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学化学大纲(修订草案)明确指出,复习对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是非常重要的,大纲规定在高中最后一年有16个课时的复习时间,这不仅指出了总复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总复习乃是教学计划组成部分之一,并非可有可无的。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认真地做好这一工作。根据过去经验愿提出个人对进行总复习的几点意见: (一)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高中最后一年的总复习,其目的任务虽与单元复习或学期复习有相同之处,但更有其突出的特点,我认为总复习的目的与任务主要是: (1)使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系统化。学生学习教材是按章节进行,比较分散,不易掌握,通过总复习就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对化学总复习提出了如下指示:“最后学年的总复习应该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最后阶段所掌握的定律和学说为基础,也就是以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学说为基础,按元素周期表的体系,有计划地、概括地、有重点地去复习以前各年级所学过的教材。”我在高中化学总复习中,根据这个指示去复习各部分教材,事实证明不仅能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更系统化、而且更加巩固。根据个人的体会,以周期律和原子结构学说为基础去复习以前各年级所学过的教材,教师必须深入发掘和抓住教材的中心实质,在突出这一中心实质的基础上去复习具体的教材内容,或由具体教材内容的复习去突出中心的实质,这样才能达到总复习的目的。因为这样复习不仅学生能把一些似乎是零碎的化学知识提高到理论的认识,而且把这些知识严密地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复习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巩固的作用,同时它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学生技能技巧的培养,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世界观的形成……都起着重大的作用。复习课不像一般讲授新课的课,在教科书上有固定的内容,而且复习课所用的时间,比同样讲一章或几章新课所用的时间要少得多。所以复习课内容的选择,就成为上好复习课的重要关键之一。下面想谈谈自己几年来如何选择复习课内容的一些体会,不对的地方,希加指正:(一)复习的内容应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按照知识的系统性来进行复习。过去我曾经这样做过:在讲“硫”这章时,了解到部分学生对写硫酸和铜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感到困难,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接触法制硫酸”时的反应条件有些忽视……。于是,我在复习这一章时,就把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一个个地提出来讲解。因而复习课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总复习的目的总复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完成高中化学教学任务的必须的重要步骤。通过总复习可以使学生在各年级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弥补上平时学习的知识缺陷。总复习的重要任务是把学生在各年级学到的化学知识,提高到教学大纲规定的最高年级(高中三年级)的应有水平上。所以总复习并不是单纯的重复讲述和应付升学考试,而是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升学考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在化学教学中从检查学生的知识质量,得到了这样一些启示:学生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确实不算少,但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有机地把它们串联起来却感到相当困难。就高中的学生来说,在鉴别物质的技巧上有不少困难。当你把一组性质近似的物质交给他们去鉴别,有些学生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差,在实验中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通过这些问题使我检查到过去的教学在某些问题上是存在着严重的片面性,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我们在上学期开学初再次学习了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说明,重点讨论了实验作业与实习作业的问题。分析到学生在化学知识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教师没有很好地上好实验习题课是有关系的。对化学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实习作业对于使学生巩固所学到的化学上的重要事实和理论,…使他们获得使用物质、鉴别物质的技巧,都是有重大的意义的。”这一句话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并决定从这一方面着手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当高二讲完了“氮和磷”这一章后,我利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有准备的上了一堂具有复习性的实验习题课。本课的目的是“巩固、复习旧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学生在实验方面有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在课程内容上是取材于该章习题的第3,7,12,14,16,五条,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其内容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大纲规定用16课时来完成高中的总复习,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个人仅提出一些意见,希望能引起争论,对这一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关于总复习的性质与任务复习在使学生巩固地掌握知识方面是有很大的意义和作用。在复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把学过的知识从记忆中再现出来而得到较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使学生搞清楚过去没有学懂的知识。不论学生自己复习或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复习,都可收到这样的效果。但进行总复  相似文献   

7.
朱国先 《化学教育》1984,5(3):27-29
几年来,学生经常反映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知识,内容细碎、头绪较多、缺少规律性,不好复习、不好记忆;特别到毕业总复习时,学生的复习内容增加,对这类已学过的知识不感兴趣,往往出现厌学情绪。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试验和研究,决定采用“系列实验”的复习方法,以加深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再感知。  相似文献   

8.
大纲指出:“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元素和它们的化合物,使学生能够通过元素周期表总结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并能应用元素周期表解答一些实际问题(象由元素的位置推测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由此可见,门捷列夫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这一章教材是为高中三年级教材中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这一章教材的内容如果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去学习,那是不容易掌握和巩固的。因此我为了帮助学生系统的,有重点的复习这一章的全部教材内容,特编写下面的复习提纲印发给他们,并指导他  相似文献   

9.
大家都知道课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备课工作作的好,教学效果也必然会好一些。怎样备好课呢?经过几年的摸索,我认为至少要作到以下三点:(1)必须充分熟悉与掌握教学大纲精神、教材体系和重点。如果不很好地学习化学课教学大纲,就不能掌握化学课教材的科学内容与思想内容;也不能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和教材的系统性和重点。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我对初中化学课本作了如下的分析:在第一章的教材中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在第二章教材中进而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同时引出原子-分  相似文献   

10.
我校往届高三化学总复习多采用一“横”(复习教材)、二“纵”(复习六大块知识)、三“综合”(综合练习)的传统方法安排复习内容。此方法虽具有由浅入深,易使学生掌握等优点,但难免“重复”多、节奏慢,影响了部分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王锡纯 《化学教育》1991,12(4):11-13
初中化学教学要全面贯彻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必须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智育和德育一起抓,既教书又育人。我的做法是:一、紧密结合教材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在备课中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做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素材。  相似文献   

