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金峰 《河南科学》2019,37(12):2041-2048
运用熵权法对中原城市群物流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区位基尼系数、区位熵剖析了物流业发展空间演变特征,运用修正引力模型测度了城市物流联系强度,并进行了城市聚类及物流空间网络结构分析.研究表明,中原城市群物流业整体发展由中心-外围向南北中高,东西部低空间格局转变,呈现一定的空间邻近性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比较分散,集聚态势不显著,城市物流集聚水平差异变动较大.中原城市群城市物流网络呈现明显的功能性层级特征,整体联系强度明显增强,物流联系总量差距较大,空间联系不平衡,由十字形向H形空间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2.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从旅游需求空间角度出发,提出城市群旅游空间合理建构的思路,在对中原城市群现有旅游供需空间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构建能满足中原城市群旅游需求层次变动的旅游空间网络.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16,(3):424-430
借助熵权灰色关联模型、改进引力模型和复杂网络模型,采用构建的城市网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产业视角评价2013年中原城市群网络结构.得到以下结论:1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以郑州为极核、以洛阳为副中心辐射覆盖全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两极化差距较大促使总体网络差距加大.2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形成3个联系密切的三角区:郑州开封新乡、洛阳济源焦作、平顶山许昌漯河,总体网络及分产业网络联系以微弱联系或弱联系为主.3网络节点程度中心度:总体网络与第二产业网络格局一致,第三产业网络由于济源地位提升出现微偏差.4网络中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的变化与城市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从业人员分配比重.5网络中节点聚类系数与程度中心度不存在线性关系,城市在总体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并不代表在分产业网络中集聚能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流量、四级公路流量以及城际公交客流量,借助ArcMap的可视化空间分析工具,我们发现,中原城市群呈现出以郑州市为一级中心城市,新乡市、焦作市和许昌市为二级中心城市,洛阳市、开封市为三级中心城市的多中心枢纽网络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城市之间人流、物流、信息、技术和资金流动形成的城市联系网络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群整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采用不同来源的数据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特征,对于全面刻画中原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选取传统社会经济数据、高铁客运车次数据和百度搜索指数数据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网络特征,结果表...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6,(9):1579-1585
以中原城市群县域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自相关、插值分析和标准离差椭圆方法,对2002—2013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水平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城市群服务业空间集聚程度由强减弱,高水平区与低水平区呈分散的集中分布趋势.2总体上服务业空间差异较大,中心外围结构明显,形成了以郑州、洛阳、新乡为核心的多中心空间结构;东部和南部地区服务业发展较慢,核心城市服务业带动作用不显著,要加快其辐射引领作用.3中原城市群服务业以郑州为中心,呈现沿长轴方向扩张,短轴方向收缩的趋势,呈较小的西南—东北分布模式,主要向洛阳、新乡、开封方向扩张,反映了郑—汴—洛及郑—新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相似文献   

9.
中原城市群发展特征及空间焦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从城市群的概念入手,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五个特征,提出城市格局不均衡与一体化程度低是中原城市群所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需要河南省的全面发展。在全省的总体发展布局上,适当加强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对增强全省的综合实力意义重大。而在中原城市群建设过程中,宜优先发展龙头城市郑州。郑州是中原城市群发展的空间焦点,其成功构建与发展对中原城市群内部其它城市,尤其是复合型大城市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将视角定位在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优化上,运用相关交叉学科,分析研究中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相关问题。课题首先剖析城市群的基本问题,在系统研究我国成熟城市群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中原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的发展模式和空间尺度、网络流体系和空间组合模式。课题还以郑州都市区为例,进行专项研究,为中原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交通、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大数据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平台,城市网络研究对于更为清晰、准确地认知区域城镇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反映交通流的高铁客运数据和反映信息流的百度指数等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流联系强度等方法,进行两种流数据的城市网络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基于交通流还是信息流,郑州的核心位置不变.(2)交通网络存在着明显的带状分布,信息网络存在明显的放射状、组团状分布特征.(3)基于两种流数据的城市网络格局差异不太明显,但无论是网络节点、网络联系还是局部网络,两种城市网络中各个城市的排序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不同的介质对城市网络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伟  徐晓霞  元媛 《河南科学》2008,26(5):618-622
在中原城市群这一区域背景下,运用区位商法对中原城市群9个城市的部门结构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法结合各部门所占的比重对城市主导产业进行了分级,并对中原城市群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的城市职能以工业职能较为明显,主要是生产性职能,而服务性职能的发展相对滞后;城市职能强度为强烈和较强的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地区城市就业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就业结构的分析,揭示出我国中部城市就业结构的一般变动规律.目前城市群地区的工业化及城镇化水平较低,从事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还占据较大比重.各中心城市的就业结构表现为第一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逐步上升.在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性行业的就业比重趋于下降而新兴行业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的相关问题 ,如网络规模、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规划与土地使用的相关性等 ,提出了一些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结合我国已建成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际情况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充分必要性、建设的时机及建设的次序等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出行前交通信息提供下进行交通影响分析的方法。利用随机路径选择模型来描述出行者对出行信息的反应,根据是否接收交通信息将驾驶员分为两类:接收者将在路径选择时避开拥堵路段,而非接收者将根据对路网的认知进行随机路径选择,并给出这两种出行行为共存下的交通分配方法。以广州市中心商务区珠江新城为例分析了信息发布对路网的改善作用,并讨论了最佳发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为例,使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拓扑网络并以断面客流为权重分析了节点强度、加权最短路径等指标及其分布规律,定量计算各个站点对于蓄意攻击的脆弱性,以鉴定对网络连通度影响最大的关键站点.仿真结果表明,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节点强度服从幂律分布,网络加权平均最短路径长度较大,连通性有待提高.面对蓄意攻击时,上海火车站、曹杨路和镇坪路作为关键节点对网络效率和网络最大连通子图的影响都较大,应在运营中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问题,在考虑路网交通状态时空相关性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图Transformer(graph transformer,Graformer)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多条路段的交通状态预测问题转化为图节点状态预测问题,针对区分相同结构的空间路网结构图,本文将带有边的图同构网络(graph isomorphism network with edges,GINE)和Transformer网络相结合,对交通状态在路网层面的时空相关性进行建模,从而实现城市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具体来说,Graformer模型首先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对交通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预处理,接着采用基于GINE与Transformer的全局注意力机制提取交通数据的空间特征,最后实现路网各路段交通流的同步预测。通过使用PeMS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Graformer模型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对比模型,证明了其作为一种可靠且高效的路网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