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2.
老子所著《道德经》中的相关思想包含治国、管理、养生诸方面,对领导者的情境理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针对领导者情景理论中的三个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内容,包括道法自然的领导者修养,平易谦下的员工关系策略,清静治国的环境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3.
老子以“道法自然”为逻辑起点.以“天道尚慈”为哲学依据,提出了军事人道主义战争观,对战争的本质、性质和起源以及军事战略战术原则作了独具匠心的回答。“处柔、主静、守中”是《老子》军事人道主义的三大基本运行法则。道家对“人”的终极关怀,“处柔克刚”、“不争而善胜”、“恬然为上”的战略思想以及“欲擒故纵”、“以奇用兵”等战术理念是中国兵学史上的宝贵精神财富,至今对现代军事研究仍不失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中的公关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究老子《道德经》。本文认为,老子《道德经》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看,品位很高,价值很大,可称是一部中国古代的政府公关策划学论著据司马迁《史记·老子》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里人,姓李,名耳,字聃,是周守藏室的史官,曾经“修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众所周知,作为道家创始人老子和他的《道德经》,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是可以与孔孟之道相提并论的。因此,研究老子和他的《道德经》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本文试图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探究老子的《道德经》。本文认为,老子的《道德经》从…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亦称《老子》,是最早的道家经典。全书通篇论述都具有丰富的辨证思维韵意,它包括"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的朴素辨证思维,"正言若反"、"柔弱胜刚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中国最早的思辩哲学。  相似文献   

7.
中原学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史记》《资治通鉴》作为自己的"二史三经",侧重的是传承方式,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原学研究的思想文化土壤.《道德经》研究了人类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被称为"万经之王",是中原学的"智慧"宝藏的源头活水,在中原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原学的思想框架和核心范畴的搭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经》外译的角度探讨了"和谐世界"理念的跨文化传播,认为一部《道德经》的外译史见证了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迭宕起伏的历程。近现代,《道德经》译本传播使其蕴藏的深刻隽永的"和谐世界"理念,无论在战后世界的文化反思还是在当代世界问题的思想探源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国应积极推动《道德经》翻译,推动其解决世界问题智慧的跨文化传播,从而使"和谐世界"理念无障碍地成为世界的主流话语,最大限度地彰显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9.
张华丽 《科技信息》2009,(29):251-252
阐释学强调解释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彰显解释者的主体性。翻译过程作为译考主体性主要彰显场所,译者通过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步骤,积极调动其审美意识、文化知识、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做到与原作的视域融合,才能创作出与原作形似神似的译作。对Henricks《道德经》第一章英译本的解析可以突显翻译中发挥译者主体能动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人们历来对老子哲学特别是其政治哲学中的基本思想——无为主义或者说无为论存在着较多的歧见甚至误解和曲解,而要辨明是非,关键是首先应切实理解老子无为思想的本义,从而弄清老子提倡无为主义的政治目的和意义,分析其在老子政治哲学中的独特意蕴和理论功能,为正确地研究和评价老子政治哲学提供了一个可靠的逻辑基础。为此,本文从“无为”即“自然”、“无为”即“无事”、“无为”即“善为”三个层次分别论述了老子无为思想的主要含义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中国典籍《道德经》及其英译本的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翻译中国经典著作的困难之处以及罗慕士译本的成功之处。文章拟通过对罗本翻译特点及其技巧的分析,着重探讨罗本对《道德经》的成功阐释,最后充分肯定了罗慕士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的柏拉图与中国先秦时期的老子关于世界本原问题分别提出了"理念"与"道"两个哲学命题。"理念"与"道"其内涵及实现方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旨在利用知识工程中的本体在术语和概念等方面的优点,在描述翻译学视野下,通过自建领域本体为典籍英译翻译批评提供一个新的参照,以便于更加客观、科学地以实证的方法来对《道德经》多译本进行描述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老子知论包括了三种“知”: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这三种“知”在《孙子》中都得到了深入的贯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为何说《孙子》进入了哲学境界,更深地体悟《孙子》中的不言之教,乃至更深地走进孙子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5.
“宇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道”的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字宙大爆炸假说”与《老子》中的“道”论相似,“道”的本义似应是“宇宙体积为零”状态;《老子》论“道”的思维方法与现代宇宙论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乌台诗案"后,仕途上一帆风顺的苏轼被贬黄州。精神的困顿,生活的贫穷,心灵的抑郁,使他转向了宗教,渴求在禅宗里安顿心灵,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苏轼接受禅宗的"明心见性","不立文字,见性成佛","五蕴皆空","心无所住","人生如梦"等义理,并将它们与儒道两家融合一体,"浩然不见其涯也"。在黄州,在赤壁,苏轼用他的如椽之笔写下三篇赤壁词赋,深刻体现了他对禅宗的认知和体悟。  相似文献   

17.
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旅游产业"抱团发展"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宜荆荆"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中重要的战略区域,三地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历史文化同源、区位条件优越、资源性质互补、发展环境好的优厚条件.要利用"宜荆荆"旅游发展优势条件促进三地旅游业一体化发展,需要参与者即政府、非政府(行业协会、旅游区居民等)和企业等层面同时展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消除妨碍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共享的障碍,使"宜荆荆"的旅游资源发挥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最终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老子的无为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的无为而治为其治国之理想境界。而要实现自然和谐的理想社会,崇尚节险,爱惜民财,才能广积少费,和谐有效地利用资源。谦下不争,君主就可以王有天下,贤人能重用,国际间达到和平共处。老子的和谐思想对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中“有生于无”的命题,郭店竹简本作“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部分学者据此认为,老子只有有无平等的观念而不主张无先于有。对老子思想的整体把握,以及从哲学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角度来论证,无先于有的观念并不能轻易地从老子那里剔除。“无”与“道”在形上层面同一,因而较“有”优先,有无的对等关系只在形下的经验世界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经亨颐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改革家和思想家。他一生与时俱进 ,积极进取 ,在浙江大胆进行民主主义教育改革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亨颐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人格教育”思想 ,他的“人格教育思想”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 ,不仅对我国近代教育的改革产生重大影响 ,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也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