12.
上好复习课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系统的基本知识,而且能切实地弥补学生知识质量上存在的缺陷,为学好新课打下巩固的基础。因此,上好复习课对整个教学过程能起很大的作用。本学期我在这方面的工作有一些改进和体会,现写出供大家参考,不对的地方希望指正!(一)复习的主要内容,应在充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质量情况的基础上拟出。但如何去摸出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质量的底呢?我认为除日常了解之外,可以在每一章节或学期结束的复习前,根据教学大纲对这门课的教学要求及我们教师平常对学生所能估计到的某些较疑难、较模糊的概念,有意识地出几十个题目对  相似文献   

13.
综合技术教育应该使学生了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同时培养学生运用一切简单的工具的知识、技能与熟练技巧。因此我把羧酸一节教材依照“化学通报”所介绍的材料分为二节课来进行讲授。为了要配合所讲的内容进行对旧知识的复习以形成科学的系统性,进而使对新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同时依靠实验来讲清生产过程及原理,在讲这节课以前组织高中二年级每班一人组成的九人课外小组来进行装置教具、试验及绘流程图,使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  相似文献   

14.
缪徐 《化学教育》2013,34(11):44
复习课中的“主线引领”,就是围绕某一章节或某一单元的核心知识,设计出一条明晰的认知主线,以此去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复习课中的“问题驱动”,就是把那些和核心知识相互关联的主要复习内容,设计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依据教学主线分批呈现,以此去推动复习的展开。  相似文献   

15.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极其重要的环节。部颁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此已有明确规定。为了在化学总复习中贯彻加强实验教学的要求,我们在系统地进行实验复习的基础上,举办了化学实验展览。通过实验展览,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课堂复习及平时实验教学的不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展览室为教师答疑辅导提供了生动有利的条件。实验展览的做法是,在高中毕业总复习的后期进行(与总复习中的有关内容并进)。  相似文献   

16.
一、对第六章教材系统性的体会“氧化物、硷、酸、盐”一章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这章的教学,给学生树立无机物质分类的概念,认识各类化合物的通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进一步学习各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这章教材编写系统如何,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本第六章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类化合物都分两次提出。分两次提出,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提到某一类化合物必要牵涉到另一类化合物,如提到酸的性质,就要牵涉到硷和盐;提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必须要联系到酸和硷。所以不能一次便把某类化合物的知识全部讲完。第二,旧课本,难点比较集中,一次把酸类,硷类,盐类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缺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17.
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作好毕业班的总复习工作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总复习,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巳学过的全部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透彻地理解教材,联系实际,熟练技巧。因此,它不仅对将来升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且对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同学来说,也具有极其深刻的实际意义。但是,要做好总复习工作,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教材内容多,教学时间短,又加上学生学习的科目  相似文献   

18.
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全体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这也正是国家对我们的要求。过去本刊已刊登过有关化学教学中钻研教学大纲、钻研教材,及如何改进实验,改进教法等方面的宝贵经验,这些都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以外,我认为如何通过提高化学测验题的质量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不可忽视的。我想在这方面谈谈我的体会,请同志们指正。在凯洛夫教育学中最后一章(201页)曾指出:“测验应该是鼓舞学生的一种手段,使他们经常有系统的每日学习知识、技能、技巧,并使这三者完美化;测验也是培养学生及时的慎密的准确的完成作业的习惯的手段。……对于学生知识及其整个作业的考查,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必要性也和教学过程其他各个环节是一样的。考查既能帮助达成学习知识的高度自觉性和正确性又能使学生彻底的和牢固的记住知识。”以前对这些体会不够,因此在测验中往往流于形式,到某一阶段或学期终了出几个题目,评出分数就算完了,没有了解它的真正意义。我认为要达到测验的目的,关键问题在于测验题的质量。测验不应该机械地要求学生背诵某某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或某某物质的制法用途等,而应当包含着高度的思想内容和科学内容。应当在领导同学深入复习的基础上拟定出良好的试题,进行测验。一.测验题要有综合性,使先后学得的知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9.
谢群 《化学教育》1984,5(2):7-10
如何上好高三化学总复习课,历来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常见的往往有两种做法(一)“炒冷饭式”复习,就是把过去学过的知识提出来,再重新讲一遍做些题目(二)“梳辫子式”复习,把过去学过的知识系统整理一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两种做法,前者把知识仅仅作机械的反复,学生易厌倦,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后者把知识系统整理,虽有利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但仍未达到总复习课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碱金属的教学对于促使学生认识具体物質如食鹽、苛性钠、苏打等工业原料及巩固加深对周期律,原子结构学说,电离理论的认识是有极重大的意义。因此,当我教完本课题之后,紧接着有一堂复习课。同学们反映:“我们通过这次复习果,不仅明确本课题的具体要求及学习重点,而且掌握了学习方法”。下面谈谈复习课进行的情况及点滴体验: 一、复习课的进行 (1)教师利用元素周期表进行引导性的谈话,说明碱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包括哪些元素,并指出我们重点学习Na,K的原因。接着就问:我们常将金属钠,钾保存在石油中,为什么?(演示实物),追问:它们的化学性谁较活动呢?试举实例。并要求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