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非相对论范围内,当声源或观测者单一对媒质运动时,纯横向多普勒效应为红移。  相似文献   

2.
在非相对论范围内,当声源或观测者单一对媒质运动时,纯横向多普勒效应为红移  相似文献   

3.
雷裕波 《物理通报》2011,40(7):31-34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测者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射波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就是多普勒效应.引起多普勒效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波源与观测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在低速传播的机  相似文献   

4.
声是一种机械波,它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定是一个重要的实验课题.空气是一种弹性媒质,声在空气中以纵波形式向外传播.若以固定声源为端点,在远离声源的轴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的各点,声波相位各不相同.如果知道两点间某一频率的声波相位相差2π,则两点间的距离就是该频率声波的波长.假若声源频率可以精确测得,那么声源在空气媒质中传播速度即可求得.  相似文献   

5.
 当波源与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观测到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它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简单的数学推导,讨论了声源在媒质中沿任意方向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的规律,给出了它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媒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称为感知频率)不同于波源的频率,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本文试图给出机械波多普勒效应普遍公式的简单推导,并就有关问题略加讨论.一、公式推导设波在各向同性均匀媒质中传播的速率为 v,波源相对于媒质的速率为 v_z,观察者相对于媒质的速率为 v_o,波源的固有振动频率为 v,观察者的感知频率为 v′。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在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ν=νλ 中,ν是波的频率,不应看作波源的振动频率.两者只 有数量上的关系而不是同一概念.本文兼谈多普勒效 应的教学问题,以加深对ν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苏俊收  庄超  李军  刘汉光 《应用声学》2020,39(2):236-245
空中声源的辐射噪声谱包括宽带连续谱和窄带线谱,线谱能量高于连续谱。与水下声源相比,空中声源的运动速度普遍较高,线谱多普勒频移明显,可用于进行水下对空中声源的运动参数估计。首先通过时频分析提取接收信号的瞬时频率,而后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将瞬时频率提取值与预测值相拟合,进而估计声源的运动参数(声源的运动速度、静止频率、与接收器最小水平距离及经过最近点时刻)。仿真与实验均能较为准确地估计出声源运动参数,同时在实验中实现了水下对空中运动声源的测距和定位,测距误差小于15.8%。在满足一定信噪比和保证足够多普勒信息的情况下,该参数估计方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能够按照人们的意愿控制声波的传播一直是研究者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一类由人工微结构组成的声学超材料吸引了研究者的注意,因为它具有许多天然材料所不能实现的奇特性质,例如负折射、平板聚焦和反常多普勒等.本文中,我们制备了一种二维的负质量密度声学超材料,在频率1560—5580 Hz范围内质量密度为负值,折射率在1500—5480 Hz范围内为负值,设计了一种测量多普勒效应的测试装置,测试了其在1200—6500 Hz内的多普勒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所制备的声学超材料负折射区域内,以声源的频率为2000 Hz为例,当声源靠近探测器时,探测器探测到的频率为1999.27 Hz,与声源相比有0.73 Hz的减小;而当声源远离探测器时,探测器探测到的频率为2000.68 Hz,与声源相比有0.68 Hz的增大,即在频率点为2000 Hz时,有明显的反常多普勒现象.对整个负区域内进行选点测量,发现在整个负区域内有宽频带的反常多普勒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和多普勒效应的起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战存 《物理》2003,32(7):488-491
介绍了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的生平,回顾了多普勒对波源和观测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频率改变的效应即多普勒效应的最初论述,以及人们早期对多普勒效应在声学、天文学及光学领域的实验验证情况.论述了多普勒效应的历史作用和纪念多普勒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因波源和观测者有相对运动而出现的观测频率与波源频率不相等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蒂安·多普勒(ChristianDoppler,1803~1853)。多普勒和他的科学贡献1803年11月29日,多普勒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其家族在萨尔茨堡经营石刻,生意兴隆,父母期望他能按照传统子承父业,可是他自幼体弱多病。多普勒在萨尔茨堡上完小学后进入林茨中学,1822年,他的父母接受一位数学教授的建议,让多普勒到维也纳理工学院学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球面脉冲声波在空气和理想的多孔性媒质界面上的反射问题。在声源为脉冲点源的情形下,给出反射脉冲声波的一般表示式。对以下三种情况做了较详细的分析:(1)声源和接收点在垂直于界面的同一直线上,半无限厚多孔性媒质;(2)声源和接收点在垂直于界面的同一直线上,多孔性媒质层;(3)掠射,半无限厚多孔性媒质。脉冲声波在媒质层上的反射是以声脉冲在媒质层内多次反射和透射来处理的。文中还给出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多普勒效应的概念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于1842年首先提出的。由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使观察者感到频率变化的现象叫做多普勒效应.2.多普勒效应的基本原理根据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公式,当声源与接收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实验研究已有不少文章发表,但其内容多限于声源与接收器间处于稳定的相对运动状态,即匀速运动。这时多普勒效应产生的频移或多普勒信号频率也是稳定的,观察和测量都比较易于实现。但  相似文献   

16.
声源与接收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就会发生多普勒效应。目前,许多高校物理实验室使用的多普勒效应验证仪器只能验证接收器和声源在一条直线上时,接收频率与接收器运动速度的关系,对于声源运动以及相对运动与二者连线存在角度等情况还不能验证。因此,为了全面验证多普勒效应,在原装置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进,新的实验装置可以弥补原实验装置的不足。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算出声速的相对误差在3%左右,验证了本实验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声源作圆周运动时的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自制装置演示了声源作圆周运动的多普勒效应,并应用图谱分析软件得到频率分布图。  相似文献   

18.
孙爽  乔渭阳  黄晓聃 《应用声学》2012,31(4):294-302
本文主要讨论传声器阵列反卷积法对于飞机发动机噪音测量的实际应用及反卷积法对于飞机过顶测噪的数值模拟。传统"波束成型法"的成像是点源与点分布函数卷积的结果,只有在满足瑞利限制的前提下可以分辨多个相距较近的声源。本文介绍了一种简称反卷积法的传声器阵列新方法,它是将原有的Beamforming结果作为已知条件,从中提取有用的声源信息,去除掉旁瓣的干扰,使得处理出来的声源幅值与位置更加准确。观察运动声源会产生多普勒效应,特别是在频域中处理声信号时会使发声源产生频率偏移,因此在反卷积法使用前引入平均多普勒频移因子,它使得运用反卷积法在频域中预测飞机进场噪音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生物成因文石的FTIR光谱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3种文石质软体动物贝壳的内外壳层进行了较系统的FTIR光谱测量,并重点对文石的ν1,ν2及ν43个内振动模式的频率与贝壳壳层位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文石的ν1,ν4带在所有的样品中未存在频率位移现象,且与合成文石的相关谱带的频率一致,但ν2带频率与贝壳壳层的位置有密切关系。在同一生物种类贝壳中,所有样品内壳层文石的ν2带频率均大于外壳层。随贝壳种类的不同,内外壳层ν2带频率位移的范围为0.5~4.5 cm-1。关于文石质贝壳内外壳层红外光谱中ν2带存在频率位移的现象是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0.
从航空声源水下声场建模出发,提出了运动声源稳相点的近似算法。由于Hawker给出的运动声源声场简正波模型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高速运动声源,针对速度相对较大的低空运动声源辐射噪声激发的水下声场建模,采用虚源概念,基于射线声学理论得到近似多普勒频率,结合简正波理论求解稳相点,较好地解决了高速运动声源声场的解算问题。几种波导环境下两种方法数值计算比较结果表明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