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点热源比较瞬时法的热导率测量装置,该装置适合于非电解质和电解质溶液,并可以使实验快速进行,用该装置测定12个原油分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导率,克服了由于原油中存在极性组分而影响实验结果的困难,关联了馏分热导率与温度,以及馏分的平均分子量,密度,运动粘度和折射率等基本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用分析直餾汽油單體烴的綜合分析法分析了玉門汽油85~125℃餾分。共發現有52個單體烴。其中芳烴含量為5.8%,主要為甲苯。環烷烴中以環己烷類佔優勢,對原料油計,甲基環己烷佔12.4%,1,3-二甲基環己烷佔7.6%;環戊烷以二甲基及三甲基環戊烷為主。烷烴中的正烷烴和異構烷烴含量很相近,其中正庚烷最多,佔原料油的11.4%,正辛烷佔5.5%。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色谱模拟蒸馏测定原油馏分分布的方法,采用高温模拟蒸馏分析原油中重组分,用详细烃组成技术(DHA方法)分析原油中轻组分,通过组分整合得到原油馏分分布。试验表明:采用nC5~nC120的正构烷烃混合物作为模拟蒸馏的沸点校正样,分析的馏程范围为初馏点至750℃。该方法重复性好,初馏点和终馏点的标准偏差小于1℃,各馏分收率的标准偏差小于0.35%。此法与实沸点蒸馏方法结果基本一致,小于500℃各馏分的收率差值小于2.5%,可明显看出在500~750℃范围的馏分分布,有利于重质馏分的进一步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配合炼油厂生产及油田开发,长期以来用实沸点蒸馏装置测定原油的沸点范围及相应每一沸点范围馏分的相对量。但该法需要样器量多(每次10立升左右),且需4个工作日才能完成。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人试图用填充柱及程序升温技术的色谱法对原油进行气相色谱模拟蒸馏,取得了一定结果。本工作主要  相似文献   

5.
引入Aspen Plus软件,用COAL LIQ模块计算得到神华煤液化油300℃以前8个窄馏分的临界温度、临界压力、临界体积。同时利用MXXC基团贡献法,以GC MS数据为基准对8个馏分的临界性质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利用化学结构法测定的基本一致。随馏出温度的提高,馏分临界温度逐渐升高,临界压力先升高再降低,临界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转折点出现在180℃~200℃馏分段。通过对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表明,馏分中大量极性化合物的富集是造成计算数据点转折及跳跃的原因。为验证两种计算方法的一致性,引入斯米尔切诺夫统计检验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的总体分布函数在95%的置信区间内一致,表明对于计算临界性质,Aspen Plus计算方法可以代替基团贡献法估算法。此外,Aspen软件计算简便,其结果可为煤液化反应器的放大及过程优化直接引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四组分分离法将大庆原油分离成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用红外光谱、相对分子质量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其结构组成,考察了化学结构与界面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庆原油含饱和分最多,含氧官能团的羧酸类或酚类较多的胶质界面活性最大;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沥青质、胶质对油水界面膜的形成和稳定起决定作用;芳香分是油滴表面Zeta电位负值最大的组分.  相似文献   

7.
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是重要的热力学性质,常用来确定石油馏分的相状态,并关联和计算其它热力学性质,是石油加工工艺计算所必需的基础数据。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已经开始测定和研究石油馏分的临界性质。1936年Roess[1]测定了八种基属原料油100多个石油馏分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式。30年代以来,又陆续发表了一些求定石油馏分临界温度和压力的经验图表及计算式[2~4],其中有些计算方法仍然依据Roess的实测数据。长期以来,在我国的石油炼制及化工设计计算中,主要采用API炼油技术数据手册[2]推荐的图表和经验关联式来求…  相似文献   

8.
张泰铭  梁逸曾  崔卉 《分析化学》2004,32(11):1450-1454
用正己烷将沥青质从油样中分离,再根据类组分之间极性差别,用中性氧化铝-硅胶双层析柱将原油样其余部分分成脂肪烃、芳香烃和7个非烃馏分。各馏分回收完全。用色-质联用技术,将非烃馏分再分离并获取实验数据,为原油非烃结构和含量测定奠定有关的信息基础。不同油井样品研究和重复实验表明,方法对各种原油非烃化合物分离和信息测定有很好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9.
原油中nC_4~nC_(14)馏分峰的色谱鉴定及地质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俊章  王培荣 《色谱》1994,12(5):336-341
建立了原油nC_4~nC_(14)馏分直接进样测定的常规分析方法。定性方法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文献I值、标样及支链烷烃RRF值叠加计算共4种,对nC_4~nC_(14)范围内249个峰中的116个峰给出了结构名称,对133个峰进行了类别确认。优化后的色谱条件重复性良好。经过仔细统计研究后,提出了由5个地化指标组成的组合参数,成功地区分了4种不同沉积环境的10个典型原油样品。  相似文献   

