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玉香  霍志鹏  张昌能  戴松元 《化学学报》2009,67(19):2253-2257
采用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胶凝3-甲氧基丙腈基液体电解质, 成功制备了凝胶电解质并组装成准固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结果表明凝胶电解质的溶液-凝胶转变温度(TSG)为71 ℃. 利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凝胶电解质中 电对的表观扩散系数及电导率低于液体电解质的原因, 同时结合暗态伏安法考察了电池内部TiO2多孔薄膜电极/电解质界面处的暗反应, 分析了凝胶化对电池光伏性能的影响. 进一步老化实验结果表明凝胶电池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液体电池.  相似文献   

2.
P(VDF-HFP)基凝胶电解质染料敏化纳米TiO2薄膜太阳电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凝胶电解质中I3-/I-氧化还原行为,凝胶电解质中I3-/I-的表观扩散系数和相应的稳态扩散电流明显低于液体电解质.通过对阴/阳离子的结合能和孔穴阻塞作用的研究解释了凝胶电解质电导率较液体电解质发生变化的原因.制备的凝胶电解质电池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6.6%),其短路电流密度(Jsc)仅比液体电解质电池低0.3-0.4 mA/cm2,电池效率也仅低约0.6%.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含有N-甲基、丙基哌啶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离子液体的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利用SEM和XPS测试了电解质膜与LiFePO4电极的界面状态,充放电循环后,在电解质膜与LiFePO4之间有一层薄膜,这层薄膜中含有N和S元素.结果表明,随着充放电的不断进行,凝胶型电解质中未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电极表面的锂离子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形成SEI膜,至少要三个循环后才能形成稳定的SEI膜.随着SEI膜的增厚,放电容量增加,阻碍了电子转移,使系统更加的稳定.在不同倍率下测试了凝胶型离子液体/PMMA聚合物电解质电池性能,当充放电达到30个循环时,0.2、0.5和1C下电池比容量分别为132、128和120mAh/g.  相似文献   

4.
用两步法合成了离子液体1-烯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AMIM]BF4),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引入离子液体[AMIM]BF4中,制备出含离子液体[AMIM]BF4的新型凝胶聚合物电解质,采用非质子溶剂、纳米SiO2等对其进行了改性。 用FT-IR、交流阻抗(AC)、TG、SEM等测试技术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非质子溶剂碳酸丙烯酯、碳酸二甲酯和纳米SiO2的加入使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增大,达5.25×10-3 S/cm;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几种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分解温度均高于300 ℃,显示出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系列由聚(1-乙烯基-3-乙酸烷基酯咪唑)阳离子和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阴离子(TFSI)组成的聚离子液体并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TGA)和电导率分析表明,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醋酸乙烯酯)(P(MMA—VAc))基体中掺杂聚离子液体后,体系的热稳定性和离子电导率均大为改善,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结果亦可佐证.讨论了离子液体的结构以及不同种锂盐(LiC104,LiBF4,LiTFSI)对电解质性能的影响.由PIL/P(MMA—VAc)/LiTFSI组成的共混电解质膜,在可见光下透过率≥90%,可作为离子导电材料用于电致变色器件(ECD),显示了其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一步溶胶-凝胶法首次将质子型离子液体固定于纳米多孔硅骨架中,合成了表面光滑、柔软、透明的质子增强型固态复合凝胶电解质.研究表明,该凝胶电解质结合了无机硅骨架和质子离子液体的双重优点,具有高的热稳定性(〉300℃)、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2.8V)和优异的中低温导电性(11.25×10?3Scm?1,80℃).可望作为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应用于先进储能器件.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合成了聚(4-乙烯基毗啶)(P4VP),并用于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凝胶电介质。研究了P4VP含量对电解质和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4VP为骨架通过化学交联固化液态电解质制备的有机胶体电解质体系有机相可溶剂化Li^+,当其含量为7.5wt%时体系离子电导率可达537mS/cm与液态电解质相当。利用这种准固态电解质制备的敏化太阳电池在100mW/cm^2,25℃下获得光电转换效率2.3%。  相似文献   

8.
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其与LiFePO_4的相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甲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EMIPF6)、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六氟磷酸锂(LiPF6)为原料,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ILGPE).通过循环伏安(CV)、计时电流法、恒流充放电、电化学阻抗法(EIS)研究了该电解质的离子传输特性以及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相容性.结果表明,离子液体/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电导率为1.650×10-3S·cm-1,电化学稳定窗口达到5.0V.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极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改善了锂离子脱、嵌可逆性和电极/电解质的界面性质.  相似文献   

