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为了解抗病小麦品种Brock对白粉菌的抗性机制,采用m RNA差异显示技术(DDRT-PCR)和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小麦Brock在白粉菌诱导下的差异表达基因.对照组共获得5 072个片段,诱导组获得5 366个片段,反向Northern杂交筛选后,获得94个差异表达片段.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后,共有71个片段得到功能注释,涉及抗病防御相关基因、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转录因子、次级代谢相关基因以及信号转导基因等.选取与RPP13同源的片段7和与MYB44同源的片段10进行半定量表达模式分析,发现白粉菌诱导后这2个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在染菌8 h后达到峰值,表明二者可能参与Brock白粉菌侵染的早期应答反应.  相似文献   

2.
用225对AFLP引物组合,对白粉病敏感小麦品种京411,抗病品种Brock和以京411为轮回亲本、Brock为抗源供体育成的近等基因系(NILs)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其中,引物组合P13/M13能在抗、感材料间稳定产生P13/M13-250bp的多态性片段.用Brock与京411杂交R代抗、感分离单株,对P13/M13 250进行了初步连锁性鉴定,该标记对小麦植物抗病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一定用处.  相似文献   

3.
粗山羊草Y189抗小麦白粉病基因SSR标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粗山羊草[Aegilops tauschii(Coss.)Schmal]Y189中鉴定出1个显性抗小麦白粉病基因,暂定名为PmAe Y2.应用分离群体分组法(BSA)筛选到Xgwm583-5D、Xgwm174-5D、Xgwm182-5D和Xgwm271-5D标记与该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7、16.7、9.1和7.0 cM.根据连锁标记所在小麦微卫星图谱的位置,PmAe Y2被定位在5DL染色体上.分析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抗病性特征认为PmAe Y2是一个新的抗白粉病基因,并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4.
用8个抗白粉病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及杂交后代的抗白粉病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F1和F2代抗白粉病性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及MSg.c.a/MSs.c.a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抗白粉病性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采用透明染色法对白粉菌15号生理小种侵染的小麦叶片进行处理,观察不同时间段白粉菌对京411,Brock及其杂交后代近等基因系(NIL)叶片的侵染情况。结果表明:Brock,NIL抗病耐受性均强于京411,此结果可为今后抗病基因的克隆、植物抗性信号转导机制等研究提供细胞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20个随机引物,以抗白粉病(79201-11-7、临远7069)和感白粉病(中麦2号、郑831)的高产小麦品种为亲本,杂交获得的F2群体接种白粉病菌15号小种,并进行DNA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分析.从中选育高产、抗病个体和研究抗感特性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小麦中源于中间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PmCH5026的SSR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5026是衍生于八倍体小偃麦TAI7045的新品系,用高感品种(系)CH5065、晋太170分别与CH5026配置组合,于温室接种并调查F2、F3、BC1F2群体的抗感分离之比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H5026成株期对白粉菌E09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命名为PmCH5026.使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用378对SSR引物对CH5026×CH5065 F2代群体进行分析,筛选到标记Xcfd233、Xbarc11和Xgwm539与抗性基因连锁,位置顺序为:Xcfd233-7.2cM-PmCH5026-4.9cM-Xbarc11-5.5cM-Xgwm539.根据小麦微卫星遗传连锁图及利用中国春第2同源群缺四体、双端体对SSR标记的定位结果,将PmCH5026定位在染色体2DL上.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的QTL检测及定位,找到能与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小麦品种周8425B,中国春及其杂交获得的244个F_(2∶8) 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14~2015年在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进行了田间叶锈病病害严重度调查,获得了群体的表型数据,利用SNP标记和SSR标记进行基因分型,得到了群体基因型数据,运用软件Joinmap和QTL Ici Mapping 3.1进行连锁作图和QTL定位。结果找到2个QTL位点,分别位于2B,7D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9.
应用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SAP)技术检测小麦抗白粉病代换系6A/6V与感病品系京411的近等基因系NILs,及其亲本6A/6V和京411的基因组DNA甲基化变化.结果表明,NILs的整体甲基化水平(22.9%)略高于6A/6V(21.2%),低于京411(23.4%).分析其甲基化模式发现,NILs相对京411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89%)明显高于甲基化提高条带(0.55%),而相对抗病亲本6A/6V,NILs甲基化水平降低条带比例(2.96%)明显低于甲基化提高条带(4.20%),说明NILs的整体基因表达水平低于6A/6V,高于京411.  相似文献   

