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两种透平叶栅三维流动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本文以数值手段分析研究两种不同叶片造型的三维环形叶棚内的定常粘性流动及损失情况,数值方法采用三维可压缩粘性流动压力校正其法求解N-S方程及k-ε双方程湍流模型.新一代透平叶片型线设计与传统叶片型线的差别在于叶片型线的后部加载特性.本文通过计算分析了这种后加载叶片与传统加教叶片应用于汽轮机时对控制三级叶栅损失与二次流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轴流泵端壁区域流动三维粘性数值计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采用通用流场分析软件FLUENT,基于N-S方程,选用RNG κ—ε湍流模型与SIMPLEC算法,对轴流泵叶轮内部(及端壁间隙)流动进行了三维粘性数值计算。通过实验验证,表明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详细分析了叶顶附近流场形态以及叶轮出口轴向、周向速度分布,进行了性能预估。并给出了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3.
离心压缩机级内静叶时序效应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三维粘性非定常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离心压缩机级内静叶的clocking(时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两级静叶相对周向位置改变时最大效率变化为0.175%.另外,通过对非定常计算叶根,叶中和叶尖处流场图的分析,发现非定常环境下上游周期性尾迹对下游叶片边界层、尾迹以及叶尖泄漏流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积叠线形式对涡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求解S2流面平均Euler方程组程序对一个两级涡轮进行了数值模拟,静叶采用弯叶片,且采用了不同的积叠线生成方式;用高精度三维NS方程求解软件对第一级静叶进行了不同弯曲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积叠线生成方式对涡轮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叶片数及分流叶片位置对压气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应用三维粘性计算程序对存在叶顶间隙泄漏时带分流叶片的离心压气机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叶片数及分流叶片处于不同位置对压气机级内三维粘性流场及级性能的影响。计算中采用中心差分格式结合B-L代数模型使用时间推进法求解雷诺平均N—S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叶片数增加,叶轮进口阻塞增加,压气机性能下降,但可有效降低叶轮单个叶片的载荷。分流叶片位于不同位置时,应用IBSA叶轮的压气机效率最高,压气机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6.
软壁管道入口具有周向模声源的三维声传播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实现了管道入口具有周向、径向模声压分布的软-软壁、软-硬壁圆管内三维声传播数值计算,提供了数值计算方法及算例,并讨论了周向、径向模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离心压缩机级内三维粘性流动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用时间推进法进行离心压缩机级内全三维粘性流场的计算方法.该方法是作者在已完成的求解孤立叶排N-S方程的计算程序的基础上发展的,通过使用周向非均匀的叶排间隙混合平面概念来考虑离心叶轮与扩压器之间的相互影响,并依据质量守恒原则,对下游的进口气流角进行了修正,以保证了上下游叶排在相容的流动特性下工作.完成了离心压缩机级(包括叶轮与扩压器)三维粘性定常流场的计算及性能预测.应用本文所发展的程序,对某高炉鼓风机的叶轮及其叶片扩压器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了一由半开式离心叶轮和叶片扩压器组成的模型级的设计及其三维粘性流场分析。设计采用S_1/S_2流面迭代的准三维方法,数值分析采用对N-S时均方程求解的Euranus程序,计算中采用中心差分格式和Baldwin-Lomax代数紊流模型。文中对从喘振点到堵塞点的八个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工况下流场的变化规律,为模型级的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用多块多网格方法数值模拟三维粘性流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给出了一个模拟三维粘性流动的数值方法.该方法来用高分辨率 TVD Lax-Wendroff格式求解三维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使用Baldwin-Lomax模型估计湍流粘性系数,用多重网格技术加速收敛,采用多块结构化网格处理复杂的物理域.文中给出了叶轮机械多个叶片排和透平排汽缸内的全三维粘性流动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使用槽道平均模型的多叶片排N-S方程并行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前言多叶片排三元粘性计算,正在成为压气机、涡轮设计的重要工具。与混合平面模型山相比,槽道平均模型p]能够更加精确地模拟动静叶片间相互作用。它减少了内边界信息传递积累误差,增强了计算程序的鲁棒性。国内很多单位开展了有关的研究工作[‘-’]。本文发展了使用槽道平均模型多叶片N-S方程并行计算程序,并对一多级压气机设计中间方案的前3级进行了试算。2关于槽道周向平均模型这一模型是由Ad。mCZyk[’l提出,它不但被应用于三维直接计算数值模拟,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还曾被应用于两类流面迭代平均SZ流面计算。其主要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透平叶栅三维粘性气动反问题的控制理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基于控制理论的形状优化设计方法应用于粘性可压流动条件下的透平叶栅三维气动反设计,详细推导了三维N-S方程伴随系统的偏微分方程组及其各类边界条件.讨论了伴随系统的解的适定性条件,并由此给出应用N-S方程进行气动优化的目标函数的选取限制.研究了伴随方程的数值求解技术,给出敏感性导数的最终计算式,结合拟牛顿算法发展了三维透平叶栅粘性反问题的气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叶扩压器离心式压气机内旋涡运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是用数值计算方法来研究离心式压气机叶轮内的旋涡运动。所用的数值方法是在工程热物理所发展的时间相关有限体积法.在流场计算的基础上,应用速度矢量、微团的面积和体积示踪、旋度和熵增等后处理程序与方法来研究与显示旋涡运动的存在与发展.文中用这些手段研究了离心式叶轮中的各类旋涡并给出了拓扑图,对于二次流动还给出了它的模型.  相似文献   

