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罩唱法是歌唱时的一种感觉,是国际声乐界最流行最科学的一种歌唱发声方法。根据我国民族女高音的发声特点,将面罩唱法运用到民族女高音的演唱中去,使演唱者获得集中、明亮、既有金属性又有穿透力的声音,真正做到面罩唱法洋为中用,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经历了以戏曲唱腔为主流的年代后进入了20世纪,伴随着西方音乐的大规模传入从而发生了巨大变化。2O年代西欧的美声学派使人们的审美习惯发生了变化,这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引起了中国的声乐革命。  相似文献   

3.
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发展,音乐消费日益多样化,新时代的声乐教育要求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相互融合。美声唱法、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三者既有密切联系,也有实质区别,正因为这种关系,奠定了三者融合的基础;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及现代教学的发展,使融合成为必然。并且三者的融合具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对声乐教育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混声唱法是声乐演唱中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一门技巧,混声实际上就是真声和假声的混合统一。如果真声过多,发出的声音就会滞重,位置过低;如果假声过多,发出的声音就会轻飘,显得跟气息脱节,音色也缺乏感染力。不管是真声多还是假声多,对声音都没有好处。要想出来的声音圆润、优美、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就必须要找准真声和假声的“切合点”,也就是“混声唱法”,这样出来的声音才会统一、优美、有穿透力。本文主要对“混声唱法”的有关问题作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琛  刘才喜 《科技资讯》2012,(2):249-249
任何歌唱艺术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研究唱法,这是人类对知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认识过程。中国民族唱法之源在戏曲,戏曲声乐的方法和技巧绝不逊色于西洋传统唱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认真发展加以整理和总结。我们不能从审美趣味上去评论某种唱法的科学性。但唱法本身是可能存在先进与落后之分的。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美声唱法科学、民族唱法不科学,而要在民族唱法中来个"洋为中用"?如同现在有些人说要唱好流行歌必先学好西洋传统唱法的论点同出一辙,这同样是错误的观点。中国的民族唱法是中国人的骄傲,如同国画艺术那样,甚至值得外国人来个"中为洋用"。民族唱法的"洋为中用"本身就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院派占据了中国民族声乐的主流。本文认为,学院派的成功既是对民族声乐的良好传承,促进了民族声乐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学院派在声乐教育中的压倒性优势。学院派不能代表民族声乐,中国的民族声乐贵在其多样性,以及多样性之下各种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在声乐教育中尤其不能只注重学院派民族声乐的培养而忽略对其它民族民间声乐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周谭豪 《世界知识》2014,(22):14-19
<正>圣战者一词往往让人联想到中东,可如今,它与欧洲的关系却是如此的紧密,甚至有人讲,欧洲已经成为圣战劳务输出大洲。其中缘由引人深思,发人深省。最残忍的人是自己人自2011年初叙利亚内战爆发后,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陆续有穆斯林青年出境参与该国战事,但人数相对较少,影响相对较小。今年6月底,伊斯兰国领袖巴格达迪自称哈里发,宣布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是塑造人身乐器的特殊工程。声乐教师是塑造学生人身乐器的设计师,但歌唱的发声中枢——声带在人的身体内部,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声乐教学可以借鉴祖国传统医学诊法的唯物主义态度和其辨证的信息分析方法,再结合声乐教学中的认知方法,可以让我们在一定条件下,筛选出"最好的方法总是在具体运用中,最适合于歌唱者本人所需要的那种"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韵味"作为中国艺术的审美范畴之一,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以及十分广阔的涵盖面,"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独特的审美品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精神风貌,它是中国民族声乐教育追求的美学理想,其精髓就是"声外之韵",是一种内在含蓄的音韵美和气质美。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角度,应当严格区分法律与道德,而不应当用法律去维护和推进道德。在清末修律中,法理派删除“无夫奸”罪名的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法律的进化的;而在现代社会,设立“无夫奸”一类的罪名则无疑是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张钰 《科技资讯》2012,(16):206-207
中国的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对进口原油的依存度日益增大,加之部分进口原油风险较高,威胁着中国的能源安全。这种严峻的形势使得中国改变依赖中东能源的政策,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势在必行,而俄由于丰富的油气资源、有利的地理位置则成为中国石油企业开展海外能源合作的重要一站。本文通过分析中俄能源基本形势,说明了中俄能源合作对保障中国能源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接而回顾中俄油气投资合作,最后指出中俄油气投资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中国正处于“崛起”扣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头。新的时代要求我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于是,产生了“新世纪中华乐派“的提法。维护扣发展自己民族音乐风格的特色是“新世纪中华乐派”的目的。对“新世纪中华乐派”是否包含着中国声乐教育或中国民族声乐教育等基本问题提出了疑问与思考.意在更明确“新世纪中华乐派”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13.
林风眠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走“中西融合”绘画道路最成功的画家之一。他“中西融合”的绘画艺术不仅给了今天我们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很多有意义的启发与经验,同时,还提供了许多实际可行的艺术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目的出发 ,通过对“一对一”和“一对二”教学形式的比较分析 ,强调了“一对二”教学形式运用的必要性 ,进而提出了在高师声乐教学中应采用“一对二”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张秀英 《科技资讯》2010,(33):186-186
互批互改是作文课的一种类型。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改作文的教学活动,本文从方法和存在问题方面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7.
赵文明  陈云志  温颖 《科技信息》2012,(34):75+78-75,78
本文阐述了校企共同体背景下“专企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从建立组织机构机制、校企双师互动机制、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机制、学生实习和就业管理机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机制、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和专业融入企业文化机制等几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对“专企融合”模式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杨冬云 《科技信息》2009,(8):232-232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提高语文成绩,要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必须引“源头活水”进语文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音乐”的魅力感染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语文“人文性”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运用被“击活”的语文知识,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民族识别》一书用“四大特征”的民族理论框架来阐释民族识别,未能发掘出这项创举蕴涵的理论价值。这种理论内涵的精髓是费孝通创立的“多元一体”学说。只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并着眼于民族意识与民族存在的矛盾关系,就可以找到千变万化而又实实在在的民族特征,也找到了阐释民族识别经验的关键:民族识别在本质上是一场良性的民族意识调控。  相似文献   

20.
代表理论中的"委托与独立之争"是每一个代表理论家与政治实践者必然会面对的争论。密尔试图通过"代表的范围"的确定,皮特金试图以"自主性"的保存来回应这一争论。这为"委托与独立之争"的思考提供了思路,但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争论。通过对两位理论家的代表观的分析,本文指出,转换对这一争论的思考视角,通过对政治事务来分类以确定代表与选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一种超越这一张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