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提出二元溶液(火用)值计算的一般方法。计算了溴化锂水溶液的(火用)值,绘制了该溶液的(火用)-浓度图。文中还给出了溴化锂水溶液化学(火用)与浓度的拟合关系式。 一、溶液的化学(火用) 由于溶液的浓度或成分有变化,在确定溶液(火用)值时必须考虑溶液的化学(火用)。给定状态和浓度下溶液的(火用)是物理(火用)与化学(火用)之和。在环境温度T_0和压力P_0下系统与环境由  相似文献   

2.
考虑环境成本的能量系统(火用)经济学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传统的(火用)经济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传统佣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将环境成本引入到(火用)经济学分析中,首先提出了“广义子系统”的概念,建立了包括(火用)环境成本平衡在内的各种平衡方程;在系统生产结构的描述中,将系统中的(火用)流划分成外界输入(火用)流、内部(火用)流以及向外界输出(火用)流三类,最终建立了以矩阵形式表示的各种平衡方程,用于求解系统中各股(火用)流的单位(火用)成本、单位(火用)经济成本、单位环境成本、单位综合(火用)经济成本等性能参数。最后针对某国产200MW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  相似文献   

3.
目前,内燃机的热效率不高,它主要由一系列的(火用)损失引起.在内燃机里,燃料的(火用)损失E_(xl)为:E_(xl)=E_(xl_1)+E_(xl_2)+E_(xl_3)+E_(xl_4)+E_(xl_5) (1)式中:E_(xl_1)——燃料化学反应的(火用)损失;E_(xl_2)——冷却水带走的(火用)损失;E_(xl_3)——由活塞、缸壁等传热、摩擦向环境散失热量的(火用)损失;E_(xl_4)——废气(火用)损失;E_(xl_5)——燃气热量传给冷却介质,由于两者温差产生的不可逆(火用)损失.其中燃料燃烧(化学反应)转换过程的(火用)损失率为:  相似文献   

4.
不少作者对常用工质绘制过(火用)焓图。本文利用Oguchi等人提出的状态方程,算出并绘制了R 22(火用)焓图(SI制),并给出两种不同环境温度时使用本图的(火用)修正曲线。 一、R22(火用)焓图的编制 R 22(火用)焓图以稳定流动系统工质比焓(火用)e为纵坐标,以比焓h为横坐标。焓(火用)e的定义式为  相似文献   

5.
以内、外压缩空分流程为对象,通过AspenPlus模拟计算获得系统总(火用)损失,(火用)效率及压力(火用)、温度(火用)、跑冷(火用)、分离(火用)占设备(火用)损失的比例,探讨两类流程的区别。研究发现:压缩、精馏及换热设备损失是空分系统(火用)损失的主要来源;内压缩流程主换热器、过冷器的传热损失比例大于外压缩流程;相对传统的外压缩流程,内压缩流程在生产液体及高压产品方面表现更优。最后探讨了一种基于空分流程产品冷(火用)与膨胀节流过程产生冷量的变化关系来进行流程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火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具有高效及流程相对简单的优点.本文在对流程进行热力学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火用)分析.计算了流程中各设备的(火用)损失,计算结果表明,压缩机的(火用)损失约占整个流程(火用)损失的50%,换热器的(火用)损失约占总(火用)损失的26%.本文还分析了产生(火用)损失的原因,提出降低(火用)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能··传递链式发展的相贯性及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下文简称一、二定律)阐述了能具有量和质的双重属性,能量与能质系于同一属体而不可分离。(火用)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所赋予的用以表征能质的参数。能量传递必然伴随着能质(火用)的传递,(火用)传递如同热传递一样是客观存在的。由(火用)概念发展到(火用)传递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热工问题的(火用)分析方面作了下列各项工作: 1.提出了四种工程意义明确而又严密的(火用)效率定义,并分别对各种具体情况提出了各类热工设备的合理的(火用)效率定义。 2.对高速稳定流动的理想气体工质的作功能力(总(火用)e~*),进行了分析,分析指出除常数零(火用)e_0外,总(火用)e~*系由两类不同质的作功能力所组成,由此引入了两个新概念:总焓(火用)e_i*和总压(火用)e_p*。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就区分了两类不同质的作功能力,这是热工问题(火用)分析的一个新发展。 3.指出了用(火用)分析法进行热工设备的最优分析,能否得到比热效率法更为合理的结果,这需视两种分析法的目标函数随分析对象的变化是否一致而定。 4.关于薄弱环节(火用)分析,本文指出了薄弱环节的确定,不仅需要进行纵的比较,而且还需要进行横的比较,也要注意区分两类不同质的作功能力((火用))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变温热源内可逆中冷回热布雷顿热电联产装置模型,基于(火用)分析的观点,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了装置的性能,导出了无量纲(火用)输出率和(火用)效率的解析式.对热导率的分配、中间压比的选取进行了优化,得到了最大(火用)输出率及相应的(火用)效率和最大(火用)效率及相应的(火用)输出率,进一步对总压比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沦了几种典型不可逆过程在(火用)焓图中的图示方法,分析了(火用)焓图在不可逆循环方面的应用,列举了朗肯循环和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最后还探讨了蜩焓图中(火用)值和(火用)值差随环境温度变化所采用的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环境是稀缺资源,提出环境效应的(火用)评价策略及其废物(火用)费用估算方法,引入了环境损害因子、环境污染率及环境损害函数的概念。按照能量转换、能量回收子系统系统的(火用)流变化与环境污染特征,建立了能量系统环境(火用)经济三子系统分析优化模型,并分别给出了各子系统环境(火用)经济优化的目标函数。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化工机械中涉及的能量形式显然繁多,其工况范围及其结构特点也十分迥异,但分析时所持的基本原理则均相同。(火用)分析是分析化工机械问题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如何针对实际工质的特殊条件,准确、简便、有效地确定相应的(火用)参数值及其(火用)变值(或(火用)损值)是研究这类问题的重要关键。文中应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新维里型对比状态方程和其(火用)  相似文献   