10.
聚乙二醇萃取—络天青S光度法测定原油及润滑油中的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二醇 -硫酸铵 -铝试剂体系萃取分离干扰离子 ,采用络天青 (CAS)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胺 (CTMAB)为显色体系测定原油中的铝。试验了测定条件及萃取分离干扰离子的条件。测定范围在 0~ 1 0 μg/ 2 5ml,ε64 5nm=4.95× 1 0 4 L· mol-1· cm-1,合成样品回收率为 97.3%~1 0 2 .7% ,原油分析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 2 .6%。该方法灵敏简便 ,整个萃取操作具有安全、无毒、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辽河超稠原油的流变性质及其乳化降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东红  江龙 《化学通报》2002,65(10):692-695
研究了辽河超稠原油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性质,进行了辽河超稠原油的乳化降粘试验,研制出比较适宜的乳化降粘剂BHJ,制备出稳定性好、粘度适中的水包油型超稠原油乳状液。在乳化剂加量为6‰-1%的情况下,最大降粘率达到90%以上。并对超稠原油乳状液的流变性质、微观结构及燃烧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石油亚砜馏分的色谱法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莉  古国榜 《色谱》1996,14(4):253-255
用经典硅胶柱色谱法将石油亚砜PSO分离为4个馏分,对其中的第3个馏分进行了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的分离制备。通过大量的试验,建立了较好的色谱条件:以甲醇、水混合液为流动相,以C_(18)反相柱为固定相,把PSO3分离成7个不同的馏分。对其中的两个馏分PSO3_c和PSO3_e作进一步的色谱分离和纯化后,获得较纯的亚砜馏分,用作结构分析和性能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将甲苯浸泡获得的艾蒿提取物置于硅土层析柱上,再用乙酸乙酯淋洗获得一个柱层析馏分。用气相色谱对该馏分进行分离,用质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分离组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出20个纽分,其中倍半萜3个,单萜6个,在这9个萜类组分中,有3个是首次报道。同样,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DAD-MSD)对该馏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这些组分中可能存在大量的萜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对胜利采油厂高温高盐油藏采出原油中酸性活性组分和沥青质界面膜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浓度条件下的界面扩张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750mg·L-1HMPAM能够在界面上形成网络结构,界面扩张模量数值高达100mN·m-1左右;油相中的酸性组分随着老化时间增加吸附到界面上,与HMPAM分子的疏水改性部分形成聚集结构,一方面通过快速的扩散交换过程大大降低扩张模量,另一方面通过与疏水改性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强HMPAM分子间的缔合强度,增强网络结构的弹性.沥青质分子尺寸相对较大,分子间存在氢键等较强的相互作用,造成沥青质界面聚集体和HMPAM形成的网络结构共同决定界面膜性质,混合膜的扩张模量较单独HMPAM体系仅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15.
降凝剂结构性质对原油化学改性的影响及流变学改进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传宪  张春光  孙德军 《化学通报》2002,65(11):762-766
概述了用于改善含蜡原油变性的高分子降凝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及其对原油化学改性效果的影响,并对其流变改进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龙义成  陆婉珍 《色谱》1989,7(3):153-154
族组分的制备分离是石油高沸馏分分析中必不可少的先行步骤。本文提出采用常规分析色谱柱以顶替色谱模式取代经典柱色谱完成族组分制备分离,不仅提高了分离效率,缩短了分离时间,而且大大减少了溶剂浪费,降低了手工操作劳动强度。文献中已有将反相高效顶替色谱(HPDC)应用于简单亲水样品(特别是生化样品)组分化合物制备分离的报道,而正相HPDC用于分离复  相似文献   

17.
渣油窄馏分的加氢转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装置,获得了大港常压渣油,沙特阿拉伯轻质原油和中质原油的减压渣油的窄馏分,并分析了SFEF窄馏分的性质。在100ml的高压反应釜内,利用破碎的工业Ni-Mo/Al2O3加氢裂化催化剂,在氢初压8.5MPa,反应温度400℃,反应时间240min的条件下,研究了渣油窄馏分的催化加氢转化特性及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SFEF馏分变量,其脱硫和脱氮效果明显变差,裂化反应生成汽油,柴  相似文献   

18.
废轮胎热解石脑油馏分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研究了废轮胎在回转窑中试反应器中进行中温段(450 ℃~650 ℃)热解所得产物油中石脑油馏分(i.b.p.~200 ℃)的品质。对原始热解油进行实沸点蒸馏,石脑油馏分的收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在600 ℃取得最大值40.48%,之后又有所下降。采用GC和GC-MS对石脑油馏分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石脑油具有很强的芳香性,而且芳烃含量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持续增加,热解温度在550 ℃以上的石脑油中的芳香烃含量超过80%。轻质单环芳烃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等为其中的主要芳烃。热解石脑油中的脂肪烃多为不饱和烃。  相似文献   

19.
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气相色谱和硫化学发光检测(GC-SCD)技术,经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汽油馏分中硫化物形态分布的测定方法。用标准物质的保留时间辅以化学法脱除硫醇、硫醚的方法对107个硫化物进行了定性;标准硫化物保留时间重复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0.25%。用内标法对主要的硫化物和总硫含量进行了定量,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115%;同一样品重复测定5次,含硫大于7 mg/kg的硫化物组分重复测定结果的RSD≤8.9%。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不同装置的汽油馏分的硫化物形态分布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乙烯焦油作为生产针状焦原料的可行性,以某炼厂乙烯焦油及对其蒸馏切割所得窄馏分油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生焦诱导期测定及焦化进料热稳定性模拟等方法,对油样的基本性质、结构组成和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并通过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