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金属配位化合物溶液的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述了近年来金属配位化合物溶液的电化学研究.内容包括:采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金属配合物、簇状化合物溶液的电化学,配合物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及有关的平衡常数,配合物的电极反应动力学及其与结构性能的关系,配合物的电催化作用,配合物的电合成.探讨配合物电极反应机理,测定多种电化学参数,提供了许多关于配合物性质、结构和功能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脱氧核糖核酸电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首先介绍了DNA与电极的相互作用、DNA的电化学反应、DNA与过渡金属配合物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及技术, 然后重点对过渡金属配合物在DNA的长程电子转移、DNA的电致化学发光标记分析、DNA电化学传感器、DNA损伤与修复等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作了归纳和评述。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解冠宇  李茂 《应用化学》2022,39(8):1246-1251
金属有机聚合物的拓扑结构是影响其光电性质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吡啶配体不同位点引入的电化学活性基团乙烯基或乙炔基,在电极表面电化学聚合制备了拓扑结构不同的钌金属有机聚合物薄膜,并利用循环伏安、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反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其电化学特性、光电性质、表面形貌等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电活性配合物反应活性位点的空间位阻效应影响了电化学聚合的效率,其不同拓扑结构的聚合产物具有明显的光谱电化学性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脂族配合物[M(Ⅱ)(PnAO)H]+(M=Co,Ni,Cu,Pd)的氧化还原行为,得到了相应的电化学参数,提出了电化学-化学偶联过程的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金属离子及溶液的pH值对类芳香金属配合物生成的影响,阐明了这类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5.
含硫四氮杂卟啉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比金属卟啉、金属酞菁更为优异的光电功能和催化特性,故近十多年来颇受重视。我们对该类金属配合物和自由配体的合成、性质及其光-光、光-电转换,电化学、光电化学催化,光敏和气敏等功能正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简要报道标题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和电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及顺磁共振波谱。  相似文献   

6.
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脂族配合物〔M(Ⅱ)(PnAO)-H〕^+(M=Co,Ni,Cu,Pd)的氧化还原行为,得到了相应的电化学参数,提出了电化学-化学偶联过程的反应机理。讨论了不同金属离子及溶液的pH值对类芳香金属配合物生成的影响,阐明了这类化合物形成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异电基体玻碳(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Fc)-磷钼酸(PMo12)电荷转移配合 物修饰电极(Fe5PMo12/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学原作用, 初步探讨了电催化还原机理。  相似文献   

8.
金属-配体间的配位作用是超分子化学中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寡聚吡啶配体可以与许多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独特磁、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因此联三吡啶配体过渡金属配合物性能研究引起化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系统综述了联三吡啶配体及其衍生物的组装策略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光化学与光物理性能,包括单极、二极及多极配体以及由这类配体组装得到的各种拓扑结构的单核、多核过渡金属配合物,如线型金属寡聚物、金属聚合物、金属大环化合物、有机金属树枝状化合物等,并介绍这些配合物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铕(Ⅲ)-色氨酸-咪唑三元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合成了铕(Ⅲ)-色氨酸-咪唑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成键特征.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铕(Ⅲ)稀土离子、铕(Ⅲ)与色氨酸及咪唑混合溶液、铕(Ⅲ)二元及三元配合物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0.4~—1.0V(vs.SCE)电位扫描范围内,配体为非电活性物质,铕(Ⅲ)及其与配体的混合溶液以及配合物均显示了准可逆的电子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0.
芳香醛、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金属配合物因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抗癌和抗病毒的生物活性^[1-3]而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芳香醛、酮缩氨基硫脲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大都是配体和相应金属的盐在乙醇溶液中完成,用金属阳极在含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的电化学氧化直接合成金属配合物报道较少^[4],而非水溶剂电化学阳极溶出法是合成低价金属化合物的有效途径之一^[5]。为此,我们合成了新希夫碱二苯甲酮双缩硫代对称二氨基脲(HL),并用金属阳极电化学氧化法合成了该配体的Sn(Ⅱ)、Rb(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F、UV等手段对配体、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和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金属配合物和原子簇化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述了金属配合物和原子簇化合物电致化学发光研究及应用的现状与进展,引用文献50篇。  相似文献   

