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诸多缺失。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比较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而与之对应地,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却长期被忽视。本文对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改革措施,以此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国家--被告人二元模式下,被告人的权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障,被害人的个人利益却常常被忽略甚至被侵犯.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虽加强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但还存在许多不足,被害人的权利从根本上说还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法律的规定与现实的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被害人享有的诉讼权利与被告人相比明显失衡.为此,应该树立和强化保护被害人权利和为被害人服务的意识,在立法上强化关于被害人诉讼权利的规定,在制度上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被害人权利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赋予了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本通过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利弊得失的分析,指出应取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地位,而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上的矛盾,又顺应了人权保障中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人权保障的发展,世界各国在刑事司法领域普遍加强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障.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刑事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赋予其一系列的诉讼权利,加强对其人权保障.然而,纵观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仍存在诸多缺失,被害人的权利无法得到充分的实现.加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应从被害人取得公平待遇制度、刑事赔偿制度、国家补偿制度等方面搭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诉讼中的困境及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未将精神损害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在司法运作过程中已经消解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实际上已经限制了刑事被害人的诉权,不利于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我国应及早通过立法修改,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并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规定相对较长的审理期限。  相似文献   

7.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两个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进行相关研究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相关的理论基础.具体来说必须回答两个问题:国家对被害人的补偿是基于道义还是责任?对被害人来说国家补偿是一种福利还是权利?虽然在学理上可以做出具有绝对排他性的回答,但在实践中却很难行得通.最终必然会是道义与责任、福利与权利的折衷.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法律规范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刑事法律规范否定了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权,立法缺乏统一性。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有利于被害人的心理恢复,培养被告人的责任感;有利于解决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的竞合与冲突。立法中应明确规定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权利主体、赔偿标准和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9.
刑事执行程序中被害人地位现行法律缺乏明确规定,本文主张应明确规定被害人在刑事执行程序中的当事人地位,并相应地赋予其获得通知的权利、陈述意见的权利及参与监督的权利等。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是指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因遭受犯罪损害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法律程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的制度。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对被害人而言是一种恢复性的刑事保护制度,从实质上来看是一种社会救济方式,且应以刑事诉讼的存在为前提。我国的国情和国家性质决定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而且该制度的建立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是可行的。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应主要考虑补偿的方式、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基金来源、申请补偿期间及主管机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不足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存在诸多瑕疵,这使被害人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使得被害人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虚化.因此,应赋予刑事被害人与被告人对等的诉讼权利,建立国家补偿制度并完善社会救助机制,最终实现被害人、被告人和国家利益的均衡,彰显司法公正与权威.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理论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刑事被害人常因被告人无赔偿能力而得不到赔偿.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是司法实践的需求,其模式各国不同,也存在理论基础上的分歧及理论障碍.该文从障碍分析入手,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合法性和正当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我国最终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刑事司法救助实际上是扶贫、扶弱、扶残,它是实现司法公平和完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措施。该制度的建立体现了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我国刑事司法救助制度存在较大缺陷。文章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背景,论证了建立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在具体行为中的地位、作用和被害情况对加害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以及确定该行为在刑法上的责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现代刑诉制度的构建基本围绕犯罪人权利保障而展开,而另一个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被害人的权利仍被轻视。被害人控诉和求偿的权利都不够完善。本文就被害人庭审控诉权利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被害人为法律规定的当事人,但是立法对其在诉讼中的权利范围和内容规定方面却十分含糊和欠缺,与同是当事人之一的被告人的地位及其拥有的权利相比形成了明显的不平衡。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权利被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的严重。因此,我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显得十分的迫切和必要,应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将刑事被害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想,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提供了新的权利救济途径。但现阶段有关刑事被害人社会保障的构想还过于笼统,不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保障对象加以细化。因犯罪致残的刑事被害人即是这一对象中具有双重弱势身份的特殊群体,对这部分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既是对他们权利的有效救济又有利于整个刑事被害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存在一些明显的缺欠,及时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之保障,预防刑事被害人因心理失衡而引发的由被害人向犯罪人转化的“犯罪逆变“,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法律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刑事和解制度在各国广受欢迎,刑事和解是由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司法机关的主持下进行协商、和解的制度。其让被害人与犯罪人可以了解对方的想法与需求,并面对面解决问题,同时能惩罚犯罪、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惩罚犯罪一直被严格贯彻,而基于对被害人权利保护,难以充分开展。文章主要围绕刑事和解中的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实际应用价值,存在问题,提出完善意见,获得公平待遇、完善赔偿制、改进补偿制、规范援助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于本世纪初并获得了较快发展,最近则被纳入到大司法救助体系之中。展望未来,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救济模式上从困难救助转向被害补偿,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福利说转向三元整合理论,规范形式上从政策文件和地方性法规转向全国统一的单独立法,立法宗旨上从救贫和维稳转向保护被害人权益和实现正义,立法技术上由粗疏转向细密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