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几何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中考中的热点,它注重考查了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感知体验能力.此类问题的特点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不明显或阴影图形不直观、不规则,从而给解题带来困难,让解题者心理蒙上阴影产生畏难情绪.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方法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关系,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直接或间接求解.  相似文献   

2.
<正>尺规作图问题是初中研究几何的常见问题,也是中考数学中的重要考点,下面通过两个例子,谈一谈此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并步步分析,寻找作图依据.例(2016年北京中考)下面是"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的尺规作图过程.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求作:直线l的垂线,使它经过点P.作法:如图,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整个初中三年来讲,中考考前只有那么几节课.考前虽然很短,但却直接关系到考生中考时的思维状态乃至中考成绩.中考考前对题目的讲解有别于平时对题目的讲解,如果只是就题论题,学生到考试时往往思路单一,思维定势.此时应通过一些题目的变式拓宽学生的思路、抓住问题的本质,给学生以警示和提醒.  相似文献   

4.
<正>纵观近年数学中考题,频繁出现结合函数求面积的综合题型.下面以一道中考题为例,与同学们探讨交流在二次函数压轴题中求图形面积最值的解题思路与方法,供同学们参考.1问题描述,探索方法函数背景下的图形面积问题,主要具备以下特点:(1)在直角坐标系中,量化了三角形顶点位置;(2)题目一般不会给出图形线段长度,  相似文献   

5.
从我国艾滋病人数增长规律谈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解题教学栏中 ,经常刊登一些从不同角度 ,用不用方法求解的题目 .这些题目多数是理论题或计算题 .应用问题如何求解 ?要回答这个问题 ,恐怕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本文仅从模拟角度研究一个应用问题 :求我国艾滋病人数增长规律模型 .从中可以看到 ,同是数学问题 ,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在某种程度上所求结果会有一定的差异 .这对我们从事数学教学研究 ,可能会有某些启发 .1 模型的建立资料取自中国 1 985~ 1 995年艾滋病 (AIDS ,Acquiredimmunedeficiencysyndrome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阶段,判别式“△”是用来判断一元二次力程根的存在情况的必备工具,“△”法是解决相关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的重要方法.此文,笔者妙用此法,破解一道中考压轴解析几何题. 题目: (2011年芜湖市中考压轴题.第24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OC如图1放置,点A,C的坐标分别为(0,3),(-1,0),将此平行四边形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A 'B'OC’. (1)若抛物线过点C,A,A’,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BOC和(◇)A'B'OC’重叠部分△OC'D的周长.  相似文献   

7.
一题五解     
张文刚 《中学生数学》2014,(2):21-21,20
题目已知a,b为非负数,M=a4+b4,a+b=1,求M的最值.这是200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它有两个特征:(1)题目结构精巧,形式简洁清晰,立意新颖;(2)解题入口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评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结合2012年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第20题的多种解法谈谈求线段长的方法.题目已知:如图1,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联结BE.  相似文献   

9.
一题五解     
<正>题目已知a,b为非负数,M=a4+b4,a+b=1,求M的最值.这是2006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它有两个特征:(1)题目结构精巧,形式简洁清晰,立意新颖;(2)解题入口宽,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评析.方法1(对称引参)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有关“线段最值”的中考试题层出不穷,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这类问题是动态问题中的一类,从动点角度主要包含两类:单动点型和双动点型.经过教学,发现学生不善于解决这类问题,原因在于:其一,常见的方法积累不够;其二,常见的思考步骤混乱.如何在动态问题中找寻“不变量”特征是突破这类问题的关键,笔者着重从运动的角度归纳求线段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思考步骤.  相似文献   

11.
笔者研究一道上海中考数学题,站在学生的角度寻找学生的困惑,抽丝剥茧地分析,帮助学生解决困惑点,进而突破难点.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提出中考复习的两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相似三角形背景中求线段的长度,是上海市中考、一模、二模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目,笔者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这类题目的解题策略.这种题型的考查往往是在图形的运动变化中:先给出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角对应相等,再分两类情况讨论两个三角形相似,进而再利用相似求线段的长度.  相似文献   

13.
从201 1年浙江省各地区的中考数学压轴题中不难发现压轴题都不约而同地趋向于对动态问题的研究,特别是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背景的函数图象上的动点和其它定点构成特殊图形,求点的坐标或者是求某一变量的值(除了杭州市),更是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函数图象上的动点和其它定点构成的特殊图形常见的有"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相似三角形"等等.这类问题以平面坐标系为背景,以动点为载体,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数形结合,有较强的综合性.题目灵活、多变,动中有静,动静结合,其中包含着对不同阶段所学知识点的综合考查:如特殊三角形、特殊四边形以及全等、相似、方程、函数等知识.此类试题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丰富,有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学建模等思想方法.因此,此类问题已成为全国很多省、市在中考中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拉开学生考试成绩,成为中考压轴题命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动点问题是近年来中考中的一个热点题型,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综合性强、开放度高,要求学生能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答这类题目除了要牢固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外,还要综合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方程、函数、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去探索解题的思路;它考查面广,涉及的知识点众多,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思维量,需要我们在运动中分析,在变化中求解.本文以2011年全国各地的中考动点类问题为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二次函数是初中代数的一个难点 ,是数形结合的一个典型内容 ,对抽象思维的训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更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函数的一个基础 .二次函数是历来各省市中考的重点考查内容 ,而学会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又是掌握该项内容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下面就谈谈求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三点法 :利用题目已知 (或能够间接求得 )二次函数图象经过的三个点的坐标 .例 1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 ( - 1,- 6 ) ,( 1,0 )和 ( 3,- 10 )三点 ,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 :设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ax2 +bx +c.可利用“图象经过的…  相似文献   

16.
所谓"多动点",就是题目中的动点不止一个,而是有多个,某一动点运动时会带动或制约其他一些点的运动.由于动点的增多,牵涉面加大,如果不掌握一些方法,往往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理不出头绪来.现就这种情况下求某一动点轨迹问题以及求最值等问题谈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实际的热点试题应运而生,这些题目设计新颖、形式开放、实用性强,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热点的习惯,可谓一石二鸟.本文就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关于利用一次  相似文献   

18.
方伟 《中学数学》2012,(22):18-20
存在性问题是指判断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是否存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知识覆盖面较广,综合性较强,题意构思非常精巧,解题方法灵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这类题目解法的一般思路是:假设存在→推理论证→得出结论.若能导出合理的结果,就  相似文献   

19.
反比例函数是中考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考要求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用待定系数等方法求解析式,能够利用图像判断其增减性.本文将以2004年中考题为例说明中考怎样对反比例函数进行考查.  相似文献   

20.
<正>最值问题是中考热点也是难点.在最值问题中,以圆为背景命制的题目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平面几何综合类题目以隐圆的形式呈现,难度大、失分率高.查阅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部分选择和填空压轴的最值题以隐圆为背景命制,这些题型看似高深莫测,实则有迹可循.为此,本文以中考隐圆最值题型为载体,通过巧妙添加辅助圆解决圆中的最值问题,期望为同学们快速解答压轴题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