13.
热力学(火用)的基本表达式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把系统和环境构成的多相复合系统作为(火用)的物质属体,进一步明确了(火用)的定义,直接从理论上给出热力学(火用)的基本表达式,该式适用于均相或多相开口系统、封口系统、稳流系统等各类物理化学(火用)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一、太阳能集热器的(火用)分析 太阳能动力系统大多采用双流体循环,如图1。一次系统中的(火用)差为可以定义集热器的(火用)系数ψ为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无穷大平板组成的系统为例,本文利用Karlsson和Candau对光谱辐射(火用)的定义,通过对系统内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数值求解,获得了灰体光谱辐射(火用)强度随波长和发射率的变化规律,比较了光谱辐射强度、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所对应的波长与发射率的关系,最后从宏观热力学理论分析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定义式.结果表明光谱辐射(火用)强度的峰值波长和光谱辐射强度的峰值波长不一致,光谱辐射能有用度随发射率的增大而增大,光谱辐射(火用)损失与系统熵产间的关系满足宏观热力学中的Gouy-Stodola理论.  相似文献   

16.
用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吗啡和可待因的分子构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360MHz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测定了吗啡(morphine)和可待因(codeine)的质子耦合常数。用二维J-谱验证了一维质子谱的J-耦合。用一系列改性的Karplus公式计算了二面角(dihedral sngles),估算了吗啡和可待因的分子构型(configuration)。  相似文献   

17.
一、单匝(金泉)蟠的电动机讲解电动机通常总是从单匝(金泉)蟠在磁场中通以电流时受有力的作用——左手定则来说明的,而且给学生看的电动机都很小,因此我们不妨就用单匝(金泉)蟠的电动机来演示。用铜缐(直径0.15厘米)做成两个半匝的(金泉)蟠,合起来成为一个单匝回转的(金泉)蟠,见图1。下面两头的接触处用锡銲住(或用缐缚住),  相似文献   

18.
据《中心专利文摘》1976年1月27日号报导,“大日本涂料”公司用无镉荧光粉制成与用含镉荧光粉屏亮度相同的黑白电视荧光屏。这种屏含有(1)用Au和Al激活的ZnS(每克ZnS含有5×10~(-4)~10~(-2)克Au,2.5×10~(-4)~10~(-3)克铝)发光颜色是黄绿至绿;  相似文献   

19.
在物理实验中,经常用表格和图表来处理实验数据。在表格的表头栏里和图表的坐标轴上,经常可以看到用以下的形式来标志物理量的数值,如U(V)、I(mA)、F(N)、…。然而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74年ISO31/0的文件中建议,标志物理量的数值宜用以下两种符号:(1)用物理量和单位之比,如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不同条件下余热流(火用)值的计算式,对于双循环系统,还专门给出了比较方便的单位水当量余热流的最大有用功率、实际功率以及双循环系统最高理论热效率的图解曲线。本文还采用(1-T_0/T)-I图分析了双循环系统中的(火用)损失,讨论了循环方案、蒸发温度、冷凝温度、节点温差、蒸汽管路中的节流和散热损失对(火用)效率的影响,指出了提高(火用)效率的某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