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β-环糊精和α-氨基吡啶包结配合物及其自组装行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备了β-环糊精和α-氨基吡啶的包合物(1), 使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包结在环糊精空腔中的α-氨基吡啶分子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取向: 一种是α-氨基吡啶的氨基朝向β-环糊精的主面(1a, 占有率为41. 2%), 另一种则是氨基朝向β-环糊精的次面(1b, 占有率为58. 8%), 从而导致了两种不同鳞状超分子聚集体的形成. 进而, 二维核磁和圆二色光谱研究显示, 在溶液中α-氨基吡啶分子能够深包结进入β-环糊精空腔形成主客体包结配合物, 并且在β-环糊精的手性空腔中产生诱导的圆二色光谱信号.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理解主客体间分子识别与组装机理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分光光度法及荧光法分别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合作用,求出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结常数K分别为:7.53×103、264 L/mol,包结比n均为1∶1。计算了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包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G0、ΔH0及ΔS0,对β-CD对荧光素和中性红的包合作用进行了对比,探讨了pH值、β-CD浓度、放置时间、试剂加入顺序等因素对包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邻-甲氧基苯酚和α-,β-环糊精包合现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乐新  王海名  杨燕 《化学学报》2007,65(16):1593-1599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考察了水溶液中邻-甲氧基苯酚(o-Mop)和α-与β-环糊精(CD)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利用Hildebrand-Benesi方程给出了两个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s). 采用半经验PM3方法研究了α-,β-CD和o-Mop及其类似物苯酚(Phe)、丁香酚(Eug)之间的包络作用, 阐述了这些主客体包合作用过程中体系能量随主客体相对位置改变而变化的细节, 据此推断出主-客体包合物可能的分子结构, 计算了包合物的稳定化能(ΔEs). 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所选主客体体系而言, 当客体和同一种主体分子作用时, 超分子包合物的ΔEs随着客体分子苯环上取代基团数目的增多而增加. 基于PM3方法优化得到的主-客体包合物在真空中的分子结构和通过实验方法在水溶液中测定的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4.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β-环糊精对香兰素的包合研究宋乐新,孟庆金,游效曾(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关键词包合物,香兰素,β-环糊精,合成β-环糊精(β-CD)是由7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环状低聚糖,呈筒状结构 ̄[...  相似文献   

5.
采用β-环糊精增敏荧光测定杀虫剂胺菊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荧光光谱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胺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胺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40.3L/mol,在λes/em=295/356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水溶液中测定胺菊酯的荧光光度法。线性范围11~1500ng/mL,检出限3.4ng/mL。方法已用于河水中胺菊酯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赵焱  李莉  刘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2,23(12):2272-2277
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6-(乙二胺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6-(二乙烯三胺基)-6-脱氧]-β-环糊精(3)、单-[6-(三乙烯四胺基)-6-脱氧]-β-环糊精(4)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5,6,7)在25℃,pH为7.2和2.0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染料分子作为模型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环糊精和修饰环糊精均使客体RhB的荧光强度下降,而使其它客体分子的荧光强度增强。与母体环糊精相比,铜键合修饰β-环糊精和修饰环糊精质子化可以增强主客体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从而提高对一些底物的键合能力。从主客体间的尺寸与形状关系讨论了主体(1-7)对染料分子识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氯氰菊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β-环糊精(β-CD)与农药氯氰菊酯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氯氰菊酯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其包合常数为37 L/mol.包合物在λex/λem=328/368 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氯氰菊酯的荧光分析方法.本法荧光强度与氯氰菊酯浓度在0.04~0.2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检出限为0.024 μg/mL.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及稳定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不同pH值3羟基2萘甲酸的荧光性质,并用荧光双倒数法测定了3羟基2萘甲酸与β环糊精包结物在不同pH值的生成常数,结果表明疏水作用和氢键对包结物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萘酰氨修饰β-环糊精及其铜配合物对萘衍生物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荧光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6-(1-萘酰氨基)-乙基氨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6-(1-萘酰氨基)-二乙基二氨基-6-脱氧]-β-环糊精(3)及其相应的铜配合物(4、5)在25 ℃时,pH为7.20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萘衍生物形成的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结果表明,化合物2、3与大部分β-萘衍生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α-萘衍生物。铜键合修饰的环糊精4、5扩展了母体环糊精的键合能力,其中主体5与2-萘酚(2-NO)形成的稳定常数是母体环糊精的35倍,且引入铜(II)后,修饰环糊精的分子选择性提高。从主-客体的尺寸/形状匹配和多重识别等方面探讨了分子识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合成了环己胺修饰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并与嗪进行了比较,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15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4.9倍,半峰宽变窄了51 nm.  相似文献   

