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有的物理化学教材,将Gibbs相律中的R’表述为"在化学平衡的同一相中的浓度限制条件数",提出了3点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对Gibbs相律公式中组分数进行讨论 ,认为在相律推导的条件中应明确R′的限制条件 ,从而使组分数的概念和意义更加清楚 ,在应用时可避免因组分数定义式中的说法和规定不统一而出现的误解和困惑。  相似文献   

3.
王维谋 《大学化学》1992,7(3):54-56
一般教材中关于吉布斯相律的论述大致有以下几类:一类是把有化学反应的体系的相律写成,f=s—(?)+2—R—R′式中 s 为物种数;(?)为相数;R 为独立的化学反应数;R′为限制条件数(如浓度、或其它),并没有特别指明只能在一相中才可应用;f 为自由度。而把无化学反应的体系的相律写成,f=s—(?)+2,显然这里 R=0,R′=0,即不存在限制条件。第二类是不管有无化学反应,对于平衡体系把相律表示成通式 f=s—(?)+2—R—R′,强调 R′只能在一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相律对各种临界点的应用。指出在临界点时系统都只有1个相;但却有2个“额外的”独立限制,它们都来自临界点的热力学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吉布斯相律对水相图进行了简要分析和研究。 1.自由度与条件自由度由吉布斯相律可知f为自由度,是描述一个特定的相平衡系统所需要的独立强度变量的数目;k和Φ分别表示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和相数;2指平衡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如果某相平衡系统只受外界温度  相似文献   

6.
周志强  郭丽  荣春光 《化学教育》2018,39(24):67-70
就我国物理化学教材在介绍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和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甄辨。探讨了在二组分固态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的介绍中分平衡区来应用相律,以使相律的应用更有意义,使读者对相律的理解更加透彻;甄辨了在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的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介绍中考虑“包晶”等动力学因素或称工程实际因素的重要性。以此为例,分析了教材与教师在教学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通报1955年1月号,读到徐光宪先生关於相规的一篇文章,深感兴趣。我也曾感觉到在用一般物理化学教科书中叙述的推导法是会引起“任一组分在体系的每相中都存在”的这个疑问。为了避免这种缺点,我曾经采用了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和徐先生的方法稍有不同。现在把它介绍出来以供参考。我所采用的方法,我常叫它做“算总账的方法”。就是把体系中实际含有的变数总算一下,和限制变数的条件总数相减,以求得自由度(f)。所谓实际含有的变数,就是指各相的温度与压力(不考虑其他力场影响)以及独立组分的浓度。相中不存在的独立组分当然就不计算在内。下面就是计算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定量体积排除色谱研究葡聚糖-聚乙二醇双水相系统相分离后上下两相中2种高分子组分的含量、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由定量体积排除色谱法得到的两相组成(即系线端点)与用浊点滴定法得到的浊点曲线几乎完全重合,二者仅在靠近临界点的聚乙二醇富集相有一定偏差.同时,利用体积排除色谱测得两相中葡聚糖和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果表明,由系线端点得到的体系两相共存线与浊点曲线的偏差是由于相分离过程中,不同分子量的高分子组分在两相的非均匀分配造成的.聚乙二醇分子量分布较窄,发生相分离后,在两相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相差不大.而葡聚糖分子量分布较宽,在相分离后两相中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具有较大差异,即葡聚糖组分在葡聚糖富集相中的分子量显著高于其在聚乙二醇富集相中的分子量.随着葡聚糖-聚乙二醇体系初始浓度的增加,两相中葡聚糖的分子量差异变大.定量体积排除色谱可以准确得到高分子双水相系统的相平衡数据及两相中2组分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信息,其结果不仅为深入理解葡聚糖-聚乙二醇-水三元溶液的相平衡提供基础,而且为双水相系统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一种计算机辅助优化的方法对多种类固醇激素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包括三元流动相中各组分的百分浓度和柱温进行了优化。该优化方法经过少数几次试验,即可较准确地预测各个类固醇激素的保留时间,并可就各影响因素对保留时间和分离度的影响作出估价。用优化后的反相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可在30分钟内同时分离20种类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N个组元、Φ个相组成的平衡体系中,若参变量仅有温度T、压强P和浓度Xiφ,Xiφ表示第i个组元在第φ个相中的摩尔分数,i=1,2,……,N;φ=1,2,……,Φ。根据相律,平衡体系中的自由度f由下式决定:f=C-Φ+2 (1)C为体系中的独立组元数。  相似文献   

