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反应120Sn(12C,4nγ)128Ba, 用在束γ测量方法研究了128Be的激发态. 从935.0keV γ射线确认了第二个12+态, 但它仍不属于基态带. 另外还新观测到224.8keV和632.7keV的带间跃迁, 并确认它们是由负宇称带向基态带的跃迁.  相似文献   

2.
通过~(70)As的放射性衰变研究了~(70)Ge的激发态,新发现能量为1 036.99,1 196.66,1 539.29和2 531.7 keV的四条新γ射线,重新确认了2 219.34 keVγ射线的跃迁位置,新确认496.74,1 295.24和1 417.24 keV这三条γ射线首次放入衰变纲图,本工作证实了1 881.67,2 325.42和2 424.41 keVγ射线的跃迁位置,建议了能量为4 243.10和5 265.81 keV的两个新能级,建立了新的衰变纲图,基于比较半衰期和γ跃迁分支比建议了一些能级的自旋-宇称。  相似文献   

3.
超核γ谱学国际合作组在用超球γ谱仪(Hyperball)进行的1Λ6O的γ射线谱学测量中,观察到由1Λ6O的6.6MeV12-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自旋翻转二重态(11-和0-)之间的两条γ射线.由这两条γ射线的能量差得到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能量间隔为26.4±1.6(统计误差)±0.5(系统误差)keV,并由此推导出ΛN之间的张量相互作用强度T=0.03MeV.实验还测定了Λ16O的12-激发态的激发能为6561.7±1.1(统计误差)±1.7(系统误差)keV.  相似文献   

4.
周书华  周静  孟秋英 《物理》2005,34(9):640-642
超核γ谱学国际合作组在用超球γ谱仪(Hyperball)进行的16AO的γ射线谱学测量中,观察到由16AO的6.6 MeV12-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自旋翻转二重态(11-和0-)之间的两条γ射线.由这两条γ射线的能量差得到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能量间隔为26.4±1.6(统计误差)±0.5(系统误差)keV,并由此推导出AN之间的张量相互作用强度T=0.03MeV.实验还测定了16AO的12-激发态的激发能为6561.7±1.1(统计误差)±1.7(系统误差)keV.  相似文献   

5.
在用HYPERBALL进行的16ΛO的γ射线谱学测量中, 观察到由16ΛO的6.6 MeV 1-2 激发态跃迁到基态自旋翻转二重态( 1-1和0-)之间的两条γ射线. 由这两条γ射线的能量差得到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能量间隔为26.4 ± 1.6(stat) ± 0.5(syst) keV, 并由此推导出ΛN之间的张量相互作用强度T=0.03MeV.实验还测定了16ΛO的激发态的激发能为6561.7 ± 1.1(stat) ± 1.7(syst) keV.  相似文献   

6.
~(15)O(α,γ)~(19)Ne(p,γ)~(20)Na反应链是高温CNO循环向快速质子俘获过程突破的一条关键路径,相关的反应率输入量可通过~(20)Mg的β衰变可布居~(19)Ne共振态并测量其衰变性质来获得。通过高效率高精度地测量~(20)Mgβ衰变中产生的质子与γ射线得到了~(20)Mg衰变的详细信息,并构建了完整的衰变纲图,还进行了~(19)Ne 4 033 keV共振态衰变性质的探索,获得了该态在~(20)Mgβ衰变中被布居的分支比上限。通过比~(20)Mg和~(20)O镜像能级跃迁的结果确认了同位旋非对称性,为检验相关理论模型提供了精确的实验数据。对于突破路径中有重要影响的~(19)Ne 4 033 keV共振态的性质,有待更高统计的实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用低本底反康谱仪(HpGe–NaI)和HpGe–HpGe的三参数符合γ–γ–T系统,对72Ga的衰变γ单谱、符合谱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获得2.3×107个符合事件.根据实验结果建立了含有26个能级、87条γ射线的72Ga的衰变能级纲图,其中包含首次测到7条γ射线225.92、826.97、1349.71、1475.32、1667.91、2105.28、2247.39keV和4个能级3248.01、3396.27、3806.10、3864.56keVS并为2939.83keV能级和112.59、937.97、2402.25、2939.95keV4条γ射线的存在提供了证据;实验没有发现113.5、1155.7、1192.4keVγ射线和能级3307.1keV存在的证据。并把317.72keVγ射线的跃迁,由原来的能级3757.26keV跃迁到3439.51keV能级,改为3565.85keV到3248.01keV能级跃迁.  相似文献   

