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报道了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芳醛、丙二腈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为原料于水中一步生成2-氨基-3-氰基-4-芳基-7,7-二甲基-5-氧代-4H-5,6,7,8-四氢苯并[b]吡喃.该方法具有产率高、操作简便、对环境友好、催化剂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许招会 《有机化学》2014,(8):1687-1691
在琥珀酸二酰亚胺磺酸铈催化下,吲哚、醛和2,2-二甲基-1,3-二噁烷-4,6-二酮在无溶剂条件下超声辐射合成了10种5-[(3-吲哚基)-甲基]-2,2-二甲基-1,3-二噁烷-4,6-二酮衍生物.当催化剂的用量为3%(摩尔分数)时,30℃反应30~60 min,收率为68.9%~96.7%.此外,还探讨了琥珀酸二酰亚胺磺酸铈的催化机理.该方法具有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且收率高的优点.催化剂邻琥珀酸二酰亚胺磺酸铈对环境友好且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3.
赵振华 《分子催化》2004,18(3):161-166
一种新的催化剂,SnCl2·2H2O,已用于2,3-二甲基-2-丁烯与乙酐的酰化反应来制备高产率的3,3,4-三甲基-4-戊烯-2-酮 (TMP). 发现SnCl2·2H2O是室温下2,3-二甲基-2-丁烯与乙酐进行酰化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乙酐用量、反应时间和溶剂的加入等因素对该酰化反应的影响. 发现当催化剂/2,3-二甲基-2-丁烯摩尔比在0.30/1和 0.60/1之间、反应时间为2 h时,所得酰化产品的产率最高. 该酰化反应进行到完全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催化剂用量和乙酐用量. 在需要加入溶剂的情况下,二氯甲烷或氯仿是一种合适的溶剂.  相似文献   

4.
蒽酮1和氯甲基吡啶盐酸盐2在甲苯中回流反应生成10,10-二吡啶甲基-9(10H)蒽酮(3),收率63%~68%;3用硼氢化钠还原生成10,10-二吡啶甲基-9,l0-二氢蒽-9-醇(4),收率87%~90%;蒽醇4在酸催化下发生歧化反应,得到还原产物10,10-二吡啶甲基-9,10-二氢蒽(5)和氧化产物蒽酮3.该歧化反应受催化剂、溶剂和反应温度等影响.当蒽醇4用三氟化硼为催化剂、甲苯为溶剂、回流反应,5的收率达到74%.所合成的新化合物都经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5.
在可膨胀石墨催化下, 由芳香醛和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缩合制备了3,3,6,6-四甲基-9-芳基-1,2,3,4,5,6,7,8-八氢化氧杂蒽-1,8-二酮. 在乙醇-水介质中回流反应2.5 h, 反应产率可达87%~93%. 该方法不仅反应时间短, 产率高, 而且催化剂价廉易得、对环境友好, 催化剂经简单过滤后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在水溶剂中,酸性离子液体[bmim][HSO4]可以有效地催化芳香醛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反应3~5h,得到产率为76%~86%的芳亚甲基双(3-羟基-5,5-二甲基-2-环己烯-1-酮)类化合物.该反应产物后处理简单,催化剂可以回收利用.催化剂在循环使用五次时对产物的收率影响不大,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以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多聚甲醛和三氯氧磷为原料,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合成了6-叔丁基-3-氯甲基-2,4-二甲基苯酚并确定较佳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相转移催化剂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为: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反应温度为40℃,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用量为60 g,多聚甲醛12 g,浓盐酸30 g,相转移催化剂4 g,三氯氧磷40 g。在上述条件下,6-叔丁基-3-氯甲基-2,4-二甲基苯酚的收率为95%,纯度>99%(HPLC面积归一化法),产品结构经IR、MS和~1H-NMR表征。  相似文献   

8.
在无溶剂和催化剂条件下,由芳香醛、吲哚、丙二酸亚异丙酯的三组分缩合反应,制备了5-[(3-吲哚基)-芳甲基]-2,2-二甲基-1,3-二氧六环-4,6-二酮,产率为70%~85%,产物结构经1H NMR,IR确证.  相似文献   

9.
以KF-蒙脱土为催化剂, 取代肉桂腈与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在95%乙醇中回流反应得2-氨基-3-氰基-4-芳基-7,7-二甲基-5-氧代-4H-5,6,7,8-四氢苯并[b]吡喃, 此方法快速、方便、高效, 同时考察了溶剂、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绍荣 《化学研究》2003,14(2):50-52
采用三相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聚苯乙烯树脂),以乙酰乙酸乙酯和六次甲基四胺为原料,合成了1,4-二氢-2,6-二甲基-3,5-吡啶二甲酸二乙酯,探讨了反应条件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产品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11.
柴海芳  韩文锋  朱虹  刘化章 《化学进展》2006,18(10):1262-1269
氯离子的脱除是制备高性能钌催化剂的一个重要步骤。本文综述了新型钌基氨合成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脱氯环节。介绍了以RuCl3·3H2O作为活性前驱体的钌催化剂中氯离子的来源、氯在催化剂中的存在方式、它对催化剂的毒害作用以及去除氯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烷基化催化剂表面酸性及催化性能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确定关联升温速率、脱附峰温和脱附峰覆盖率的程序升温脱附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TPD实验和模型参数估值,建立了表征催化剂酸密度、酸强度及强度分布情况的方法。研究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固体酸催化剂表面酸中心强度分布先变宽后趋于均匀,350?℃活化催化剂的强度分布最宽;催化剂表面酸强度和酸密度随活化温度提高均呈先增大后降低、分别在350 ℃和250 ℃活化温度达到极大值的变化规律。催化剂酸性与催化性能关联的结果表明,随着活化温度的提高,烷基化反应速率常数与总脱附量的变化趋势相同,而催化剂失活速率常数与脱附活化能变化趋势相同;催化剂活性稳定性随其酸强度的增大而变差,催化剂活性与催化剂酸量和酸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催化剂CD,CM和CD-A的乙烯和丙烯聚合动力学曲线,只有催化剂CD在丙烯聚合时加入外给电子体其动力学曲线为上升-衰减型,其它均为衰减型,催化剂CD丙烯聚合活性高于催化剂CM。丙烯聚合时加入外给电子体使总活性中心浓度降低,但等规中心浓度反应增加。同种载体制备的催化剂CD和CD-A载钛过程中加入内给电子体,可使其聚合活性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随Al/Ti增加,在一定范围内,随Al/Ti增加,催化  相似文献   

