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联系数的基础上定义了区间型联系数,并讨论了相应的运算法则,然后将区间型联系数应用于区间型多属性决策问题,在文中为了便于对决策结果的排序定义了区间型联系数的相对贴近度及关于区间型正理想解的投影等概念,并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联系数贴近度的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集对分析和联系数学理论对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联系数贴近度的定义和性质;然后在将区间数决策矩阵转化为联系数决策矩阵的基础上,依据传统的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TOPSIS)的基本思路,基于联系数贴近度提出了一种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新方法.该方法简洁直观,易于计算,无需对区间数进行排序;最后,通过算例表明了它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犹豫语言决策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梯形二型犹豫模糊数的多准则决策方法。首先,给出了区间梯形二型模糊数的定义。然后,构建了区间梯形二型犹豫模糊数的期望值和贴近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间梯形二型犹豫模糊数的排序模型,并提出了基于该排序模型的区间梯形二型犹豫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决策实例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区间数贴近度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只有部分权重信息且属性值以区间数形式给出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贴近度的决策方法.首先讨论了区间数贴近度的定义和性质;然后给出了解决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一般步骤.并依据传统的逼近理想解的基本思路,以实际评价值与理想解之间的贴近度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从而得到指标权重.进而计算出每个方案与正理想解的相对贴近度,即可得到所有方案的排序结果.方法能充分利用规范化评价的先验信息,评价结果客观可靠,不具有主观随意性.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属性权重完全未知的区间直觉梯形模糊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结合TOPSIS方法定义了相对贴近度及总贴近度公式.首先由区间直觉梯形模糊数的Hamming距离给出了每个方案的属性与正负理想解的距离,基于此,给出了相对贴近度矩阵,根据所有决策方案的综合贴近度最小化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从而确定属性的权重值,然后根据区间直觉梯形模糊数的加权算数平均算子求出各决策方案的总贴近度,根据总贴近度的大小对方案进行排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于区间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问题,提出了基于区间数贴近度的水质评价模型.首先讨论了区间数贴近度的定义,给出了求贴近度的具体公式.然后给出了水质评价模型的一般步骤,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计算方法简单且能较完整地反映水环境质量污染程度,是一种合理实用的评价方法.同时分析了评价指标因子的赋权法,给出了一种基于等权赋权法和指数赋权法的几何平均组合赋权法.  相似文献   

7.
首先,将两参数区间数贴近度的概念进行延伸,讨论了三参数区间数的贴近度问题,给出三参数区间数贴近度的公理化定义,得到了三参数区间数贴近度的一般表示形式;并举例说明了根据三参数区间数贴近度的一般表示形式可以构造多种贴近度公式.其次,探讨了基于贴近度的三参数区间数排序法,建立了基于贴近度的从优排序法;并举例说明了从优排序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对水质影响因子权重完全未知的情况,基于注水原理,建立了区间型属性权重的确定模型.通过将水质监测数据和水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转化为区间数浓度矩阵,运用定义的区间数属性权重优化模型,得到了浑河东陵大桥处13个水质指标影响因子的权重值.定义了一个新的距离公式,利用定义的距离公式,结合欧式距离,得出了各评价等级与正理想解间的贴近度,并根据各评价等级与正理想解间贴近度的大小,得出浑河东陵大桥处水质评价的最可能等级为劣V级.提出的水环境质量评价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水质等级的评价中,对考虑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IS/IT项目选择决策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针对传统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在确定属性权重系数上的缺陷,并考虑到在实际IS/IT项目选择决策过程中部分决策信息的不足,提出了基于灰色TOPSIS改进算法.算法运用区间灰数表达指标权重和指标评价值,定义备择项目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依此计算各备则项目的贴近度并实现最终排序.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多属性灰色群决策建模方案设计为立足点,引入区间灰数、相离度、逼近理想点、群决策集结算法知识,在属性权重为实数、区间灰数或优化运算形式下,经属性值规范化后制定理想方案.首先,计算区间灰数相离度、灰色关联系数、灰色关联度,讨论以理想方案贴近度确定排序或择优.然后,改进为群体专家独立决策环境下,由属性矩阵虚构理想方案并计算关联度、贴近度,与专家权重集结为贴近度矩阵,由逼近理想点思路排序及择优.最后,由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案例验证可行性,区间灰数、属性测度、专家权重以及属性群决策信息利用充分,这套建模方案对于类似问题也有推介意义.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误差传递和联系数的动态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该方法从区间数型属性值的误差视角出发,运用误差传递模型确定了属性权重区间;兼顾多时间段内信息“累积存量”和“增长速率”,确定时间变权;利用UDWA算子集结所有决策时间段的属性权重区间,获得综合属性权重区间;利用IWAA算子集结不同属性下决策信息,得到属性综合决策矩阵;根据集对分析理论,利用联系数和投影隶属度得到备选方案的优劣性排序。以高专利密集型企业研发伙伴选择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属性权重和决策矩阵的属性值均为梯形模糊数的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集对分析的决策方法.方法具有如下特点:通过借鉴集对分析理论和论域三划分的思想,把梯形模糊数属性值转化成联系数的形式,能有效处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对于权重向量和决策矩阵中的梯形模糊数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用联系数决策理论的概念来刻画备选方案与正、负理想方案组成集对的同一对立程度;基于可能势的联系数排序能够准确反映联系数间的同一对立程度,方法直观,概念明确,易于实际操作.实例计算表明,方法是求解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间数多属性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基于区间数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用集对分析联系数中的A表示区间数的数学期望,Bi表示区间数的不确定性,借助联系数A+Bi的加、乘运算建立区间数多属性决策模型,再利用i的不同取值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实例应用表明,方法算理清晰,算法简明,分析方便,结论可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模糊语言的多属性联系数决策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属性权重已知,属性值以模糊语言给出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语言标度的区间数表示形式,并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将区间数进行转化为联系数的表示方式,通过联系数中同、异、反的关系,给出相应集势值,由集势值的大小进行择优排序.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以区间灰数为隶属度、非隶属度和犹豫度的区间灰数直觉模糊集概念,定义了两个区间灰数直觉模糊集之间的距离.对于以灰直觉模糊数为属性值的模糊多属性决策,依据经典TOPSIS准则,提出了基于区间灰数直觉模糊集的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G-TOPSIS.其包含两种方法:一是将区间灰数白化后,按直觉模糊集的TOPSIS方法进行;一是基于区间灰数直觉模糊距离的TOPSIS方法.示例分析表明了两种方法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决策指标的权重不能完全确定而只能对权重进行大小排序,并且决策矩阵中的元素包含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分4种类型给出区间数决策矩阵的规范化方法,给出了决策方案综合评价值区间的计算模型及算法:给出了区间数比较大小的可能度的概念及可能度的性质;给出了优序数的概念及有关定理.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简易且具有保序性的方案排序方法.最后应用实例对方法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7.
多属性决策时因掌握的信息有限,加之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人类思维的模糊性,其属性的精确值往往难以获取,常用区间数形式表示针对多属性决策中各指标区间数不能直接进行大小比较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对分析联系数的区间数型多属性决策投影模型.模型用备择方案在理想方案上的投影进行集结,根据区间数的误差分布形式,沟通区间数与联系数的关系,根据a+bi型联系数大小比较法则,综合评价方案优劣.以某大厦基坑支护拟用的4种方案优化选择为例,说明方法的应用与模糊优化理论模型和灰色物元分析优化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