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适度低温10℃/8℃处理过程中棉花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X)和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经适度低温处理后棉花SOD和CAT同工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增加,而POX同工酶酶酶带数和酶活性均明显减少。本文认为由适度低温诱导的植物细胞保护酶系统的上述变化,可能是植物抗寒锻炼提高植物抗寒性的生化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涝渍和低温胁迫过程中四种酶同工酶分析及丙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涝渍和低温胁迫下的玉米幼苗叶片进行了超氧物歧化酶(SOD)、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X)、过氧化氢酶(CAT)四种酶的同工酶分析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低温下,玉米幼苗叶片中SOD和EST酶活性增加。POX同工酶谱有不同程度的变化,MDA含量先上升、下降、再上升。而在低温情况下,CAT同工酶谱有明显的变化。MDA含量呈缓慢上升后到第7天骤然上升,其SOD同工酶活性此时也开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二个品系海带细胞壁的组成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荣城1号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d),破壁酶对其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相对产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d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变化不明显.而海带901品系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整个过程中单细胞或原生质体的相对产率始终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指示海带荣城1号品系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海带901品系的细胞壁组成未做出响应变化.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荣城1号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胶的变化上,而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成分无关.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P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细胞保护酶系统中的主要酶,它们在植物的抗逆与抗病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研究了棉花4个品种(XY-31,泗棉2号,89A-42和苏棉4号)在无菌条件上生长的三个时期(种期S1,芽期S2,苗期S3)的POX活性变化及其同工酶谱带变化,结果表明:POX在S1期不显示活性,而在S2和S3期酶活性逐渐增高。SOD酶活力和同工酶酶谱则呈逐渐减弱趋势。它们可能与棉花  相似文献   

5.
利用柱状黄杆菌为刺激物,对褶纹冠蚌进行注射感染,在注射后3、6、12、24、48h后分别取血清、肝胰腺,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和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H2O2)、丙二醛(MDA)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经柱状黄杆菌感染后,实验组血清中的SOD活性在6h时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GPX的活力在3h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GSH的含量在24h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肝胰腺中GPX的活力在24和48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血清和肝胰腺中MDA和H2O2的含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褶纹冠蚌注射柱状黄杆菌感染后,血清中各抗氧化指标比肝胰腺中的变化大。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通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美国红鱼(Sciaenops ocellatus)鳍条组织的4种同工酶(LDH,POD,ATP,EST)的表达进行研究,并与眼睛、肌肉、心脏、肝脏、脾脏和肾脏等6种组织或器官的4种同工酶(LDH,POD,ATP,EST)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鳍条组织中共表达出12条酶带,与其他几种组织或器官相差不多,可以替代其他组织或器官作为同工酶检测的材料之一,从而避免杀死鱼类来作同工酶分析,大大减少了科研成本并明显简化了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时肝组织恶性变潜能以及吡喹酮对其的抑制作用,取120只小鼠随机分为4个组。第1、2组分别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12周时,以吡喹酮500mg·kg^-1·d^-1治疗2天;第3组为实验对照组,感染后不作任何治疗;第4组为正常对照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方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及产, c-fos和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病变早期予吡喹酮治疗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肝组织中产,c-fos、c-jun mRNA以及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1);病变晚期予吡喹酮治疗后,与实验对照组比较,c-jun mRNA、端粒酶逆转录酶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仅c-fos mRNA表达降低(p〈0.05)。吡喹酮早期治疗组肝组织中上述3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晚期治疗组。因此血吸虫病时肝硬化组织可存在恶性变潜能,早期吡喹酮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组织这种恶性变潜能。  相似文献   

8.
以5种粉螨为实验材料,以普通肉食螨和桔全爪螨为对照,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对常见同工酶EST、MDH、ADH、CAT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粉螨间的酶带具有多样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相异性,为粉螨的分类鉴定提供了佐证,利用相似系数初步分析了几种粉螨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相似文献   

