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单滴液相微萃取(SD-LPME)技术建立了水体中二甲戊乐灵农药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萃取条件(萃取剂、体积、萃取时间、搅拌速度、温度等)及测定条件对检测二甲戊乐灵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环己烷作萃取剂,萃取剂体积5 μL,液滴体积2 μL,搅拌速度350 r/min,35 ℃条件下萃取35 min.应用此方法测定了自来水和太湖水样中的二甲戊乐灵农药残留,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 5%~3.4%(n=6)之间;回收率为88.0%~99.8%.  相似文献   

2.
申书昌  柳玉辉  肖晓杏 《色谱》2013,31(8):769-774
以聚合诱导胶体凝聚法(PICA)制备二氧化锆微球,用钛酸酯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使其接枝上碳碳双键基团。在溶液体系中,该双键与单体苯乙烯和二乙烯苯在自由基引发下交联聚合,形成的聚合物包覆在二氧化锆微球表面。再通过磺化方法将磺酸基离子连接到苯环上,得到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填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将装填得到的固相萃取柱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水中的甲基磺草酮、阿特拉津和乙草胺。3种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甲基磺草酮、阿特拉津和乙草胺的检出限分别为5.41、6.72和13.4 μg/L。结果表明,制得的聚合物包覆二氧化锆微球的粒径为6~8 μm,用该填料制成的固相萃取小柱对3种目标物的吸附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PI/SiO2固相微萃取涂层。由均苯四甲酸酐(PMDA)和4,4-二氨基二苯醚(ODA)共聚得到的聚酰胺酸,与四乙氧基硅烷水解产生的羟基进行缩合反应,通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键合在石英纤维表面,经过高温脱水环化生成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固相微萃取涂层。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涂层的结构、热稳定性、表面形貌进行了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法测定了水中的一氯代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色谱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77、0.9988、0.998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8mg/L、0.03mg/L、0.05mg/L,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6.34%、4.39%、4.76%。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淀粉为分散剂,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在在氮气保护下,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交联苯乙烯-二乙烯苯(St-DVB )高分子微球,用浓硫酸进行磺化,制成了以St-DVB为基质的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填料.考察了搅拌速度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分别用TEM,SEM/ED...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同时测定海水中16种除草剂的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用固相萃取仪过HLB柱浓缩、净化,洗脱液氮吹至近干,乙酸乙酯定容,用气相色谱质谱仪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中草净津、二甲戊乐灵的检出限为10.0 ng/L,其余14种除草剂的检出限为5.0 ng/L;草净津、二甲戊乐灵的线性范围为4.0~200μg/L,其余14种除草剂的线性范围均为2.0~100μg/L;方法加标回收率为78.3%~115.0%,相对标准偏差为4.4%~9.9%。该方法操作简单,精确度高,适用于海水中16种除草剂的定性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应用基质固相分散-反相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了提取、检测蔬菜中二甲戊乐灵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提取及测定条件对检测二甲戊乐灵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萃取吸附剂为弗罗里硅土,样品与弗罗里硅土吸附剂的比例为1∶4,洗脱剂为20 mL乙酸乙酯。二甲戊乐灵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02~2.0 mg/L、r0.999。应用此方法测定了某些蔬菜样品中二甲戊乐灵农药残留,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2%~5.2%。在几种蔬菜中的加标回收率为85%~93%,当样品为0.5 g时,方法检出限在5.5~10 ng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新型整体柱固相微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植物中10种痕量细胞分裂素的分析方法.通过1,4-二苯基丁二炔与六(3-巯基丙酸)二季戊四醇酯巯-炔点击聚合制备了通透性较好的固相微萃取整体柱,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最佳萃取条件和该方法对细胞分裂素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方法线性范围为0.0250...  相似文献   

8.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二氧化硅/聚苯乙烯单分散复合微球,以红外光谱、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合成的二氧化硅/聚苯乙烯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制作固相萃取小柱。通过固相萃取与液相色谱联用,测定了水中邻硝基酚、间硝基酚、对硝基酚和辛基酚、壬基酚,考察了固相萃取条件对固相萃取柱性能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色谱分离条件。结果表明,自制固相萃取小柱对水中硝基酚、烷基酚的萃取率高,与HPLC联用测定结果重现性好,邻硝基酚、间硝基酚、对硝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的最低检出限分别为0.90、0.72、0.62、0.38和0.41μg/L。  相似文献   

