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燕 《化学教育》2004,25(4):40-42
本文阐述了高三化学复习中实验的重要性,指出“实验”是高三化学复习的催化剂,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高三化学复习中用好“实验”这一催化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实验安全是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设置化学实验课程的各层次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经过多年教学探索,逐渐形成了“实验技术讲座”“实验安全与环保大课堂”“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讲解及演示”“实验室突发事故紧急疏散演练”“实验室消防演练”五位一体的化学实验安全防范教学机制,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了实验安全平稳进行,有效地保证了良好的校园教学秩序。本论文将对上述“五位一体”化学实验安全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剖析,希望与同行共同探究如何保证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安全开展。  相似文献   

3.
胡国栋 《化学教育》2003,24(3):38-40
经常使用Word的化学教师都会有一个这样的愿望 ,就是希望Word能象WPS 2 0 0 0那样有一个化学工具栏。其实在Word中 ,我们完全可以创建一个比WPS 2 0 0 0更具学科特色 (如 :“化学仪器”、“实验装置”等栏目 )个性化的化学工具栏。具体步骤如下 :1 创建“化学”工具栏   (1)启动Word 2 0 0 0 ,用鼠标右键单击“工具”栏 ,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2 )在“自定义”对话框的“工具栏”选项卡中 ,选中“菜单栏”单击“新建”按钮。        图  1图 2   (3)在“新建工具栏”对话框中的“工具栏名称”…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试验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的组织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旺 《化学教育》2001,22(9):14-15
高中化学教材 (试验本 )中共安排了 19个“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化学整体教学任务的一部分 ,是化学课堂实验的延伸。 3年来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组织指导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了所有的“家庭小实验” ,效果良好 ,并从中获得了一些体会。1 组织实施1 1 布置布置就是在让学生操作每个“家庭小实验”之前 ,由教师向学生明确实验课题 ,讲清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以及实验完成时间等 ,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实验完成到什么程度 ,做到心中有数。1 2 准备实验的准备分为知识准备和物品准备。知识准备 :就是要求学…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和中师化学的演示实验中,有一大类是属于“对比性”的实验,教师通过对实验中出现的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得出相应的一些结论,以支持和验证所教授的化学理论。这类实验成功与否主要看现象之间的“对比”效果是否明显、强烈、突出,只有教师在实验操作中做出了这种“对比”的效果,同时学生也看到了化学现象之间在对比中产生的区别、差别,才算达到了演示实验的预期目的。反之,若对比不突出,对问题的说服力就不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方面,一些教师对实验的“对比性”认识不够,除了一些直接了当的对比性实验外,把一些原本是分步操作的先后对比的一个实验做成了前后联系似乎不大的2个近乎“孤立”的实验,弱化了对比的效果。另一方面,有些实验我们可以通过操作程序的改变,将其由不是对比性的或是对比性不太强的改造成对比性的或对比性较强的实验,以增强实验的演示效果。本文就这一方面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6.
王荣梓 《化学教育》2004,25(7):28-28,31
初中化学“绪言”(新教材)的内容很有特色,它不同于一般书本的简单介绍,而是通过精彩的实验和生动的事例,向学生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充满了魅力,这对初接触化学、对化学充满着神秘感和好奇心的学生来说,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和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述了“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形式及涵义,并把近年来在化学奥赛培训中对“自主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体会作了归纳与总结。其中概述了“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方法与措施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刘超 《化学教育》2004,25(12):46-46,57
化学实验中的“一物多用”就是一件实验仪器或一个实验装置能做多个不同性质的化学实验。这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中有意识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并且能“一物多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还能激活学生对化学仪器以及实验代用品的使用兴趣,  相似文献   