13.
透平叶栅三维形状反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CFD技术的发展,基于伴随方法的求解Euler和NS方程的气动优化设计已成为流体力学形状反问题研究中的热门领域.本文应用该方法对透平叶栅进行三维气动优化设计,详细推导了Euler方程伴随系统的偏微分方程组及其各类边界条件,首次给出了透平内流伴随方程边界条件的具体形式,并给出伴随变量的物理意义.结合拟牛顿算法发展了三维透平叶栅形状反问题气动优化算法,并给出了算法的流程.  相似文献   

14.
汽轮机调节级静叶片排内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数值手段研究了汽轮机调节级静叶栅内粘性流动。数值方法采用三维可压缩粘性流动压力校正算法求解Favre平均的N-S方程及湍流动能k方程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方程。传统汽轮机调节级静叶栅由于展弦比很小,通道二次流强烈,损失较大。本文分析了采用子午流道收缩及叶片弯曲对降低二次流损失的作用。数值计算的结果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使用确定应力模型研究离心压气机叶片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心压气机叶轮和扩压器叶片间空隙很小,在无叶区和半有叶区的流动非定常特性十分明显。特别是离心叶轮出口通常的射流/尾迹流动使得有叶扩压器进口在时间、空间两个尺度上都存在十分强烈的不均匀性。叶轮和扩压器叶片间的相互作用,历来都被认为是影响离心压气机效率和稳定工作范围的重要因素。本文引入确定应力模型和改进的计算域延伸方法,计算了Krain离心压气机组的流场,着重分析了叶轮出口无叶区、半无叶区等叶片间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的复杂流动现象。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no-moving-part valve was developed mainly for applications in microchemistry, where Reynolds numbers tend to be extremely low. The valve of very small size and working with viscous biological fluids was designed for operating at Re values between 10 and 100. In this range, the inertial jet flow effects used in standard fluidics could not be relied upon and a qualitatively new operating principle was introduced: the control fluid forms a “plug” at the entrance of the collector, precluding an entry of the main fluid flow. In particular, an array of new valves was used in a selector unit to allow a single reagent flow into a reactor from several available sources. The flow visualization validated the assumptions on which the design is based and compared well with numerical flowfield computations.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用拓扑分析的方法,根据实验给出的流场信息,来确定流场结构的性质和研究这些性质随流动参数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对流场特性的定性认识。这里着重讨论了离心叶轮内表面分离流态,指出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不同的分离形式,分析了叶片表面奇点分布规律,建立了叶道内三维流动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18.
大量研究工作表明旋转风电叶片的主要气动噪声来自叶尖尾缘区域,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和叶片气动性能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针对决定叶片重要气动特性单元——二维翼型,采用有别于传统的仿猫头鹰翅膀锯齿尾缘流动控制方法,将锯齿关键尺寸参数融入到风力机翼型设计之中,从而开发仿生锯齿翼型的优化设计方法,获得低噪声与高气动性...  相似文献   

19.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turbine blades submitted to high-temperature flows require the prediction of aerodynamic and thermal flow characteristics. A computation method for aerothermal viscous flow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compressible boundary layer approach.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turbine blade configurations. These tests include most difficulties that can be encountered in reality: laminar-turbulent transition, separation bubbles, strong accelerations, shock waves. Predictions of the wall heat transfer prove to b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20.
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换热的振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封闭圆内开缝圆自然对流换热的振荡特性。数值计算以整个圆为计算区域,采用了非稳态的数学模型和具有QUICK差分格式的SIMPLE算法。在相同条件下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很好。数值结果显示, 当几何结构一定时,Rayleigh数Ra小于某个临界值时,流动和换热处于稳态,并且关于垂直中心线对称;Ra大于这个临界值时,流动和换热是振荡的,非对称的。数值实验还表明,流动和换热出现振荡时的临界Rayleigh数Rac与开缝圆的开缝度有关,且流动和换热的振荡会出现对称振荡和非对称振荡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