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张运榜 《化学教育》1990,11(4):34-34
目前,在国际市场上流行一种用塑料薄膜制成结构新颖的粘贴影集,它的每一页均有底板和粘附在底板上透明的塑料薄膜组成。  相似文献   

2.
水稻是高产作物,缺点是花费人工太大,走机械化的道路,是人们长期以来的向往。机械插秧已经试验很久了,但若得不到工厂化育秧的配套,好处还是不大。近年来,我国有些地方正在引进日本的塑料大棚盘式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相配合的栽培技术,但这套育秧办法有一些严重缺点,妨碍它的推广。其一是用自然土作床土,每盘要8—10斤,种一亩田就得二百多  相似文献   

3.
实施新课程用好新教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坤 《化学教育》2005,26(6):16-19,26
山东、广东、海南、宁夏4省区参加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全面进入实施阶段。从前一段实施情况看,实验工作正顺利走向正常发展的轨道,但也使我们认识到高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多数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精神认识不足,在使用新教材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有:一是教学观念落后,把陈旧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教学方法带入新课程;二是惟书是教,照本宣科,不敢越雷池一步;三是担心实施新课程改革会影响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4.
怎样冲破北方地区早春和深秋天寒的自然条件限制,提早种植蔬菜和延长蔬菜生长季节,改变四、五月份吃菜靠“南菜北运”和深秋品种单一的局面,这是北方地区急待解决的问题。吉林省长春市郊区英俊公社福利大队广大贫下中农,经过反复实践,试验成功用塑料薄膜大棚生产蔬菜的方法,为解决该地区蔬菜生长期短闯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替硅太阳电池的新型电池.本文介绍这一有机太阳电池塑料薄膜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4种半导体电极的低温成膜方法,即压力法、水热合成法、微波照射法和电泳沉积法;介绍了对电极塑料薄膜化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塑料薄膜太阳电池的开发现状及今后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6.
新型有机太阳电池塑料薄膜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替硅太阳电池的新型电池。本文介绍这一有机太阳电池塑料薄膜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4种半导体电极的低温成膜方法,即压力法、水热合成法、微波照射法和电泳沉积法;介绍了对电极塑料薄膜化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塑料薄膜太阳电池的开发现状及今后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7.
马廷丽 《化学进展》2006,18(2):176-181
染料敏化纳米晶太阳电池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代替硅太阳电池的新型电池。本文介绍这一有机太阳电池塑料薄膜化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4种半导体电极的低温成膜方法,即压力法、水热合成法、微波照射法和电泳沉积法;介绍了对电极塑料薄膜化的研究成果并阐述了塑料薄膜太阳电池的开发现状及今后的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8.
赵向军 《化学教育》1991,12(2):35-37
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新课开始,若能巧妙地安排一个现象新颖、变化明快的实验,再配以生动的描述,将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这时,教师抓住这一最佳时机,因势利导,层层设疑,用讨论式探索化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可以使化学课引人入胜,生动活泼,受到学生的喜爱。用化学实验设疑引入新课(以下简称引课),关键是设计好引课实验,其核心是设疑。所设计的实验应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可以选用课本中的实验,或增补一些简单实验;实验现象要新颖,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实验操作应简便、安全,需用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9.
张萝萍 《化学教育》1997,18(3):13-15
怎样提高中师化学的教学质量?这可以从多方面去研究。新编中师教科书《化学(试用本)》(人教社版,以下简称新教材)问世后,通过钻研和使用教材,我对突出师范性,注重学用结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有了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邵伟 《化学教育》2002,23(10):17-19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化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简称新教材)已在全国各地正式使用,尽管国家、省、市三级都组织了新教材培训,我们还是发现,我市许多学校在新教材使用中普遍存在如下现象:化学原理和物质性质直接得出结  相似文献   