11.
铁、锰氧化物在自然水体生物膜上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自然水体中 ,生物膜是一个开放的动力学系统 ,生物膜的形成及其组分处于动态的变化中——水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在生物膜上发生着合成、聚结、转化、降解等作用 ,从而成为生物膜的一部分 ,还会随着生物膜的脱落重新进入水相中 ,所有这些变化 ,与生物膜本身的性质是分不开的 [1~ 3] 。从环境化学角度看 ,自然水体中生物膜主要化学组分包括金属氧化物 (铁氧化物、锰氧化物和铝氧化物等 )、有机质及少量的矿物质 ,其中 ,铁、锰氧化物在影响痕量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最终归宿、生物地球化学特性、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支撑液膜分离技术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探索合适的液膜分离体系,研究了Pb(Ⅱ)在PC-88A-煤油-HCl分散支撑液膜体系中的传输行为;考察了料液pH值、膜溶液与解析剂体积比、解析相中HCl浓度以及Pb(Ⅱ)的起始浓度对Pb(Ⅱ)传输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HCl为解析剂,料液相pH=5.25、膜溶液与解析剂体积比为160∶40、解析相中HCl浓度为5.00 mol/L时,该分散支撑液膜体系对金属Pb(Ⅱ)具有良好的传输作用。 在选取的最佳传输条件下,料液相中Pb(Ⅱ)的初始浓度为3.00×10-4 mol/L时,传输190 min,传输率可达88.9%,而传统支撑液膜只有72.3%。 分散支撑液膜不仅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而且膜体系稳定,膜的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浊点萃取一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离和测定不锈钢餐具中的溶出铬.利用六价铬和吡咯烷二 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间发生选择性络合被萃取到表面活性剂相中,而三价态的铬离子留在水相中,探讨了影响浊点萃取的主要凶素:如pH值、APDC试剂的浓度、Triton X-114的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检出限为0.012μg/L,富集倍数为20倍.  相似文献   

14.
施介华  彭丽 《色谱》2010,28(10):959-964
采用胶束液相色谱法(MLC)分离测定血浆中苯巴比妥、艾司唑仑和氯硝西泮,运用三相平衡理论探讨了流动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CM)、氢离子浓度(CH)、助表面活性剂浓度(Cφ)对溶质保留行为的影响,同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保留因子的对数(log k)与溶质性质参数和流动相组成之间的相关模型。结果表明,溶质保留因子(k)随CM、Cφ和CH的增加而减小,与理论模型完全一致。而且log k与溶质的疏水性常数的对数(log P)和电离常数(Ka)以及CM、CH和Cφ之间呈现良好的多元线性关系。在确定的色谱条件下,血浆中的3种药物与其他组分之间有较好的分离效果。3种药物的血药浓度分别在2.5~50 mg/L、0.25~5.0 mg/L和0.05~5.0 mg/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良好、灵敏度高。3种药物的最低检出限(S/N=3)分别为10.27、1.17、0.867 ng,平均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9.80%~102.9%, 94.00%~98.20%和96.30%~98.70%。  相似文献   

15.
以推导改进的Langmuir模型过程中的总热力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基础,考察了卵清蛋白在疏水连续棒状色谱柱上的会行为,发现当蛋白在保留情况下,能很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而且,进一步研究了吸附量与溶剂浓度的关系。发现在保留情况与,其吸附量的对数与流动相中置换剂的摩尔浓度之间在成线性关系。当流动相中硫酸铵浓度仅相关0.5mol/L时,其最大吸附量相差30倍,说明在比较柱的吸附量时,应选择适合的溶剂浓度,提出了在等浓度条件下洗脱条件蛋白能够在色谱柱保留时的饱和吸附量为其有效吸附量,在这种条件下的流动相的组成才是研究溶质饱和吸附量的合适组成。  相似文献   

16.
王明德 《大学化学》2011,26(4):72-76
等压过程是指环境压力恒定不变而系统的始终态压力相等并等于环境压力的过程;等温过程是指环境温度恒定不变而系统的始终态温度相等并等于环境温度的过程。与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相平衡特征相同,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当系统中的每一种组分在不同相中的化学势相等时,整个系统才会处于相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7.
徐文华 《化学教育》2012,33(11):54-56
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及其数目确定是目前各地高考考查有机化学的重要考点之一,该类题型由于限制条件多,思维容量大,陌生度高,考生往往会顾此失彼,失分率较高。本文主要就引入限制条件同分异构体对高考考查同分异构体带来的转变及如何解答这类试题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相中正十二烷烃脱氢各物种的聚集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临界相中进行的化学反应不仅提高了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且移动了化学平衡,大幅度地增加了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研究超临界相中各物种的偏摩尔体积,进而了解各物种分子间的相互聚集行为,是进一步认识超临界相化学反应机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利用悬挂滴方法研究了疏水改性聚丙烯酰胺(HMPAM)对胜利采油厂高温高盐油藏采出原油中酸性活性组分和沥青质界面膜扩张流变性质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活性组分浓度条件下的界面扩张流变行为.实验结果表明:1750mg·L-1HMPAM能够在界面上形成网络结构,界面扩张模量数值高达100mN·m-1左右;油相中的酸性组分随着老化时间增加吸附到界面上,与HMPAM分子的疏水改性部分形成聚集结构,一方面通过快速的扩散交换过程大大降低扩张模量,另一方面通过与疏水改性部分的相互作用加强HMPAM分子间的缔合强度,增强网络结构的弹性.沥青质分子尺寸相对较大,分子间存在氢键等较强的相互作用,造成沥青质界面聚集体和HMPAM形成的网络结构共同决定界面膜性质,混合膜的扩张模量较单独HMPAM体系仅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20.
利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系统地研究了11种有机膦酸酯的手性分离情况。讨论了流动相中强组分异丙醇浓度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流动相中强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有机膦酸酯不同取代基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指出手性分离中取代基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手性分离结果,空间位阻过大同样会使手性分离系数降低。在选定的分离条件下,11种有机膦酸酯均可达到基线分离。根据手性分离结果给出了可能的手性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