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相似文献   

3.
李文报道了用宇宙线带电粒子对北京谱仪(BES)桶部簇射计数器多项性能测试的结果,诸如从1到24层的信号电荷量谱;各层计数管的探测效率;信号电荷量在z向(沿丝方向)的均匀性;电荷分配法的z向分辨率;宇宙线径迹重建等.同时还讨论了该计数器工作气体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4.
怀柔EAS阵列对初级宇宙线“膝”区能谱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仔细分析了近年来怀柔广延大气簇射阵列记录的65万个大气簇射事例,得到了簇射Size(即荷电总粒子数)谱和1015—5×1016eV能段的初级宇宙线微分能谱.此谱呈明显的、平滑过渡的“膝”样结构,拐点在3×1015eV附近.除了“膝”较平滑不象明野谱那样尖锐拐折而外,怀柔谱在绝对流强和“膝”的位置上都与日本明野组吻合得很好.在银河磁场刚度截止模型框架下,怀柔实验Size谱界定的宇宙线质子谱拐折能量Ec的取值范围在160到240TeV之间.  相似文献   

5.
10TeV宇宙线时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羊八井ASγ二期阵列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了10TeV宇宙线时间变化,以10.4σ和9.6σ的显著性发现了10TeV宇宙线流强气象效应修正后的半太阳日和太阳日周期变化,没有发现有恒星日变化.同时发现10TeV宇宙线流强有7天左右周期变化的迹象.  相似文献   

6.
7.
利用宇宙线直接测量结果对初级宇宙线能谱参数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JACEE?,RUNJOB和SOKOL等宇宙线直接测量结果和刚度截断模型,对于1014—1016eV能区的初级宇宙线微分能谱参数进行调整.利用调整后的能谱与选取QGSJET模型的CORSIKA程序进行EAS模拟,同HD,PD谱进行对比研究.采用相同的标准对模拟数据与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的谱和HD谱的模拟结果与甘巴拉山乳胶室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而PD谱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偏离较大.  相似文献   

8.
分析怀柔宇宙线EAS阵列在1991年6月份的计数率,数据表明在6月15日的太阳X12/3B级大耀斑后的GLE事件持续期间,TeV能区的宇宙线强度在25min内比通常有将近4a的超出,增强过程持续约25min.  相似文献   

