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以Fe~(2+)—H_2O_2为引发剂引发甘蔗髓与丙烯腈的接枝共聚反应。研究了亚铁含量,H_2O_2浓度,单体量,反应液比、温度和时间对接枝反应的影响;探讨了接枝共聚物碱水解条件,如碱浓度和用量、水解温度和时间、接枝增量等因素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接枝增量的接枝共聚物,降低反应液比或增加单体量均可明显提高接枝增量,接枝增量对水解产物吸水性能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聚苯乙烯(PS)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都是研究得十分深入的聚合物。它们的接枝共聚物,虽然在基础研究中是十分有兴趣的对象,但因传统的合成方法不能得到结构确定的产物,同时难于与伴生的均聚物分离,进展不大。近年来随着大分子单体方法和极性单体活性阴离子聚合的发展,具有确定结构的接枝共聚物PS-g-PMMA的合成逐步成为可能。例如:Ishizu采用阴离子聚合合成带乙烯基的PMMA大分子单体,再与苯乙烯自由基共聚的路线,Ballegoole等和Watanable分别采用主干接枝法,即用自  相似文献   

3.
可聚合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合成接枝共聚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种可聚合的光引发转移终止剂 ,2 N ,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乙酸 β 甲基丙烯酰氧基乙酯 (MAEDCA) ,通过两种途径制备了含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和聚苯乙烯 (PSt)链段的接枝共聚物 .其一是将MAEDCA作为引发剂 ,在紫外光照射下引发MMA聚合 ,得到大分子单体 ,通过大分子单体与St的共聚合得到 .考察了所用大分子单体的分子量和浓度对共聚合的影响 .其二是将MAEDCA作为单体与MMA共聚得到侧链上含有N ,N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 (DC)基团的无规共聚物 ,P(MMA co MAEDCA) .在紫外光照射下 ,P(MMA co MAEDCA)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St聚合 ,得到P(MMA co MAEDCA) g PSt的共聚物 ,研究了接枝共聚合过程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特征  相似文献   

4.
乙烯基单体在炭黑表面上的接枝聚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分别在铈离子体系,正丁基锂体系,过渡金属离子乙酰丙酮铜(Ⅱ)以及焦磷酸络锰(Ⅲ)体系的作用下,炭黑与乙烯基单体的接枝聚合.研究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利用FT IR分析确证了炭黑表面的接枝反应,利用TEM表征了接枝炭黑的形态.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多种炭黑表面接枝聚合体系中,正丁基锂体系的接枝率最高,可达200%.而各种氧化还原体素的接枝率只能达到30%左右.表面接枝后的炭黑在介质中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在空气氛中经γ-射线辐照生成大分子过氧化物,通过联氨-铜离子催化分解生成大分子自由基,在丙烯酸水溶液中进行接枝反应,丙烯酸的接枝率不受介质中氧的影响。根据接枝条件,有一个对接枝最有利的联氨浓度范围。在铜离子浓度0—2.5×10~(-3)克分子/升的实验范围内,接枝率随铜离子浓度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在紫外光作用下,二苯甲酮、蒽醌和安息香能通过夺氢反应使异戊二烯在四氟乙烯-丙烯共聚物中接枝,接枝反应按三重态自由基引发机理进行,接枝率随光照时间的增长而增加,但不会超过40%。和异戊二烯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不一样,接枝物中聚异戊二烯接枝链的微结构以3,4-和1,2-聚合为主,而前者以1,4-聚合为主。Ce+4及Fe+2-H2O2等氧化还原体系对该接枝反应不产生作用.极性溶剂四氢呋喃的加入,对接枝链微结构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
聚醚氨酯的氧化及其接枝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在聚醚氨酯表面上进行接枝共聚合的新方法。首先在聚醚氨酯薄膜上通过过氧化氢光氧化引入过氧化氢基,然后在还原剂亚铁盐或N,N-二甲基对甲苯胺的作用下引发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合,反应具有低温快速的特点。产物经吸水性实验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均证实了是一接枝共聚物。通过模型化合物的研究证明,接枝反应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接枝共聚占优势地发生在聚醚软段上,接枝地点很可能就在醚键旁的α-碳原子上。  相似文献   