12.
宋晗  王娜娜  李悦  阮文娟 《物理化学学报》2013,29(11):2300-2307
设计合成了新型含有末端炔基的Salen型配体H2Ln及其系列金属配合物MLn(n=1,2;M=Ni,Cu,Mn),并用氢核磁共振(1H NHR)谱、电喷雾质谱(ESI-MS)、元素分析(EA)、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光谱等对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发现,配体除H2L1外均在测试范围内出现特征的亚胺氧化还原峰.镍和铜的配合物均经历了两个单电子的氧化还原过程;锰的配合物均出现由Mn(III)/Mn(II)产生的一对氧化还原峰,该过程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H2Ln及MLn的溶液摩尔电导率数据显示,各目标化合物为弱电解质,具有一定的导电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Er, Co-卟啉配合物((TMOPP)Er[P(=O)(OEt)2]3Co(η5-C5H5))的电化学行为, 并比较了它与相应的单核配合物电化学行为的差异.该配合物在 CH2Cl2 溶液中有四对氧化还原峰, 其氧化还原过程分别与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和配体有关.而当该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于NaClO4溶液中时, 同样出现四对氧化还原峰, 但是峰的位置、形状、大小与前者比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一步实验又表明, 溶液的电解质浓度、酸碱性、种类以及膜的厚度等对修饰电极的反应行为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尽管文献报道了三甲胺氧化物与Mn、Co、Ni、Zn、Cd、Cu等多种离子在有机溶剂中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但对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远不如芳香族杂环化合物那样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本文研究了它与希土元素形成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15.
Eu—Calix—2Ar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杯芳烃由于具有多个紧密相邻的羟基和一个n体系空穴,使得杯芳烃几处乎能与所有的金属形成配合物^[1],这些金属配合物由于具有优良的催化、光电、分子识别性能而受到化学工作者关注^[2,3],然而对这些杯烃金属配合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却较少^[4],特别是针对稀土金属、过渡金属与杯芳烃及其衍生物所形成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本文对铕(III)-5,11,17,23-四叔丁基-25,27-二苄氧基-26,28-二羟基杯[4]芳烃(Eu-Calix-2Ar)这一新的杯芳烃金属配合物膜修饰电极的制备,伏安性能及其氧化还原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用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合成两种新的一价铜配合物Cu(Ⅰ)(dipy)[CH(CN)2]及Cu(Ⅰ)(phen)[CH(C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确证了配合物的组成,并研究了配合物的结构,荧光光谱和电合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种新型Salen配体H2L1(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5-二羟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和H2L2(N-苯基-N-(2-羟基-5-甲基苯基)-N′-(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4,5-二甲氧基邻苯二胺)及相应的过渡金属配合物MLn(M=Ni、Cu、Mn;n=1、2)。分别采用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两种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性质,探讨了配体结构及中心金属离子对其荧光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氢键的作用使得配体H2L1的荧光强度远低于H2L2;中心金属离子的嵌入对H2L2的荧光强度有明显的猝灭作用。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并测定了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结果表明,镍、铜、锰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均为准可逆的单电子过程;且在所研究的配体和配合物中,金属锰配合物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电喷雾质谱(ESI-MS)在金属配合物分析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电喷雾质谱在测定金属配合物的分子量、表征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分析金属离子与配体的相互作用及相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带有各种取代基的酞菁配合物虽已有研究,但有关硝基酞菁锌配合物在溶液中的氧化还原产物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用薄层光谱电化学技术对该配合物的电解产物进行了研究. 1 实验部分 HDP-1型恒电位仪;F-78型脉冲极谱仪;UV-2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硝基酞菁锌(ZnTNPc)按文献合成和提纯.电化学实验在氮气中于三电极电解池中进行,工作电极(0.001cm~2)、辅助电极均为铂丝,银丝为参比电极,二茂铁作内参比物.支持电解质为0.1mol/L TBAP,ZnTNPc浓度为1.0×10~(-5)mol/L.光谱电化学实验方法见文献,电解液为0.3mol/L TBAP和1.0×10~(-4)mol/L ZnTNPc.  相似文献   

20.
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以无水甲醇为溶剂合成了两种以chxn(chxn=1(R),2(R)-环己二胺)为配体的镍配合物[NiIII(chxn)2Br]Br2和[NiⅡ(chxn)2]Br2,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确定其组成。通过循环伏安法对镍的二价和三价配合物的电化学行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电极反应过程及其配体对不同价态中心离子氧化还原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甲醇介质中镍的二价配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准可逆过程,三价配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是不可逆过程,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此类配合物能稳定Ni(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