9.
预期在高海拔测量宇宙线空气簇射(AS)轴心中的高能强子成分能提供对宇宙线膝区成分灵敏的一些新的AS观测量。 假定在羊八井ARGO阵列的中央设置一台类似于KASCADE所使用的强子量能器, 记录AS轴心区的高能强子, 模拟计算分析表明, 采用适当的事例选择条件, 能在有效运行1—2 a的观测数据中, 选出有合理大小的、 初能在膝区的、 由AS轴心区高能强子组成的事例样本, 并给出对膝区成分灵敏的许多新观测量的分布。 It is shown that measuring the high energy hadrons in air shower cores at high altitudes (like Yangbajing) can provide some new observables which are sensitive to the cosmic ray composition at the knee region. Assuming a hadron calorimeter (like KASCADE calorimeter) is set up at the center of ARGO array, the event selection conditions are studied for that the primary energies of the selected events range just around the knee. The sample has a reasonable size for 1—2 years’ exposure and a number of observables are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the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0.
对中意合作西藏ARGO-YBJ实验“Scaler模式”下次级宇宙线计数的气象效应进行了讨论,计算了计数率与大气压强、室外温度、大气电场及实验大厅内温度、湿度等5个气象参量的偏相关系数。结果表明,大气压强与次级宇宙线计数有很强的负相关,与室外温度也有一定的负相关,而实验大厅顶部的大气电场与实验记录的次级宇宙线计数基本没有关联。另外,实验大厅内温度也是影响次级宇宙线地面测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大厅内的湿度也有一定影响。随着符合多重数的增加,实验大厅内温度和湿度的影响变得不再重要。另外,对次级宇宙线计数率进行了多参量的气象效应修正。结果表明,这种修正是可靠的,为进一步利用ARGO-YBJ实验“Scaler模式”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各种物理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给出来自银经79.3866°的银道面的TeV γ射线的观测结果.数据是在1995年10月至1998年11月间的晴朗无月夜,用兴隆站的大气契伦科夫望远镜ACT2和ACT3以向源–背景(ON–OFF)观测方式取得的,总观测时间为224.4h.在望远镜计数服从高斯分布的情况下,导出了最大似然比λ的表达式,它直接给出显著性水平的概率.用它分析观测资料,在统计误差范围内没发现有来自银道面的TeV γ射线.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2005年1月15日至27日的YBJ-ARGO-SPT实验数据, 观测到了期间由太阳耀斑引起的宇宙线福布什下降, 与其他观测手段的观测结果一致. 根据次级粒子多重数的不同, 分能区进行了讨论, 发现在同一观测地点, 福布什下降幅度随能量升高而变小. 这是第一次在同一观测地点分能区对太阳活动期间宇宙线福布什下降的观测结果, 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以L3宇宙线实验的径迹重建为例,讨论了一个在磁谱仪漂移室中对大斜率宇宙线径迹着火点进行重建的Cellmap,并与L3宇宙线实验中已采用的Cellmap进行了比较. 对大斜率径迹,用新的Cellmap可以重建出更多的着火点,并且径迹重建χ2量的分布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1—10TeV宇宙线周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小波变换, 结合折叠周期分析方法, 对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Tibet AS γ阵列1998年4—6月的实验记录数据进行了周期分析, 发现 TeV和10 TeV宇宙线流强观测数据中包含0.5 和1 d周期变化, 其信噪比分别达到10和6. TeV宇宙线0.5 和1 d周期变化的最大变化幅度分别约为0.3%和0.5%, 10 TeV宇宙线约为0.4%和0.7%. We use the technique of wavelet analysis and epoch folding methods to search for the superimposed periodic signals of 1—10 TeV cosmic ray in the data obtained with Tibet Ⅱ/HD AS Array for April to June of 1998. Solar time semi diurnal and diurnal variations have been detected with about signal noise ratio 10 and 6 for the 1 TeV and 10 TeV cosmic ray flux respectively. The semi diurnal variations are of an amplitude 0.3%, a phase 0.9 for 1 TeV cosmic ray and 0.4%, 0.9 for 10 TeV. The diurnal variations are of amplitude 0.5%, 0.7%, and phase 0.8 for 1 TeV and 10 TeV cosmic ray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羊八井宇宙线实验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有恒 《中国物理 C》1999,23(2):103-109
概述了羊八井地理位置的物理优势和一期实验的显示性及其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临的挑战和选择,提出了一个以RPC“地毯”、契仑可夫成像望远镜群和多成分复合阵列为手段,以亚甚高能天文、宇宙反质子流测量、太阳活动短期变化的监测研究及膝区物理的突破性攻关为目标的羊八井将来计划.  相似文献   

16.
白云翔  肖刚  曹臻 《中国物理 C》2006,30(9):824-827
讨论了测量超高能宇宙线的τ中微子望远镜(CRTNT)的性能. 利用Monte Carlo方法对探测器作了详细的模拟, 并研究了探测器以一个塔形主探测器和两个高视角辅探测器协同触发的布局, 以及对大气簇射作立体观测时的物理性能. 计算了当能量高于1017eV时, 探测器的有效面积. 用于第2个膝区物理研究时事例率估计可达20k个/年. 还估算了与其他探测器交叉定标的事例率. 比较和优化了探测器的不同几何布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33个多气隙电阻板室(MRPC)的宇宙线测试结果, 得到了雪崩信号比例和 平均幅度与时间分辨的关系, 计算得出了MRPC的分辨时间随测试事例数的变化 趋势. 据此提出了~MRPC~的宇宙线批量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