8.
<正> 聚合物-基体界面的酸碱配位作用是界面粘合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Fowkes,Drago,Matsunaga等曾对参照液体-聚合物体系粘附功的酸碱作用成份的测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乙烯、丙烯酸、纤维素等聚合物表面的酸碱属性。本文应用Fowkes的基本方法,对MMA(甲基丙烯酸甲酯)-天然橡胶接枝聚合物表面的酸碱属性及其对基体的粘合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为大分子单体,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HFMA)、对苯乙烯磺酸钠(NaSS)为共聚单体,采用大分子单体接枝共聚法,制备了一种阴离子型含氟两亲接枝共聚物P( HFMA-co-NaSS) -g-PEG.利用FTIR、1H-NMR和19F-NMR对共聚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表面张力法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嵌段聚酯-聚醚膜经紫外光活化后,于水溶液中铈盐引发亲水性单体丙烯酰胺在其表面上接枝共聚合反应。同时对接枝物进行了证实和表征。并通过活体动物血液灌流实验表明,此接枝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借助付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以及电子显微技术,结合化学提纯方法,检测纤维素分子中主要基团、分子取向度和超分子结构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考察了均相条件下硝化纤维素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共聚物的形成与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的部位,探索均相接枝的可能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淀粉与丙烯酰胺的接枝共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木薯淀粉为骨架,以丙烯酰胺为单体,进行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的研究。对接枝共聚过程中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介质酸浓度及淀粉糊化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寻找接枝共聚的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3.
球形聚丙烯粒子固相接枝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负载型高效球形催化剂催化丙烯本体聚合获得了孔隙率较高的球形聚丙烯 (PP)粒子 .研究了苯乙烯在这种球形多孔PP粒子中的接枝聚合反应 ,考察了各种聚合条件对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影响 ,并用FTIR、DSC、GPC、粘度测定及偏光显微镜 (PLM)等方法表征了接枝聚合产物的结构和形态 .研究表明 ,球形PP粒子固相接枝苯乙烯不仅可达较高接枝率 (最高达 2 4 % )和接枝效率 (最高达 5 6 7% ) ,PS相区尺寸小、分布均匀 ,而且产物为形态规则的球形颗粒 ,有利于防止聚合物结块和粘壁 .但PP接枝PS后分子量有所下降 ,表明PP接枝PS的同时伴随着轻微的降解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由大单体技术合成的侧链为聚苯乙烯、骨架由丙烯酸丁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丁酯组成的接枝共聚物对聚苯乙烯的表面改性效果(试样浇注于玻璃纸上成膜)。发现仅添加0.5wt%的接枝共聚物就可完全改变聚苯乙烯膜两面的临界表面张力γ-c与表面能中的色散力部份γ_s~D,少量添加的接枝共聚物在改性聚苯乙烯膜的两面呈现出明显的表面富集现象。虽然两类接枝共聚物的极性有较大的差异,但改性聚苯乙烯成膜后的自由表面均显示出与聚丙烯酸丁酯相同的低表面能(γ_s~D=37×10~(-3)牛顿·米~(-1)),而添加三元接枝共聚物的改性膜与玻璃纸接触的表面却具有高于聚苯乙烯的表面能|(γ_s~D=54×10(-3)牛顿·米~(-1))。这种改性膜的两面具有不同的表面能是由于接枝共聚物中不同的组分在膜的两面富集所致,已通过ESCA的表面测试结果证实,并与按Gibbs吸附式的计算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接枝共聚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研究了壳多糖与丙烯酸丁醋的乳液共聚合,结果表明当[K2S2O8]=[NaHSO3]=2.57×10-3mol·1-1,[BA]=0.68mol.1-1,[Chitosan]=19.2g·l-1,在70℃下反应5小时,共聚反应的接技率和接枝效率均较高.用红外光谱,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接技共聚物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共聚物胶乳成膜的机械性能,表明用丙烯酸丁酯对壳多糖进行接枝改性,可提高壳多糖的韧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高密度聚乙烯粉末的电子束辐射接枝王勇,黄劲,李瑞海(成都科技大学纺织工学院,成都610065)(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610065)关键词:HDPE粉末,电子束辐射,接枝聚合本文采用电子束予辐射法使聚乙烯粉末表面产生活性中心,然后通过液-固相接枝共...  相似文献   

17.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溶液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核磁共振 (NMR)、动态激光光散射 (DLS)、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等方法研究了规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氧乙烯共聚物溶液性质 ,研究表明两亲接枝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可形成球状胶束 ,溶液的浓度、温度和聚合物结构等因素影响其胶束的大小、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丙烯酸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吴壁耀,刘安华,邵兰英,蒋子铎(武汉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武汉,430073)关键词接技聚合,炭黑,Zeta电位,表面改性炭黑是由大量的原生粒子聚集而成的.该聚集体表面积大、表面又含有丰富的极性基因,故在炭黑/涂料树脂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通过苯乙烯 (St)与 4 对氯甲基苯乙烯 (CMS)进行氮氧稳定自由基共聚合反应 ,合成了二元共聚物P(St co CMS) ,并以此共聚物引发丙烯酸丁酯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成功地合成了结构明晰的以聚苯乙烯为主链、聚丙烯酸丁酯为支链的接枝共聚物 ,研究了共聚合反应动力学 .P(St co CMS)和接枝共聚物的结构通过1 H NMR得到确认 ,并表征了接枝共聚物平均侧链数目和平均侧链长度  相似文献   

20.
<正> 在非交联型聚合物中,接枝共聚物的分子结构最为复杂,它既取决于整个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和平均分子量,又与骨架和接枝链的链长分布和平均链长紧密相关。此外,接枝产物的接枝数分布、平均接枝数、接枝点间链段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子量分布等都是描述这类共聚物的重要参数。因此,接枝共聚物分子结构的精确表征,是一个尚待解决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