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镧(Ⅲ)-邻氯苯氧乙酸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邻氯苯氧乙酸(HL)为配体,合成了与稀土La3+离子的二元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1HNMR等的测试分析。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3-甲基苯甲酸为配体,合成了与三价稀土镧离子的固体配合物LaL3.H2O,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UV光谱,TG-DTA,HNMR等的测试与表征。该配合物属螯合双齿配位。  相似文献   

3.
用~1HNMR和~13CNMR对La(HSal)_2·hq(镧-水杨酸-8羟基喹啉)和La(NoA)_2·hq(镧-萘氧乙酸-8羟基喹啉)三元配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La(HSal)_2·hq中La~(3+)与Hhq上的O、N配位,同时H_2Sal中羧基失去质子,与La~(3+)配位,而H_2Sal中羟基未参与配位;La(NOA)_2·hq中La~(3+)与Hhq上的O、N配位,并且使HNOA中羧基失去质子,与La(2+)配位。  相似文献   

4.
镧和铕与邻菲罗啉谷氨酸配合物的NMR和I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稀土镧和铕与谷氨酸,邻菲罗啉形成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Ln(phen)(Glu)3.7H2O(Ln=La,Eu);Eu(Glu)3;12H2O。用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研究与配体与稀土离子的配位方式,讨论了稀土离子的顺磁性及屏蔽效应对配合物的NMR谱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硝酸稀土-邻菲罗啉-甘氨酸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RE(Phen)2(Gly)(NO3)3.3H2O(其中RE=La,Ce,Pr,Nd,Gd,Sm,Er,Y;Phen=邻菲罗啉;Gly=甘氨酸)固体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TG-DTA等的分析测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电化学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SERS)技术研究了MTU在HClO4、H2SO4和HNO3介质中分别与一种或两种无机阴离子的共吸附行为,发现ClO-4、SO2-4和NO-3等弱吸附无机阴离子均能被MTU诱导物理吸附在其质子化了的氨基(NH+3)上,这三种无机阴离子被MTU诱导物理吸附的强弱顺序是:在电极电位位于-0.2V~-0.7V区间时,SO2-4>ClO-4>NO-3,在电位位于-0.8V~-1.2V区间时,ClO-4>SO2-4>NO-3。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分立簇「Mo3S7(dtp)3I」1及它的四聚物{「Mo3SU(dtp)3」4I}.{(HgI3)4.K}2(dtp=S2P(OC2H5)^-2的IR,Raman和UV-Vis光谱,并讨论分立的「Mo3S7(dtp)3I」在四聚后这些光谱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稀上铕(Eu3+)与吡啶-2,6-二甲酸(H2DPC)及邻啡啉(Phen)形成的二元和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制备.对它们进行了元素分析,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二元Na3[Eu(DPC)3]2H2O和三元NaEu(DPC)2·4H2O,对上述配合物的结构作了核磁共振氢谱(1HNMR)、碳谱(13CNMR)和氮谱(14NNMR)及红外光谱(IR)的研究.吡啶-2,6-二甲酸中的羧基以单齿配位(整个分子为三齿配位).二、三元配合物中铕的配位数分别为9和8.  相似文献   

9.
含R2dtc配体和V=O基的金属簇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两类含R2dtc配体的金属簇的红外光谱特点及某些规律,含R2dtc的立方簇合物在400-500cm^-1有较宽而弱的吸收,可归结于M-μ3S振动。M-Sdtc在330-380cm^-1,C-N振动在1470-1510cm^-1。二甲基dtc配体立方的v(C-N)与v(C=S)比值他二烷基dtc立方烷的相应振动分别蓝移和红移,可归结于甲基超共轭效应所致。「V2Cu2S4(R2dtc)2(PhS)2」^2-和「VCu4S4(R2dtc)n(PhS)4-n」^3-(n=0,1,2)的M-μ3S振动分别出现在480和465cm^-1,可作为区别两类化合物的一个指标。另一类含(R2dtc)2V2O2(μ-S)2单元的金属簇中,V-O伸缩频率在844-970cm^-1范围内,(Et4N)「V2S2O3(Et2dtc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席夫碱(SALEN)与镍的配合物Ni3(SALEN)2(NO3)6·H2O及镧系镍的异核配合物Ln2Ni3(SALEN)6(NO3)12·H2O(Ln=La,Nd,Sm,Gd,Yb,Y).以紫外、红外光谱、磁化率,特别是1HNMR及EPR波谱等方法研究了它们在组成、结构和配位等方面的异同.GdNiSALEN配合物的EPR谱表明其在低温THF中呈“单峰效应”.文中讨论了配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峰宽的相对关系、配合物晶体场强度及Gd3+周围局部对称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的Eu(C8H7O3)3·C12H8N2·H2O配合物.并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1H NMR等表征,初步确定配体3-甲氧基苯甲酸以桥式双齿形式和Eu(Ⅲ)配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合成了NdL3·2H2O(L=3-甲氧基苯甲酸,邻氯苯氧乙酸)固体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TG-DTA、IR、UV等测定与表征.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二种新合成的2,3-二羟基萘二钼和四钼多酸有机衍生物[n-Bu)4N]2[Mo2O5(OC10H6O)2](Ⅰ)和[n-Bu)4N]2[Mo4O10(OC10H6O)2(OCH3)2](Ⅱ)进行了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波谱研究,发现[Mo2O5]^2 中钼氧多桥键的红外振动频率较[Mo4O10(OCH3)2]^2 中钼氧多桥键的红外振动频率红移,而在配合物Ⅱ中2,3-二羟基中芳环的^1H化学位移较配合物Ⅰ中向低场移动。同时还发现含二钼配位中心[Mo2O5]^2 的[Mo2O5(OC10H6O)2]^2-与含四钼配位中心[Mo4O10(OCH3)2]^2 的[Mo4O10(OC10H6O)2(OCH3)2]^2-生成条件的差异仅仅只在反应体系的pH值的微小变化,说明钼多酸有机衍生物阴离子是对体系酸碱度极为敏感的物质。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五种轻稀土高氯酸盐与苯基乙酰甲基亚砜(L)的配合物RE(C1O4)·L5·2H2O(RE=La,Pr,Nd,Sm,Eu),该系列配合物可溶于水,红外光谱及摩尔电导表明,配体通过亚砜基团上的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羰基氧不参与配位,3个高氯酸根离子有2个在内界与稀土离子配位,另1个在外界不参与配位。测定了配体的磷光光谱,并对配合物进行了热重和核磁共振氢谱等表征。铕(Ⅲ)配合物荧光光谱表明,Eu3+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且该配合物的发光机理属于M→M型发光。  相似文献   

