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的研究开发及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的拆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毛细管电泳多糖手性选择剂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并用于二氢吡啶类药物对映体的分离。建立了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的拆分方法,同时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值、手性添加剂浓度、工作电压等因素对手性分离的影响。优化的背景电解质pH值
为2.50、手性添加剂的质量浓度为30 g/L,工作电压为10 kV。以去硫酸基硫酸软骨素C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拆分新药西尼地平对映体,操作简单方便,西尼地平两对映体得到了基线分离,分离度达2.0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毛细管电泳(CE) 手性分离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手性添加剂与对映体药物的匹配及实验条件的最优化选择上.目前,较为成熟的CE分离模式有:区带电泳(CZE)、凝胶电泳(CGE)、等速电泳(CITP)、胶束电动色谱(MEKC)和非水电泳(NACE)等,并已成功地用于手性化合物对映体的分离.CE手性分离研究正朝着新型手性选择剂的研制和实现与其他各种定性分析仪器及其他色谱分离模式的联用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Gabriel Hancu Lajos Attila Papp Blanka Szekely-Szentmiklosi Hajnal Kelemen 《Molecules (Basel, Switzerland)》2022,27(11)
Chirality is becoming an essential issue in modern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s regulatory agencies emphasize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enantiomers in drug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and reliable chiral separation methods became a necessity in the last 30 years, and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 due to its relatively low costs and “green” features, is attracting increased attention. Cyclodextrin (CD) and their derivative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chiral selectors (CSs) in CE, however, the use of antibiotics as CSs represents an interesting alternative. Various classes of antibiotics (aminoglycosides, ansamycins, glycopeptides, lincosamides, macrolides, tetracyclines) have been used more or less successfully for the enantio-sepa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Antibiotics offer the possibility of a multitude of potential interactions (electrostatic, inclusion, hydrogen bonding, etc.) due to their chemical diversity, allowing the enantio-separation of analytes with a wide range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aims to review the application of various classes of antibiotics in the CE enantio-separation of pharmaceuticals. Antibiotic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variables impacting enantio-separ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en certain antibiotics are used as CSs in CE are also explored.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泳法手性拆分合成药物氨氯地平及其中间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氨氯地平药物中间体的方法 ,并同时拆分了氨氯地平。考察了不同手性拆分试剂对手性选择性的影响 ,其中羧甲基 β 环糊精 (CM β CD)能够给出满意的拆分结果。在以CM β CD为手性拆分试剂的基础上 ,还考察了各种因素诸如流动相的pH值、环糊精的浓度以及电压对分离的影响。最佳拆分条件为 :30mmol/L磷酸盐 +5 0mmol/LCM β CD(pH 6 12 )。在此条件下 ,药物中间体及氨氯地平的分离度分别为 1 5 5和 1 73,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9.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手性分离技术,由于操作简单、试剂消耗少及柱效高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是近年来手性分离领域的研究热点.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且大多数氨基酸具有手性中心,手性氨基酸是生命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具有手性中心的氨基酸,其对映体间的生物活性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氨基酸的手性拆分对了解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总结了近5年来毛细管电泳的3种分离模式(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毛细管电色谱)在氨基酸手性拆分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污染肝素中多硫酸化硫酸软骨素的分步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离子交换色谱法从污染肝素原料中分离出多硫酸化硫酸软骨素(OSCS),建立了分步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分析污染肝素中OSCS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先以0.05 mol/L醋酸钡缓冲液(pH 5.0)电泳,再以0.15 mol/L醋酸锌缓冲液(pH 6.3)电泳,可以将肝素和OSCS完全分开,检出限为0.1 g/L; 通过灰度积分建立定量校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34,平均回收率为102.1%~106.1%; RSD为4.1%~6.0%.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作为毛细管区带电泳手性选择剂拆分两种联苯双酯类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作为毛细管电泳手性选择剂,采用未涂层石英毛细管分离了两种联苯双酯类保肝药物。实验考察了背景电解质中磷酸盐缓冲液的pH值及浓度、分离电压及温度、红霉素浓度、有机添加剂甲醇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盐浓度为50 mmol/L(pH 5.0)、分离电压为-20 kV、红霉素浓度为30 mmol/L、甲醇的体积分数为50%是最佳分离条件。同时证明红霉素可以作为手性选择剂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 相似文献
12.
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评述了近年来毛细管电泳在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及进展,介绍了毛细管电泳分离手性对映射的数学模型、五种不同的分离模式及机理、七种常用的手性选择性类型及其在药学、环境和生命科学中的应用、研究中需优化的操作参数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毛细管电泳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农药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发展状况 ,包括各种不同分离模式和手性选择剂的选择 ,另外还指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5 0篇。 相似文献
14.
毛细管电泳拆分苯磺酸氨氯地平及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作为手性选择试剂对外消旋的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了拆分,研究了环糊精种类,浓度,缓冲液的pH值以及添加剂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手性选择剂,短链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乙基氯化铵为电渗流改性剂可以使苯磺酸氨氯地平实现基线分离,对拆分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二烯丙基聚乙二醇20M交联键合型毛细管电泳柱的制备及其评价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本将聚乙二醇20M改性为二烯丙基聚乙二醇20M,使其更容易在毛细管壁进行,交联和键合,采用超动态涂柱技术,实现了快速制备二烯丙基聚乙二醇20M交联键合型毛细管电泳柱,该制柱方法具有简单,速度快,制柱重复性高的特点,用四种碱性蛋白对所制的柱进行评价,平均柱效可达5×10^5理论塔板数/米,每次运行之间(N=6),天与天之间(N=3),以及柱与柱之间(N=3)的迁移时间的标准偏差(RSD%)在0.2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研究了以麦芽糖为选择剂的毛细管电泳手性拆分方法。以抗抑郁药物西酞普兰对映体的分离和定量测定为实例,考察了分离条件,在40%(m/m)麦芽糖、8.0×10-2mol/L磷酸盐运行缓冲液(pH5.0)中,分离电压20kV时,西酞普兰对映体分离度达2.3。测定S-( )-西酞普兰中R-(-)异构体的含量,在0.05~4.00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西酞普兰与S-( )-西酞普兰的检出限分别为0.0453g/L和0·0473g/L,线性相关系数均>0.9978。以荧光光谱法对西酞普兰与麦芽糖的相互作用进行了考察,并较系统地对拆分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麦芽糖的手性识别能力与其浓度有关,当麦芽糖达到一定浓度后将形成聚集体,而麦芽糖的拆分作用就主要体现在其聚集体疏水空腔的立体作用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