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慧芬  张履芳  阮竹 《色谱》1993,11(2):85-86
仲醇系是一种新型表面活性剂,较伯醇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目前,国内对仲醇生产及其氧乙烯化工艺已有研究,但对中间产物仲醇三氧乙烯加合物(以下简称仲EO-3)进行分析研究的报道却很少。Allen等和Puschmann曾分别用HPLC和GC作了亲水基的分布分析。本文采用(CH_3CO)_2O/BF_3处理样品仲EO-3,将生成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2.
含有聚氧乙烯链(EO)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_a)兼有阴离子和非离子两类活性剂共同的优点,近年来在石油、轻工和化工行业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环氧乙烷的阶梯式加成,使这类a-S_a的加成产品成为具有一定EO数分布而非单一聚合度的调聚物。因EO加成数的多少及EO数的分布情况对活性剂的物化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测定其EO数分布及纯度。 对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EO数分布的测定,国内外已做了许多工作,而对a-sa EO数分布的测定目前很少报道。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的一维展开和二维展开而不经断链反应测定  相似文献   

3.
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可作为制备二氯卡宾时的相转移催化剂,其效能与分子中氧乙烯(EO)单位的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4.
氧乙烯化十二醇醚丙撑磺酸钠合成及表面活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使用丙烷磺内酯合成了十二烷基氧丙撑磺酸钠、一氧乙烯化和二氧乙烯化十二醇醚丙撑磺酸钠,并用元素分析和核磁共振对其进行了结构鉴定.研究了增加氧乙烯基团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Krafft点及表面分子最小平均面积Amin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适应石油化学工业的需要,聚氧乙烯(POE)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得以发展。桑村常彦等合成了一类均三嗪烷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浊点和临界胶束浓度(CMC)。等合成了均三嗪胺醚POE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了它们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用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作为相转移催化剂,以环戊二烯与卤代烷反应合成烷基取代环戊二烯的方法。反应在固-液相条件下进行,其难易程度取决于卤代垸的反应活性。以该法合成了九个烷基取代环戊二烯衍生物。  相似文献   

7.
氧乙烯数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扩张粘弹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TX-100、TX-102和TX-165(平均氧乙烯数依次为10、12、16)水溶液的表面扩张粘弹性质, 考察了氧乙烯数变化对表面吸附膜特性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氧乙烯数的增大, 表面膜表现出较大的模量和较强的弹性. 这是由于较长氧乙烯链在表面上的“平躺”产生较慢的弛豫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对辛基苯酚惭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X-10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进行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法(CSFC)分析条件的研究,用CSFC连接通用型FID检测器研究了二种表面活性剂的组成和分子量,实验结果表明,TritonX-100中含量最多的低聚物的EO数(聚合的环氧乙烷数目)为9-10,分子量约600,Tween-60的分子量约为1500,与理论计算值  相似文献   

