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位聚合物(CPs):[M(3,4′-oba)(phen)(H_2O)]_n(M=Zn (1)、Cu (2),3,4′-H_2oba=3-(4′-羧基-苯氧基)苯甲酸,phen=菲咯啉),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其晶体结构。CP1为一维链状结构,中心金属Zn~(2+)的配位环境为[ZnO_3N_2],形成四方锥构型。配体3,4′-oba以μ_1∶η~1η~0/μ_1∶η~1η~0的模式与Zn~(2+)配位。CP2中Cu~(2+)的配位环境为[CuO_4N_2],呈扭曲的八面体构型。配体3,4′-oba采用μ_1∶η~1η~0/μ_1∶η~1η~1的模式连接2个Cu~(2+)形成一维"之"字链结构。一维链分别通过分子间氢键C—H…O (1)和O—H…O (2)形成二维超分子网状结构。配体phen以双齿螯合的形式与Zn~(2+)/Cu~(2+)配位。CP1表现出强的荧光,归因于配体的π*-π跃迁。研究了1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性能以及对镧系金属离子的荧光敏化效果。CP1的荧光被丙酮分子猝灭,而可以敏化稀土金属Tb~(3+)离子发出强的绿色荧光,因而1可作为检测丙酮分子和Tb~(3+)离子的荧光传感器。  相似文献   

2.
以3,3′,5,5′-(1,3-苯基)-联苯四羧酸(H4btb)与1,10-菲咯啉(phen)为配体,分别与硝酸镉和硝酸锌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合成2个一维[Cd(H2btb)(phen)]n(1)和二维{[Zn2(btb)(phen)]·1.5H2O}n(2)配位聚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82845(13)nm,b=1.08554(5)nm,c=1.81768(8)nm,β=96.4850(10)°,V=5.5453(4)nm3,Z=8,Dc=1.670Mg·m-3,F(000)=2800,R1=0.0339,wR2=0.0718[I2σ(I)],配体H4btb的2个羧基分别采取μ1-η1∶η1、μ2-η2∶η1配位模式连接镉原子形成一维带状结构。化合物2也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1.7471(3)nm,b=1.2511(2)nm,c=2.1870(3)nm,β=120.911(11)°,V=4.1014(11)nm3,Z=4,Dc=1.491Mg·m-3,F(000)=1876,R1=0.0673,wR2=0.1749[I2σ(I)],全部去质子的H4btb配体的4个羧基分别采取μ1-η1∶η0、μ1-η1∶η1、μ2-η1∶η1配位模式连接锌原子形成一维链,链间通过μ2-η1∶η1桥连羧基扩展为(3,5)-连接的二维(42·67·8)(42·6)网状结构。同时研究了2个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热方法合成了2个镧系配合物,[Gd(3,4′-dpdc)_2(HDPP)]_n(1)和{[Dy(3,4′-Hdpdc)_3(H_2O)]·0.5BTB}_n(2)(3,4′-H_2dpdc=3,4′-联苯二甲酸,DPP=1,3-二(4-吡啶基)-丙烷,BTB=1,4-二(1,2,4-三氮唑)-1-丁烷),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配合物1属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该配合物为二维层状结构,中心Gd(Ⅲ)离子的配位环境为[GdO_7N]。3,4′-dpdc配体以μ_1∶η~1η~1/μ_2∶η~1η~1和μ_1∶η~1η~1/μ_1∶η~1η~0两种方式桥联Gd(Ⅲ)离子,而HDPP配体是以端基的形式配位于Gd(Ⅲ)离子。配合物2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配合物2具有一维链状结构,Dy(Ⅲ)离子的配位环境为[Dy O7]。3,4′-Hdpdc配体以μ_2∶η~1η~1配位模式链接相邻的Dy(Ⅲ)离子。未参加配位的BTB通过氢键与一维链连接,进而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固态光致发光测量表明,化合物1和2在350~650 nm范围内显示出宽峰,归因于配体的π*→π跃迁。进一步研究了水溶液中不同沙星类药物对配合物1的发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以识别培氟沙星。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1个新的一维配位聚合物[Cu(apy)(sal)2]n(apy=2-氨基嘧啶,sal=水杨醛),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热重、紫外、核磁、粉末XRD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该聚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a=0.726 87(15)nm,b=0.914 41(18)nm,c=1.382 0(3)nm,α=108.74(3)°,β=94.13(3)°,γ=96.64(3)°,V=0.858 2(3)nm 3,Z=2,R=0.087 8。Cu(Ⅱ)离子分别与来自2个不同水杨醛配体中的4个氧原子以及2个不同2-氨基嘧啶配体中的2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了1个八面体配位构型。2-氨基嘧啶配体桥联相邻的Cu(Ⅱ)离子形成了沿bc平面的一维折叠链状结构,其相邻Cu(Ⅱ)离子之间的距离为0.6954 nm。此外,相邻的链中水杨醛的芳环之间存在着π-π堆积作用,该芳环堆积作用使得配合物构筑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5.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1个铜髤配位聚合物[Cu(L)(4,4′-bpy)(HCOO)(H2O)]n(HL=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0.820 26(16)nm,b=1.128 3(2)nm,c=1.159 7(2)nm,α=76.50(3)°,β=70.88(3)°,γ=76.97(3)°,V=0.973 0(3)nm3,Z=2。铜髤分别与来自2个4,4′-bipy的2个氮原子、1个苯并三氮唑-1-氧基乙酸的1个氧原子、1个甲酸根中1个氧原子和1个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变形的四方锥的配位构型。由于4,4′-bipy的桥联作用,配合物在空间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该一维链又通过分子间O-H…N和分子内O-H…O氢键作用形成了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6.