9.
易章和 《化学教育》2004,25(10):18-19
2002年我们宜昌市成为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之一,笔者有机会接触到3种版本的初中化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化学》(全一册)[下称“人教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册)[下称“人教版实验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上、下册)[下称“上教版实验教材”]。在教学教研的工作实践中笔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化学课标”]的精神对这3种版本教材的主要栏目设置及内容作了如下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朱文祥  裴毅 《化学教育》2003,24(6):35-35
在我们的化学教学和化学写作中 ,恐怕还找不到一个比“物质的量”更为别扭的术语。而偏偏这个术语在化学教学和化学实验中要经常使用。例如在中学化学教材中 ,常见有诸如“5 0 0mL 0 .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 0 .0 5mol”、“H2SO4 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为 0 .5mol/L…”等[1] 叙述。在高考的试卷中也只好按照教材的口径说 :“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等[2 ] 。本来mole的概念在中学化学中就是一个教学难点 ,加上这么个别扭的术语 ,更是雪上加霜。对于广大的化学研究工作者也不例外 ,他们不能使用已经熟悉和…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新课程苏教版选修教材《实验化学》专题2“物质的性质探究”课题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中有一个实验“铝配合物的生成”,其中“Al^3+与F^-形成配离子的实验”,其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现象不符,我们对现象作了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初步得出了一些结论,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吴中英 《化学教育》2004,25(8):36-37
《化学教育》2003年第6期刊登了朱文祥、裴毅两位老师“让我们给‘物质的量’命个名”一文。文章指出“物质的量”作为一个物理量名称的不严谨为学生及化学工作者带来诸多不便。介绍了英、美等国化学教材、专著中“mole”概念的引入、使用。作者认为十分必要给“物质的量”取个特定的名称,  相似文献   

13.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为了更好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南京大学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科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研究规律为主线构建了“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合成与表征+化学原理与测量?化学功能分子实验+化学生物学综合实验+基于项目的研究实验”实验课程新体系,按照一流课程建设要求(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新课程体系综合考虑了化学一级学科的整体性和关联学科的交叉性,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拔尖计划”和“强基计划”学生中实施,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美育”内涵中“培养发现美的能力”为契合点,借助大一新生在无机元素化学实验中发现美时获取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在追求“美丽”实验结果的过程中,自发地对基本操作进行训练和提高,由此发挥美育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迁移作用。以钴离子形成多色配合物为“点”,带动学生持续发现实验中更多的“美”,逐步培养细心、耐心和恒心的素养。同时,在新高考、新生源背景下,注重大一新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其对专业的认知及职业的认同,因而其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且意义深远的。  相似文献   

15.
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与基本目标,提出了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课程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高师院校全面改革教师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贺昌城 《化学教育》2009,30(5):49-50
做化学实验是从事化学相关领域研究及开发工作的人所采用的最主要研究手段。将“化学实验”与“故事”进行类比:化学工作者做一个化学实验就好比是他导演了一个“故事”,而做此实验的整个过程也如同是他在聆听这一个“故事”。化学工作者进行化学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把“故事”听懂。就怎么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故事”听懂以保证化学实验成效的问题,以合成制备实验为例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中化学教材《社会中的化学》中设置了大量的“物质的探究”活动。每个探究活动都强调实验基本原理的教学,实验过程的设计独具匠心,重视学生“做中学”。“物质的探究”不仅反映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紧密联系的课程理念,而且体现了化学实验方法教育的多种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的弊端有:(1)评价功能窄化;(2)评价内容面窄;(3)评价方法单一;(4)评价主体惟一。这种现状很难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与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理念不相适应,因此,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该门课程是一门学生显性的、实践的教学活动课程,其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从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方式(评价方法与评价主体)多样化、评价类别合理性和评价操作简约化4方面综合考虑,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9.
杨广斌 《化学教育》2007,28(2):30-32,F0003
为规范学生书写化学用语特地编制的“教学预设”,在实施过程中遭遇节外生枝,节外生枝是一种宝贵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师生借助实验和网络亲历“生成性”课程,由此获得了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20.
刘明兴 《化学教育》2005,26(12):25-26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初三化学教科书(上、下册,人教版,2004年2月版)增设了“小资料”。“小资料”的出现,体现了教材的弹性和灵活性,体现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差异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意图,在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及教学功能。全书共有34处“小资料”,其中化学、技术、社会的“小资料”8则,有关化学科学家故事的“小资料”6则,与化学相关知识的“小资料”20则。因此,如何理解和应用“小资料”的教学功能是化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