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中学生物教师的问卷调查,总结了我市中学生青春期健康教育的现状、中学生中主要存在的青春期问题,提出了今后更好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个人卫生、预防意外伤害等能力尚好,但有关吸烟、饮酒、性病、青春期卫生等的知识还比较缺乏,不参加体育锻炼和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普遍.中学生的日常卫生习惯与父母的文化层次有关。应进一步加强对中学生各种使康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青春期教育的涵义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转变和过渡的时期。世界卫生组织根据世界各国不同的情况,将青春期的年龄范围定为10~20岁,我国目前一般认定的青春期年龄是11、12岁~17、18岁。显然,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目前人们对青春期教育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青少年迈入青春期,根据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所进行的针对性教育,包括生理卫生、心理发展、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狭义是  相似文献   

4.
探讨中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及其与吸烟行为的关系。采用自填式结构问卷对广州市黄埔区初一至初三年级中学生进行调查。8,656名初中生,在满分为10分的吸烟所致疾病知识和满分为4分的烟草有害成分知识平均得分为4.87和2.13。吸烟与健康的态度平均得分,吸烟的作用为25.88(满分30)、吸烟的形象认同21.33(满分25)、吸烟的交际认同32.07(满分40)、控烟措施的认同32.69(满分40)。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为16.6%(男生25.6%,女生6、3%),偶尔吸烟率为12,0%(男18.0%,女5.1%),规律吸烟率为4.7%(男7.6%,女1.1%)。在男生中,吸烟与健康得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均为:不吸烟者〉偶尔吸烟者〉规律吸烟者,且有显著性差异。在女生中,知识得分在不同吸烟行为者间无显著性差异,态度得分为:不吸烟者〉偶尔吸烟者〉规律吸烟者,有显著性差异。本组初中生吸烟与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态度得分较高。中学生有关吸烟与健康的知识和态度与不同吸烟行为有关联,且男女有别。  相似文献   

5.
贾静华  袁锋 《科技信息》2014,(2):187+191
健康教育是一门以研究群体为基础,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人们维护和改善自身健康、预防疾病、全面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综合性学科。本文从中学生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目的、要求、课程设置以及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方面入手,探讨了中学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同时,通过发放问卷调查表,对中学生健康教育现状、日常生活方式、体质、心理等影响健康状况的几种评价指标进行了调查,可得出如下结论:学校应进一步提高对健康教育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须严格按照《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行教学,不能仅以体育课来代替。逐步提高学校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改善学校健康教育的评价机制,从而促进中学生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云南省教委在3所中学开展的“艾滋病健康教育项目”效果进行外部评估。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3所项目学校初一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403名、教师138名和学生家长117名,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问卷调查、矩阵评分、小组讨论和个别访谈。并对另外3所非项目学校学生956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项目一年的开展,项目学校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尤其是艾滋病传播途径和危险行为等知识的掌握明显好于非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春期性教育是面向21世纪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组成部分。通过对洛阳高校部分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的调查,了解学生对青春期性教育的态度、对性知识的需求及性道德观念,为开展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出可行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格教育是一种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和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认真、深入地加以研究.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认为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作为一个体系可从教育的原则、内容、途径和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其相关态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常识的掌握情况、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以及假定患有艾滋病后的行为倾向,为学校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取样法,对湖南科技大学23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常识的掌握程度偏低;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整体上较积极;但对假设自己患有艾滋病后的行为倾向表现出多样化趋势。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了解不够,部分学生对待艾滋病及其病人缺乏正确的态度、行为,学校应普及艾滋病预防教育、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  相似文献   

10.
许多研究表明 :有 10 %~ 30 %的青少年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 ,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呢 ?据新华社最近报道 :“近年来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 ,其中 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 :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一个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正常、健康 ,往往会影响一个学生在家庭关系、同学关系、…  相似文献   

11.
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表现及形成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调节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基本意见.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中学生年龄所处心理发展阶段和运动专项对心理品质的作用,说明在中学生体育运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好地促使其强身健体,提高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范围兴起的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意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受到重视。我们必须强化中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中学生能成为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价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心理学界不少人把“心理诊断”等阁子“心理评价”,甚至认为“ 心理诊断”包含“心理评价”,把心理诊断的过程混同于 心理评价过程。其实“心理诊断”和“心理评价”有所不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价有其具体的内容、理论依据、原则、过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北京市中小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特点,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用俞国良教授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研究工具,在不同的抽样阶段分别采用分层抽样、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有效问卷4170份。结果: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从高到低呈下降趋势。伴随年级因素,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结论:中小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其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年级因素和心理健康水平呈现出一定联系,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身上分别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当今社会重视,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认识和维护仍任重道远.以河南省南阳市中小学生为样本进行中小学生焦虑倾向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焦虑倾向的检出率为34.6%;中小学生焦虑水平存在性别差异;在学段上呈现出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依次增高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选取325名品行障碍中学生和160名普通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分析品行障碍中学生学校疏离感的现状及与普通中学生的差异,探究品行障碍中学生学校疏离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特点。结果显示:品行障碍中学生的学校疏离感水平较高,年级差异显著,随年级增高逐渐递增;男生高于女生,易产生无规范感;单亲家庭学生高于非单亲家庭学生,容易体会到无力感和孤立感;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高,易产生无力感、孤立感、无规范感。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养生教育”对中学生体质和心理的影响,74名中学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验组进行两年的太极拳和学科教学前的端坐练习,调查“养生教育”前后学生的体质状况和注意力转移程度,结果太极拳练习和学科教学前的的端坐、调呼吸,吞津液等练习,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肺活量和注意力转移程度,可以“调神”静心.提示“养生教育”对提高听课效率、学习效果有积极的帮助,对平静心情、调节和控制情绪、提高注意力、增强课堂学习气氛、启发积极性思维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部分中学生膳食习惯与运动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学生营养状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南京市部分中学445名学生膳食习惯与运动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南京市中学生总体饮食习惯良好,但部分中学生存在各种不良饮食习惯,包括: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规律;鸡蛋、谷类、豆制品、奶制品、蔬菜、膳食纤维摄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爱吃零食;运动后补液不合理,营养补充剂可能存在滥用等。部分中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学生营养知识掌握与父母亲文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湘鄂川黔偏僻高山地区乡镇初中学生目前的健康意识、健康心理、健康知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为增进初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实证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