.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结构和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本文对微乳液的结构及其特征作了概括性的论述,并着重总结了近年来在微乳液聚合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丙烯酰胺,丙烯酸盐以及(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等单位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详尽论述。  相似文献   

7.
叶高勇 《化学研究》2004,15(3):36-38
采用具有增稠和抗电解质作用的丙烯酸聚氧乙烯酯活性单体和具有聚合稳定作用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涂料印花用丙烯酸系增稠剂.研究了活性单体、交联剂、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得出活性单体用量占共聚单体摩尔数的0.5%,交联剂占共聚单体质量的0.3%,反应时间为1.5h时,增稠剂的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EHP引发AM/DMMC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油酸失水山梨醇酯Span80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乳化剂,白油为连续介质,过氧化二碳酸(2-乙基已酯)(EHP)为引发剂,进行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了ωM=0.25-0.50范围内单体总浓度[M]、引发剂浓度[I]、乳化剂浓度[E]对聚合速率Rp和共聚物分子量M^-V的影响,得到Rp∝[M]^2.47[I]^0.76[E]^0.19,M^-v∝[M]^2.05[I]^-0.37[E]^-0.47。测定了AM/DMMC反相微乳液共聚合中单体的竞聚率,得到rAM=0.44,rDMMC=1.31。  相似文献   

9.
通过聚合物共混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具有化学交联结构的聚乙烯醇/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VA/PAADDA)碱性聚合物电解质膜。采用傅里叶红外分析(FTIR)、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TGA)和交流阻抗等方法详细考察了PVA/PAADDA膜的分子结构、微观形貌、热稳定性、耐碱稳定性、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红外分析结果表明,PAADDA成功地混入聚合物基体中。SEM分析结果表明,当m(PVA):m(PAADDA)=1:1时,膜可观察到明显的微相分离。TGA结果表明,混入PAADDA后膜的热稳定性没有明显降低,并且在210 oC之前能保持很好的热稳定性。PVA/PAADDA膜在经过高温、高浓度碱溶液(80 oC, 6 mol?L-1)处理后,仍表现出很好的耐碱稳定性。同时,由于膜内形成致密的内互交联网络结构,PVA/PAADDA膜在60 oC水中处理300 h后也能表现出优良的尺寸稳定性和电导率稳定性。此外,膜的甲醇吸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没有明显变化,90 oC时甲醇吸收率仅为同条件下Nafion115膜的1/5。  相似文献   

10.
AM/SAMPS反相乳液聚合产物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过硫酸铵 (NH4 S2 O8)为引发剂 ,失水山梨醇酐单油酸酯 (Span - 80 )为乳化剂 ,合成了丙烯酰胺 (AM) / 2-丙烯酰胺基 - 2 -甲基丙磺酸钠 (SAMPS)反相乳液聚合产物 ,测试了该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和热性能 ,讨论反应温度、SAMPS、以及乳化剂浓度对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玉峰 《化学研究》2005,16(2):63-65
以丙烯酰氧基Span-80为乳化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分子量聚丙烯酸钠.研究了乳化剂和中和度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NH4)2S2O8—甲基丙烯酸-N、N-二甲氨基乙酯(DMAEMA)—NaHSO3引发剂和单体浓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实验条件:中和度为90%;乳化剂用量为3%(油相);引发剂占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NH4)2S2O80.06%、DMAEMA0.04%、NaHSO30.02%;单体在水相的质量分数为40%(水相).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合成聚合物分子量超过2.6×107,且溶解性能优于溶液聚合所得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钾(AAK)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阴离子型聚电解质P(AM-co-AAK),并对产物的结构、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产物的抗盐性,考察了产物特性黏数、用量和体系pH对w=0.1%的高岭土悬浮液模拟废水的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具有较好的抗盐性;当其特性黏数为6.6dL/g,絮凝剂的最佳用量为3mg/L时,絮凝性能最好,透过率达到最高值(54.43%),并且产物在碱性条件下的絮凝性能明显优于在酸性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添加聚乙烯醇和丙酮,找到了一种无皂乳液聚合制备高浓度单分散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胶体粒子的新途径,粒子半径达纳米数量级,体系的固含量大于50%,研究了聚乙烯醇和丙酮对反应过程,胶乳粒子大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和丙酮对高浓度无皂纳米胶乳粒子的形成与稳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pan 40 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进行了丙烯酰胺 N 羟甲基丙烯酰胺反相乳液共聚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等因素对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并讨论了其聚合机理。  相似文献   

15.
RAFT inverse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an alternate way to synthesize hydrophilic polymer latexes. The kinetic behavior of inverse 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acrylamide is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aqueous RAFT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A water‐soluble initiator provides better control than a lipophilic initiator in inverse RAFT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used here.

  相似文献   


16.
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含氟硅丙烯酸酯乳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氟醇RfCH2CH2OH和乙烯基硅氧烷VTES为原料合成的氟硅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在复合乳化体系中通过核壳乳液聚合制备了稳定的氟硅共聚乳液。对氟硅单体和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单体和共聚物。共聚物的TEM形态观察发现,乳胶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在125 nm左右。与丙烯酸酯共聚物相比,氟硅丙烯酸酯共聚物乳胶膜的吸水率降低至8.32%,热分解温度提高了23℃,耐溶剂性与氟硅单体的含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18.
以对甲基苯磺酸(TSA)为掺杂剂和乳化剂, 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 采用现场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对甲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中性红)复合材料(TSA-PANI/PNR). 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对共聚物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以此复合材料为活性物质制备电极, 以l mol/L H2SO4水溶液为电解液组装超级电容器, 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等技术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TSA-PANI/PNR电极具有比TSA/PANI更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扫描速度为1 mV/s的循环伏安曲线计算结果表明, 其单电极比电容可达到1350 F/g, 而TSA/PANI在相同的扫速下其单电极比电容仅为1038 F/g; 在5 mA放电电流下, TSA-PANI/PNR组装的电容器首次充放电比电容可达到348 F/g, 1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