11.
吴刚明 《化学教育》2008,29(4):63-64
结合教学实践研讨了通过多种渠道改进演示实验,发掘、用好演示实验,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和薄层色谱法对110支不同产地、品牌的蓝色圆珠笔油墨进行检测及种类鉴定。以气相色谱-质谱法研究了圆珠笔油墨中的溶剂组成,据此样品可分为6大类;以薄层色谱法检测了油墨中的染料组成,根据染料斑点的个数、位置、颜色及薄层扫描后吸收峰中标准峰的位置,将样品分为了17类。综合分析上述两种色谱检测的结果,同时考察溶剂和染料在组成上的差异,将110支不同品牌、产地的蓝色圆珠笔分为了35类,可以达到某些品牌之间的区分和认定,比依据单一检验手段得到的分类结果更为精准、系统。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快速、无损、精确的塑料薄膜厚度分析,讨论了XRF方法在塑料薄膜厚度测量中的应用,采用源初级射线散射法对塑料薄膜厚度进行相对测量。结果表明,厚度在10~800μm时,反散射X射线荧光强度与塑料薄膜厚度线性关系良好。对仪器标定后进行200 s快速测量,测量的厚度绝对误差<3μm(10~135μm),相对误差<4%(36~576μm),有较高的测量精度。XRF方法可用于塑料薄膜厚度的测量,该法对塑料工业的生产有现场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陶然  乔娟  段炼  邱勇 《化学进展》2010,22(12):2255-2267
有机发光二极管在信息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二十多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显示和照明必需的蓝色发光材料,特别是蓝色磷光材料是目前有机发光材料研究领域的瓶颈,其稳定性和效率亟待提高。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蓝色磷光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蓝色磷光染料和主体材料这两大类材料的分子设计思想和发展动态,以及它们在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并对蓝色磷光有机发光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蓝色-金色可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佩丽  崔巍 《大学化学》1998,13(5):37-39
颜色变化是过渡元素的特征,本演示实验反映了二价铜离子的蓝色和一价铜(Cu2O)的金红色之间的可逆变化。其反应迅速,现象鲜明,生动有趣。学生通过观察颜色的变化,易于掌握铜的两种氧化态的变化,及理解过渡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一、仪器和药品...  相似文献   

16.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有机光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平板显示和固体照明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由于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问题,蓝色磷光器件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瓶颈,而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选择是影响蓝色磷光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综述了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各类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设计思想、器件性能.包括空穴传输性主体材料、含硅主体材料、电子传输性主体材料、双极主体材料和可湿法加工的蓝色磷光小分子主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相应器件性能.最后对小分子蓝色磷光主体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甲苯的化学性质较苯活泼,能被高锰酸钾所氧化,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常常利用这一性质和现象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事实上,在课堂演示实验和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往往遇到甲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或苯也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等“异常”现象,暂称为负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红卫 《化学教育》2021,42(23):104-110
结合新课标要求,揭示塑料薄膜撕扯实验在聚合物教学中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教学片段设计,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并让学生认识物质的性能不仅取决于结构,也取决于生产工艺。并对人教版初、高中化学教材和教参中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和解释,以期更好地服务教学。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掺杂浓度及热退火对磷光材料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铱(Flrpic)发光性能的影响.不同掺杂浓度的薄膜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ELDs)的发光颜色部随Flrpic浓度的增大由蓝色逐渐变化到黄绿色.纯Flrpic薄膜的吸收光谱和光致发光(PL)光谱在440-480 nm范围内有明显的光谱重叠,476 nm处的发光强度随Flrpic掺杂浓度增大而降低主要是由自吸收效应引起的.测量了不同激发密度下的光致发光光谱和不同掺杂浓度下的电致发光(EL)光谱,发现530 nm处的发光强度随激发强度或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增强,证实了530 nm处的发光是来源于Flrpic分子间的激基缔合物发光.通过比较热退火前后薄膜微观形貌及电致发光器件光谱的变化,进一步证实了热退火促进Flrpic分子聚集,增强了Flrpic分子间的辐射跃迁发光.通过调控Flrpic掺杂浓度和优化器件结构,并对器件进行热退火处理得到一系列发光颜色从蓝色逐渐变化到黄绿色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20.
蓝色誊写油墨中主要颜料有酞菁蓝和铁蓝.在一些案件中,对油印材料、图表中铁蓝和酞菁蓝的检验鉴定,可确定蓝色誊写油墨的牌号和产地,为侦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有文献报道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X—射线粉末法测定油墨中铜、铁元素以区别酞菁蓝和铁蓝誊写油墨,但难以彻底排除油墨中填料的干扰.我们在办案中用导数光谱测定蓝色誊写油印制品,取得良好效果.该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准确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油墨、涂料、纺织、塑料等有机化工产品中蓝色颜料的分析,为侦破工作、司法鉴定、产品质量监督等领域,提出了良好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