14.
李明  谢如刚  田安民 《化学学报》2000,58(5):510-514
用HF方法在6-31G^*基组下,对手性含硫恶唑硼烷催化苯乙酮不对称还原反应进行了量子化学从头算研究。还原反应经历了催化剂-硼烷加合物、催化剂-硼烷-酮加合物、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的生成以及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的离解过程。催化剂-硼烷加合物、催化剂-硼烷-酮加合物和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的生成分别为放热、吸热、放热过程;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离解成催化剂烷氧基硼烷为吸热过程。催化剂-硼烷-酮加合物和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都存在四种稳定的结构。最有利于氢转移的催化剂-硼烷-酮加合物结构是次低能量结构,并且具有扭曲的船形结构。催化剂-烷氧基硼烷加合物含有一个B-O-B-N四元环,尽管四元环有较大的张力,但加合物仍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裂化催化剂水热失活动力学及装置平衡活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裂化催化剂水热失活过程伴随着超稳化过程的特点,确定了对应不同自抑制函数的催化剂水热失活动力学模型方程。利用裂化催化剂水热失活实验数据进行参数估值,建立了裂化催化剂水热失活动力学模型。统计检验结果表明,二级自抑制的一级水热失活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实验数据,是较理想的水热失活动力学模型。考虑工业装置中裂化催化剂呈全混流,建立了裂化催化剂平衡活性模型方程,并且装置平衡催化剂微反活性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吻合。该模型的预测结果表明,随着再生器温度或催化剂藏量的提高,平衡剂的微反活性逐步降低;平衡剂微反活性随催化剂单耗的提高先快速提高,然后缓慢提高。  相似文献   

16.
The effects of surface acidity-basicity and surface oxidation reduction property of Li-La-Mn/TiO2 (I) and Li-La-Mn-W/TiO2 (II) catalysts on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were studied by CO2-temperature programmed desorption (CO2-TPD) and temperature programmed reduction temperature programmed oxidation (TPR-TP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 strong basic sites on catalysts I and II, but the quantity of these sites on catalyst II is more than that on catalyst I. Besides, the strength of basics site on catalyst II is stronger than that on catalyst I.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II is easier to reduce and re-oxidize than that of catalyst I. The surface of catalyst II is easier to reduce and re-oxidize than of catalyst I, and the extent of reduction and reoxidation of catalyst II is more intensive than catalyst I, which results in a lowing of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enhances the activity and C2 hydrocarbon yield as well as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GHSV). Catalyst II is excellent for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相似文献   

17.
Namba K  Wang J  Cui S  Kishi Y 《Organic letters》2005,7(24):5421-5424
[reaction: see text] With use of 1 mol % of Cr catalyst 5, surprisingly efficient Cr-mediated couplings of aldehydes with various types of nucleophiles have been realized. The catalyst set of Cr catalyst 5 and Ni catalyst 4 is used for alkenylation, alkynylation, and arylation, whereas the catalyst set of Cr catalyst 5 and CoPc (cobalt phthalocyanine) is used for 2-haloallylation, alkylation, and propargylation. Only the Cr catalyst 5 is required for allylation. The reaction rates in DME and THF have been found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that in MeCN.  相似文献   

18.
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的两大问题是炭载Pd(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稳定性不好和Pd催化剂能催化甲酸分解。发现用NH4F络合还原法制备的NH4F修饰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要比Pd/C催化剂好大约20%,电催化稳定性也要稍优于Pd/C催化剂。在120 s内和30℃下,甲酸在Pd/C催化剂上分解产生38 mL气体,但在NH4F修饰Pd/C催化剂上基本上不分解,因此NH4F修饰主要能抑制Pd催化剂催化分解甲酸的能力,而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层在成本、耐久性以及性能上的局限是制约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瓶颈. 已有文献证明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纳米纤维催化剂层能提高催化剂利用率、增加三相界面和三相通道以及提高耐久性. 作者结合所在课题组的工作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的研究进展. 首先,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的发展历程,并从制备方式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和总结;接下来,从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催化剂层的制备、物理特性表征、电化学性能分析及耐久性表征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最后,从三相界面、三相通道以及量产适用性的视点比较了三种结构的催化剂层,介绍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层的发展趋势,并梳理了静电纺丝法制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剂层领域待研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The first immobilized catalyst for Ir‐catalyzed asymmetric allylic aminations is described. The catalyst is a cationic (π‐allyl)Ir complex bound by cation exchange to an anionic silica gel support. Preparation of the catalyst is facile, and the supported catalyst displayed considerably enhanced activity compared with the parent homogeneous catalyst. Up to 43 consecutive amination runs were possible in recycling experi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