15.
稀土配合物RE(TPTZ)Cl_3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以2,4,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与Sm, Eu, Tb和Dy氯化物反应,合成四种单一稀土配合物以及Tb分别1∶1掺Gd, Y, La的三种异核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差热-热重测定表明,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RE(TPTZ)Cl3·3H2O(RE=Sm, Eu, Tb, Dy)和Tb0.5Ln0.5(TPTZ)Cl3·3H2O(Ln=Gd, Y, La);TPTZ作为三齿配体与稀土离子配位,即中心环提供一个N原子,两个吡啶环分别提供一个N原子;配合物中3个水分子与稀土离子配位,1个Cl-在外界,2个在内界,为1∶1型电解质;配合物内外界可能为[RE(TPTZ)(H2O)3Cl2] Cl,稀土离子的配位数为8。配合物的荧光光谱测试表明,四种单一稀土配合物中,Tb配合物发光最强;三种1∶1掺杂异核Tb配合物荧光强度大于纯Tb配合物,表明Y3+, La3+和Gd3+都可以敏化Tb3+的发光,其中Gd3+的敏化作用最强,Y3+次之,La3+最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合成了EuL3.phen.H2O(L=对茴香酸根,phen=邻菲罗啉)固体配合物,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摩尔电导,IR,UV,NMR等测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七种不同掺杂比例的稀土高氯酸盐(铕掺镧)与2-噻吩甲酸-邻菲咯啉的固态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组成为(Eu1-xLax)·L3·phen·1/2H2O(x=0·000~0·200,L为2-噻吩甲酸,phen为邻菲咯啉),并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及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摩尔电导数据表明,此类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红外光谱测定表明,配体2-噻吩甲酸羧基氧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1,10-邻菲咯啉两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荧光光谱测定表明,Eu3 处于无反演对称中心格位上,Eu3 配合物发射强度增大。配合物中La3 对Eu3 的发光产生敏化增强效应,当La3 掺入量为0·005mol时敏化强度最大,随着La3 浓度的增大,对Eu3 的发光敏化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合成了三种稀土与对硝基苯乙酸 (HL)的二元固体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等手段确定了其配合物的组成为ReL3·H2 O(Re=Eu ,Sm ,Tb)。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对该类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表征。红外谱表明配体以—COO- 形式与中心离子配位 ,同时这一点也被自由配体和配合物的UV谱所证实。EuL3·H2 O的强红色荧光分属于Eu3+ 的 5D0 → 7F1 和5D0 → 7F2 跃迁。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铕与 2 噻吩乙醛酸 (HL)和邻菲罗啉 (phen)的配合物 ,用元素分析、电导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测定了配合物的分子式为 [EuL2 phen·(H2 O) 3 ]NO3 ;配合物中的Eu(Ⅲ )离子与 2 噻吩乙醛酸和水分子中的O原子以及邻菲罗啉中的N原子配位。在室温下测定了配合物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配合物中Eu(Ⅲ )离子的5D0 7F1和5D0 7F2 跃迁分别位于 5 92和 6 18nm。该固体配合物于室温下被紫外光激发可以发出强的特征红色荧光。IR光谱中 ,2 噻吩乙醛酸的特征吸收峰νCO (1719cm-1) ,νC—O(12 32cm-1) ,δO—H(90 9cm-1)在形成配合物后消失。在配合物中出现—COO-的反对称νas(16 4 2cm-1)和对称νs(14 0 8cm-1)伸缩振动吸收峰。在1HNMR谱图中 ,2 噻吩乙醛酸环上的 3个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移向高场 ,邻菲罗啉环上 4种不同环境的质子峰的化学位移形成配合物后向低场移动。从TG曲线可以看出 ,此配合物在常温至 2 5 0℃以下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