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接枝量、ATR-IR、SEM、与水接触角、溶血试验和再钙化时间等测试手段研究了电火花引发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表面接枝低密度聚乙烯(LAPE)薄膜的接枝聚合反应影响因素、表面结构和血液相容性。结果表明,电火花能有效引发HEMA在LDMA薄膜表面接枝聚合反应,随接枝聚合反应时间延长、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量增大。随反应温度升高,接枝量增大到一最大值后,进一步升高反应温度,接枝量下降,最佳接枝聚合温度为60℃当在60℃单体φ=5%水溶液是反应2h时,经空气气氛和1.5kV电火花预处理72s和LDPE薄膜表面接枝量可达169ug/cm^2。接枝改性后LDPE薄膜与水的接触下降,亲水性增加,溶血程度减小,再钙化时间延长,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3.
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表面改性的方法,以芴酮(FL)为引发剂,在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表面上接枝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酸甲酯(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等单体,以赋予薄膜表面新的化学性质.考察了引发剂浓度、紫外光的辐照时间、辐照强度、单体种类对LDPE薄膜接枝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芴酮浓度,可以提高单体的接枝率,但当芴酮浓度达到5%时,接枝率反而下降.延长辐照时间至4 min和提高紫外光的辐照强度达100 W/m2,均有利于接枝反应的进行.不同单体在LDPE膜上的接枝能力与单体的活性、单体与基材的相容性等因素有关.接枝后,LDPE与水的接触角下降程度不仅与单体在膜上的接枝量有关,还与接枝单体的亲水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FT-IR,ESCA,试样与水接触角和接枝率的测定探索了电火花用于引发丙烯酰胺(AAM)在BOPP薄膜表面接枝聚合反应的方法,研究了接枝BOPP薄膜的表面结构和亲水性能。结果表明,电火花能有效地引发AAM在BOPP薄膜表面的接枝聚合反应,随着电火花处理时间和接枝反应时间的延长,AAM在BOPP薄膜表面的接枝率增大。电火花处理10min,BOPP薄膜在70℃,20%(质量分数)的AAM水溶液中反应1h,接枝率高达2.06%。接枝后BOPP薄膜与水的接触角显著下降,亲水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6.
通过葡萄糖、丙烯酸羟乙酯和丁二胺反应,制备了含不饱和双键的糖基功能单体。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定。 采用紫外光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将制备的不饱和糖单体接枝聚合到聚氨酯膜的表面,以衰减全反射模式下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表面接枝反应进行了确认。 通过静态水接触角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分别对改性聚氨酯膜表面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聚氨酯膜表面的接触角从86°降低到45°,血小板的粘附量由14.36×103 cells/mm2减少到2.57×103 cells/mm2,亲水性明显增强,血液相容性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水溶液体系中利用这些羟基,与铈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MAA)的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制备了接枝微球CPVA—g—PMAA,考察了主要因素对接枝聚合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接枝微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羟基-铈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可有效地引发MAA在CPVA微球的表面接枝聚合,当铈盐浓度为4.9×101mol/L、硫酸浓度为0.17mol/L、反应温度为45。C、单体浓度为0.54mol/L时,每1。0g接枝微球CPVA—g—PMAA可接枝PMAA30g。 相似文献
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研究材料形态、形貌的强有力工具,并广泛用于载体催化剂的研究[1~4].在工业化的烯烃聚合催化剂中,通常需要首先进行负载化,由于无机和有机载体各自具有特殊的优点并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何利用不同类型载体进行复配获得性能优良的复合载体,已成为烯烃聚合催化剂载体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工作合成了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MA)/SiO2复合载体,负载了TiCl4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既可以避免由纯无机物为载体而引入过多的无机灰分,又能克服仅用聚合物为载体而造成的负载率不高的缺点,同时保持了无机载体固有的刚性和聚合物载体官能团多分布性的特点.该类复合载体制备工艺简单,原料易得,成本较低.为获得复合载体化催化剂形态及其对聚合产物形态影响的信息,我们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跟踪催化剂和聚合物的形态,本文将报道该研究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高湿度下紫外光辐射对sol-gelTiO_2薄膜强度、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sol-gel法制备了TiO_2薄膜,在321 K和高湿度下应用500 W高压汞灯对薄 膜进行辐射处理,应用划痕法测定了薄膜的强度。利用红外光谱(IR)、拉曼光谱 (Raman)和接触角仪研究了光辐射对薄膜和结构和亲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 湿度下紫外光辐射可以促使刚制备TiO_2薄膜中的羟基、有机基团脱落和Ti-O-Ti结 构生成,使TiO_2薄膜的强度、晶化程度显著提高和薄膜在可见光区域吸收增加。 刚制备的sol-gel TiO_2薄膜的亲水性能随着光辐射先是下降,然后上升,且各向 亲水同性。通过此方法可以在不耐温的基材上制备致密的高强度的和具有一定光致 亲水性能的初步晶化的TiO_2薄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用表面引发接枝聚合和高分子反应制备8-羟基喹啉型复合螯合微粒.首先使用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微粒AMPS-SiO2;使改性微粒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实施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在硅胶微粒表面的高效引发接枝聚合,制得了接枝微粒PHEMA/SiO2.又以5-氯甲基-8-羟基喹啉(CHQ)为试剂,使接枝的PHEMA发生大分子反应,实现了接枝微粒PHEMA/SiO2的8-羟基喹啉功能化转变,制得了复合微粒HQ-PHEMA/SiO2.采用多种手段对两种微粒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体系的接枝聚合机理,并研究了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取代反应的机理,还初步考察了功能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的螯合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氨基-过硫酸盐表面引发接枝聚合体系具有很高的引发活性,在室温(30℃)即可制得高接枝密度(40 g/100g)的接枝微粒PHEMA/SiO2;CHQ与接枝PHEMA的醇羟基之间的取代反应遵循SN1的反应历程,使用强极性溶剂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微粒HQ-PHEMA/SiO2对重金属离子呈现很强的螯合吸附能力,是一种功能复合微粒. 相似文献
12.