9.
用两种诱导因子对新疆甜瓜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物进行诱导的结果表明;91)苯丙烷类代谢关键酶系的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在诱导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整体诱导相似,且理炙迅速;(2)可溶性蛋白电泳分析表明,两种诱导因子和对照三者之间都有谱带差异;(3)可以初步认为,这两种诱导因子对整体抗性的诱导是与苯丙烷类系活性增高,木质素含量增加密切相连的,并且这些生理生化变化在愈伤组织水平是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诱导因子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垂直板状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乌龟(Chinemys reevesii)的心、脑、眼、肝、胃、肺、小肠、肌肉、脾、性腺10种组织中的酯酶(EST)、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乙醇脱氢酶(ADH)4种同工酶的表达模式,并对其同工酶位点及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乌龟4种同工酶系统具有不同程度的组织特异性。在心、肝脏、肺、小肠、肌肉和性腺6种组织中检测到EST活性,并在肝脏中检测到7条酶带;LDH酶带多于典型的5条,其中Ldh-1在胃和脾中被检测到,而Ldh-2只在脾中被检测到;MDH具有上清液型(s-MDH)和线粒体型(m-MDH)两种类型,s-MDH型的活性高于m-MDH的活性;ADH中检测到3条酶带,由两个基因位点编码。同工酶的种类与活性的变化与其功能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血淋巴对人的A、B、O型红细胞有同等的凝集活性,对兔、小白鼠、豚鼠、蟾蜍、鲫鱼、鸡红细胞有不同的凝集活性,对山羊红细胞无凝集活性.其凝集活性能被D-半乳糖明显地抑制.对Ca2+无依赖性.70℃处理15min凝集活性趋于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诱导使其活性明显增加.化蛹早期及蛹期凝集活性下降.血淋巴凝集素通过盐析、凝胶过滤和纤维素层析得到分离.它在SDS-PAGE中表现为单一带,为糖蛋白,分子量为7.08×104.其蛋白质含量为98.74%,糖含量为1.26%.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藻弧菌(107 CFU.mL-1)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进行人工感染试验,于感染后0、24、48和72h分别观察蟹体的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测定血细胞密度(THCs)及血淋巴、肌肉、肝胰腺3种主要组织中的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感染溶藻弧菌24h后其行动、体表及内部器官组织等病理症状逐渐明显,肝胰腺、血淋巴、肌肉等3种主要组织中的AKP、ACP、POD活性和T-AOC水平及THCs变化显著,可作为疾病模型构建的指标.由于药物防治主要针对早期发病群体,因此,疾病模型构建的时间选择病原菌感染后24h.采用上述方法构建的三疣梭子蟹溶藻弧菌疾病模型在相同条件下可重复性较强,并便于观测感染前后蟹体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水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中N、P对幼苗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EC1.11.1.6)、乙醇酸氧化酶(Glecolateoxidase,GO,EC1.3.3.1)、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EC1.11.1.7)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N、P(分别;在0~4.28mmol·L-1、0~0.2mmol·L-1范围)可诱导CAT活性增大,而后下降,N、P浓度分别超过8.56mmol·L-1和0.4mmol·L-1后,活性又升高;POD的活性变化与CAT变化很相似.N、P浓度分别在0~6.42mmol·L-1、0~0.3mmol·L-1范围,GO活性随N、P浓度增高而活性下降,超过6.42mmol·L-1、0.3mmol·L-1后,则随N、P浓度增大而增大.这可能是高浓度N、P可提高水稻的光呼吸的结果.另外,污水中N、P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使叶绿素的含量降低;低浓度污水N、P促进根生长,高浓度N、P抑制根生长  相似文献   

