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永久避难硐室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蔺波 《科技信息》2011,(16):329-331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包括建立健全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CO浓度、温度、风速的动态监控,完善紧急情况下及时断电撤人制度,为煤矿安全管理和避险救援提供决策和调度、指挥依据;通过建立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煤矿入井人员的动态管理,准确掌握各个区域作业人员的情况,加强对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及时有效避险;通过建立救生舱、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系统,实现井下灾害突发时的安全避险,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应急的生存空间;通过完善压风自救系统,确保灾变时现场作业人员有充分的氧气供应,防止发生窒息事故;通过完善供水施救系统,在灾变后为井下作业人员提供清洁水源或必要的营养液;通过完善通信联络系统,实现井上井下和各个作业地点通信通畅,为防灾抗灾和快速抢险救灾提供准确信息。建设完善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是安全发展理念在煤矿安全生产上的重要体现,是国内矿山事故成功救援所验证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庄煤矿的具体地质条件和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要求,确定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作为金庄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并对其进行了位置选择、具体设计及基本装置的配备及避难硐室的日常维护提出了一些建议。永久避难硐室的设计与维护的研究将会对事故发生时科学、有效地救援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防护密闭门作为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关键部件,有着很高的质量要求。文章针对某企业设计开发的防护密闭门,利用ANSYS/LS-DYNA软件,对其抗爆炸冲击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定量分析了该产品的变形、强度和密封性,并通过结构设计优化,大幅提高产品的性能指标,以达到国家规范要求,保证产品在0.6 MPa的爆炸冲击压力下,各项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杨健  丁银磊  姜军 《科技信息》2012,(27):417-417,449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临时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建设临时避难硐室,为避险人员及时躲避灾难赢得救援时间,增加生存机会,挽救遇险人员生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柳煤矿有限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实践,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要求,通过对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五大系统的完善建设,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重点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示范建设,探索出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方法,对推广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屯徐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以紧急避险设施为基础的煤矿新型紧急避险系统,给出了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依据及其原则,通过在井下布置避难硐室、救生舱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可在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以大屯徐庄煤矿为实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研究,指出避难硐室、救生舱在矿井实际条件中的设置方法,为国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构建提出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郑军 《科技潮》2010,(11):58-59
从10月13日午夜开始,全球瞩目的33名智利被困矿工陆续成功升井,离开了生活69天的地下避难所。他们一个个走出“胶囊救生舱”,情绪饱满地和援救人员拥抱、握手,甚至将井下矿石带上来作为礼物送给大家。他们不仅展示了良好的身体状态,更展示了良好的心理状态,看上去一点也不像遇难者。所以,在总结这次旷世大援救的经验时,不能忽视其中成功的心理救援。  相似文献   

8.
针对井下有线通信系统铺设困难和无线通信系统易受井下空间约束、带宽衰减快、传输距离短的缺点,设计了一套基于有线xDSL和无线Wi-Ei协议的多媒体综合通信系统。经过验证,该系统传输速率高,通信距离长,适合井下多种数据实时融合通信的需要,是煤矿应急救援的综合通信中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9.
采用标称容量的基本分析原理,研究了矿井带状应急救援无线Mesh网络在不同路由方式下的链路预期流量与不同射频接口配置下的瓶颈冲突域分布情况,进而提出了矿井带状应急救援无线Mesh网络的标称容量模型.基于所提出的模型,仿真分析了射频接口数目、信道分配方式、路由方式以及MeshAP节点数目与网络部署距离对矿井带状应急救援无线Mesh网络标称容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利用矿井带状应急救援无线Mesh网络数据流的汇聚特点,缩小了瓶颈冲突域的搜索范围,降低了标称容量分析的计算复杂度,为矿井带状应急无线Mesh网络的规划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岳亮  周学友 《科技信息》2012,(25):44-45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矿安全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提高矿井抗灾能力已成为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井下避险系统建设仍未达到统一认识,特别是避难硐室供氧系统形式多样。