13.
蒙脱土/二氧化钛复合颗粒电流变液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蒙脱土/二氧化钛(MMT/TiO_2)复合电流变 颗粒材料,FT-IR,XRD,SEM分析表明TiO_2以纳米晶的形态包覆于蒙脱土表面。电 流变性能测试表明,MMT/TiO_2复合颗粒的电流变效应比纯蒙脱土电流变液有显著 提高,当颗粒体积分数为25%,直流电场强度为3kV/mm时,TiO_2质量分数为22.7% 的MMT/TiO_2复合颗粒电流变液的静态屈服应力达8.3kPa,此值约为纯蒙脱土电流 变液的4倍。同时发现TiO_2包覆量对电流变效应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一种新的离子表面印迹(IIP)方法. 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 制得表面含有氨基的改性硅胶AMPS-SiO2. 凭借离子交换作用, 阳离子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结合在模板离子磷酸根周围; 改性硅胶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使DMC及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 从而实现了磷酸根离子的表面印迹, 制得了阴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MC/SiO2. 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 考察研究了IIP-PDMC/SiO2对PO43-离子的识别特性与结合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离子表面印迹材料IIP-PDMC/SiO2对PO43-离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 相对于对比离子高锰酸根离子, IIP-PDMC/SiO2对PO43-离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9.58. 相似文献
15.
氧化铑变色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变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氧化铑电致变色薄膜。通过施加阴极或阳极电位, 薄膜在碱性电解液中呈现从亮黄(还原态)到深绿(氧化态)的可塑颜色变化,而 且可达到上千次循环而性能不变。采用XRD,SEM,TG,DTA,UVV,FTIR和循环伏安 等技术对薄膜的晶态、形貌、热处理过程和电变色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100 ℃处 理的膜内含有一定量的结晶水,其性能最好。对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如:着色效率 、响应时间及循环寿命、开路记忆等进行了测试,并讨论了氧化铑薄膜电变色的反 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苯乙烯在空气存在下的γ辐照。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在辐射总剂量为5×10^4Gy, 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9, 0.7, 0.5和0.3Gy/s的条件下形成的过氧化物,发现剂量率在0.5Gy/s以上时产物都可分成三种组分, 而组分布随剂量率不同而异。当剂量率为0.3Gy/s时, 产物只包含单一的, 相当于第二组分的过氧化物。对剂量率为0.7Gy/s时生成的三种过氧化物组分用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进行了组分结构测定及其引发活性测定, 发现具有交替结构的第二组分有较强发引发活性, 它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内就能引发苯乙烯聚合, 获得分子量166578的聚合物。它还能引发其它乙烯类单体聚合, 且聚合过程较用BPO引发剂平稳。 相似文献
17.
18.
表面引发接枝聚合法制备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及其分子识别与结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表面引发接枝聚合,设计与建立了一种新的分子表面印迹(MIP)方法.先使用偶联剂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对微米级硅胶微粒进行表面改性,制得改性硅胶AMPS-SiO2;在酸性水溶液体系中,凭借强静电相互作用,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PSSS)被结合在模板分子抗蚜威周围;改性硅胶AMPS-SiO2表面的氨基与溶液中的过硫酸盐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在硅胶微粒表面产生自由基,引发结合在模板分子周围的SSS及交联剂甲基双丙烯酰胺(MBA)在硅胶微粒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从而实现了抗蚜威分子的表面印迹,制得了抗蚜威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以残杀威为对比物,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考察研究了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的分子识别特性与结合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印迹材料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相对于残杀威分子,MIP-PSSS/SiO2对抗蚜威分子的识别选择性系数为9.373,显示出高的分子识别选择性. 相似文献
19.
20.
高分子化Si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硅桥上含乙烯基团的硅桥联茂金属催化剂[(CH_2=CH)CH_3Si(C_5H_4) _2]ZrCl_2 (3),并通过IR, ~1H NMR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3在AIBN的引发下与苯 乙烯共聚形成高分子化的茂金属催化剂4。研究了3和4对乙烯聚合的能力,考察了 n(Al)/n(Zr)'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