11.
3,3′,5 ,5′-四甲基联苯胺 ( 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 ,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 ,将 TMB包合于β -环糊精腔内 ,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 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 TMB和β -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 ,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 ,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12.
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及其Cu(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叶青  叶文玉  张四秀 《化学研究》2005,16(3):17-19,37
合成了噻二唑修饰β-环糊精及其铜(Ⅱ)配合物,用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
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是一种联苯胺类色原试剂,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性,将TMB包合于β-环糊精腔内,由于超分子化合物的形成而使TMB的反应性有所改变。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MB和β-环糊精形成的包合物的性质。研究表明形成包合物后,无论在溶液体系还是在电极表面,其氧化还原活性得到明显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β-环糊精增敏荧光法测定山楂中熊果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探讨了熊果酸与β-环糊精(-βCD)间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熊果酸与β-环糊精可形成1∶1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常数为37 L/mol。包合物在eλx/eλm=360/409 nm处发射强荧光,据此建立了测定熊果酸的荧光分析方法。熊果酸浓度在0.71~10.14μg/mL范围内与其荧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228μg/mL。该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重现性好;用于山楂中熊果酸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环糊精(Cyclodextrin,简称CD)又名沙丁格糊精(Schardinger dextrin),它们是由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CGT)作用于淀粉所产生的一组以α-1,4糖苷键结合的环状低聚糖.其中最常用的是β-CD.作为有序介质的一种,其显著结构特征是存在一个筒状立体手性疏水空腔[1].  相似文献   

16.
虫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包合行为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饱和溶液方法制备了虫草素(COR)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形成的包合物.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水溶液中HPβCD与虫草素(COR)的包合行为进行研究,利用Job曲线法确定COR/HP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通过1 H NMR和2D NMR、DSC、TG、XRD、FTIR和SEM对COR/HPβCD包合物进行表征和性能测定.结果表明,COR/HPβCD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虫草素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水溶性、热稳定性及生物环境稳定性都得到明显提高.COR/HPβCD包合物在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二乙烯三胺)-6-脱氧]-β-环糊精(1)、单-[6-(三乙烯四胺)-6-脱氧]-β-环糊精(2)及其铜配合物(3,4)与一系列萘衍生物在磷酸缓冲溶液(pH 7.2,0.1 mol·dm-3)中,25℃时形成超分子体系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的配位能力进行了比较.化学计量法表明,四种化学修饰β-环糊精与萘衍生物形成了1:1的超分子配合物.从尺寸适合、几何互补及多点识别等方面讨论了主体化合物对模型底物的分子选择性键合能力.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静电相互作用及氢键等多种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主-客体间的结构匹配在分子受体选择性键合底物形成超分子配合物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酚酞作为光谱探针,采用竞争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通过测定包合物的稳定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发现,β-环糊精对饱和一元醇的包合作用随醇的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对支链醇的包合稳定性要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直链醇。β-环糊精与链状饱和一元醇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空间匹配效应可能是影响包合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环糊精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性能 ,合成了环己胺修饰 β-环糊精与嗪的固态超分子配合物 ,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分析等结构参数的表征 .采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固态超分子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与嗪进行了比较 ,发现超分子配合物较嗪荧光最大发射波长蓝移了 1 5 5 nm,荧光发射强度增强了 4.9倍 ,半峰宽变窄了 5 1 nm  相似文献   

20.
环糊精(CD)是天然的环状低聚糖,是由葡萄糖单元通过-1,4-糖苷键相连而组成.最普通的环糊精是、和-环糊精,它们分别含有6、7和8个葡萄糖单元,呈空心截顶圆锥结构,其内腔含有一个或多个水分子,并能较容易地被其他物种取代,即环糊精独特的结构使它能包合多种不同的客体分子[1].因此,环糊精可被应用于分子识别领域,如可用作为荧光化学敏感器的接受体部分等[2,3].虽说环糊精自身在光谱上是惰性的,但通过化学修饰,可以成为很好的荧光化学敏感器,在这方面已有了不少工作报道[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