本文介绍了几种国内避险硐室供氧系统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对比,简单论述了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优化和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2010年10月11日开滦林南仓矿新风井发生溃沙事故的抢险救援过程,对抢救过程中先后采取的9项措施进行了迅速准确的分析论证,确保了救援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次井筒溃沙事故的成功救援,为类似事故的处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矿井重大事故时有发生,事故发生后安全、迅速、有效的进行抢险救灾是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矿井重大灾害事故特点进行了分析,从事故前预防和事故后应急救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套综合矿井事故隐患辨识(I)、矿井安全信息数据实时监测(M)、矿井通防可视化(V)、应急响应(E)、事后处理与恢复(R)五方面结合的"IMVER"应急救援决策模式,并进行了目标分析,为煤矿企业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安全管理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聚合的最小中心粒子群算法,对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搜索范围与目标权重进行改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此算法在典型的标准函数测试中训练速度快、精度高,对其在矿井火灾救援最佳救援路线优化模型中的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可知该方法有利于避免早熟收敛,增强全局搜索能力,同时提高非劣最优解的精度,可为矿井火灾事故救援的决策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矿井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由于井下空间条件不确定,救援人员很难到达矿井地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搭建可实现空间构建且能适应潮湿、粉尘等环境的小型轻量化矿井救援机器人,以获取矿井非现场物理空间信息.选择基于深度相机的ORB-SLAM2作为实时框架,框架由图像预处理、跟踪、局部建图、闭环组成.在图像预处理中,通过图像金字塔、灰度质心法实现ORB特征的旋转和尺度不变性.在跟踪线程中,通过基于参考关键帧方法、恒速关键帧方法、重定位方法进行粗糙跟踪,再通过局部地图跟踪进行精确跟踪,估计关键帧的位姿姿态.在局部线程中,进行插入和剔除冗余关键帧,通过共视图方法生成更多的地图点.在闭环线程中,检测是否存在相同信息,通过sim3相似变换进行闭环校正.使用TUM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仿真测试,采用EVO测试RMSE误差在0.004~0.043 m范围内,定位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借助矿井救援机器人试验平台,利用结构光相机的ORB-SLAM2的方法生成真实空间三维模型,对空间构建效果进行研究与应用,为矿山救援井下智能巡检装备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硐室型矿井风流调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矿井风流调控的传统方法及矿用空气幕的布置形式,并将安装在巷道侧壁硐室内、具有柔性风门隔断风流、柔性风窗增阻减少风流和硐室型辅扇或风机机站引射风流作用的矿用空气幕定义为硐室型风流调控装置。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柔性风门的风流隔断率可以达到85%~88%,柔性风窗可有效对运输巷道中风流进行增阻,硐室型辅扇或风机机站的引射风量可达到30~40 m3/s,在难以设置风门、风窗、辅扇和风机机站的运输巷道中能有效控制风流短路、风流反向、风流循环、增加或减少巷道风量等,这不仅可以强化中段通风网络的排烟排尘效果,保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煤矿紧急避险系统实施的现状和问题,结合我司长期在避难硐室建设方面的经验,本文探讨了煤矿井下避难硐室的合理布局,性价比高的避难硐室,避难硐室整体解决方案,新型避难硐室设备的研发等方面的建设趋势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万秋雯 《科技资讯》2014,12(22):218-218
随着全球一体化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发达国家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航天航空事业发展得如日中天,我国航空应急救援事业也在不断完善,与全球范围内的各友好国之间建立了航空应急救援体系.航空应急救援体系的构建是全球航空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因为它可能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与切身利益.本文就我国目前航空应急救援发展的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其他国家航空应急救援体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为国内航空应急救援领域提供一些有益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央泵房实行独立通风系统的通风降温中央泵房实行独立通风系统是直接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所造成的风压,借助通风设施将新风引入中央泵房,通过风流与机电设备之间的热交换带走设备的散热,并把热风排出中央泵房。这种通风降温方法在矿井生产实际中应用较普遍,中央泵房的污风直接进入回风巷,大大减少热污染进入生产采区,降低采区各作业地点温度;同时,在泵房硐室发生火灾等灾害时,能有效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在矿井发生突水事故时,中央泵房关闭水闸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孔庄矿水采区泵房气温变化近一年观测数据的分析 ,得出了矿井水采区泵房温度变化的规律 ,提出了降温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君颖煤矿紧急避险系统的设计问题,研究了君颖煤矿采区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根据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要求,确定采用永久避难硐室作为君颖煤矿的紧急避险系统;根据避难硐室位置选择原则,确定了在主斜井联络道-70.8 m标高处和-71 m标高新掘-70 m永久避难硐室,并对永久避难硐室的结构、容量及基本装备进行了研究与设计.永久避难硐室的研究对于实现科学、有序、有效救援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其研究成果能够为类似条件的矿井设计永久避难硐室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