14.
钼、硼浸种对大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浙春3号大豆为研究材料,设置了不同的钼、硼浸种对大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钼或硼有利于大豆种子的萌发,钼、硼浸种时间以12h最佳,钼浸种或不过量硼浸种将增大豆幼苗的呼吸速率,提高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岐化酶(SOD)等抗逆性酶的活性,降低质膜透性(MP)及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的含量,中等浓度的钼、硼浸种效果最显著,而高浓度浸种将产生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变化,采用24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与缺血再灌流后6h、12h和24h组。以碱性磷酸酶法显示微血管,体视学方法测算大鼠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流后大鼠大脑海马、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微血管的长度密度(Lv)、表面积密度(sv)、体积密度(Vv)发生显著变化,尤其在再灌流后6、12h。与对照组相比,sv在6、12、24h持续下降(P〈0.01),Lv在6h极显著下降(P〈0.01),12h极显著上升(P〈0.01),而Vv在6h极显著上升(P〈0.01),12h显著下降(P〈0.05),24h组Lv、Vv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6h相比,12h组齿状回及顶叶皮质区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24h组大脑皮质微血管Vv具极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中同区左右两侧比较微血管密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中顶叶皮质区微血管密度高于海马及齿状回(P〈0.01)。  相似文献   

16.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Ae.triunicialis)cs;(As.Zhukovskyi)cs;(T.timopheevi)cs;(Ae.speltoides)cs和普通小麦中国春(T.aestivum,保持系,cs)与鄂恩1号(T.aestivum)为材料,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xiase)和阴、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用SC910型双波段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记录其谱带数及强弱.结果表明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IAA-氧化酶同工酶谱十分相似;而阴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相差甚远.由此表明具有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位点的过氧化物酶,应主要是阳离子过氧化物酶.  相似文献   

17.
以瓜类疫霉菌素为诱导物,诱导处理哈密瓜愈伤组织,探明组织内与抗性相关的两种酶及膜透性的变化,哈密瓜愈伤组织经毒素处理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增强,且这种特性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4代后,仍然存在:愈伤组织的膜透性在继代培养初期显著减少,但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膜透性变化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8.
探讨1,25(OH)2D3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单核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体外培养的外周单核细胞分别从23例正常对照和22例T2DM患者中获得。观察1,25(OH):D3预干预后,单核细胞对TLR4配体(脂多糖,LPS)的反应性变化以及单核细胞表面CD14和TLR4表达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单核细胞CD14和TLR4表达以及NF—KB—p65磷酸化水平,IL-1β和TNF-α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2DM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LPS使正常对照组单核细胞表面TLR4表达下降的幅度明显高于T2DM组(P〈0.05)。LPS干预后T2DM单核细胞的NF—KB—p65磷酸化水平和IL-1β和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1,25(OH)2D3预干预后,LPS对单核细胞表面CD14和TLR4表达、NF—KB—p65磷酸化水平和IL-1β、TNF-α浓度的影响在T2DM和对照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1,25(OH)2D3对T2DM患者单核细胞的高反应性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这有助于我们近一步地认识和探讨1,25(OH)2D3对T2DM的固有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用细菌—杆状病毒穿梭系统(Bac-to-Bac)将一套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S65T)和完整多角体蛋白基因的表达盒转座到AcNPV-Bacmid的Tn7转座接受位点,从而构建出一种带有gfp基因和完整多角体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用这一重组病毒感染细胞能稳定地形成多角体,并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强烈的绿色荧光,以重组病毒感染粉纹夜蛾(Trichoplusiani)幼虫后,在阳光下即可看到发射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手提式长波紫外光照射下绿色荧光更为强烈,带绿色荧光的幼虫在昆虫生态学和杆状病毒流行病学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用途  相似文献   

20.
利用内源荧光、1-苯氨基萘-8-磺酸(ANS)荧光、远紫外-圆二色光谱以及酶活力测定等手段研究了精氨酸激酶在1,1,1,3,3,3-六氟异丙醇(HFIP)溶液中变性后结构与活性的变化.为避免蛋白质聚沉的出现,实验中采用的变性剂浓度低于8%.当六氟异丙醇浓度为0.5%~1.5%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和内源荧光发射峰位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外源ANS荧光强度则显著增强.继续提高变性剂浓度至6%后,内源荧光发射峰位明显红移、二级结构含量增大、外源荧光减弱、酶活力完全丧失.内源荧光和外源ANS荧光的变化证明:在0.5%~1.5%六氟异丙醇浓度范围内,蛋白质分子以一种结构相对稳定并类似于天然蛋白结构的熔球态中间体的状态存在.这种熔球态中间体也是精氨酸激酶在去折叠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平衡态中间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