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无论哪种方式,最重要的一条是质疑.所谓数学质疑能力就是提出数学疑难问题的能力.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关注学生情感,营造主动去质疑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阵地,更是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场所.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苏格拉底则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由此可见,问题是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的推  相似文献   

3.
唐绍友 《数学通报》2001,(12):15-17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 :“读书无疑者 ,须教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代学者陆九渊又曰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因此 ,学贵有疑应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教学思想 ,也是创新教育观下的教学准则 .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 ,学贵有疑是学习进步的标志 ,是创新的开始 .在教学实践中看到 :学生没有疑问 ,就难有新的见解 ;没有新的见解 ,一切都以书本为经典 ,以教师的讲课为准绳 ,就难有创新 .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 ,要让学生真正有学问 ,有创新能力 ,就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沿着“无疑 →有疑→无疑 →有疑 →………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席埃德加.富尔早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现代社会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要学会如何获得知识,学会如何在求知的过程中学会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无疑应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要领路人,让学生会学是教师必须担负的职责.因  相似文献   

5.
徐新 《中学数学》2012,(2):42-43
质:质问、询问、提问.疑:疑惑、疑问、问题.质疑能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教学中更是指学生的一种反思能力,是学生思维的激发和提升.通过质疑能力的提升,形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希望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教师提供的数学问题,更期待学生能通过自己的质疑、发散、联系、猜想提出新的数学问题.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使他们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还能使他们扎实牢固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逐步完善知识结构,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陶增元 《数学通报》2012,51(4):19-21
1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并在总体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  相似文献   

8.
张丽君 《中学数学》2012,(13):36-38
一、问题解决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情境,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有探索性或求证性的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的多种解决问题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或结论.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下的学习知识技能大,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更是一种选择和调节相关智慧技能的运用性学习,即"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是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从学习方式来讲,它不同于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接受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也不同于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有意义学习"的教学设计,它是与当今"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笔者任教的农村初中有部分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学习习惯也很好,练习时准确率也很高,但是到考试时就是不尽如人意.这部分学生学习表现为记忆力较好,擅长文科,其学习特征是机械、呆板,理解慢,知识点总是死记硬背.因此他们基础非常扎实,但遇到综合性的题目就无从下手.我们总是评价他们"学不得法",其实,这是学生思维能力欠缺的一种表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  相似文献   

10.
曾荣 《中学数学》2015,(3):52-54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提升,以及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是无痕的.然而,正是这种"无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畏惧心理.对于思维能力正在不断提升的中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时,若能将体现思维过程的思维链"有痕"地展示给学生,无疑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1].而要实现这种从无痕到有痕的转变,教师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善于提炼教学主线,围绕主线进行教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数学教育研究认为: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习动力的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也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最佳纽带.因此问题设计的好坏是数学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一、问题设计要富有趣味数学,本身就因高度的抽象性使人觉得枯燥,尤其是面对刻板化的公式时,字母、符号更让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先生则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可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一般3个以上)问题.问题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恰当的问题串,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问题串,能使学生理解知识、发现规律、培养思维、感悟思想.  相似文献   

1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变式教学是训练学生知识和能力迁移的一种启发教学,也是有中国数学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之一.它不仅能帮学生建构知识体系,还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所以一直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14.
从实际教学经验中归纳"疑"的教学价值,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生疑"、"质疑"和"解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康林 《中学数学》2012,(2):14-15
新课程的核心问题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于是,新课程倡导并提出了学生的三大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本文以《切线的判定》导学案,浅析学案导学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四能"的理念."四基",即让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能"修  相似文献   

17.
我校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探究能力,提出以"导、学、议、悟"为基本方法,以"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展示反馈——反思总结"为主要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打造"生本课堂、生动课堂、生命课堂",实现"体验式教学"  相似文献   

18.
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但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主动地质疑问难,就需要执教者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动机的场,这个场就是心理自由的课堂氛围,场营造好了,再辅以模仿、类比、逆向探测等常见的诱发创新思维的路径,面对此场,学生才能心有触动,才会有话可说.一元二次方程作为初中学段的核心知识,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19.
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怎样教授解题,学生怎样学习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热点.但是教师对解决数学问题的认识和目的不同,则决定了解题教学的手段和过程不一样,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样.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听懂,掌握了这种类型,学生会做就行了,这是一种"结果教学".这种"结果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期如此进行解题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但是如果能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借助于问题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掌握问题的"源与流"关系.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学会解题,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20.
"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基调,贯穿课的始终,在新旧知识接轨处有所侧重,实现知识有效对接."降"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在学习概念、符号、法则、公式、性质、规律性结论时适时、适度的"降",能改善知识的抽象性."放"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情怀,学生能学会的放手让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有困难,但经历合作交流能解决的也下放给学生探究;教也学不会的放手不学,让学生获得体验和感悟的机会."退"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视野,在教学难点处大幅度的"退",在问题诊断处适度的"退",在综合问题处灵活的"退",为学生搭建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实现知识的常态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