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板翅式换热器的动态特性分析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四个连接矩阵描述多股流换热器通道的连接方式、流体的分流和旁通,获得了多股流换热器及其网络动态特性的通用分析解。应用Pingaud模型对板翅式换热器翅片的动态特性进行简化,从而使该通用解可用来求解多股流板翅式换热器的动态特性。通过计算结果和实验的比较,证明此通用解适用于板翅式换热器动态特性求解。  相似文献   

2.
《工程热物理学报》2021,42(10):2692-2699
为揭示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的振动强化传热机理,基于一种双螺旋弹性管束换热器,采用双向流固耦合计算方法,对螺旋圈数、入口流速和壁面温度对其壳程流致振动强化传热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螺旋圈数的增加,管束的面均传热系数和单位压降下的面均传热系数均降低,但相对面均传热系数误差、PEC值和体均传热系数均增大。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管束的面均传热系数、相对面均传热系数误差和PEC值均增大,但单位压降下的面均传热系数降低。随着壁面温度提高,螺旋弹性管束传热会显著增强,但振动对管束强化传热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换热器动态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换热器动态特性对其运行和性能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换热器的动态设计方法.该方法结合换热器动态特性中大惯性的特点,将设计和运行以及目标参数的控制结合起来,同时引入换热器柔性的特点,使得所涉及的换热器具有最佳的动态运行性能.  相似文献   

4.
弹性管束汽-水换热器强化传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传热元件-弹性管束,它对管内外流体流动具有良好的振动响应特性。利用传热表面振动提高管外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利用振动变形减少积垢,降低污垢热阻,实现了复合强化传热。在汽水换热条件下,对流作诱导振动强化传热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管外对流换热的准则方程式。  相似文献   

5.
冷凝器动态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移动边界法(MB)对冷凝器建立了动态仿真数学模型,模型体现了冷凝器内各个相区长度随时间的变化,模型最终可以化为常微分线性方程组的形式,在求解上更为方便且兼顾了仿真的效率和精度,模型可提供冷凝器详细的性能参数;研究了在系统不同的控制参数阶跃情况下冷凝器的动态响应,获得了冷凝器的动态特性,冷凝器的动态特性是冷凝器动态优化设计和编制系统控制规律的基础。本文中的冷凝器建模方法适合于系统级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6.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动态特性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现,计算分析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典型动态特性和温度对其工作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PEMFC内气体传质速度是影响电压响应时间的决定因素,扩散层内液态水的积累需要较长的时间,数量级在102~103,温度升高会降低PEMFC的动态响应时间并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温度超过80°C后会降低电池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压力锅炉蒸发受热面动态数学模型及压力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超临界压力火力发电机组的发展,迫切要求了解超临界压力下水在管内受热情况下的动态特性规律。但到目前为止,从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来看,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几乎是空白。本文主要目的是对超临界压力下受热面的动态数学模型和压力响应特性进行初步研究,为超临界火电机组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理论依据。2动态数学模型2.1基本假定建立超临界蒸发受热面动态数学模型的基本假定如下:(1)受热管的内径及壁厚均匀不变,整个受热部分可等效成单根管子;归)略去流动所造成的压力损失;归)管子内表面的传热量沿管子长度方向相同;门管子钢材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西某热电厂用过热蒸汽型换热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到新型复合流程换热设备的传热和振动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式换热设备能适应热源为过热蒸汽时的换热工况,具有热能利用率高、无二次蒸汽损失的传热特征.在该类换热设备设计中应注意主换热器中过热段的强化传热以及副换热器中壳程流速的选择,以确保其正常的传热和振动特性.基于振动特性分析,给出了预防换热管束振动的可行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锯齿形板翅式换热器在给定壁温、给定热流密度、冷热流体逆流布置和沿壁面长度方向变壁温这四种边界条件的传热特性,得到了在雷诺数为169、415、2725和4095的低压路氦气流动中,不同边界条件下翅片通道的局部努赛尔数沿无量纲高度方向上的分布。结果表明:对于相同Re数下,给定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壁面温度分布趋势与实际工况下逆流布置时最为接近,其中间位置处局部Nu数沿无量纲高度方向上的变化曲线最为逼近,且计算得到的传热因子j值也最为贴近,所以,仿真时采用定热流边界条件能更好地真实模拟冷热流体逆流换热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换热器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领域及工业过程中,其出口介质温度的有效控制是保证质量、节能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因此换热器出口水温的控制是过程控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西门子SMPT1000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虚拟仪器的智能温度控制平台。该平台在实现传统PID控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智能控制算法,斯密斯控制和模糊控制。实验证明该智能控制平台具有修改参数简易方便、曲线准确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且市场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管式换热器积灰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室建立了气侧污垢热阻实验台,实验研究了管式换热器管内微粒污垢的积聚特性,结果表明积灰随时间呈现渐近特性,没有发现诱导期。同时还考察了流体速度,颗粒直径和浓度对渐近污垢热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翅片管换热器结霜时霜密度和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Clapeyron-Clausius方程推导出了计算用于霜密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的公式。计算时同时考虑了结霜的密度和厚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用于霜密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用于霜厚度变化的结霜量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霜的密度和厚度随时间的变化,为采取有效的除霜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换热器集箱管组流动和换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出准确计算换热器集箱管组中流量分配的离散模型.应用离散模型对某台锅炉再热器的爆管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蒸汽侧流量偏差太大是造成超温爆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基于Goose LDW-PSO的管壳式换热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壳式换热器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设计者和使用者来说使其费用最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本文以最小化管壳式换热器的总费用为优化目标,提出了运用基于雁群启示的惯性权重线性下降粒子群优化算法(Goose LDW-PSO)对其进行优化设计。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用Goose LDW-PSO对管壳式换热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与原始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虽然管子数目增加,但是换热器的总费用比传统方法少了很多。  相似文献   

15.
相变乳状液在蛇形管中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正十四烷、复合表面活化剂和水制成O/W型相变乳状液作为相变蓄冷及传热介质,对其作为非牛顿流体和固液两相流的流动和传热特点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得出不同浓度乳状液在蛇形管道中的对流换热Nυ数和摩擦系数,并给出了换热和阻力的无量纲关联式。指出了对这类特殊相变蓄冷材料作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椭圆管直翅换热器翅片效率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椭圆管翅式换热器的翅片效率工程上通常是将其转换为圆形翅片管来计算.当量圆管的选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当量圆管的横截面积与椭圆管横截面积相同,另一种是使当量圆管的周长与椭圆管的周长相同。本文利用扇形法计算了长短轴比范围为1~5的椭圆管直翅换热器在不同工况下的翅片效率,并与工程上常用的等周长和等面积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与扇形法计算的效率相比,等周长法的结果偏高,等面积法的结果偏低。  相似文献   

17.
锅炉炉内含尘气流冲刷管束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模型计算和实验对于含尘烟气冲刷圆管和螺旋肋片管的管束换热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束的形式对颗粒的传热强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影响。颗粒对圆管的传热强化作用必须予以考虑,而对于螺旋肋片管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火积)耗散理论在换热器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说明(火积)耗散理论避免了最小熵产原理和傅里叶定律间的矛盾,显示了其在处理导热问题上的优越性.然后利用热力学(火积)和熵的关系,推出了换热器中由流体阻力引起的(火积)耗散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