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分析,以及致哺乳动物的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发生试验、研究了不同性质的生化灭鼠剂对人和小鼠体内细胞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无论生化灭鼠剂是否具生理毒性,对人和小白鼠体细胞均不具致突变性。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污水对小鼠性细胞及体细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小鼠骨髓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畸变及精子畸形试验。对石油化工污水进行遗传毒性检测。结果表明:(1)石油化工污水J、蓄存库水N及自来水S作用下,SCE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显著(P>0.05)。(2)S作用7、14和28天的小鼠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别。J、N作用7、14天对染色体畸变率有一定影响,但其遗传效应不够显著(P>0.05)。当J、N作用28天时,则畸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非常显著(P<0.001)。记明J、N引起的遗传效应与作用时间呈正相关。(3)S、J及N作用28天成年小鼠,其精子畸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揭示S、J、N对小鼠精子均显示较强的遗传毒性,且性细胞比体细胞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3.
除草剂农达对黄鳝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红细胞微核、核异常及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除草剂农达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农达能引起红细胞核异常率的上升,部分组和对照组差异显,但不能明显地诱发红细胞产生微核;农达能明显地诱发黄鳝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率上升,和对照组差异显或极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农达作用30h,对黄鳝具有明显的遗传学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实验小白鼠口服相当于50kg体重人体每日食用0.625kg(高剂量组)和0.125kg(低剂量组)中华猕猴桃浓缩果汁(分别相当于2.5kg和0.5kg新鲜果汁的量),持续7d均未见骨髓细胞染色体有效畸变损伤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效应。但口服上述剂量浓缩果汁对于致畸变剂苯的致染色体畸变和诱发微核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提示,中华猕猴桃果汁不失为一种新型的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营养保健制品。  相似文献   

5.
以蚕豆根尖为材料,测定了亚硫酸氢钠(NaHSO3)的诱变作用,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能抑制中期分裂相的形成,对有丝分裂指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能诱发较高频率的微核细胞和染色体畸变。实验表明:亚硫酸氢钠是一种有效的有丝分裂抑制剂和染色体畸变的诱变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小鼠细胞SCE和微核率为指标评价了杏仁对抗肿瘤药环磷酰胺和遗传毒物3-甲基胆蒽诱变性的抑制效应,发现中药杏仁无致突变性,而且,对上述两种强诱变剂均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说明杏仁对突变具有一定和防护作用,并提示杏仁有望成为肿瘤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剂。  相似文献   

7.
脉冲电流电磁场对淋巴细胞染色单体互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模式的脉冲电流电磁场(PCEMFs)对离体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电磁辐射,初步得出PCEMFs对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影响的规律:细胞SCE和破坏的程度与PCEMFs的磁感应强度Bm及其变化梯度dB/dt呈正相关关系.提出了使细胞SCE发生变异的临界参考指标,其中Bm为0 15T,dB/dt为1 8×104T/s,破坏的临界参考指标分别为2 64T和3 3×104T/s,为强电流脉冲放电环境的电磁防护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细胞SCE及破坏的程度和PCEMFs中电场和磁场的空间相对位置有关,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的PCEMFs对细胞的影响程度比其他结构形式的PCEMFs显著.  相似文献   

8.
明矾对蚕豆和大蒜根尖毒性效应的细胞遗传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晓芝  钱晓薇 《江西科学》2003,21(2):101-105
以蚕豆和大蒜根尖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明矾对蚕豆和大蒜胚根根尖的细胞遗传学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明矾在不同处理时间内均能诱发较高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且在同样的条件下,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大蒜的(p<0.01或p<0.001)。结论是明矾对蚕豆和大蒜根尖均具有明显的细胞遗传学务性效应,且对蚕豆根尖的务性效应明显高于对大蒜根尖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
氯霉素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氯霉素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用不同浓度氯霉素处理蚕豆根尖,结果表明,氯霉素会造成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下降,微核率上升和染色体畸变,畸变类型主要有染色体落后、染色体断片、染色体桥和染色体多极分裂等。染色体异常行为与氯霉素处理浓度呈正相关,说明氯霉素是一种环境诱变剂。  相似文献   

10.
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能够证明染发剂具有毒性,探究其毒性大小的方法,本文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诱变效应.结果显示,细胞微核百分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当浓度为10.0 mg/m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达到最高值.由此说明染发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毒性强度与染发剂的浓度是相关联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能够作为初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诱变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用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和染色体畸变分析的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3种昆虫病毒(BpNPV、DtGV、DpCPV)对人类体细胞的致突变作用,以细胞遗传学方法来评价3种昆虫病毒的“潜在性危害”。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人类体细胞不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昆虫病毒对脊椎动物性细胞的致突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显性致死试验方法来检测3种昆虫病毒(EpNPV、DtGV、DpCPV)对哺乳动物性细胞的致灾变性,以期全面评价3种昆虫病毒的“潜在性危害”.研究结果表明,EpNPV、DtGV、DpCPV对雄性小白鼠的生殖细胞无致突变作用,故不产生遗传性危害。  相似文献   

13.
用微核测定法,检测3种昆虫病毒包涵体及其降解物对小白鼠骨髓多染红细胞染色体的损伤程度。证明对脊椎动物体细胞是否具有致突变性。结果表明,3种昆虫病毒对小白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没有损伤作用。可以认为3种昆虫病毒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芪等对CP诱发小鼠染色体畸变,SCE和微核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染色体畸变、体内 SCE 技术和微核测定法研究了黄芪、当归和丹参对环磷酰胺(CP)诱变的防护作用.结果表明:黄芪等3种中药本身对小鼠无诱变作用;黄芪、当归对 CP 的诱变有明显防护作用,丹参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