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三苯基氢氧化锡与4-吡啶甲酸在乙醇溶液中以摩尔比1:1反应,合成了有机锡化合物[Ph3SnO2CC5H4N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12121,a=1.22176(19),b=1.4971(2),c=2.4313(4)nm,Z=8,V=4.4471(12)nm3,Dc=1.464g/cm3,μ=1.172mm-1,F(000)=1968,R=0.0437,wR=0.0674.该化合物中心锡原子为五配位三角双锥构型,并且通过4-吡啶甲酸配体的氮原子桥联作用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14种三苯基锡苯氧乙酸酯化合物的13CNMR谱,利用模型化合物对比及化学位移计算比较等方法.对全部谱线进行了归属,确定了化合物的分子结构.首次求得对苯环碳的取代基化学位移值(SCS):Cipso=30.2,Cortho=-13.5,Cmeta=1.0,Cpara=-7.5. 相似文献
3.
通过Suzuki偶联反应,用不同基团对双噻吩原料上的溴原子进行取代后合成了一系列双噻吩衍生物:3-(5′-溴-[2,2-双噻吩]-5-基)吡啶(Dt-1)、5,5-双(吡啶-3-基)-2,2-双噻吩(Dt-2)、5-(3,5-双(三氟甲基)苯基)-2,2-双噻吩(Dt-3)、5,5-双(3,4,5-三氟苯基)-2,2-双噻吩(Dt-4)。通过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中,化合物Dt-1在349 nm激发光作用下在390~470 nm区域有较强的双荧光发射行为,两个最大发射峰分别为403 nm和422 nm;化合物Dt-2在372 nm激发光作用下在400~480 nm区域即紫色和蓝色光区有较强的双荧光发射行为,最大发射峰分别为430 nm和440 nm;化合物Dt-3在349 nm激发光作用下在418 nm处有最强的荧光发射;化合物Dt-4在371 nm激发光作用下于436 ... 相似文献
4.
5.
合成了两种新型芴衍生物:2,7-二(3,5-二(三氟甲基)苯基)-9,9-二乙基芴(1)和2,7-二(4-氟苯基)-9,9-二乙基芴(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和固态薄膜中,化合物1、2在350~400 nm波段有吸收峰,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化合物1、2的光学带隙E g分别为3.31 eV和3.30 eV,并且均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发射现象(激发波长为330 nm),在二氯甲烷中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62和0.61,固态荧光寿命分别为6.39 ns和9.00 ns。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新型芴衍生物:2,7-二(3,5-二(三氟甲基)苯基)-9,9-二乙基芴(1)和2,7-二(4-氟苯基)-9,9-二乙基芴(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化合物的发光性能。结果表明:在CH2Cl2溶液和固态薄膜中,化合物1、2在350~400 nm波段有吸收峰,归属于π-π*电荷跃迁;化合物1、2的光学带隙Eg分别为3.31 eV和3.30 eV,并且均有强烈的蓝色荧光发射现象(激发波长为330 nm),在二氯甲烷中的荧光量子效率分别为0.62和0.61,固态荧光寿命分别为6.39 ns和9.00 ns。 相似文献
7.
8.
以2,6-吡啶二甲酸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出一个具有(4.82)拓扑结构的二维稀土镝配位聚合物[Dy(PDA)(HPDA)]n(1)(H2PDA=2,6-吡啶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届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该化合物由配体的氧原子连接,形成具有(4.82)型拓扑的二维层状结构,相邻层间的π-π堆积弱相互作用使之形成三维超分子.测定了配体和1在固态室温条件的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在室温下,配体和配合物均在280 nm处有一宽谱带强吸收,这可以归属于以配体为中心的π→π*跃迁.当激发波长为280 nm时,1呈现出基于配体为中心的荧光发射峰和稀土Dy3+的特征荧光发射峰.研究了配位聚合物1的固态荧光寿命,荧光衰减过程包含双组分,相应的荧光寿命τ1和τ2分别是3.61和12.81μs. 相似文献
9.
10.
