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为证实随粒度变细无因次渗透率变大是气测渗透率的特有规律,对粒度100-450μm范围内的五种窄筛分水洗沙的渗透率进行了实验测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粒度变细,气测无因次渗透率规律变大是固有的,是流动滑移增强的结果。平均粒度402.5μm筛分沙形成的孔隙尺度不是受流动滑移影响的终结尺度。流动滑移影响远比认定的强,不限于Kn>10-3。同粒度范围内水测渗透率受流动滑移影响不明显,五种筛分沙的无因次渗透率-孔隙率数据几乎都落在曲线K~(1/2)/d=0.283Φ2.67的±4.1%以内。出人预料的是,不受流动滑移的水测渗透率并不比受流动滑移影响的气测渗透率低。平均粒度402.5μm筛分沙的气测渗透率比水测渗透率低近46%,远大于渗透率,孔隙率测量误差之和。数表气体粘度系数包括流动滑移成分,数值偏低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用Lattice Boltzmann方法确定多孔介质的渗透率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7-Bit的正六角形格子的不可压缩Lattice Boltzmann模型,对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进行模拟,通过研究流量和压力梯度的关系,给出了Lattice Boltzmann方法模拟的Darcy定律。调节孔隙率,粘性系数等参数,给出了渗透率与这些参数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4.
5.
研究了一类非零键渗透率满足均匀分布的随机多孔介质逾渗模型-数值计算了该模型系统渗透率在临界点处的标度指数-结果表明该指数并不能看作是普适常数,而与均匀分布的参数有关-这意味着即使非零键渗透率值的概率密度函数满足负一阶矩存在条件,系统渗透率在逾渗临界点处的标度指数仍然依赖于分布函数的具体参数,并不是常数-这一数值结果与Sahimi对此问题的结论不同-
关键词:
逾渗
随机多孔介质
标度指数
渗透率 相似文献
6.
7.
8.
9.
11.
用蒸发冷凝法制备了Fe-50wt%Ni和Fe-84wt%Ni坡莫合金的纳米微粉。经透射电镜X光能谱微区成分分析证实:微粉的成分与原材料的一致;微粉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6 nm(Fe-50Ni)和19 nm(Fe-84Ni)。在室温和36个不同的流体静压力(0.000 1~2.205 GPa)下原位测量了它们的磁化和起始磁化曲线。结果表明:(1)Fe-50wt%Ni和Fe-84wt%Ni合金纳米微粉均具有恒导滋特性;(2)这两种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随静水压的变化分别为μi=8.16+18.2p-24.7p2+18.1p3-6.55p4+0.908p5(Fe-50Ni合金)和μi=5.38-0.169p+0.232p2-0.0786p3(Fe-84Ni合金);(3)纳米粉的起始磁导率μi在频率高于10 MHz才降低,而Fe-50Ni合金片的μi在频率高于1 MHz,Fe-84Ni高于100 kHz时就开始下降,故纳米压粉磁芯可应用的频率范围可以比相应组分合金片的大1~2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孔隙率和渗透率对LHP主芯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细多孔芯的结构参数对环路热管(LHP)主芯中的流动和传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发展一个综合考虑了热传导、对流和蒸发多种传热效应的模型,以及利用数值模拟易于独立改变参数的特点,研究了孔隙率和渗透率这对参数组合对LHP主芯内部流场和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是合理的,且对于LHP实验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凝析油气体系相平衡是在储层多孔介质中进行,多孔介质中凝析油气相变是凝析气藏开发研究者关注的主题。应用二维刻蚀玻璃微观孔隙模型,通过可视化技术,对凝析气微观气液两相相变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多孔介质吸附和毛细凝聚对凝析气相变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在金刚石压腔设备中进行聚乙烯的高温高压裂解实验研究。实验分含水和不含水两种情况。在显微镜下观察反应过程中的变化并显微照相记录有关现象,在高压下就位测定反应过程中荧光的变化。用气相色谱方法测定气相产物组成。含水实验中CH4占烃类气体产物的92%并有CO2生成,固体残余物非常少,表明水直接参与了化学反应,为烃类气体的形成提供氢源,为CO2的形成提供氧源。不含水实验中烃类气体的产率相对较低并有较多的固相残余物存在。用热力学理论探讨了实验中有关反应的机制。根据聚乙烯与干酪根结构的可比性,推测在水参与条件下有利于提高有机质裂解成烃的产率。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