9.
最近Jones等曾报导聚氧乙烯基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钡离子的络合剂所制备的选择性电极,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响应,并用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洗涤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采用钡离子-聚氧乙烯壬基苯醚-四苯硼酸根生成的络合物为电极活性物,制备了PVC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择电极,研究了它对Ba~(2+)、四苯硼酸根(TPB~-)、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10.
刘尔嘉  杨海峰  齐耀春 《色谱》1989,7(6):364-366
聚氧乙烯化脂肪醇RO(CH_2CH_2O)nH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面活性剂,其性能与结构关系密切。目前,测定烷基R的链长分布多用化学降解一色谱法,手续繁琐费时。测定n值可用化学法或核磁共振法,但须已知烷基的平均链长。本文采用裂解色谱(PGC)法测定该类化合物的环氧乙烷乎均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水、甲苯和醇所组成的微乳液,发现醇的烃链上碳原子数直接与热力学函数成线性关系,氧乙烯基团数与自由能、焓以及熵的对数值亦成线性关系。这些结果对研究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水溶性高分子聚乙二醇(PEC1000、PEG2000、PEG6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PVP-K90)对三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O(EO)m(PO)nH(LS36,m=3,n=6;LS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可使三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浊点降低;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随其浓度增加,表面活性剂溶液浊点先升高然后又下降;浊点下降程度与聚合物浓度和分子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体系中银纳米颗粒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AgNO3水溶液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 7按一定比例混合,即可形成六方液晶.体系中的Ag+被表面活性剂分子AEO 7还原成Ag,形成Ag的纳米颗粒.在这一过程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液晶既是还原剂,又是反应介质和稳定剂.在合成过程中,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乙氧基形成了氢过氧化物,从而具有了将Ag+还原成单质Ag的能力. Ag纳米颗粒生长到一定时间不再继续变大,这表明颗粒的长大是靠自身的生长,并不发生颗粒聚集.控制液晶体系中反应物的浓度、含量以及反应时间可得到不同大小的Ag纳米颗粒.所形成的Ag纳米颗粒的平均粒径一般小于10 nm.  相似文献   

14.
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山梨醇酐脂肪酯和聚氧乙烯山梨醇酐脂肪酸酯的结构特征和它们的组成。  相似文献   

15.
添加剂对非离子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浊点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测定了无机盐、单元及多元醇、有机酸及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C12H25(EO)m(PO)nH(LS36,m=3,n=6;LS45,m=4,n=5;LS54,m=5,n=4)浊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几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KI-I2分光光度法测定,讨论不同实验条件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碘-碘化钾溶液为显色剂的KI-I2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500nm,显色时间为120min,Brij35,Brij30,TritonX-100和Tween-80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在0.9971~0.9995之间;检测范围分别为0.2~25mol/L、0.4~25mol/L、1.5~50mol/L和0.5~50mg/L;操作简单,酸稳定性好,大部分盐类、非离子和阴阳表面活性剂、土壤腐植酸、土壤浸提液对测定的干扰小;易水解的Al3 和Fe3 对测定有较大的干扰,但加酸后即可消除。方法直接用于测定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土壤上的吸附等温线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史景江  徐冲 《色谱》1985,2(4):222-225
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环氧乙烷的加成数多少,直接决定或影响该活性剂的性能。它的测定是引人注目的分析工作。目前理想的分析方法报导较少。常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但该法误差大,操作条件难以控制,且需标准物;而RPLC法及MS法尚难以用于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以聚氧乙烯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硬脂酸聚氧乙烯酯及其丙烯酸酯,用FTIR和1H NMR测试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最大气泡法测定了其表面张力.以其作为接枝单体,利用反应挤出接枝方法制备了系列功能化聚乙烯,用FTIR确定了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和接枝率;用DSC、接触角测量仪对接枝共聚物的热性能、结晶行为和表面性质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有不同分子量(200、600、1 000、2 000和6 000)聚氧乙烯的硬脂酸聚氧乙烯酯的表面张力分别为30.19、32.22、35.30、38.39和43.37 mN/m;相应的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分别为109.30、109.08、110.18、109.74和109.74℃,水接触角分别为81.060、70.100、72.25°、76.加.和95.55°.随着聚氧乙烯分子量的增加,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聚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晶温度高于线形低密度聚乙烯(LLDPE,T.=104.95℃),且其亲水性得到改善(纯聚乙烯的水接触角103°).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了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面上所成表面膜和在油水界面上所成吸附膜的行为的基础上,我们曾开展了混合表面膜的研究。本文进一步测定了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与异辛基苯酚聚氧乙烯加成物和聚丙二醇的等分子混合物在40%NaNO_3水溶液表面上所成膜的表面压(π)-分子面积(α)关系。结果表明组成混合膜的两种组分可能形成了完全混溶的二维溶液。  相似文献   

20.
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化合物;新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表征;疏水间隔链;聚氧乙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