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讨论物体在满足回滚的条件下回滚的时间节奏,推出了回滚时间T与初速vo,初角速度ωo的关系.为体操训练和杂技表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小问题     
2020-1圆环半径为r,质量为m,以向前的水平速度和相应于回滚方向的角速度与水平地面接触。接触时,圆环与其移动速度在同一个铅垂平面内。圆环和地面的滑动摩擦系数为f,滚动摩阻不计。问:(1)在什么条件下圆环会回滚?(2)在何时何处开始作纯滚动,角速度是多少?(3)在什么条件下,回滚的圆环正好在着地时开始作纯滚动?  相似文献   

3.
唐永光 《力学与实践》2011,33(2):114-115
乒乓球运动和台球运动中可出现球的倒回滚现象, 圈操运动中也有倒回滚圈的动作. 倒回滚 现象是滚动与滑动的复合运动. 本文简要介绍球和圈的回滚运动及其力学原理, 导出圈操中 倒回滚圈时间和距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4.
轮轨滚动摩擦温升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有限元法,考虑轮轨间非稳态热传导、与环境的热对流以及热辐射的影响,建立了轮轨滚动接触热耦合计算模型来模拟轮轨滚滑摩擦温升;在模拟轮轨纯滑动条件下,计算分析了由磨损引起的滑动接触斑的尺寸增大对轮轨温度场的影响;在模拟轮轨接触斑部分滑动工况时,针对不同蠕滑率、摩擦系数以及轴重对轮轨温度场的影响进行了相应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接触斑材料的磨损速度只影响磨损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其稳态温度场分布基本一致;热载荷随着纵向载荷、蠕滑率以及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进而影响轮轨滚动接触热疲劳.  相似文献   

5.
施卫平  舒玮 《实验力学》1992,7(4):377-381
本文采用微机控制调速系统控制低速风洞,在风洞内获得流速按周期性变化的气流.用毕托管和热线风速仪同时测量风洞内按周期性变化的气流速度.毕托管所测结果与热线测得结果相比有较大的相位滞后和振幅衰减.本文分析了毕托管的动态响应特性,采用一阶传递函数对毕托管测速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描述,并确定了测速系统的惯性时间和纯滞后时间.  相似文献   

6.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2种型面轮对与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摩擦功。在摩擦功分析计算中利用了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并考虑了轮轨的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计算表明,在轮对运动相同的情况下,磨耗型轮对与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与锥型轮对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相差甚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现行铁路中正在推广使用的磨耗型轮对并不能减少轮轨接触表面之间的磨损,磨损型车轮的型面与钢轨尺寸的匹配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车轮钢滚动剥离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NENE-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利用往复滚动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滚滑状态下车轮钢的剥离摩擦磨损特性和碳含量对车轮钢滚动剥离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滚滑状态下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平面试样的表面磨痕形貌随着不同的切向摩擦力而明显不同,随着切向摩擦力的增大滚动磨损机制亦发生改变,剥离磨损加剧且磨损深度变大,当相对滑动量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磨损表现为明显的剥层机制;碳含量对车轮钢的滚动磨损表面磨痕形貌影响显著,碳含量低时磨痕以犁沟为主,碳含量高时剥离磨损发生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了车辆-轨道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轮轨滚动蠕滑理论对比分析了FASTSIM算法与CONTACT算法两者在稳态和瞬态滚动状态中轮轨动态作用力之间的差异.计算结果表明:列车以稳态滚动状态行驶在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上时通过FASTSIM算法计算得出的横、纵向轮轨蠕滑力与CONTACT算法的计算值存在的差异值较小,达到了10%~15%,而在瞬态滚动状态下尤其是在大蠕滑以及考虑风阻等比较恶劣的工况下行驶时计算得出的横、纵向蠕滑力与CONTACT算法的计算值存在较大的误差,差值达到了25%,并且随着车速的增加,最大差异值达到了30%,这表明CONTACT算法在瞬态滚动工况下进行蠕滑力计算上相比于FASTSIM算法更加精准,更适用于作出对列车运行时的安全性方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固体超滑是指相互接触的滑动固体表界面间摩擦系数极低(10?3量级或更低)的现象,因此,开展固体超滑理论和超滑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碳基薄膜固体超滑设计原则是引入杂原子后的表面钝化作用,尤其氢含量起到决定性作用,通常要求氢原子分数高于40%. 然而依据相图,高氢碳薄膜体系仅占碳薄膜种类的小部分,大量无钝化或者少钝化非晶碳薄膜超滑设计缺乏理论指导. 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最新进展,面向贫氢非晶碳薄膜体系,提出从滚-滑角度认识无序界面无钝化或者钝化不足情况下摩擦机理,包括滑动机理、滚动机理、滚动-滑动共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基薄膜的可能发展趋势,以及固体超滑可能的设计原则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尤明庆 《力学与实践》2013,35(6):110-112
碌碡在江苏兴化专指侧面开有直槽的圆柱形石磙,用于稻麦的脱粒和蒲叶的碾压. 石槽开凿极大地增加了碌碡制作时间,但能够提高掼把、碾场的脱粒效率,减小软蒲时的滚动阻力,而棱条尺度与土基的强度协调.  相似文献   