二维配位聚合物[Cu(anol)(μ1,3-N3)]n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二维Cu(Ⅱ)配位聚合物[Cu2(anol)2(μ1,3-N3)2]n(anol=2-氨基乙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0.83806(17)nm,b=0.77355(15)nm,c=0.85349(17)nm,β=113.26(3)°.配体2-氨基乙醇以双齿模式配位,其配位原于包括醇羟基氧原子和氨基氮原子.在[Cu2(anol)2(μ1,3-N3)2]单元中,Cu(Ⅱ)离子通过2个μ1,1桥联方式配位的醇羟基氧原子相连,形成一个双核单元;单元之间以叠氮根离子EE桥联方式连接Cu(Ⅱ)离子形成二维网格状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Cu(Ⅱ)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用溶液法以碘化亚铜和tptz反应得到Cu(Ⅰ)的配位聚合物[Cu2I2(tptz)]n(1)(tpzt=2,4,6-tris(pyrazole-1-yl)-1,3,5-s-triazine),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热重等表征,并测定了它的单晶结构.配位聚合物[Cu2I2(tptz)]n(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体学数据为:a=1.30683(17)nm,b=1.25425(16)nm,c=1.14732(15)nm,β=94.940(2)°,Z=4.tptz以双联吡啶形的配位方式和Cu(Ⅰ)配位形成一条Z字形的1D链.  相似文献   

8.
以3,3′,5-联苯三羧酸(biphenyl-3,3′,5-tricarboxylic acid,H3bpta)、2,6-二(1-咪唑基)吡啶(2,6-bis(imidazole-1-yl)pyridine,bip)、Zn(NO3)2·6H2O和ZnCl2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位聚合物{[Zn3(H2O)7(bpta)2]·5H2O}n(1)和{[Zn2Cl(bpta)(bip)2]·2H2O}n(2)。并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对其结构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a=3.317 1(11)nm,b=1.495 7(5)nm,c=0.695 1(2)nm,β=91.50°,Z=4;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c空间群,a=1.960 4(4)nm,b=1.035 7(2)nm,c=1.998 7(4)nm,β=101.97(3)°,Z=4。化合物1通过bpta桥联Zn髤形成1D链,通过配位水与羧基氧之间的氢键作用构筑成3D结构。化合物2中bip桥联Zn髤构成1D螺旋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bpta桥连形成2D网状结构。此外,对化合物1和2进行了热稳定性分析和荧光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9.
2,2’-联苯二酸(H2BPDA)和Er2O3经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Er(BPDA)1.5(H2O)](1),其结构经IR,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表征。1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的一维链结构,晶胞参数a=20.962 0(11),b=21.3086(11),c=8.156 4(4),β=104.141 0(10)°,V=3 526.8(3)3,Z=8,Dc=2.055 g.cm-3,μ=4.804mm-1,F(000)=2 112,R1=0.019 8,wR2=0.051 0,S=1.061。Er1(Ⅲ)采取八配位的反四棱柱几何构型,而Er2(Ⅲ)采取八配位的四棱柱几何构型,配体BPDA2-的2个羧基分别采用μ2-η2:η1和μ2-η1:η1配位模式,BP-DA2-作为μ3-桥连结Er(Ⅲ)形成1D链结构,进一步通过C-H┈O氢键将1D链连结在一起形成2D和3D结构。1的第一热分解温度为167℃,第二热分解温度为167℃~710℃。  相似文献   

10.
以对苯二甲酸(H2bdc)、邻菲咯啉(phen)和硫酸亚铁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配位聚合物[Fe(phen)(bdc)(H2O)]n,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该聚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每个Fe髤与2个N原子和3个O原子配位形成高度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2个Fe髤由配体对苯二甲酸离子桥联为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O-H…O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结构。荧光测试表明配合物在368 nm处有荧光发射。  相似文献   

11.