10.
以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0和感病亲本Thatcher为植物材料.在未接种小麦叶锈菌之前提取二者叶片的蛋白质,并在接种小麦叶锈菌之后24h,48h,72h分别提取TcLr10与Thatcher叶片的蛋白质组,将提取的全部样品进行双向电泳.对所得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叶锈菌时TcLr10与Thatcher存在三个点的差异,其中有两个蛋白质点在TcLr10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亲本Thatcher,另一个点在TcLr10中有表达而在Thatcher中未发现;接种叶锈菌后TcLr10与Thatcher中均诱导产生一蛋白质点,但该点在Lr10中诱导产生的速度和量均明显高于感病亲本Thatcher.  相似文献   

11.
采用Mg/NP-40及PEG预分离技术,在去除叶片高丰度表达蛋白主要是Rubisco的基础上,研究了鲁原92(高抗),78599-1(抗),E28(感)和黄早4(感)4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叶片对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强致病株系CX-3侵染应答反应差异蛋白质图谱.接种病菌后抗、感自交系蛋白质点总数均明显增加;抗性自交系表达丰度上调二倍的蛋白点数多于感病自交系.对可能与抗、感病性明显相关的8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发现玉米萌发素类似蛋白GLP和翻译起始因子elF-5A与玉米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田吉凤 《科技信息》2009,(26):I0213-I021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攻击的手段不断变化,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日益复杂和突出。传统的安全技术各有各的缺点,论文设计了一个分布式的入侵防御系统,对校园网进行全面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提出气液吸收参数全新的测定方法,该法由脉冲-应答技术和静止吸收液池组成。文中建立和求解测定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将模型解变换成矩量式,进而分析各矩量同吸收参数的关系以及通过实验测定求反应速率常数κ等的方法.分析结果还表明有可能独立求得κ.  相似文献   

14.
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孢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水稻细菌病害.水稻Xa7基因是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通过对水稻抗病品种IRBB7(含Xa7)和感病对照IR24接种白叶枯菌PX086,发现:在叶片的病原菌侵染部位,IRBB7比IR24的活性氧(H2O2和O2-)积累更快且含量更高;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更高.推测活性氧的代谢调节可能在Xa7基因介导的抗病反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采用Multiplex PCR和SDS-PAGE技术对转1 Dx5基因(ORF)T1代小麦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Multiplex PCR能够扩增出转基因T1代材料中1 Dx2基因和1 Dx5基因的特征片段,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受体基因组中;SDS-PAGE检测到一新的蛋白质亚基X,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引起了转基因T1代籽粒中HMW-GS组成的变化.该研究不仅验证了线性基因片段遗传转化策略的可行性,而且印证了普通小麦Glu-1D等位基因的多重PCR分子标记体系的有效性,为培育安全型的转基因作物新种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小麦分子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不同小麦品种(系)间抗性淀粉含量差异的原因,本试验利用q RT-PCR技术研究了抗性淀粉含量高和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小麦品种(系)淀粉合成关键基因SBEⅡa表达差异。根据Genebank中公布的小麦SBEⅡa基因启动子(AY357072.1)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SBEⅡa基因启动子,利用Clustal.W对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利用数据库PLACE和Plant CARE对启动子序列中各特征元件进行预测,以发掘影响SBEⅡa基因表达量的重要作用元件的等位变异位点。结果显示:抗性淀粉含量高的小麦品种(系)中SBEⅡa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品种(系)。克隆了10个抗性淀粉含量不同的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编码区上游2896 bp序列,10个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启动子序列相似性达到了99.92%,抗性淀粉含量高和抗性淀粉含量低的小麦品种(系)SBEⅡa基因启动子序列间无规律性差异。推测,SBEⅡa基因启动子可能不是造成SBEⅡa基因表达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组发生的变异,我们以两套不同世代(早代和高代)的人工合成六倍体及其母本(四倍体小麦,AABB)和父本(粗山羊草,DD)为材料,采用DNA—AFLP和SSCP方法分别对基因组与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基因组中来源于父本的条带发生丢失的数目更多,表明倍性较低的亲本(DD)基因组序列在多倍化过程中发生了更明显的变异,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与DNA—AFLP结果相比较,采用SSCP方法检测到的变异比例明显较低,说明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发生变异的频率较低,而DNA—AFLP检测到的丢失条带可能主要为非编码序列,特别是重复序列.分析还发现,有4个基因在杂交F1代就发生了变异,这说明这些基因变异是由于杂交引起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在上述4个基因中,有3个位于2D染色体长臂上,并且位于相近的同一区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进化过程中,基因区域的序列变异具有选择性,而不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