11.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的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轮轨滚动接触力学主要研究轮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作用行为。由于其研究的复杂性,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已基本形成既独立又关联的六个分支,它们分别是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轮轨粘着、接触表面波浪形磨损、轮轨滚动疲劳、脱轨和轮轨噪音。本文综述了这几个方面研究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由于轮轨滚动接触作用的研究又是以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为基础的,故本文着重评述目前常用于车辆/轨道动力学和轮轨关系研究中几个经典滚动接触理论模型的优缺点。根据实际工程中轮轨作用存在的严重问题,并提出轮轨滚动接触理论及其试验在今后的研究方向和所要考虑的有关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刚体滚动时摩擦力的判断是工程力学中极易引起学生困惑的问题. 在对摩擦力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了刚体纯滚动时静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和判定方法. 刚体作纯滚动时静摩擦力所作总功为零, 仅实现刚体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方向总是阻碍主动力引起的物体运动趋势并使其向另一种运动转化; 刚体作有滑滚动时滑动摩擦力所作总功为负, 其方向与刚体滑动方向相反, 并实现刚体平动动能和转动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3.
丁洲祥 《力学与实践》2017,39(4):333-335,348
针对雨天路滑这一自然现象,基于土力学固结理论、强度理论和有效应力原理等,探讨提出了简化一维等效模型条件下的建模分析方法.采用固结土体抗剪强度除以剪应力的形式,建议了一种道路表面抗滑安全系数.结合工程经验性常见土体参数和路面行走算例,按简化模型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路滑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表明,在算例条件下,一般砂土路面抗滑安全系数大致为黏土路面的6.0~9.0倍.土力学模型有望为路面抗滑设计和评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二维弹塑性非稳态循环纯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材料本构采用一种较好的循环塑性模型,并通过材料用户子程序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自定义该本构模型.通过在弹塑性无限半空间表面上重复移动随时间按简谐规律变化的赫兹法向载荷来模拟非稳态循环纯滚动接触过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接触表面附近的残余累积变形、应变和残余应力.不同的最大赫兹接触压力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应变影响较大.在简谐变化的法向接触载荷作用下接触表面的变形呈波浪形,随着滚动次数的增加,该波状表面沿载荷移动相反方向逐渐移动,但移动速率要衰减.波状表面波谷处的残余应力、应变和变形大于波峰处.随滚动次数的增加,残余应力增大但很快趋于稳定,残余应变也增大但增大速率衰减.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刘迎曦 《力学学报》2003,35(6):707-715
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理论是轮轨相互作用一系列问题研究的基础.现有的几种计算蠕滑力的理论模型均建立在Hertz接触条件和半空间假设的基础上,已经无法完成对复杂的接触问题的进一步研究.使用有限元参数二次规划法来求解轮轨的三维弹性/弹塑性接触问题,得出了在不同的轴重、牵引力矩、摩擦系数、踏面形状、横向力条件下的轮轨接触力.提出用轮轨接触的轮周位移计算蠕滑率的新方法,并对在各种参数下所得到的蠕滑率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延柱 《力学与实践》2012,34(1):118-120
分析舞狮表演中狮子滚球的动力学原理. 解释驱使球体滚动前进的推动力来自地面摩擦力, 并非来自舞狮人踩踏球体的内力.  相似文献   

17.
用直接分析运动刚体接触点曲率中心加速度,由加速度基点法,可直接得到刚体在固定面上纯滚时,其接触点的加速度计算公式结果.  相似文献   

18.
尤明庆 《力学与实践》2014,36(3):373-376
碾子是旧时生活用具. 碾磙绕竖轴转动和自身中心轴旋转,存在一纯滚动截面,其内侧向后、外侧向前滑动而碾压谷物. 碾磙转动的陀螺力矩因转速较低而影响较小. 人推碾磙常制成圆台状,大端在内侧可减小初碾谷物阻力并能提高效率. 向外推碾可减小碾架与竖轴间作用力;若右侧手臂力量较大,逆时针推碾可增大力矩. 碾子发明晚于石磨,对冬小麦在北方传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空气动力学、势流理论和二元平面滑行理论,建立了两栖UAV入水滑跳动力学模型,重点对两栖UAV入水滑跳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多种入水条件对滑跳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1)两栖UAV触水瞬间,姿态出现明显变化,UAV出现瞬时剧烈抬头趋势;(2)两栖UAV入水攻角增大,会造成UAV较大的沾湿深度和较短的滑水时间;...  相似文献   

20.
古树包滑坡滑带土蠕变经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清江古树包滑坡滑带土的室内蠕变试验资料,结合经验模型理论,以双曲线函数描述蠕变应力-应变关系,并引入Morgan Mercer Florin函数,用来描述应变-时间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蠕变经验模型。采用ε/ -ε关系曲线和遗传算法求解出了该模型的所有参数。经过计算,所建经验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实验数据的相关系数在0.96以上,说明所建经验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古树包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