8.
基于自行设计的实验平台,利用碘化钠和溴化镧闪烁探测器对60Ni级联γ跃迁中两条γ射线(1173.3keV和1332.5keV)的角关联关系进行了测量.基于具体的实验条件对理论值进行修正,得到的实验数据能和其符合得很好,即得到的理论跃迁方式能和60Ni实际的跃迁方式和跃迁性质相吻合.说明该实验设备及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级联γ辐射角关联关系的测量,有助于学生对原子核γ跃迁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以~(64)Zn(~(12)C,2np)~(73)Br反应得到~(73)Br,经过氦喷嘴传输系统和快速化学分离后进行了γ单谱、γ-γ,符合和角关联测量,得到了~(73)Br的27条γ射线能量和相对强度,其中102.1、137.2、166.2、249.0、345.5、363.8、381.5、385.7和390.2keV9条γ射线以及192.4、537.4和574.1keV 3条能级为本工作首次测得.建立了~(73)Br的衰变纲图,由logft值和角关联系数测量值推测了90.4keV能级的自旋.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用γ共振吸收法测量~(40)Ca 9603.9keV,10321.0keV两组能级和9864.6,9868.8keV一组双重态能级的能级宽度,选用~(39)K(p,γ)反应所放出的γ射线激发相应的~(40)Ca吸收核能级。对于9603.9keV,10321.0keV的能级宽度,这里给出了比较精确的结果,相应的能级宽度分别为T=188±47eV,T=91±15eV。对于9864.6,9868.8keV能级,结果为T=100±24eV,T=899±214eV,由于~(40)Ca 9864.6,9868.8keV两能级靠得很近,因此这里用γ共振吸收法测量它们的能级宽度与以往有所不同,将同时有两组γ射线用来激发同样两个能级而发生交叉激发。我们对相应的实验处理方法作了推广。此外,用(p,γ)共振产额法测量了~(40)Ca 9603.9keV,10321.0keV能级宽度,得到了与γ共振吸收法一致的结果。本文还对~(40)Ca 9603.9keV,10321.0keV能级的(p,γ)共振强度S_(pγ)、同位旋T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用~(109)Ag(~(19)F,p3n)熔合蒸发反应和在束γ测量技术研究了~(124)Cs核的激发态。观测到了~(124)Cs核的高自旋态能带结构及其向基态的跃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24)Cs核的能级纲图。  相似文献   

12.
利用 10 2MeV16O6+束轰击同位素靶117Sn ,通过熔合蒸发 4n反应产生核素12 9Ce.由氦喷嘴快速带传输系统将反应产物送到低本底区 .通过化学分离来制备待测的Ce样品 ,与此同时用16O束轰击117Sn的两种相邻的同位素靶118Sn和116Sn ,并比较上述 3种反应中的产物来进一步区分元素Ce的不同的同位素 .结果一种半衰期为 4.1min的活性被鉴定为12 9Ce.基于X -γ -t和γ -γ -t符合测量 ,建议了包括 5 1条射线在内的12 9Ce的 (EC/ β+)衰变纲图 .其中 ,12 9Ce基态直接馈送到12 9La基态的份额 ( 2 6± 7) %是用观测到的12 9La衰变的 2 78.6keV的γ射线的生长和衰变曲线估计出来的 .另外还给出了用La Kα X射线和6 8.2keVγ射线开门的γ谱以及典型的衰变γ射线的时间谱  相似文献   