9.
李芬  郭楷瑞  薛志刚 《高分子通报》2023,(11):1570-1579
凝胶聚合物电解质作为一种高锂离子传导效率的聚合物电解质而备受关注。然而,制备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过程仍存在催化剂难以脱除、流程繁琐等问题。在本工作中,采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中潜在的Lewis酸诱导乙烯基醚类单体发生阳离子聚合的策略,探究出一种在电池内部原位构建高性能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方法。BMIMBF4的引入提升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和电化学稳定性,基于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锂对称电池能在0.1 mA·cm-2电流密度下循环500 h。由该凝胶聚合物电解质原位组装的全电池以1 C的倍率进行恒流充放电,循环1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90%;即使在10 C的高倍率下时,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仍能保持在67.5 mAh·g-1。该自催化策略为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快速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化学通报》2005,68(1):78-80
[w0 0 1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电解质的研究进展ProgressoftheElectrolyteinDye_sensitizedSolarCells史成武1,2  戴松元1  王孔嘉1 潘旭1 郭力1(1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合肥  2 3 0 0 3 1 ; 2 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  2 3 0 0 0 9)  对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的电解质研究进行了综述。根据电解质的类型将太阳电池分为液体电解质电池、溶胶_凝胶 (准固态 )电解质电池和固态电解质电池。阐述了电解质中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对比了这三种太阳电池的性能参数 ,并分析了这三种太阳电池的优缺点。  Dye_sensitizeds…  相似文献   

11.
DNA纳米机器     
杨洋  柳华杰  刘冬生 《化学进展》2008,20(2):197-207
本文介绍了以DNA为基础的纳米机器的发展现状,强调了核酸作为一种材料在纳米科技领域的重要作用.着重阐述了利用链交换反应或环境因素变化可以驱动DNA二级结构的变化,从而可以构建出形式多样的纳米级核酸分子机器;评价了各类分子机器在效率、寿命和副产物方面的优缺点.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预测了核酸纳米技术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计算科学等诸多方面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将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介质,与特异性分子识别物质如酶、抗原/抗体、DNA等相结合,并以电化学信号为检测信号的分析器件。本文简要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和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及其优势,综述了近年来各类纳米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颗粒生物传感器,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纤维与纳米线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片与纳米阵列生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14.
林奇  魏太保  姚虹  张有明 《化学进展》2009,21(6):1207-1216
含氮杂环类阴离子受体是目前超分子阴离子识别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此类受体具有主体结构丰富、可调节性强、识别范围广、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以吡咯、吲哚、咪唑、吡唑等含氮杂环为识别基团的阴离子受体的设计原理、识别性能和机理,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含有杯芳烃的树枝状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卜建华  刘军民  麦健航  江焕峰 《化学进展》2008,20(11):1716-1725
杯芳烃与树枝状大分子是超分子化学中两类极为重要的主体分子,将这两种主体分子结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基于杯芳烃的树枝状大分子,不仅仅能够将两者的优点集中到一个分子之中,同时还有可能产生一些新颖的性能,成为新型的智能材料、分子器件或是纳米材料。本文按照杯芳烃的类型,在树枝状大分子中的位置,综述了到目前为止有关这一新型主体分子的研究成果,展望了它在将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GaN基发光材料的基本特性和GaN基器件的应用领域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简述了GaN基材料的生长技术,着重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淀积法。  相似文献   

17.
分子荧光传感器以其灵敏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分子荧光传感器的构成、分类、传感机制以及设计原理,重点介绍了基于硼-二吡咯亚甲基(BDP)染料类分子荧光传感器的制备、识别机理和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8.
2,5-Diketopiperazines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where one of the amino acids is (2S,3R,4R,5S)-3,4,5-trihydroxypipecolic acid. The protected pipecolic acid was synthesized from a selectively protected deoxynojirimycin derivative. The ring closure to give the diketopiperazines, from the dipeptides, was performed by nucleophilic attack of the amino function of the pipecolic acid moiety onto the carbonyl group of the methyl esters.  相似文献   

19.
Summary: A technique has been developed that allows the production of cellulosic micro composites by immobilizing super-ground functionalised materials in the cellulose matrix. For this purpose, the well-established ALCERU® process has been a subject of technological modification. Depending on the degree of filling, several types of composites are accessible. At lower concentrations, the fibres maintain their textile-physical parameters and may be used in applications, where a textile appearance is required.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the functional additives influences increasingly the overal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and leads to composites with special functions such as water retention,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specific absorption ability for organics or heat storage functions. In addition, loads exceeding the cellulose portion are useful as green shapes for ceramics.  相似文献   

20.
The possibility of preparing polymers based on N,N-diallylhydrazine derivatives by allylation of 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s wa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