9.
以苯乙烯、二乙烯苯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确定了最佳的聚合反应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聚合物结构和微球的形貌,通过氮气吸附法测定了填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以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4种三嗪类除草剂为目标化合物,通过固相萃取-液相色谱联用技术,考察了样品溶液的酸度、过柱流量及洗脱剂的体积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测定了制备的固相萃取填料的吸附容量和小柱的穿透体积。氰草津、西玛津、阿特拉津和特丁津的检出限分别为0.26,0.63,0.42,0.31μg·L-1。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制备了聚合物基质弱酸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填料,以甲基丙烯酸和苯乙烯为原料,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为分散剂,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亲脂和弱阳离子交换性能的球形固相萃取填料,并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以该聚合物微球作为填料制备固相萃取小柱,萃取水中联硝氯酚、硫双二氯酚、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4种杀虫剂,乙腈为洗脱剂,洗脱液采用液相色谱分析。分别考察了样品的p H值和流速、洗脱剂的体积和流速对萃取回收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固相萃取条件。选择了最佳色谱分析条件。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微球单分散性好,自制固相萃取小柱对水中4种杀虫剂的吸附性能好,与HPLC联用测定结果重现性好,联硝氯酚、硫双二氯酚、吡喹酮和丙硫苯咪唑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6μg·L-1、0.31μg·L-1、0.42和0.63μg·L-1。  相似文献   

11.
白沙沙  李芝  臧晓欢  王春  王志 《分析化学》2013,41(8):1177-1182
采用磁性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磁性固相萃取剂进行磁性固相萃取,再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采用气相色谱建立了高灵敏测定环境水样和绿茶中5种酰胺类除草剂残留的方法。对影响萃取效率的诸因素进行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5种酰胺类除草剂的富集倍数在3399~4002之间,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和丙草胺浓度在0.1~5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在0.9973~0.9993之间,检出限在0.01~0.03μg/L范围内。本方法应用于河水、自来水和绿茶样品的分析,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2%~10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3.8%~5.8%之间。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富集倍数高。  相似文献   

12.
固相微萃取涂层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近年来出现的各种新型涂层材料和制备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应用范围.该文介绍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介质的发展,并综述了各种新型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包括直接制备、溶胶-凝胶技术、化学键合与聚合、分子印迹技术、树脂固载技术、电化学沉积等.  相似文献   

13.
马明广  魏云霞  刘海霞  刘芳  尚琼 《色谱》2020,38(6):639-646
以钛丝表面原位阳极氧化生成的二氧化钛纳米管为基体,通过电聚合苯胺组装得到新型聚苯胺包覆二氧化钛复合纳米管阵列固相微萃取纤维。实验讨论了无机酸介质、苯胺浓度和氧化电压对电聚合苯胺的影响,经过对纤维表面形貌和元素成分的分析,得到最佳的纤维涂层条件:电解液组成为1 mol/L的H2SO4-0.5 mol/L的苯胺,聚合电压10 V,氧化时间60 min。采用所制备的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萃取水样中的紫外线吸收剂并优化萃取条件,固相微萃取条件如下:萃取时间40 min,解吸时间4 min,萃取温度40℃,搅拌速率600 r/min,样品溶液中不加NaCl。同时对环境水样中的目标物分析测定,并做加标试验,目标分析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8.2%~118%,相对标准偏差为4.4%~8.9%。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适用于环境水样中紫外线吸收剂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4.
雷秀兰  易翔  袁洋  曾延波  李蕾 《应用化学》2011,28(5):531-536
以罗丹明B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微球,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印迹分子罗丹明B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二者之间的结合常数(K=5.303×103 (mol/L)-1)和化学计量比(n=1)。 考察了沉淀剂的种类和用量对聚合物微球的影响。 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应用于固相萃取材料自制固相萃取柱,从加标罗丹明B的红椒粉中萃取罗丹明B。 本文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在一定的萃取条件下,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加标量为0.479 mg/kg的辣椒中罗丹明B的萃取加标回收率可达91.7%~103.5%。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以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氢火焰联用技术为基础的测定食品包装材料中15种常用有机溶剂(苯类、醇类、酮类、酯类等)的方法。选择聚二甲亚砜作为固相微萃取的萃取相,采用DB-624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15种有机残留溶剂在20min内能很好地分离,15种溶剂的测定下限(10S/N)为0.08~0.69μg.dm-2。加标回收率为60.0%~115.0%,相对标准偏差(n=5)为2.17%~8.34%。  相似文献   