[Cu(phen)2·Cl]·Bsesa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苯磺酰牛磺酸阴离子一维链构筑的三维配位聚合物[Cu(phen)2·Cl]·Bsesa(phen=o-phenanth-roline,BsesaH=2-Benzenesulfonylamino-ethanesulfonicacid)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9719(2)nm,b=2.5521(5)nm,c=1.2505(2)nm,β=93.407(5)°,V=3.096(1)nm3,Z=4,Dc=1.553g/cm3,μ=0.978mm-1,F(000)=1484。配合物中的金属铜离子与2个邻菲咯啉配位,还与一个Cl阴离子配位。苯磺酰牛磺酸阴离子通过N-H…O氢键形成一维螺旋链,配阳离子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一维链,邻近的一维链再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二维网,在二维网之间平衡插入由苯磺酰牛磺酸阴离子构筑一维螺旋链,邻近的螺旋链之间的距离为0.972(1)nm,螺旋链与二维网之间通过弱而丰富的C-H…O氢键形成三维网结构。  相似文献   

12.
CuB r2和亚乙基硫脲反应生成Cu(I)配位聚合物[Cu3(etu)3B r3]n(etu=亚乙基硫脲),单晶X射线衍射测得该晶体为三斜晶系,Pī空间群.晶胞参数:a=0.762 46(6)nm,b=1.198 48(10)nm,c=1.224 52(7)nm,α=68.202(5),°β=74.607(6),°γ=87.652(7)°,V=0.999 61(13)nm3,Z=2,Mr=736.82,Dc=2.448 g.cm-3,μ=9.477 mm-1,F(000)=708,偏差因子R1=0.030 6,wR2=0.071 0.配合物由环状[Cu(etu)B r]3单元聚合而成,形成Cu4S2B r2和Cu2S4B r2聚合体,两聚合体通过μ2-S桥键交替连接,形成平行于晶胞b轴的[Cu3(μ3-etu)(μ2-etu)2(μ2-B r)2B r]n一维链.Cu(I)均为变形四面体配位,亚乙基硫脲以S原子与Cu(I)结合,形成μ2-S和μ3-S两种配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采用普通溶液法合成配位聚合物{[Cd(Ⅱ)(NH_2-BDC)(H_2O)_3]}_n(NH_2-BDC=5-氨基间苯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以及荧光光谱分析等方法,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测定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Pccn,晶体学参数a=0.739 9(5)nm,b=1.831 4(1)nm,c=1.510 8(1)nm,V=2.047 1(2)nm~3,Dc=2.243g/cm~3,μ(MoKα)=2.160(2),F(000)=1 360,S=1.069.每个镉离子周围有6个O原子与之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配位聚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芳香环的π-π堆积形成二维平面结构,而面与面之间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标题配合物能发荧光,最大发射波长是491nm,在发光材料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利用2,3-二甲基吡嗪与硝酸铜及氯化铜合成了铜配位聚合物[Cu(Mepz)]2n+(Mepz=2,3-二甲基吡嗪),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a,相关晶胞参数为:a=0.68617(11)nm,b=1.365 2(2)nm,c=1.953 3(3)nm,V=1.8297(5)nm3.该配位聚合物中的Cu原子与2个N原子、2个O原子和2个Cl原子配位,形成了一个稍微畸变的配位八面体,每相邻的2个配体之间通过Cu离子与吡嗪环上的2个N原子配位连接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并通过分子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将其连接成为二维的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2个3-氨基-4-羟基香豆素类Schiff碱双核Ni?髤和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Cu?髤配合物,[Ni(L1)(DMF)(H2O)]2(1)(H2L1=3-((5-溴-2-羟基-亚苄基)-氨基)-4-羟基-苯并吡喃-2-酮)和[Cu4(L2)4]·DMF·CH3OH·2H2O(2)(H2L2=4-羟基-3-((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苯并吡喃-2-酮),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具有双核结构,由2个金属离子和2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2具有立方烷型Cu4(μ3-O)4的四核结构,由4个金属离子和4个配体单元组成。配合物1是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2是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且中心金属Ni?髤和Cu?髤离子的空间构型均为六配位的扭曲的八面体。此外,配合物1通过分子间氢键、C-H…π及π…π作用形成1D超分子链结构,配合物2通过分子内氢键和π…π作用形成3D超分子结构。此外,研究了H2L1,H2L2及其相应的Ni?髤和Cu?髤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6.