三苯基锡(TPhT)是目前已知的内分泌干扰物中唯一的两种金属化合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交通领域,其大量使用会对土壤、海洋和内陆淡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本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采集固体TPhT的拉曼光谱信号,尝试将该方法用于TPhT检测,探索该方法的可行性,并进行检测参数的优化选择。将拉曼光谱分析检测方法与TPhT的物性研究相结合,根据TPhT分子中不同官能团振动模式的不同,将拉曼谱图分为高、中、低3个波数区(1 500~3 200,900~1 500和100~900 cm-1)进行拉曼谱峰的归属与分析,得到了TPhT的特征振动模式和拉曼特征峰,并建立一套TPhT的标准拉曼图谱库,光谱范围在100~3 200 cm-1之间。结果表明,当激光功率选择为衰减到原激光功率(500 mW)的0.5%、曝光10 s、累积2次时,得到的拉曼谱图信噪比高且检测时间短。在212,332,657,997和1 577 cm-1处出现的信号强度较高的拉曼峰,可作为固体TPhT拉曼检测的特征峰,657和997 cm-1处拉曼特征峰的同时出现即可认为复杂的环境样品中存在TPhT。实验结果给出了辨别TPhT存在的标志,这些结果将为拉曼光谱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中TPhT的残留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配位聚合物[Na(C6H6NSO3)(H2O)2]n。该聚合物为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091(5)nm,b=0.7948(4)nm,c=2.4004(12)nm,V=1.9253(16)nm3,Z=4。中心钠离子有6个氧原子与之配位,形成畸变的八面体配位环境。每个钠离子的配位环境均一样,相邻钠离子通过配位水分子和配体磺酸基上的氧原子相连,将配合物扩展为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溶液法合成了金属Mn-邻菲罗啉(phen)固体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测得配合物[Mn(phen)2Cl2]晶体结构.Mr=486.25,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其晶胞参数为a=0.9464(1)nm,b=1.5196(1)nm,c=1.4510(1)nm,β=98.890(9)°,V=2.0618(4)nm3,Z=2,Dc=1.567×10-3 kg·m-3,F(000)=988;最终偏差因子R1=0.0305,wR2=0.0694和R1=0.0448,wR2=0.0723.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紫外光谱分析对其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4.
15.
合成了配合物 { [K(18- C- 6 ) ][K(H2 O) 2 ]} [Cd(CN) 4 ](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n。晶体学数据 :a=0 .936 5 3(18) nm,b=1.6 178(3) nm,c=1.74 81(3) nm,β=91.332 (3)°,V=2 .6 479(9) nm3 ,Z=4 ,Dcalcd=1.4 5 3g/ cm3 ,F(0 0 0 ) =12 0 8,R1=0 .0 317,w R2 =0 .0 5 6 7。配合物中 [K(18- C- 6 ) ],[K(H2 O) 2 ]和 [Cd(CN) 4 ]基团通过 K N键和 K —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以枞酸为起点 ,合成了十二醇酯琥珀酸酐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及质谱对中间产物及终产物进行了结构表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配合物 { [K(18- C- 6 ) ][K(H2 O) 2 ]} [Cd(CN) 4 ](1) ,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 X-射线衍射进行了结构分析。配合物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 n。晶体学数据 :a=0 .936 5 3(18) nm,b=1.6 178(3) nm,c=1.74 81(3) nm,β=91.332 (3)°,V=2 .6 479(9) nm3 ,Z=4 ,Dcalcd=1.4 5 3g/ cm3 ,F(0 0 0 ) =12 0 8,R1=0 .0 317,w R2 =0 .0 5 6 7。配合物中 [K(18- C- 6 ) ],[K(H2 O) 2 ]和 [Cd(CN) 4 ]基团通过 K N键和 K —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过Wollf-Kishner-黄鸣龙还原,选择性的溴代反应,甲氧基化反应,制备了合成辅酶Q类化合物的关键中间体2,3,4,5-四甲氧基甲苯,然后经过硝酸铈铵(CAN)选择性氧化,制备成辅酶Q0。反应的总收率为81.0%。该方法原料易得,产率高,操作简便,对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19.
José M. Rojo José L. Mesa José L. Pizarro Javier García-Tojal María I. Arriortua Teófilo Rojo 《高压研究》2013,33(3-4):569-572
The Mg 7.5 Ni 6 H 3 (AsO 4 ) 8 (OH) 6 and Mg 8 Ni 4 H 6 (PO 4 ) 8 (OH) 6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by using hydrothermal techniques at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arsenate phase has been refined with the Rietveld method. The compounds are isostructural. The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in which the presence of triangular and hexagonal channels is observed. Reflectance diffuse measurements confirm the hexacoordination of the Ni(II) ions in both compounds. The magnetic behaviour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antiferromagne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Ni(II) ions placed in the double chain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