16.
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合成了石墨烯复合材料,将其均匀地涂在铜丝表面制备了石墨烯固相微萃取纤维,结合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SPME-GC-ECD)技术,建立了对环境中类二英多氯联苯(DL-PCBs)的直接测定方法。实验优化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值和离子强度等固相微萃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石墨烯固相微萃取纤维较商品化纤维(100μm PDMS、75μm CAR/PDMS、85μm PA)的萃取效率平均高2倍。对于DL-PCBs分析,该方法在0.05~3.5μ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除PCB169外,r2均高于0.99),检出限为4.7~8.8 ng.L-1,单个纤维间及纤维与纤维间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4%~8.1%和2.4%~12.8%。该纤维对12种环境样品中DL-PCBs加标0.5μg.L-1和2 ng.g-1的回收率为87%~120%。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实现对多氯联苯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为固相萃取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MISPE-UPLC-MS/MS)检测猪肉中磺胺二甲氧嗪。以磺胺二甲氧嗪为模板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并对萃取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提取条件和分析条件下,对猪肉肌肉样品中磺胺二甲氧嗪进行分析,其检出限为1.225μg/kg;定量限为4.083μg/kg;双水平回收率在81.4%~106.9%;RSD为3.7%和12%。与M CX柱净化相比,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有效去除基质效应,分离待测物与杂质。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为固相萃取填料的固相萃取技术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MISPE-UPLC-MS/MS)检测猪肉中磺胺二甲氧嗪。以磺胺二甲氧嗪为模板分子,三氟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并对萃取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优化的提取条件和分析条件下,对猪肉肌肉样品中磺胺二甲氧嗪进行分析,其检出限为1.225μg/kg;定量限为4.083μg/kg;双水平回收率在81.4%~106.9%;RSD为3.7%和12%。与M CX柱净化相比,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能够有效去除基质效应,分离待测物与杂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化学沉积法在高温退火后的TiO2纳米颗粒上原位组装硫化铜掺杂TiO2复合固相微萃取纤维(CuS@TiO2NPs/Ti)。优化了钛丝氧化时间、 TiO2退火温度、 CuS的循环沉积次数。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对纤维表面进行形貌表征和成分分析。将制备的固相微萃取纤维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SPME-HPLC),测定水溶液中的典型芳香化合物。在最佳固相微萃取条件下,该纤维对多环芳烃(PAHs)萃取分析的回归方程线性范围为0.15~200μg/L,线性相关系数在0.9913~0.9985之间;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2~0.04μg/L和0.07~0.13μg/L。单个纤维测定5次和3根纤维测定3次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3.2%~4.3%和4.6%~6.8%之间。利用该纤维开发的SPME-HPLC的方法,可应用于复杂环境水样中PAHs的灵敏测定。  相似文献   

20.
运用水热法、St?ber法制备了具有核壳型结构的超顺磁性Fe3 O4@SiO2微球,运用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APTES)对Fe3 O4@SiO2微球表面进行修饰,得到表面电性可控的氨基化Fe3 O4@SiO2磁性微球,运用透射、扫描电镜表征微球形貌,采用Zeta电位研究微球表面的荷电特性。将氨基化Fe3 O4@SiO2微球用于人类全血中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萃取,开发了固相萃取方法,并探究微球与DNA的作用机理,对提取产物进行凝胶电泳和PCR实验。结果表明,自制的微球成功地从全血中提取出纯度较高的基因组DNA,提取率约70%,微球对基因组DNA的饱和吸附量约为40 ng/μg,提取液可直接用于进一步的生物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