以吡啶-2,3-二甲酸和碘化亚铜为原料,利用真空封管法,合成了一个含有一维阶梯状[CuI]n链的配位聚合物[CuI(Hna)]n(Hna为烟酸),其中配体吡啶-2,3-二甲酸发生脱羧作用生成了另一配体烟酸(Hna)。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42020(10)nm,b=0.78661(14)nm,c=1.31179(18)nm,α=85.623(2)°,β=87.101(2),°γ=76.0660(10)°,V=0.41937(14)nm3,Z=2。配合物的中心Cu(I)与三个μ3-I-离子和烟酸中的一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四配位的变形四面体构型。相邻的一维链通过分子间的氢键形成了二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周映华  陈健  商永嘉 《合成化学》2012,20(5):586-590
Cu(ClO4)2·6H2O与H2L{L=[2,3-f]-吡嗪[1,10]邻菲咯啉-2,3-二甲酸}反应合成了新型一维配位聚合物{ [Cu(H2L) (HL)] (C1O4)· 3H2O}n(1),其结构经UV,IR,XRD和元素分析表征. 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3.575 9(13) nm,b=0.962 7(3)nm,c=2.127 5(10)nm,β=116.106(8)°,V=6.577(5) nm3,Z=8,Dc=1.730 g·cm-3,Mr=856.56,F(000)=3 480,μ=0.837nm-1,R=0.082 6,wR=0.248.Cu2+分别与1个H2L的两个氮原子,2个不同μ2-HL的两个氮原子和一个羧酸氧原子配位,形成畸变四方锥的五配位构型.Cu(Ⅱ)通过HL桥联形成一维链,相邻一维链的芳环π-π堆积和分子间氢键作用使1构筑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水热法制备得到了一个新型二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2(L1)(4,4’-bipy)(3H2O)·2H2O]n(1,H4L1=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4,4’-bipy=4,4’-联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酸采用μ1-η1-η0和μ1-η1-η1两种桥联方式与2个钴离子配位形成十四圆环,形成的十四圆环被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连接进一步形成之字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最终,辅助配体4,4’-联吡啶将这些一维链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二维的(44)-sql网状拓扑结构。在本文中,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配位聚合物1的红外光谱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逯纪涛  王林同 《化学通报》2015,78(9):825-829
本文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得到了一个新型的二维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Co2(L1)(4,4’-bipy)(3H2O).2H2O]n (1), (H4L1 = 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 4,4’-bipy = 4,4’-联吡啶),并对其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表明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中的羧酸采用μ1-η1-η0和μ1-η1-η1两种桥联的方式跟两个钴离子配位形成十四圆环,形成的十四圆环被3,3'-(1,4-苯二氧基)二邻苯二甲酸配体连接进一步形成之字形的一维链状结构。最终,辅助配体4,4’-联吡啶将这些一维链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二维的(44)-sql网状拓扑结构。在本文中,我们还一步研究了这个配位聚合物的红外光谱以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Zn(Hcpoia)(2,2'-bpy)·H2O]n(1)和[M(Hcpoia)(phen)]n·nH2O[M=Zn(2), Mn(3), Co(4); H3cpoia=4-(4-羧基苯氧基)间苯二甲酸; 2,2'-bpy=2,2'-联吡啶; phen=1,10-邻菲罗啉],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配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 中心Zn 2+离子的配位环境为[ZnO4N2]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配体Hcpoia 2-μ1η 1η 0μ1η 1η 1配位模式桥连相邻的Zn 2+离子. 配合物2和4的结构与配合物1类似, 是由配体Hcpoia 2-μ1η 1η 0μ1η 1η 1配位模式联接[MO4N2]结构单元而形成的一维链状结构. 配合物1, 2和4中均存在分子间氢键(O—H…O), 氢键的存在使一维链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3为二维网状结构, Mn 2+离子的配位环境为[MnO4N2]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配体Hcpoia 2-μ2η 1η 1配位模式桥连相邻Mn 2+离子形成[Mn2COO2]结构单元, 该结构单元被Hcpoia 2-连接形成二维结构. 在4个配合物中, 2,2'-bpy和phen配体均以端基的形式与金属离子螯合配位. 研究了水溶液中抗生素分子和Fe 3+离子对配合物1与荧光强度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甲硝唑、 Fe 3+离子对配合物1有荧光猝灭作用, 并进一步考察了甲硝唑浓度和Fe 3+离子浓度对配合物1荧光强度的影响. 基于荧光猝灭机理, 配合物1可以用作荧光传感器检测水溶液中的甲硝唑和Fe 3+离子. 研究了配合物4对罗丹明B(RhB)的催化降解性能, 发现在氙灯照射和H2O2存在条件下, 配合物4对RhB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