13.
钱诚德 《中国物理 C》1994,18(5):473-480
运用了Usdpf(16)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讨论了八极自由度P和f玻色子对转动区偶偶核正宇称态的效应.结果表明,偶数个P和f玻色子的组态能够混入到通常的基态带,β和γ振动带,并且自然地形成Kπ=1+、3+等转动带.这一结果与Usdg(15)-IBM相类似.本文还简要地给出了基态带间的E2约化跃迁几率,其结果与Usd(6)-IBM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在用14.8MeV中子轰击天然钨样品时,观察到了一条γ射线,其能量为291.7keV,以5.17±0.03秒的半衰期衰变。根据实验事实,我们假设~(183)W的5.2秒同质异能态衰变中除了已知的两条跃迁分支外,还存在11/2~ 11/2[615]→5/2~-3/2[512]态的另一条同质异能(E3)跃迁。计算了这条新跃迁分支的受阻因子,它与K~-禁戒同质异能跃迁的一般经验规则很好相符。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A≈ 170区正常形变带 [5 2 1]1/ 2 - 中的ΔI =1颤动现象 .根据旋称伙伴带的跃迁能量提取Δ2 Eγ(I) =[Eγ(I) +Eγ(I- 2 ) ]/ 2 -Eγ(I - 1)值 ,表现出旋称相关的规则上下颤动 .其颤动幅度在低自旋端约为 5 0keV ,而后随自旋而增大或减小 ,大体呈抛物线形 .利用改进的ab公式 ,提取了相关的脱耦合系数 .运用Nilsson波函数 ,探讨了原子核集体哈密顿量中高阶微扰项的可能形式 .  相似文献   

16.
利用102MeV的28Si束流,通过60Ni(28Si,2pn)熔合蒸发反应布居了85Zr核的高自旋态,测量了γ-γ符合及DCO比值,建立了一个有43条能级,75条γ跃迁的能级纲图,新增加了36条γ跃迁,25条能级.将能级自旋推高到(49/2+),首次观察到了转晕带的第二回弯.并确认了一条建立在17/2-负宇称带上的磁转动带.  相似文献   

17.
使用大立体角的锗探测器陈列(Hyperball),观测到7ΛLi基态二重态之间的自旋翻转M1γ跃迁(3/2+→1/2+,能量为691.7±0.6±1.0keV.为Λ与核子之间的自旋-自旋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了A≈170区正常形变带[521]1/2-中的ΔI=1颤动现象. 根据旋称伙伴带的跃迁能量提取Δ2 Eγ (I)=[Eγ(I)+Eγ(I-2)]/2-Eγ(I-1)值, 表现出旋称相关的规则上下颤动. 其颤动幅度在低自旋端约为50 keV, 而后随自旋而增大或减小, 大体呈抛物线形. 利用改进的ab公式, 提取了相关的脱耦合系数. 运用Nilsson波函数, 探讨了原子核集体哈密顿量中高阶微扰项的可能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真空脉冲放电超声射流气体束(H_2S/Ar~3%混合气体)的方法产生了气相S_2分子,并研究了30 400~34 400cm~(-1)范围内S_2分子的时间分辨和基态振动频率分辨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获得了184支谱带的高分辨率(0.1cm~(-1))和低分辨率(0.3cm~(-1))转动光谱。实验观测并归属了S_2分子B_u~(Σ-)-X~3Σ_g~-和B″~3Π_u-X~3Σ_g~-共84支振动跃迁,分析得到了激发态B~3Σ_u~-态ν=0~9和B″~3Π_u态ν=2~12的分子常数以及B~3Σ_u~-态的基态平衡分子构型。由于S_2分子B~3Σ_u~-与B″~3Π_u态之间存在微扰,这两个电子激发态的振动能级间隔、自旋分裂常数和自旋-轨道分裂常数变化不规律,转动跃迁强度和跃迁选择定则存在异常,利用~3Σ-~3Π的齐次微扰哈密顿量定性地对这些异常光谱进行了解释,进一步丰富了S_2分子紫外区低能电子激发态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通过130Te(16O,5nγ)141Nd反应布居了141Nd的高自旋态能级. 对反应产生的在束γ射线进行了γ射线单谱和γ-γ符合测量. 建立了激发能达7614.5keV的141Nd能级纲图,新发现了12条γ射线和15个能级. 基于实验测量的γ跃迁各向异性,建议了141Nd部分能级的自旋值. 用一个h11/2价中子空穴与142Nd核芯晕态的耦合可以定性地解释141Nd的能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